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会发展] 文化发展的战略意识与文化情怀

[复制链接]
绍兴老秘 发表于 2011-11-7 08: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遗传密码,是该民族自我确认、自我阐释、自我表达的符号系统,它表征着该民族共有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凝聚力。通常而言,文化不仅有其内在的非对待性的虚灵的人文价值向度,更有其外在的可以量化的产业维度和经济维度等外向度价值,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文化两个向度的价值追求及其显现形态并非一致。这既有文化自身的变迁原因,也取决于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从理想的视角看,在时代语境中发展起来的文化,应该与经济、政治相互匹配,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文化才能呈现繁荣的发展势头,文化才能在多元竞争中处于高位态。
    文化发展呼唤战略意识的提升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尽管文化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一系列文化困境和矛盾不期而至,追逐收视率、点击率、上座率、票房和发行码洋,而忽视文化产品的思想含量和艺术品位,以至于娱乐至死、创意过度等文化乱象迭出,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正在遭遇挑战。虽然文化景观盛行,但文化里子却空洞粗鄙;虽说每年长篇过千部,但文学精品寥寥;虽说电影产量数百部,但打动人心赢得票房和口碑的仅十数部;虽然频道越来越多,但放眼望去大多是晚会、小品、真人秀、快乐营,或者是相亲类、谈话类节目,再就是几乎雷同的电视剧。现有的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广播栏目、图书出版、戏剧小品、才艺大赛等现代文化产业,大多为了票房奇观、收视率、资本效益、投资回报而目光向下,以营造哗众取宠为能事,让现代都市文化消费的负面效应夸大性地侵入文化产品,伤害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根基和人文品格,文化的品位不断降格。尤其是文化产品中价值观的混乱、粗鄙、低俗、空疏,古装戏中帝王思想的滥俗,现代都市剧中无厘头的空洞无聊和勾心斗角阴暗心理展示的蔓延,一种奴化、矮化公民意识的粗糙戏谑,缺少正面阳光刚健清新奋发有为的大国形象的自我诉求,使得五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在文化消费中变得如此低劣、弱智!当下流行的某些文化产品,既对自己的历史缺乏自信和深刻理解,又把时代精神和意识肤浅化,在价值上误导和扭曲是非、美丑标准。
    当前文化发展中的诸多乱象,很大程度上在于弱化或忽视对社会主流价值的诉求,甚至消解、颠覆主流价值观。问题是:大众文化产品在讲故事时,要么图解社会核心价值进行说教,肤浅机械难以深入文艺肌理,味同嚼蜡、饶无趣味,自然丧失消费者,产品只能被锁进仓库睡大觉无效益可言;要么背离、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杂糅各种“自我”、张扬小圈子的自以为是、欲望本能,或不知什么是主流价值观,而价值迷失、价值观混乱,滋生一些反文化、伪文化乱象。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摇摆——缺乏稳定性与一贯性,以及普遍性的说法与活法的脱节,导致对文化生产价值引导的不力,文化产品中价值诉求模糊、表达不清晰,使消费者不知所云。一言以蔽之,内容缺失、价值迷失,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说到底,文化产业固然需要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但重心和价值点恰恰在文化上。新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文化产业,依托强势的流行大众文化,输出的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文化产业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和文化追求,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贸易中的逆差和落差,失去的不单是市场份额,文化产业竞争的成败,还关乎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得失和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如果不能突破制约瓶颈,就难以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文化体制改革就有可能偏离航道,通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会成为一句空洞口号。
    中央以全会的形式向全党和全社会发出号召,主要着眼于文化发展的长远价值和战略意义。随着党的文化自觉,中央在文化发展上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主动,对文化的认知越来越深刻,文化不再单单是一种工具性的手段、支撑性的力量,甚至不单纯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自身就是发展的目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是凝聚人心的纽带和民生幸福的内容。因此,文化发展有着多维的意义和价值,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的。一个民族,只有文化显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提升文明的境界;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引领未来的可持续阶段。因此,只有在精神上高度契合中央对文化的认知,深刻领会文化的发展规律,提升文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意识,有文化眼光和文化情怀,才能使文化发展不满足于经济层面的简单事功,真正担负起为经济、社会发展领航的作用。因着文化价值的引导,经济发展就不会驶入单车道和追逐价值的单向度,就不会陷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高享乐的恶的发展怪圈,要明白发展的意义不唯经济之富强,更关乎民生之幸福和人心之安顿,发展之目的在于人能够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需要回归“幸福”的文化界定,回归对“文化”一词的动态理解,同时,更要给文化发展以松绑,助推其在回归自身的境遇中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位态。
    文学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文化固然有多样化的显现形态和存在方式,但最基本的载体是人,人是文化最积极灵动的显现,文学作为人学恰恰在虚灵的人文价值维度上把文化推到了最高格。文学通常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核心的部分,发挥向其他领域广泛渗透的基础性作用,文学是文化的安魂曲和夜半的歌声,是民族精神家园的奇葩,文学高度往往被视为民族精神的标杆,它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风气,映照出一个民族精神的高洁和灵魂的高下。文学以丰富性和多维性检验着文化发展的偏颇,在意义的不断生成中抵制着世俗化的销蚀,但它并非高处不胜寒的冷漠居所,而是散发着人性的温暖和温情。优秀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繁荣的表征。要出文艺精品,就要坚持文学操守,坚持文学良知,坚持文学理想,有文化追求和文化理想的文学才会有精气神。然而,当下的文学在融入时代的经济潮流中多遭遇侵蚀,不但日趋丧失批判功能和守护价值的使命感,反而出现投怀送抱成为经济或商业大势爬虫的倾向,文学原本有着自主的有别于经济价值的多维性,有着纠偏社会或经济发展偏离航道的功能,却在经济大潮的强势侵袭下充斥着经济功用的气息,而弱化了虚灵的人文价值导向,甚至某些文学在半遮半掩中全然臣服于唯有经济,以及由经济主导的资本、金钱、财富的价值评判体系的裙下,不知其矮,反以贴金为荣。在解构边界、削平历史深度和摒弃审美意蕴的消费主义文化的碾压下,文艺发展借势搭上忽视审美化、艺术化提升而追逐感官四射的大制作、大投入的“视听奇观”的唯美主义花车,尽管靓丽、炫目、耀眼,却不过是某些文艺赚取票房和眼球的伎俩。
    伟大的文学应是作家自由精神的表达和梦想的飞地,自由精神本有一种超越意识和理想的高度,它纯然不是现实的镜子,作家亦绝非社会的书记官,文学是人类理想的旗帜和乌托邦的守护神,它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精神品格也许是当下社会现实中稀缺的,文学就应弘扬和阐发这种最稀缺的品格和价值,以文学去弥补现实中的精神稀缺,而不是匍匐于经济裙下去做歌颂状,以分得经济利益的一杯羹,助长社会的“三俗”之风和文化的缺钙症。文化发展呼唤文化英雄的出场和真的猛士为文学注入精气神,从而占据时代的价值高端,以丰富多元的主流价值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树立一道标尺!遗憾的是,当下不少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和格调总是那么的世俗和令人气短,缺乏一种超越意识和英雄气概,凸显出时代的萎靡和舒适,文学力透纸背的高贵和厚重成为渐行渐远的背影。在满目的期待和唏嘘的失望中,当下的中国文学如何能够担当匡正文风的使命?能为文艺发展铸魂和建构应当的价值指向吗?“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央的高瞻远瞩旨在期待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不断引领社会主义社会的新风尚。当代中国,一切文化产品只有生动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魂”,才有主心骨,才有精气神。因此,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贯穿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
    倡导文学的价值守护和理想的弘扬,并非否认文化的市场意识和产业化运作。但要明白,文化产业的发展重心要落到文化上,落到文化价值上。重要的是对“文化”和“市场”有一个正确深刻的理解,而不能去扭曲和误读市场。文化产业不仅关乎经济利益,还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和社会主流价值的弘扬。在时代机缘和社会合力推动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一定要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有高屋建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眼光。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的复兴,必然有其现代性的形态和面貌,在文化的现代转型中,不能使中国文化成为西方强势文化俯视、凝视的对象——所谓的“东方情调”,更不能使其沦为西方文化知识谱系中的“他者”,以西方的知识谱系作为评判标准,而是要有文化自尊,要明白自身的文化价值。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只有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神韵和底色的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才能在全球彰显。文化是优雅的,文化是自觉的,文化如水温润人心,在文化发展上是水往高处流,只有形成文化的高位态和文化高地,才能真正发挥文化的感召力和辐射力。当今时代,文化如何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意识的引导,文化之间的激荡和互动已成为国家“软实力”博弈的组成部分,以文化为轴心的战略格局的重组已把文化推到国际竞争的前沿,文化产业的竞争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文化大发展一定要有国家战略意识,要有文化情怀。 作者:范玉刚 来源:学习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0粉丝

70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