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关于贯彻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汇总贴

[复制链接]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12-1-20 08: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全面掌握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让水资源更好地服务全市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9月21日以来,市政协常委会分三个调研组先后到东、中、西三个片区,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视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形式对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全市水资源丰富,有赤水河、习水河及福宝河等3个水系,大小河流352条。平均水资源总量119406万m3,可利用水资源总量77934万m3(含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1791万m3),平均客水总量890000万m3,可利用量44500万m3。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5.69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7.61万千瓦,现已开发8.15万千瓦,已建和在建占可开发水能资源的33.9%。

全市已建成各类水利设施1401处,其中,小(一)型水库7处(蓄水6处,引水1处),病险1处;小(二)型水库44处(蓄水33处,引水11处),病险13处;小山塘1313处(蓄水602处,引水711处);乡镇供水16处,提灌站21站。小(二)型以上水利工程干渠长340.72km;设计灌面12.5万亩,实际灌面11.3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事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水利事业发展,省委二号文件对全省水利事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虽然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水利事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但对全市发展水利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到位,大兴水利、主动参与水利事业发展的意识还未高度统一起来,对如何参与、支持和发展水利事业思路还不清,还未将思想认识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文件,全面提高全市抵御自然灾害、解除水患的认识上来,对具体参与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重视程度仍待加强。

(二)水利设施规划宣传不够,项目建设不合理。水利事业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虽然全市水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己完成编制工作,但对规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各级各部门对水利发展规划情况了解较少。市水利局对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规划指导有待加强,水利设施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安全饮水工程布局不合理,缺乏固定水源,“有窖无水”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发展不平衡。我老秘网市水利骨干工程80%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时受技术、施工条件、资金投入、建设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工程质量存在缺陷,运行50余年,现10座水库己超过使用年限,其中,小(一)型水库一座,小(二)型水库9座;14座水库 “带病”运行,其中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13座。水库的配套水渠因种种原因损毁较重,己无法发挥调蓄保灌供水的作用。

全市小一型水库东部片区拥有5处,中部片区仅2处,小二型水库29处建在东部片区,中部片区8处,西部片区7处,小山塘也重点分布在东部片区,中西片区乡镇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旺隆、元厚等乡镇居民饮水缺乏稳定的集镇取水点,各乡镇“靠天喝水”、“靠天吃饭”的现象普遍存在,抗旱保水的能力比较薄弱。

(四)水利设施管理责权利不清,重建轻管问题突出。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缺乏完整、规范的制度,致使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等责任主体责任不明确,责任感不强,管理混乱。乡镇政府、村组争取水利设施的积极性高,但管护工作严重不足,“重建轻管”的问题突出,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人翁意识淡薄,水渠淤积、渗漏、断裂后无人及时维护,引水保灌能力差,管护不到位导致工程使用周期不长。水利综合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乱倒弃土石方的现象比较严重,甲子口河段废渣弃土己影响到了赤水河航运的正常通航。

(五)水利管护经费不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国家对水利工程项目要求地方配套投入政策严,地方配套资金投入不足,设施建设过程中长期存在资金缺口,水利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同时,水费粮改革后,大部分水库的水费征收仅维持在应收总额的10%-20%,无法保障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经费。水管所工作人员待遇差,全市134名职工平均工资仅在300至700元/月,2007年机构改革方案编制审核中只设置20名岗位,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测算,应设置76名,导致改革工作迟迟无法落实。部分水利设施管理人员是村组群众兼职,水利设施管理工作缺乏人才支撑。

三、建议意见

根据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2号文件精神,今后10年,我省水利投入总量将达到2000亿元以上,又逢我老秘网市今年遭特大旱的实情,对全市水利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市政府、市水利局和各乡镇在“十二五”期间应抢抓机遇,做好“水”文章,大兴水利,推动全市水利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深化认识,营造全市高度关注水、重视水的良好氛围。

市委、市政府应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水利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分析和准确把握全市水利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中央1号和省委2号文件精神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使全市各级各部门对水利事业发展进行再认识、再提高,把思想高度统一到发展水利事业上来。将水利设施建设相关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各乡镇党政、全市各部门的考核范围,形成参与水利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水利事业发展,形成全市上下高度一致、齐心协力抓水利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水利事业发展水平。

一是要高度重视全市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宣传工作。建议组织现有的水利工作专业技术人员或聘请水利专家对全市水利设施扎实深入调研,找出我老秘网市现有水利设施与市区快速扩容、工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群众饮水需求等之间的差距,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水利“十二五”发展规划,使其更具前瞻性,指导我老秘网市水利事业发展,编制完成后,应加大宣传力度,便于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接水利建设相关工作。二是要加强对乡镇、村组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的指导。市水利局要根据各乡镇“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水利设施现状,帮助乡镇科学规划和建设骨干水库、集镇取水点、集镇备用水源、工业发展用水及污水处理等,使各乡镇水利事业得到科学发展。三是要合理布局和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要根据村组群众居住和取水水源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数量,确保工程有稳定的水源,发挥其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的作用。

(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促进水利事业均衡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市政府、市水利局和各乡镇要根据国家、省和遵义市对水利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抓大放小”工作动向,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突出重点,迅速建立一批水利项目,全力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和建设工作,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设一批水利骨干项目,尤其要力争建设好金龙水库,提高全市水利保障能力和饮用水的安全。二是要加大设施损毁修复工作。要迅速建设有水无渠的水库配套设施,及时落实资金对损毁水库、水渠进行修复,恢复原有功能,发挥灌溉作用。三是要统筹兼顾,使水利事业得到均衡发展。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中西部乡镇的投入和倾斜,彻底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确保集镇供水,全面提高抵御自然风险、旱涝保收的能力。

(四)多措多举,强化管理,推动水利事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健全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市政府应出台管理文件,明确水利设施的权、责和管理主体,明晰水利行政管理职能,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形成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二是要发挥群众的水利管护主体作用。利用“一事一议”等形式,积极引导群众投工投劳,使群众参与到水库、水渠日常清淤、除草、简易加固等工作,形成“谁受益、谁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大科学用水宣传工作力度,强化群众用水、节水、管水的意识,转变群众传统用水的意识。三是要加大水利综合执法力度。对在河床上随意倾倒弃土、破坏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确保水法规的监督和管理的效力。四是要高度重视水利人才引进。要在每年事业单位招考和特殊人才引进过程中设置一定数额的水利人才,提高水利从业人员待遇,对特殊人才落实特殊政策。

(五)落实政策,加大投入,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一是要加大水利设施资金投入。市政府要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建立地方水利建设基金。二是要进一步挖掘全市水利资源开发的潜力。在建设和发展水利设施的同时,将其与水电开发、饮用供水、旅游和水产品开发等结合起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三是市政府应制定社会资本参与供水、农田灌溉等有偿性服务项目扶持和奖励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大力开发我老秘网市丰富的水资源。四是要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改革。要严格按照上级水管体制改革精神,重新审核我老秘网市水管所工作人员编制数,尽快完成改革工作,理顺管理体制。要健全水费征收制度,强化农田灌溉水费征收力度,为水利设施建设和日常管理提供资金来源。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12-1-20 08:2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2011〕1号文件精神,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提出对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经市政协主席办公会议研究,成立了由政协农业委牵头,市农口部分委员、涉及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调研组。从4月初开始,历时2个多月的时间,分两个阶段对全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及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实地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归纳如下:
 
   一、建设及使用情况
  (一)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老秘网市不断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我老秘网市农业经济得以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我老秘网市在高标准农田、小麦高产示范田、小农水资金、河道治理、堤防加固等方面共争取资金5500多万元,新打机井415眼,新建各类斗农沟桥462座,疏浚沟渠112条,维修养护13座中小型节制闸,为我老秘网市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2010年我老秘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市、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省红旗渠精神杯等荣誉称号。(二)使用情况
  1、机井:对全市机井的调研共涉及12个乡镇92个行政村,这12个乡镇92个行政村共有机井2768眼,其中能正常使用的2250眼,占81.3%;报废的518眼,占18.7%;需要维修的505眼,占18.2%。除最近两年抗旱应急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打的机井外,其余大部分没有固定的配套设施。
  2、桥梁:全市骨干河道和干支沟共有桥梁1467座,完好的585座,占39.9%;需维修的739座,占50.4%;报废的143座,占9.7%。需维修的桥梁中,桥拱断裂的300座,桥板断裂的171座,栏杆损坏的268座。
  3、节制闸:全市范围内共有各种节制闸136座,其中中型节制闸7座,小型节制闸129座,中型节制闸都能正常使用,95%的小型节制闸已损坏或报废。
  4、生产桥:这次调查涉及12个乡镇92个行政村591座生产桥,能用的236座,占40%,报废355座,占60%。
  5、沟渠:从调研情况看60%—70%斗农沟渠被新建房屋或生产路填平。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多;二是水利设施配套条件差;三是水利设施整体功能弱;四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差。
  具体来讲:1、机井数量少、标准低、毁坏情况严重。(1)数量少。所调查的92个行政村,现能使用的机井平均96亩1眼井。个别地块200多亩不到1眼井,与50亩1眼井的标准差距较大。例如:马牧乡王庄村耕地面积2646亩,仅有6眼机井,且只有4眼可正常使用。(2)标准低。调查发现,井深在15米以上的1047眼,占到37.8%。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机井,包括新打机井深度虽够,但由于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保证不了机井质量,出水量不够。(3)毁坏严重。调查发现,机井毁坏情况较严重,2768眼机井报废518眼,占18.7%,这其中既有年久失修的老井,也有新打的机井,被填上秸秆、填满泥土、塞上石块,甚至有把井盖砸烂沉入井中的现象。
  2、干支沟桥梁完好率低,只有不到40%;“病”、险、危桥较多,占50%;报废的桥梁占近10%。已对全市防洪除涝、生产交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不同程度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生产桥设计标准低,建造质量差,桥面窄,承受压力小,大型农机具无法通过,影响农业生产。
  4、小型节制闸无专人管理,也没有维修经费,已失去了防洪和蓄水的功能,使许多沟河,应该有水的蓄不住水,既不利于蓄水灌溉,也使我老秘网市地表水资源损失严重。
  5、沟渠。被路坝和新建房屋阻断,连而不通,积水排不出或排水不畅,如不及时疏通,汛期将造成农田和村庄积水,甚至受灾的情况发生。

  三、原因分析
  1、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农业丰产丰收,粮食生产事关全市社会稳定,特别对我老秘网市这个粮食生产和加工大市,要提高到与产业集聚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能旱了才想到打井,涝了才想到挖渠。近几年,极端天气时有发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已明显显现。从今年我老秘网市小麦生产情况看,浇与不浇、浇多浇少明显不一样,浇两遍以上的亩产均在1000斤以上,浇一遍的亩产700斤左右,不浇的亩产500斤左右,所以要切实提高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2、建设不平衡、配套不到位。按照高标准农田和高产示范田建设标准,路、林、沟、渠、井及机械水泵、农电等应配套齐全。现在是项目涉及乡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但配套不到位。从去冬今春抗旱情况看,95%以上是柴油机带喷灌,既增加成本,又造成水资源浪费,机浇成本是电浇的一倍以上。
  3、年久失修,人为破坏严重。原有水利设施,建设年代较早,使用年限较长,且缺乏必要的维修管理,新建水利工程大多在野外,水利设施被盗、损坏现象严重。例如有的新打机井,被人为地填上石头、井盖和秸秆,井台、井盖被人为地砸坏等。
  4、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水利设施存在重建轻管、重建不管、重建设轻配套的现象,从调研看水利设施大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毁坏了无人过问,责任不明,不能得到及时的维修管护。
  5、投资力度不大。近几年除我老秘网市公路和水利部门维修和重建45座桥梁外,乡镇及村一级进行维修或重建的桥梁很少。据2006年水利部门调查,我老秘网市干支沟报废需重修的桥梁共62座,这次调查的为143座,去掉这几年新修的部分桥梁外,又增加了81座;政府新修和重建的速度远远没有损坏和报废速度快。机井除近两年水利部门抗旱应急工程新打了800多眼机井以及水利局、农综办、农业局等利用农业项目新打了1000多眼机井外,政府及乡镇个人新打机井很少,投资远远不足。

  四、建议
  1、摸清底子,搞好规划,分批实施。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全市实现50亩地1眼井的目标和对危桥、报废桥梁及小型节制闸的维修和重建,切实达到“旱能浇、涝能排”和“排蓄并举”的目标。
  2、抓住有利时机,多争取项目资金。发改、水利等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切实学习和领会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抓住水利建设年和省直管机遇,充分利用好国家在今后十年内对水利建设投资4万亿的项目资金和省有关政策,各部门要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多申报项目,多争取资金,以国家项目资金来改变我老秘网市水利设施的现状。
  3、搞好项目整合,打捆使用,整体推进。市政府要有计划地安排各农口单位争取项目资金,要力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整块、整乡、整片推进。做到投资一块、治理一块、达标一块。
  4、多方筹资,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政府除安排争取的上级项目资金用足用到位外,对上级奖励的农业方面的资金也要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市财政要按照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安排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适时实行一事一议。
  5、搞好100多座小型节制闸的维修和重建。确保正常使用,真正发挥其“排蓄并举”的作用。通过这次调研发现,现有的小型节制闸,由于年久失修,无人管护,破坏严重,大都处于报废状态。常年处于“启”的状态,起不到“闸”的作用,大雨过后,珍贵的水资源,白白地流失,沟河内仍是干涸一片。除几条大河外,失去了灌溉补源的作用。因此建议要对这些小型节制闸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6、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水利基础设施的有效管护办法。长期以来,水利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一直存在,没有行之有效的管护方法,责权不明,责任不清,管护费用投入少。因此我们要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有效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水利设施用好管好。
  7、加强乡镇水利队伍建设和培训,确保水利工作岗位的编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服务中心水利人员的作用。从调查看,大部分乡镇专职水利技术人员等同于一般干部,被统一安排日常性工作,或包村、或从事计划生育工作,没能专心投入本职工作,要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8、利用项目资金,集中财力,建造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工程,打造永城农业亮点。可组织有关人员到滑县、辉县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县市考察学习。
  9、推行示范节水灌溉,逐步杜绝漫灌,节约成本、节约水源。
  10、每年度必须以乡镇为单位集中组织一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防洪、除涝,做好堤防加固和斗农支沟的疏通除障工作。
 
 楼主|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12-1-20 08: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抗旱、防洪、抵御自然灾害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了深入了解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拓展工作思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工作。今年5月至9月,市政协组织调研组,深入到右江区、平果、那坡、乐业、隆林等县(区)及市直有关部门,以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访问的形式就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的投入、设施建设、运行管理、维护使用以及人员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概况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老秘网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大投入和监督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促使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不断加大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关键在投入。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同时,加大了市县两级财政和社会各界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仅2007-2008年总投资就达 58777. 42万元,促使全市农田水利建设进入一个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阶段。到2008年底,全市已建有各类农田水利13.7万处(座),其中:蓄水工程 101419处(座);引水工程32781处、提水灌溉工程2914处,装机51845.1千瓦;0.1个流量以上水利渠道长度4532公里。水利设计灌溉面积 211. 77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6.4 %,有效灌溉面积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旱涝保收面积130.6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2.5%o这些农田水利设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我老秘网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突出建设重点,农田水利化进程加快。

    近三年来,针对本市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损坏状况比较严重,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灌区农田水利设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一是对右江大型灌区和靖西岜蒙、德保西荣两个中型灌区以及一批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共完成渠道防渗269公里。二是完成水库除险加固37座,维修中小型水库109座、山塘172座。三是改建维修提水泵站 393座,总装机470台 19173千瓦。四是新建、维修引水工程 742处,引水流量124 m3 /s。这些工程的建成投产,使全市农田水利化率大为提高。

    (三)强化监管,农田水利设施效益显著提高。

    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的管理使用,一直是水利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近年来,我老秘网市突出抓好水利工程质量和病险水库的监管,强化水利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工作,组织引导农民建立农村用水者协会603个,有效解决了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问题,确保农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一是抗御旱涝能力显著提高。我老秘网市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过去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有90%以上贫困人口集中在干旱缺水地区,如何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这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九五”以来,我老秘网市实施雨水集蓄工程 98227处,累计可解决68.97万人及92.1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为干旱缺水地区28.3万亩农田旱地提供了灌溉水源,粮食生产获得增产增收。二是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由 1980年126.5万亩,扩大到2008年163.44万亩,确保全市农业种植面积;三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效支撑了我老秘网市百万亩优质稻、百万亩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百万亩亚热带优质水果、百万亩高产高糖原料蔗等产业基地建设;四是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人16.085亿元,同比增长 15.8%,农民人均纯收人2775元,同比增长 12.60%。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原有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过于薄弱,现有的水利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无论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是从群众的愿望要求出发,存在的差距还比较大,问题也还比较多。

     (—)农田水利设施规模小、水利化程度低。全市581.3万亩耕地面积,有水利设施保障排灌的耕地只有 163.4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8.1%;全市147.99万亩的“冬闲田”水利设施严重缺乏,“等天下雨,才能犁田耕地”的被动生产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农田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全市现有的中小型水库及水利渠道和引、提水设施绝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日前工程老化失修,渗漏严重、除了已经列入国家第一、第二批除险加固规划的36座水库外,全市目前还有107座水库以及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急需进行维修或更新改造。“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水柜建设选址和施工质量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水柜失效,使用率较低。

     (三)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缺乏统筹协调和全盘考虑。长期以来,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多部门投入、投资分散、整合资金难度大、群众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特别是农村集体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及用水制度不健全,影响了投资效益的正常发挥。

        (四)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全市135个乡镇中,有111个乡镇的水利站(所)由乡镇政府管理,有18个乡镇水利站归县水利部门管理,还有 6个乡镇没有设置水利机构。现在大部分乡.镇管理的水利站普遍存在没有水利员上岗、工作经费无保障、无固定办公场所等问题。全市水利系统共有2145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647人 (其中:高级职称23人,中级职称,238人,初级职称386人)。 基层水利技术人才已是青黄不接,县(区)

一级都没有水利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才。

    (五)国营水管单位困难比较大。水费收入少,财政补贴和管理维护费少,退休人员比例高,职工的工资、养老、基本医疗等没有保障。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由于我老秘网市地处山区和亚热带气候区,受自然条件限制较为突出。表现在石山地区缺乏地表水资源或山区坡度较大或土地零星分散等因素,严重制约水利设施建设。另外,我老秘网市的降雨分配不均(每年的 5-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0%),导致全市旱涝自然灾害频繁,在石山地区更有“一场大雨涝一片,十天没雨旱一片”旱涝两种自然灾害交替发生,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农田水利设施被洪水毁坏,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维修水利设施。

    二是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资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补助,但近年来,上级重点安排大型灌区和 5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建设,对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人有限。另一方面上级要求地方拿出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而我老秘网市各级财政都很困难,基本无法拿出配套资金,因而很难争取得到国家和自治区农田水利项目,进而难于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是直接导致全市水利化程度低的主要原因。

    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群众对水利建设的投工投劳大幅度减少。当前无论兴建或维修大大小小的水利设施都是靠各级财政拿钱请专业队施工,群众对水利设施建设和维修,完全依赖政府解决,缺乏投资投劳的积极性,这是严重制约我老秘网市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主观原因。

    四是水利设施的管理制度跟不上,用水者协会没能真正发挥作用。我老秘网市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用水者协会”的管理模式,形式是很好的,但由于“用水者协会”管理费用政策保障措施不力,用水者协会必要的管理和维修经费没有得到保障,加之群众对花钱买水种田和维修水利设施不理解,协会应收的费用收不上来,管理人员的报酬和维护经费缺乏,目前大多数用水者协会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少数坚持下来的也是步履维艰。

    五是科学规划指导不到位。由于全市水利专业技术人员少,而且大部分时间忙于项目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比较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合理规划重视不够。

     三、几点建议

     (—)切实解决好认识问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中央、国务院每年都重视和强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目前,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与我老秘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很不相称,为实现我老秘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更加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必须树立“为官一任、治水一方、造福民众”的执政理念与追求,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要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必须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把水利设施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作体系。一是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提出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措施,确定水利建设重点和具体实施管理目标。二是把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纳人年度目标考核。建立健全考核机制,量化明细考核指标,全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对全市的重点工程实行领导挂点包干负责制。三是建立科学

的评价体系。实行现场验收,量化计分,兑现奖惩办法。

    (三)科学制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合理利用水资源。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的部署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农田水利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从本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自然条件特点出发,制定一定时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旱涝灾害以及生态建设等有关政策措施和管理意见,尽快组织编制好《农田水利规划》,从法律、制度、机制上全面规范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所有涉及农田水  利的建设项目,都应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指导,并将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作为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

    (四)确保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形成水利建设投入长效机制。一要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各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发改、国土、财政 、扶贫、农业、水利、烟草等部门的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整体推进,力争“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推动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二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长效投人机制,各级政府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政府投资和财政预算,逐年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从土地出让金提取不低于15%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应大部分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要加强基金征管。加大水利建设基金、防洪保安基金征收力度,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资金真正用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上。四要完善“一事一议”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把“一事一议”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筹资投劳的热惰。五要盘活现有资产。加快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形式,鼓励农民、集体和社会民营资本参与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投资,盘活现有水利工程资产存量,整合涉水项日,真正用好各类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突出抓好“桂西旱片治理”项目 实施,力争5年内基本改变全市农田水利设施现状。

    一是对现有中小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减少输水损失,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二是对现有水源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和维修,增加蓄水量,以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三是对损坏和失修的固定提水工程进行更新改造,以恢复和扩大灌溉面积。四是针对山区“靠天吃饭”的“望天田”,农业产量低而不稳的情况,重点抓好以雨水集蓄为重点的山区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结合“坡改梯”等水土保持措施,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山塘、水柜等雨水集蓄工程。五是针对“地头水柜大会战”期间存在的“问题水柜”,要组织专家会诊,能维修的尽快维修使用,确实没有维修价值的水柜要尽快清除,如果长期把“问题水柜”留在地里,不但占用耕地,又影响干旱地区雨水集蓄建设工程的声誉和投资的积极性。

    (六)加强水利科技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控制非专业技术人员调进水利部门工作。目前,一些县(区)水利技术管理部门非专业人员占的职数较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因此,建议组织人事、水利部门要从全市水利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择优招聘录用一批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县乡基层水利部门工作。二是加强水利科技队伍管理和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七)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强化农田水利设施管理。

    要积极做好《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的水法意识和干部群众参加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建议市人民政府出台《百色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明确各乡镇和水管单位的主体责任。要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执法要地位”的意识,提高行政权威性,理直气壮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确保水利设施功能正常发挥。

    (八)积极稳妥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

    要按照我老秘网市水管体制改革方案,把公益类国有水管单位纳入公共财政框架,逐步规范公益类水管单位水利设施运行管理和维护机制。建议把准公益类水管单位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共享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果。

    (九)努力争取上级调整项 目 申报条件,取消地方项目配套资金
    调研中,各县(区)普遍反映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比例高,本地财政难以承受。因此,建议市委、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区反映,请求调低或取消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田水利项目申报条件和地方配套资金,以帮助解决我老秘网市农田水建设资金困难问题。

 
 楼主|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12-1-20 08: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根据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中旬,我们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我老秘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8月12日,调查组在听取了市水利水电局的情况汇报后,于8月15日至18日,分成两个组到各县市区,实地察看了部分已建和在建的堤防工程、小农水、安全饮水及小流域治理,听取了县市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情况汇报。8月19日,两个组又集中交流了有关情况。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十一五”以来,我老秘网市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这个中心,克难攻坚,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水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十二五”也实现了良好开局,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现将调查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老秘网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主要情况
  我老秘网市地处南北气候分界处,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30mm,平均径流总量401.18亿立方米,其中客水量312.75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径流量90.69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径流量9.98亿立方米。现已建成各类水库490座(不含丹江、黄龙水库);引水干支渠9924条9117公里,实际灌溉面积69万亩;提水泵站520处629台;塘堰16500口;堤防1959.35公里;水电站220处、装机201万千瓦;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259处;累计开展36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45平方公里。“十一五”时期,在各级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水电投资110.3亿元,水利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一是农村饮水安全取得显著成效。五年来,累计完成投资46423万元,建成各类工程1187处,解决了103.3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98.82万人的建设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先后兴建了一批建设规范、管理先进的精品亮点工程,如郧县鲍沟村联村供水工程、丹江口市习家店镇五库联网饮水安全工程等,探索出了管网延伸工程、乡镇供水工程、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及小型分散工程四种建设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饮水问题。二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中央、省投资1.07亿元,重点推进全市9个万亩灌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和“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试点工程建设,建成灌渠940公里,新增改善灌溉面积9.8万亩。三是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按照治保并重的原则,推进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建设。累计投资6.82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32.29平方公里。四是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成效明显。共引进资金74.2亿元,新增水电装机71处35.4万千瓦。五县一市开展的农村水电电气化县建设项目92个,已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五是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建立了水利(防汛)计算机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与省和县市视频系统对接,与水文、气象等部门实现了信息连接和共享。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竹山县、房县实施了山洪灾害预警试点工程建设,郧西县、城区建立了重点工程水雨情自动测报和视频监控系统。
  (二)安全水利、景观水利成效显著。一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重大进展。完成9座大中型水库和45座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投入使用后可恢复调洪库容1.5亿立方米,恢复兴利库容1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0万亩,消除水库下游近100万人生命财产安全隐患。二是景观水利亮点纷呈。丹江口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武当山特区及十堰城区等地先后开展了城镇防洪工程建设,新建及加固堤防、护岸58.063公里,疏浚河道44.76公里,完成总投资48745.6万元。不仅县级城镇防洪标准从5-10年一遇提高到20-50年一遇,而且极大改善了城镇居住环境,提升了城镇发展品位。三是防洪抗旱减灾效益不断提高。建立完善了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了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善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防汛抗旱应急处理能力。五年来,全市防洪减灾效益累计达14.86亿元,累计抗旱浇灌面积140.3万亩。
  (三)资金投入趋向多元,水利改革迈出新步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补充的水利投融资机制正在探索实践之中。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竹溪县、竹山县、丹江口市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正在推进中。各级水利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完成。
  (四)工程管护实现突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工程、小农水工程和水库工程等长效管理体制,逐步形成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村级农业用水管理委员会,推行有偿用水机制。通过合作、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将水库和水土保持工程的管护责任落实到受益村组和农户,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水利建管的热情,也较好保证了水利工程效益的长久发挥。
  (五)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增强。通过大力开展水利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行了水利建设“四制”规范管理,整顿水利建筑市场秩序,实施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加强了取水许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全面完成“四无水电站”检查整改,查处解决了一系列水事纠纷案件,规范了城区河道管理事权。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在全力做好“十一五”水利工作的同时,市政府和市水利主管部门根据中央、省有关水利投资政策和要求,按照民生优先、统筹兼顾和人水和谐的原则,编制完成了我老秘网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规划项目总投资规模为290.4223亿元(含水电工程投资80亿元),主要任务是加快防洪抗旱应急能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灌区建设、水源工程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水能资源开发等八大重点工作。目前,“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水利工作进展顺利。
  1、防汛备汛和抗旱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针对我老秘网市罕见的秋、冬、春、夏四季连旱,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全面落实和强化抗旱措施,精心组织,全力抗灾,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上下联动、全力抗旱的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投入各类抗旱资金7000余万元,抗旱机动设备23000台套,抗旱浇灌面积77万亩,解决了40.2万人、9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在全力抗旱的同时,积极做好备汛工作,应对旱涝急转。进一步落实了各级各部门的防汛责任制和防汛责任体系,建立健全了防汛组织体系;科学制定并完善了各类工程的防汛度汛预案,建立了有效的预案反应机制,确保了防汛工作的有效开展。
  2、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一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稳步推进。已开工17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500万元,占已开工工程投资计划的72%。28座小型水库溢洪道扩挖项目已完工27座,累计完成投资282.5万元。二是中小河流治理不断推进。郧西五里河、房县马栏河、竹山苦桃河已完成2010年计划,共完成投资4980万元;城区张湾河已完成计划任务的87%,丹江口浪河已完成计划任务的75%;竹溪河防洪工程已完成计划任务的74%以上,竹山洪坪河流域治理已完成投资300万元;完成河道疏浚39.22公里,护岸护坡7.75公里,新建及加固堤岸25.07公里,完成投资8578万元。三是水土保持项目取得突破。已完成治理任务1742平方公里,占计划的90%,完成投资3.45亿元,占总投资的84%;总投资1250万元、治理面积8333亩的竹山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已全部完工。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快速推进。已建成工程110处,完成投资5366万元,解决了8.29万人的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占全年计划的82.9%。五是城区河道治理完成投资4000万元,治理河道13.5公里。
  3、项目前期工作卓有成效。今年共争取了24座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项目初步设计已全部通过省水利部门审查,已下达建设计划23座,第一批48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建设计划及1.152亿元建设资金已经下达;成功争取了竹山县、竹溪县为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龙背湾水电站正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孤山电站预可研报告已通过审查;竹溪、竹山、房县、郧县、郧西县进入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名单;郧县叶大乡余河治理工程、竹山县洪坪河流域治理工程、竹溪县竹溪河水坪段防洪工程、十堰市泗河流域马家河下游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等4个项目已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防洪减灾任务艰巨。一方面,我老秘网市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老化失修、病险库塘多、淤塞严重,渠系不配套、损毁严重,无法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益。仅就水库而言,全市470座小型水库中,有270座为病险水库,占57.4%,这些病险水库分布在全市范围的大小流域内,防洪隐患多。另一方面,虽然我老秘网市县市城区防洪工程经多年建设,大多已经能够抵御20-50年一遇洪水,但如遇50年一遇洪水,防洪压力仍然很大。同时,全市大部分乡镇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部分乡镇即使具有防洪河堤,也因标准低,仅5-10年一遇,很难防御大洪水。
  (二)资金投入不足,民生水利建设滞后。一是地方财政对农村小型水利建设投资乏力。一方面,由于我老秘网市所辖5县1市都为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极为有限。目前水利建设主要以国家投入为主,国家有项目就有投入,没有项目就很少有投入甚至没有投入。另一方面,随着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自主投工投劳的积极性有所减弱,加上农民和乡村集体组织对水利发展认识不够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的兴修及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二是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近几年来,各县市区按照做大做强水利项目思路,不断加大项目编制力度,为水利项目的顺利争取和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受财力影响,项目实施所需的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而省级配套资金又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程建设无法按设计方案完善各项配套设施。三是项目前期经费严重不足。水利项目建设从勘探、规划、立项、设计到实施等前期工作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但由于前期经费不足,影响了项目的争取力度和项目的实施进度。四是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由于水利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回报少、周期长,对各级政府政绩影响不大,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不足,对受益群众的利益触动有限,加之缺乏农村水利建设管理的具体办法和激励社会资源投入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水利建设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难以形成。五是民生水利建设亟待加强。全市还有128万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乡镇防洪压力大,农业靠天收、农民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三)水利改革进展缓慢,工程管护亟待加强。水利管理与改革步伐缓慢,制约了水利的发展,跨流域、跨区域河流管理协调难度大,尚未形成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机制。工程管护方面,虽然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但水管体制改革后,一些基层水利服务单位普遍存在管护经费不足、装备不配套、人员待遇低、人心不稳等问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后,已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明确的界定,工程建、管、用三位脱节。加之受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枢纽轻配套意识的影响,不少末端渠系和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导致设施老化破损,使用成本增加,利用效率降低。以水库管理为例,属市县水利部门直接管理的水库普遍管理的较好,但划归乡镇政府或村集体管理的水库往往承包给了个人,由于管护人员能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经常出现水库放水无人关、破坏堤坝无人管等现象。
  (四)全社会水法律意识不强,依法治水任重道远。一是水资源管理不严。在项目建设和生产生活中,污染水源、侵占水域的现象时有发生。取用水单位法律意识淡薄,工农业用水粗放管理,水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二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交通工程等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和城市开发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加重,河沟水渠淤积加速,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三是水行政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都设立了水政执法机构,但除市水政监察支队实行参公管理外,县市区水政监察大队多属于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执法经费、执法设备得不到应有保证,水政执法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影响了水事执法的公正性、严肃性和有效性。部分执法人员法律和专业素质不高,查处水事违法案件力不从心。涉水法律法规刚性不强,造成调查难、取证难、执行难,降低了办案效率。
  (五)城区水利工作严重滞后。城区水利项目少、争取难,而且建设任务重、欠账多,城区“灯下黑”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两区水利部门承担着与县市水利部门同样的职责,但由于缺乏完整的水政管理与执法权力,工作开展局限较多。二是投入不足,工程建设滞后。受财政管理体制因素的制约,两区在省里无户头,向上争取水利项目和投资十分困难。虽然近几年来省级水利部门在项目规划、年度项目安排上给予了一定支持,但下达的投资额度和建设规模远远小于县市。而市级财政自1999年起每年安排60万元、2008年开始每年增加到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城区水利建设,这与实际需要相差巨大,导致城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县市存在较大差距。三是防洪压力大。我老秘网市城区河道共有三大流域77条支流,流域总面积1007km2,总长度141.6km。目前城区主河道现有的堤防工程多为建市初期政府专项投资建设而成,防洪标准多为20-50年一遇,小河流(河沟)均无堤防工程,东部的茅塔河、田湖堰河、西部犟河的很多河段也尚未设防,难以抵御日益频发的自然灾害。同时,由于历年的水土流失,加之城区河道已多年未进行治理,致使河床抬高,淤堵严重,河道过水能力下降,引洪流速减缓,一旦遭遇洪流灾害,后果较为严重。
  三、几点建议
  (一)抢抓机遇,加快项目争取和项目储备工作。市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今后一个时期我老秘网市水利工作重点,不断完善思路、科学规划,加快对水利基础设施、安全饮水、水资源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的更新改造和建设力度,推进安全水利向民生水利转变,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要结合我老秘网市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实际,抢抓重大政策机遇,积极向国家申报包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河流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等水利建设项目,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扶持,促进我老秘网市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利改革发展保障机制。一是继续深化国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加快落实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和管理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与管理体系。要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尽快按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乡镇基层水利服务机构,明确职责和岗位,落实人员编制和预算经费。同时,要积极探索实行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体系,实行管理全覆盖,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安全有效运行。三是切实加强防汛抗旱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督察制度和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水平,加快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四是尽快适时兴建十堰市防汛抗旱监控调度指挥中心。现十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利水电局),由于办公场所小,一些必备的防汛抗旱设备、设施无法安装到位;所处位置形成交通瓶颈,防汛抢险指挥车辆进出困难;现有设备、设施陈旧,无法满足防大汛、抗大灾的需要。急需兴建新的防汛抗旱监控调度指挥中心,以适应新时期防汛抗旱和水利建设工作需要。五是进一步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解决水利专业技术人员断档、断层问题,并逐步提高现有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
  (三)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一是加大财政投入。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渠道作用,大幅度增加各级财政水利投资规模;要认真执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落实好公益性、非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费用”的规定;要积极探索水利建设多元化投资方式,通过制定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二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民生优先、生态优先的原则,大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等事关民生和生态工程的建设。三是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已建、在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要针对中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在水利普查过程中,要重点对遍布全市的水塘堰、小水渠、小水池、小泵站等小型水利设施和万亩灌区配套设施及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普查,准确掌握相关情况,因地制宜完善落实好整治维修和养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四)突出抓好城区水利工作,推进城乡水利统筹协调发展。按照现有的财政管理体制和省级水利部门关于“区级水利建设投入以市级财政为主”的要求,市政府要在帮助向上争取项目的同时,切实加大对城区水利建设项目的投入力度。要按照“三城联创”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河道建设规划。加快河道治理,当前尤其要抓紧对那些淤积严重、影响防洪安全的河道进行清淤疏浚,确保城市防洪安全。要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积极开展城郊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城区小(二)型水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明确责任主体,理顺管理体制。要认真落实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关于十堰市城区河道建设与管理的审议意见》和《十堰市城区河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城区河道管理体制和综合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城区防洪与水体景观建设。把城区河道建设成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的亮点和风景线,不断增强城市灵性,提升城市品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