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巡视制度很热门啊,原来好多人都不知道,现在全国人民都清楚了,相关评论文章很多,所以对你写论文来说不差素材啊.
2 k) Y$ F, \, \1 d& A7 Y# X& s$ w' b
人民时评:“秭归巡视”还需继续晒账本
/ N- l7 I. _+ p8 q7 B. V$ x
& X) Q3 l9 S# X! C8 ] ^ “公务接待”的潜规则水有多深、漩涡多大,正在一次次的曝光中浮出水面% k! O# O0 {+ `$ a7 {) B8 v6 c. j
7 N+ o, Y2 ^ k5 B7 g! f 被媒体曝光的“20天花费80万元”的湖北省第六巡视组,大概能松口气了。17日,湖北省纪委向社会公布了调查结果,称该巡视组在秭归县巡视期间,开支总额11万余元。所谓的“80万元账单”,实则包含了当地其他方面开支,是当地在借巡视组名义报销其他费用。; K. E7 g; c/ D# o
% T) r8 W: `4 z$ @% z
至此,“背黑锅”的巡视组脱了干系。然而,“秭归巡视风波”就可以画上句号了吗?& i6 I/ r/ q y
0 i# _# k l. m& |
那份“80万元账单”,并不是网友随便伪造的,而是源于《县委办公室关于解决省委第六巡视组进驻秭归工作经费的请示》。根据“请示”所列,巡视组在秭归期间的开支共计80.19万元,涉及五大类开支名目,巡视组的各类花销中,包括酒112056元,香烟35550元,衬衫8100元,4万余元的15件运动服等。
3 g# o$ { w% a4 @! l3 ^" ~# y
6 W; z5 `' p8 z l2 P( G+ I% p2 Y 这让人不禁追问:调查结论显示“巡视组未收受手机、照相机、平板电脑、衬衫、布鞋等物品、礼品”,那这些出现在县委正式报告上的名目与费用,到底用在何处?
) Y5 H" f3 Y& m) [1 ?1 I7 J
: }# q2 x) o. u% V 此前,秭归县委方面出具的一份官方说明称,“80余万元”包含了“历年及今年以来县委办接待上级领导,外来客人以及来秭归开展对口支援所发生的费用;添置办公设备的费用,购买接待酒水的费用。”这样的解释难以服众。正常的公务接待是必要而允许的,按“一事一审核”方式,何至于要追加历年公务接待费用?又何至于把“办公设备费用”与接待费用“打闷包”?如果不是违反了财务制度,就是背后有猫腻,借公务之名行地方私利之实,甚至成为腐败的保护伞。* R8 i9 a6 k7 Z6 I! b" L n* b
, h8 S, s3 J& x. K 其实,无论是中办、国办关于《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还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的规定及巡视制度要求,对公务活动及接待标准都很明确具体。那些一望即知明令禁止的礼品、物品,居然如此不加掩饰、大摇大摆现身于申请报告中,我们所能找到的合理解释是:“关起门”来,大家都有一种默契,钱倘若花在了领导身上,花在公务接待上,再多,也“合理”,“师出有名”。
+ V6 x6 y( P" W' `; X+ {2 g2 P; v3 {3 E7 r% y
这种“默契”尤其让人震惊。“公务接待”的潜规则水有多深,已经在一次次的曝光中浮出水面。正是从山西古城平遥一年公务接待10万人次的“接待之痛”中,我们看到了现行行政审批体制下的无奈;正是从江苏海门市审计局被网络晒出的“3年近百万元公务接待费”中,暴露出公务接待被异化成某种“礼尚往来”与“公款社交”。而这一次,又让我们感到了“公务接待”背后的种种问题。0 j W9 ~( c" x9 W8 U" H
" w) B# [* P/ Q, E) k+ B 如果不是意外“走光”,秭归县这份内部的经费明细表,公众绝难知晓。可以肯定的是,即便呈现在外界面前的“三公”账本,也一定是要么笼统模糊雾里看花,要么巧妙伪装移花接木——而这种现象,同样让人担忧。1 n: r: i9 f& U& z* f2 c8 G! y" L3 c/ w
& p, s' E% n: O8 z6 S }2 ]% t
湖北省纪委在调查中说,对当地以巡视组名义报销其他费用的“错误行为”,已责成当地调查处理。我们期待着那70万元的账本能晒个底朝天,真正“分清责任”,更期待公务接待能从潜规则中突围出来。(陈 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