本 期 要 目
▲本期焦点 农业和农村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1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六大举措保三农……………………4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7
▲国内实践
江西省:向现代农业快速迈进………………………………………9
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10
新疆自治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11
▲国际经验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11
▲观点精粹
陈锡文:农业现代化要找准着力点………………………………14
韩长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15
本期焦点 农业和农村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12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会议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成功应对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和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极不平常的显著成就。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农村民生和公共事业快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
会议强调,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会议提出了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
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2011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会议强调,夺取2011年农业丰收,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打好“十二五”时期第一仗,意义非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源:中国政府网)
解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六大举措保三农
首要任务是“稳粮”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会议提出了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加快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工作重点。
“粮食产量‘七连增’,很大程度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今后播种面积增加的空间很小。气候条件和自然灾害也有不确定性,农业抗灾夺丰收任务繁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
韩长赋表示,2011年继续推动强化生产大县奖励政策,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继续推动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将增加粳稻生产,积极引导农民扩大玉米、杂粮等短缺品种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节本增效等关键技术,着力提高单产和品质。”韩长赋说。
重要信号:加快水利发展
系统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发展与改革,是这次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这意味着中央开始着手解决水利等影响全局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问题。
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水利工作进行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0年,我国干旱、洪涝、山洪灾害覆盖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灾害损失之重,为1998年以来之最。“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陈雷说。
据陈雷介绍,“十二五”期间,水利部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加大投入 夯实农业基础
此次会议提出,2011年三农投入要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说,“三个重点”进一步明确了中央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而“三个确保”则表明了支农资金如何落实到位的具体手段。这些表述体现了国家支农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
宋洪远解释说,这些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支农投入的重点和方向,在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同时,更加注重强化强农政策,大幅度增加生产性投入,并突出政策的针对性。
征地力保农民权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此次会议有关耕地问题的表述,根本立足点是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这位负责人说,目前在四川、广东等地设立耕地保护专项资金的试点,对农民每年给予每亩200元到500元补贴的探索,为我国探索构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创造了鲜活经验。
据介绍,国土资源部门将抓紧落实“按照节约用地、保障农民权益的要求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的措施,缩小征地范围,提高补偿标准,落实同地同价原则,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
到2010年9月,我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实施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补偿水平普遍提高了20%至30%。今后,各地将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人均收入增长幅度等情况,每2至3年对征地补偿标准调整一次。
这位负责人分析,在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方面,陆续选择天津、重庆、沈阳等11个城市作为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重点在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拓展安置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探索,逐步建立征地补偿安置长效机制。
“菜园子”“菜篮子”“菜摊子”都要抓
此次会议提出,下大气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解释说,农业部2011年将推动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落实城市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建设好“菜园子”,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
农业部还提出,“十二五”时期将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表示,今后将鼓励更多的流通企业参与“农超对接”,到农产品基地直接采购,扩大农超对接政策效果,提高订单农业比重。继续支持建设产地预冷等冷链设施,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
加大气象服务 提高防灾能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表示,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农村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面临风险不可低估。气象部门将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矫梅燕说,今后努力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地区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预警广播平台建设,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同时,建立完善面向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气象灾害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加大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
矫梅燕表示,气象部门将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科学合理开发空中云水资源,推动科学防灾减灾。(来源:新华网)
2010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2010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成功克服了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产品市场复杂多变等多重挑战,粮食实现了连续第七年增产,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民生与农村经济取得了新的进步。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为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产量“七连增”来之不易
回顾2010年,面对自然灾害多发重发的不利局面,全国上下积极应对,千方百计保农业生产,我国粮食生产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928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七年增产。
“成绩真是来之不易,是在严峻的自然灾害、异常波动的农产品市场、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取得的。”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大灾之年粮食再获丰收、农业稳定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央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科技支撑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有力有效。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七个关于“三农”的“一号文件”,尽管每年的文件主题各有不同,但一以贯之的是明确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农业科技进步成为粮食丰收的重要支撑力量。全国50万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和科技服务。病虫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技术、防灾减灾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避灾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对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长9.7%
在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2010年我国农民收入也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各地通过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对农民的转移支付力度、大力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方式,促进了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前三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69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提高了4.6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7%,增速提高了0.5个百分点。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民工就业规模和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加。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数达到1572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26万人。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增长幅度平均为24%。
此外,我国通过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家电下乡”等实施力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使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农民转移性收入同比增长17.2%,达到362元。
据农业部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将超过前四年平均水平,连续第七年保持较高增速,并呈现“双增加双提高”的特点,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价格水平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提高。
农村民生和农村经济有了新发展
2010年,我国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又有了新的发展。
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范围进一步扩大。据统计,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员已有6719万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1827.8万人,发放基础养老金118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继续增加。卫生部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达到8.33亿人。与此同时,部分地区逐步探索实施包括基本药物制度、丰富基层卫生机构设施、强化卫生人才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农村就医环境。
农田水利设施整体水平进一步增强。从2009年至今,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00亿元,在全国高标准实施了8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有效提高了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水平、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0年9月底,全国各类龙头企业9.1万家,实现销售收入3.91万亿元,同比增长7.1%。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0年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将达到25万个左右,带动农户1.07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2100多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3.8%和9.1%。(来源:新华网)
国内实践
江西省:向现代农业快速迈进
“十一五”期间,江西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09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200.25亿公斤,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粮食发展目标。2010年,江西省战胜了特大洪涝灾害等严重自然灾害,全年粮食总产接近200亿公斤,成为仅次于2009年的江西省历史第二个高产年。全省肉蛋奶、水产品、蔬菜、茶叶、水果等总体产量均呈稳步增长势头。2010年,预计全省农民收入可实现年初确定的8%的增收目标。
江西省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五年来,江西省种养业发展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赣抚平原、鄱阳湖平原、吉泰盆地和赣西高产片等“三区一片”粮食主产区域得到进一步巩固;赣中北油菜、赣中南花生和赣中芝麻三大油料生产优势区域基本形成;形成了“南橘北梨中柚”的果业发展大格局;以赣东北、赣西北、赣中、赣南等茶区为基础,整合提升了“江西绿茶”品牌;畜牧业重点打造了樟树、南昌县、东乡、新干、南康、余江、万年等“一片两线”肉猪生产优势区域;优势水产区域化布局逐步显现。
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合作化、品牌化、标准化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五年来,全省有805个农产品被评为无公害农产品,1148个农产品被评为绿色(有机)食品。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拥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472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7家。到2010年末,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78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57%,农户从产业化经营户均增收首次突破2000元。
农业技术推广向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等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逾50%,比2005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358.9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了88.6%。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6.2%,进入中级发展阶段。
(来源:人民网)
甘肃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甘肃省坚持用市场经济思维谋划农业工作,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以人为本的理念谋划农民增收,2010年全省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外销量创历史新高。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大宗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干旱、暴洪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全省各级农牧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着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全年落实各类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6.33亿元,为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动力。推广1048万亩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226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创建131个粮棉油高产万亩示范片,强化了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粮食产量在较高基数上实现连续增产。
甘肃省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去年整合4亿元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等居全国第一的产业基地达2700万亩,49个牛羊产业大县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增长活力的区域。依托特色产业培育出41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602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能突破1200万吨;兴起的48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接农民,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全年大宗农产品外销取得历史性新高,外销量超过1200万吨,直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8元,增幅达11%。(来源:人民网)
新疆自治区: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从近期召开的全国水利援疆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后国家将加大新疆民生水利建设支持力度,着力加快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
会议提出,今后5-10年,水利部将帮助新疆建立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高效利用、民生水利保障、水生态环境保障四大水利保障和支撑体系;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确保2013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要在10年内将新疆农业用水比重降到90%以下。
据介绍,水利部将大力支持新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指导新疆编制农业高效节水灌溉规划,今后10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万亩,近5年实施1800万亩。强化农业节水工作,指导新疆健全农业节水工作,通过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到2015年达到0.53,2020年提高到0.57,严禁无序扩大灌溉面积,农业用水比重降低到90%以下。把新疆干旱区打造成实现大面积高效节水灌溉的现代化灌区。(来源:人民网)
国际经验
美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
一、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美国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超级大国,也是世界农业第一强国。美国农业以高效率著称于世,其现代化水平极高。表现在:1、以不到全球7%的耕地,占全球4.53%的人口,却生产出占全世界农业总产值12.6%的农产品,即时农产品生产能力超过本国需求的50%,粮食人均占有量是我国的3倍,达到人均1200克;2、规模化、现代化的农场。全美9.54亿亩耕地,分布在219.4万个农场,平均每个农场经营2620亩,全美农场资产总值11000亿美 元;3、劳动生产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全美农业人口仅占2%,农业直接劳动力280万人,平均每个农场的劳动力仅1.3人,一个劳动力可以养活 135人。劳均生产谷物达10万千克以上,生产肉类1万千克左右;4、农业产业化程度很高。农产品直接产出占全美GDP的2%,但通过加工、储运、批发等环节,食品产值占GDP的20%;5、农民的素质普遍较高。农场主普遍接受过正规教育,大多具有大学学历,有的还有硕士、博士学位,少部分只有高中学历的,也都受过专门的农业职业教育,他们不仅懂田间栽培技术,会熟练操作各种农业机械,还熟悉农产品市场,会经营管理;6、农产品出口贸易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贸易中,只有信息产业和农业产业是顺差的。农产品出口额约400-600亿美元,1997年贸易顺差为200亿美元,目前全美20%的农产品用于出口,预计到2005年,农产品出口将达到800亿美元。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的情况下,美国农业发展到今天,走的完全是一条科技主导型的路子。
二、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美国从一个移民国家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农业大国,除了良好的资源条件之外,国家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1、用农业立法保障农业的发展。在近一百多年里,美国国会通过了大量有关农业的法律,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指导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法律体系。各项农业法律不仅规定了政府对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而且还规定了政府干预经济发展的基本权限,政府行为只能限定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2、政府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美国主要依靠市场力量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但政府仍然十分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对农业采取了有力的价格保护和收入支持政府。美国农业的宏观调控有三个特点:一是有专司政府调控职能的机构商品信贷公司,并建立了巨大而灵活的联邦储备体系。二是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联邦政府用于农业支持的经费,最高时超过了250亿美元。三是政府实行农场主“自愿”的农业计划,并用价格、信贷、补贴等手段予以有力的配合。
3、对农业发展实行有力的资金支持。美国的农场经营基本是私人投资。农场主解决资金问题,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政府的农产品抵押贷款计划,即如果在作物收获之后价格偏低,农民可以用农产品进行抵押而不偿还贷款。二是政府提供信贷担保。农业贷款期限预测1-5年,长的可达40年,利率都比较低。另外美国政府对农业投资实行税收优惠,税收减免可达到应税收入的48%。农业投资被认为是农场主合法的“避税利”。美国实行的作物保险制度也有利于农业发展。4、重视科技的作用,形成了教育、研究、推广相结合的体系。美国政府一直把农业的教育、研究和技术推广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形成了极有特色的“三位一体”的体系,被许多国家所仿效。它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这个体系有三个特点:⑴ 由州农学院(即19世纪建立的所谓“赠地学院”)同时承担教育,研究和推广三项任务,使三者结合在一起,互相促进,并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⑵ 每年的研究推广计划由基层向上申请,推广站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⑶推广经费由联邦、州和县共同负担,美国农业科学研究的经费充足,它主要来自公共和私人(公司)两大系统,二者互相补充,其数额之比大致为46:54。前者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总经费的97%),后者侧重于新产品开发和应用研究(占91%);5、发展服务型的农业合作社。农场主合作社在美国的一体化农业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家庭经营占绝对的美国,为了解决单个农场难以办到的问题,需要非盈利的合作社提供各种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农业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主要有:⑴ 销售和加工服务。这类合作社是沟通农场主和市场的重要渠道,销售的农产品中,最重要的是牛奶,约占34%,谷物和油菜籽占26%,水果蔬菜约占15%。业务不仅包括产品的集中、储存到谈判价格、组织拍卖等各个环节。而且进行深加工,生产出可供直接消费的产品,为农场主获取尽量多的利润;⑵ 供应服务。这类合作社提供多功能的服务,包括销售石油产品、化肥、农药、饲料、种子、农机及其零配件等等,在全国农业投入物市场中占有相当可观的份额(化肥和石油占44%,农药占29%,饲料和种子约16%);此外,它们还提供种类繁多的科技服务,如土壤测试、防疫、育种、奶牛改良、作物监测直到经济核算和法律咨询;⑶ 信贷服务。在农场主所得的贷款中,合作系统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农业合作信贷体系提供的贷款已占全部农业贷款的2/5左右,包括季节性经营贷款,弥补周转金不足以中期贷款、用于基本建设的长期贷款和支持出口的贷款等四大类;⑷ 农村电力合作社和农村电站合作社;⑸ 服务合作社,这是除了上述几类以外专门从事某些服务的合作社,如运输、仓储、烘干、人工授精、灌溉、火灾保全,住房等等。(陈霞 新昌农业局)(来源:中经网)
观点精粹
陈锡文:农业现代化要找准着力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围绕“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重大任务,要切实加强三方面的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切实增加投入,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防灾抗灾和高产稳产的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的能力,使农业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完善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的加工、流通业,提高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快健全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地方政府抓粮食生产和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农业的经营体制。加快推进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和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对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支持,尤其是要研究出台更有力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吸引农民组织起来提供自我服务和自我保护,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加快发展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继续加强农村集体组织和政府专业机构服务功能的同时,支持多种社会力量兴办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服务组织。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着力改善农村民生。在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的方针,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公路、沼气等建设,继续改造农村危房,加大整治农村环境的力度,加快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重要制度都已建设起来,要在完善体制、提高标准、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等方面加大力度,逐步实现这些方面的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地扩大覆盖面,尽快实现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期盼,为逐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来源:人民网)
韩长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0年12月21日至23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会上强调,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做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全力夺取2011年全年好收成,巩固“十一五”好势头,实现“十二五”好开局,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增加供给、稳定价格总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
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尤其是特大干旱、低温寒潮、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立足全年抗灾夺丰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实现粮食连续第7年增产,“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农村其他各业协调发展,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实现了中央要求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为满足国内需求、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许多显著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这5年,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业基础地位显著加强;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机装备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十二五”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在1万亿斤水平上稳步提升;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设施农业规模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要把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十二五”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重点加强粮食产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城市郊区农业区建设、东部沿海农业区建设、农垦经济区建设、草原生态经济区建设。谋划和实施一批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工程,如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建设、现代种业、渔政渔港、新型农民培养、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工程。积极完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政策,继续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民补贴、完善农业补偿机制、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完善农村改革政策。
2011年是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明朗,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要看到,2011年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起点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难度加大,保持农产品总量与结构平衡难度加大,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加大,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加大。此外,保障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难度也很大。对2011年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充分认识,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在态度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在工作上不能有须臾的放松。
要扎实做好2011年工作,努力实现“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开局。2011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做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发展生产保供给,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转变,防范风险保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全力夺取全年好收成。发展生产保供给,就是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促进主要农产品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促进物价总水平稳定;提高效益增收入,就是要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提升能力促转变,就是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范风险保安全,就是要坚持不懈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市场风险防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就是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调动地方和农民积极性的体制机制。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狠抓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更加有效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
加强农业系统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能力。农业系统干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提高指导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协作,形成推动“三农”发展强大合力。(韩长赋农业部 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