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炼文稿的思想观点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形象地说,有思想的文章是个神采奕奕的活人,没有思想的文章,则是一具僵尸。一篇能出彩的文章,必须有好素材、好思想、好语言。一篇文章质量的高低、分量的轻重、价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观点是否正确、是否鲜明、是否深刻。那些千古不朽的作品,也都是依赖于它所表达的深刻思想,给人以震撼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能流传至今,主要在于文中洋溢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篇,也在于文中通篇贯穿着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高尚情怀。我们写文章,一定要在提炼思想上下功夫。 把握思想性强不强的基本标准 文无定法。机关公文体裁很多,工作总结、首长讲话、情况汇报、研究文章、调查报告等等,用途不同,要求不同,风格不同,对其中的思想观点怎样算好,怎样算不行,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但也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有的文章出来后,很多人说,其中某某观点不错;或者说,这个讲话有深度,表明有些衡量标准是大家都认可的。 如何提炼文稿的思想观点准――符合上级指示精神。公文的重要作用,是宣传和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的落实。提炼思想观点,必须首先考虑到它的导向作用,不能偏移了方向。在确立文章的思想观点时,把好政治方向,就是机关文字工作中讲政治的具体体现。 真――不脱离客观实际。真实反映客观实际,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思想观点是对客观事实的抽象,来自实际、符合实际的思想,才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认同,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随意拔高,追求脱离实际的新奇,会使提炼思想观点的过程走人误区,甚至贻害工作。因此,为文之要在于虚功实做,提炼思想观点既要用事实说话,又要用准确适当的语言加以表述。 新――力求有独到见解。经常写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出个思想观点不难,但要出个新观点却不容易。我们写文章,并不是每一次都探索新的领域,研究新的问题,有些文章内容,几乎年年都要讲,过去的很多文章中也都涉及到。有的同志开玩笑:好点子都想绝了,好话都说绝了,但文章还得写,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子,大家都已经明白的道理要尽量避开,上面讲过的东西不能照搬,以往文章中多次用过的不能简单重复。如果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套用陈旧的模式,那只能是 “天还是那片天,地还是那片地”,“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你的“那张旧船票”,永远也不可能“登上今天的客船”。 深――能给人以启迪。思想的深度决定着文章能引起共鸣的程度。文章的思想观点有深度,别人看了或听了才会感到解渴。很平、很浅的思想观点,难以打动人。《经济日报》曾发过二组分析各省经济建设的稿子,特点把握得好,题目也很绝。比如:“香香臭臭话广东”、“虚虚实实话山东”、“真真假假话河南”,很耐人寻味。从中可以悟出一些道理,那就是:提炼有深度的思想观点,要对普遍性的问题很好进行概括,要把感觉到的东西点透,要把已有的认识深化一步。 掌握提炼思想观点的基本方法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究科学,注意方法,避免盲目性,提炼思想观点也不例外。掌握方法,主要靠个人在实践中摸索,逐步积累经验。同时,也要虚心向他人特别是文字水平好的同志学习。 一要着眼大局。思想性来自全局性。领导对文章的一般要求就是起点高、落点实。起点高,就是要求站在全局上来思考问题、把握问题。起草任何文章,首先要全局在胸。什么是全局?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上级指示要求,是最大的全局。着眼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大背景,这也是全局。具体到某一篇文章,涉及的可能是一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但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把它放在全局下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很好地给它定位。思想性往往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有些东西在上级是“"思想”,下一级如果简单照搬照抄,不一定会被人们认为是“思想”,还可能落个“传声筒”的名声。还要注意的是,强调思想性不等于一味地谈认识。如果不是写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的讲话材料,不是起草某项工作的教育提纲或辅导报告,谈认识一定要十分简洁,尽量用最少的文字说出最深刻的道理,否则文字必然长而无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