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宁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生态、魅力、和谐”美好新长宁的发展目标。2007年,长宁县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于同年底正式申请在201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在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长宁县立足实际,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积极探索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路子、新途径,较好地促进了县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生态经济的含义
生态经济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培育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的经济。
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二、长宁县生态经济发展现状
(一)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契机,确立了以生态促经济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长宁县通过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提高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能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长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长宁县委、县政府把创建生态县建设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了专门的工作机构,充实了工作队伍,明确了工作职责,把责任落实到了部门,到了主要领导,到了具体工作人员。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严格、科学的目标考核及奖惩机制。设立了120万元/年的生态建设奖补基金,专项用于生态建设的将补工作。同时,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知识宣传活动,帮助群众改变旧的生产生活恶习,转变落后经济增长方式,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全面提升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发展生态经济理念。
(二)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为生态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提高了生态承载力。加强对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保工程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管理力度,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2009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2%。加大对龙头、双河、硐底等乡镇的矿区露天矿山边坡整治、复绿、景观修复和山体保护执法力度,狠抓水土恢复工程,积极推进小流域治理,加强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8个乡镇场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加大乡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与管理,加强对蜀南竹海垃圾处理中心的监管,在没有条件将垃圾转运到县城垃圾处理中心处理的乡镇都建立了小型的垃圾填埋场,促进了全县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加大了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削减任务。加大对饮用水源的监管力度,开展了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了建设项目和决策环境评价,从决策和项目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开展了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和生态小区的创建活动,竹海镇通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双河等乡镇通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开佛乡佛犁村创建为省级生态村,长宁县电力小区和国税小区创建为省级生态小区,长宁县城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加强和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长宁县城亮化、绿化、净化、美化水平迅速提升。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着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条件,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三)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生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
近年来,长宁县依托“生态、资源、区位”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狠抓了竹海科技公司造纸废水技改工程等环境治理项目,大力发展了醋酸纤维素、竹纤维等科技含量高的环保型工业,认真开展了优质粮油、水果、蔬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了蜀南竹海、梅硐竹石林、竹海三江世外桃源、佛来山观光农业等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较好地促进了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服务业的发展。
三、长宁县发展生态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能统筹兼顾。目前,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不够,观念不强,在工作决策时,为了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不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不认真开展环境保护,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之计。
(二)经济部门与环境保护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事。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产生矛盾时,环保部门不管经济发展,经济部门不顾环境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群众乱仍乱倒、乱堆乱摆,企业偷工减料、乱排乱放等丑恶现象还未从根本上杜绝。在生活上,只求有住所、吃得饱、穿得暖;在生产上,只重经济效益,不重社会效益,忽视可持续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
(四)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难以消除。由于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重开发、轻保护、掠夺式开采等现象在一段时期内还难以消除。与此同时,生态建设资金短缺,使生态管护不能到位,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困难。
四、长宁县加快生态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科学决策,为生态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生态环保教育宣传机制。利用县内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广泛宣传有关生态环保知识,在全县营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二是建立健全科学决策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把生态环保建设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畴。三是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激励机制。引导和扶持生态经济产业项目的发展,对引进高效益低排放高科技项目、开展减污减排技术改造、开发绿色生态环保产品、推广节能减排调备设施等为优化生态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予以奖励,不断强化生态有价的理念。四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生态经济发展新思路。把握好生态经济的核心内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破除以GDP为硬道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破除以粗放型经营为主要模式,忽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破除以物质享受为幸福标准,追求高消费的生活观念。全力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也能发展生产力;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辨证观;坚持发挥政府、企业单位和广大公众多方联动的合力观;坚持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统筹兼顾观。
(二)突出抓好生态工业,为生态经济提供强力支撑。
工业是立县之本、富县之策、强县之源。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壮大竹类环保等特色工业。在新建、引进工业企业时要注重环保,要有规划地发展企业,杜绝一轰而上,到处圈地,占而不用,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事发生。要大力发展产业循环经济,按照“资源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严格“三同时”要求,切实保护河流塘库不受污染,美化企业周边环境。在招商引资上,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污染环境少、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建立完善激励与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保证企业生产的清洁化和对环境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三)统筹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夯实生态经济发展基础。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改变人民群众的贫穷面貌,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只有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才能避免经济和环境恶性循环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在保持生态平衡的条件下,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来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县是农业大县,要发展生态经济,就要积极培育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绿色食品是当今消费的一大潮流,要动员农户利用丰富的山地、塘库发展畜禽、水产等无公害食品,建立各种联合形式的、有竞争能力的商品生产基地。以打造绿色名牌产品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副产品。积极扶持农村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建设“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建立结构合理化、技术产品标准化、生产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体系。依靠科学,通过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等手段,减小化肥、农药施用强度,从源头上保证主要农产品安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参与林业生态规划保护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植树造林不仅可以致富,而且可以促进林、粮、轻工业以及各类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助于调节气候,建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等。要大力推广农村沼汽池等新能源建设,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通过沼汽池减少农作物的污染,减少对林木的破坏,省柴节能,实现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做好畜禽养殖的污染防治工作,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做好“农作物—畜禽—畜禽粪便—沼气—农作物”循环农业经济大文章。对农户住房按村庄建设要求集中修建,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给生态建设留出广阔的生存空间。
(四)全力建设生态城镇,为生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城乡建设不仅直接拉动生活消费和相关产业的生产消费,而且以其巨大的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要通过生态城镇建设有效地吸引生产要素的聚集,增强对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地扩大城镇建设规模,要根据镇域人口、经济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旧城区改造、闲置土地搞建设,在建设中要把环境保护设施作为前置条件,放在首要位置来抓。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防止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要把城镇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把城镇建设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和群众入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为生态经济增添强劲动力。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正蓬勃发展,但也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破坏,而一个好的旅游景区就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只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业是密不可分的,要以保护自然生态为重点,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防止人为地破坏自然景点。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环保意识。适度开发旅游产品,切实保护好有限的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有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群众能得到实惠,并在逐步提高收入的情况下,搞一些长远的基础建设项目和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生态建设与加工项目。处理好旅游业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关系,互相配合,共同发展,使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