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复苏参差不齐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参差不齐,发展呈“冰火两重天”,增长显“东高西低”,力量似“东盛西衰”,发展环境异常复杂。
首先,全球经济恢复速度超过预期。经历2010年跌宕起伏后,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面将拓宽但速度会减缓,除个别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外,几乎所有经济体复苏势头仍将持续。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10年的4.8%放缓到4.2%,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分别由2.7%和7.1%减缓到2.2%和6.4%,恢复速度超过预期。据IMF估计,2010年全球名义GDP规模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达到61.963万亿美元,国际贸易将于2011年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全球直接投资(FDI)虽然以两位数恢复性增长,但回复到历史峰值(2007年)尚需两年时间。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全球FDI以如此速度恢复,超出国际机构预期,明显好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全球产出用7年时间才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状态。但是,因为世界经济仍然充满诸多不确定因素,任何不测事件都有可能发生。
其次,新兴经济体发展前景看好。新兴经济体以“V”形轨迹强劲复苏,成为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拉动力。2010年所有发展中地区经济增长均好于预期,未来发展趋势依然强劲。据IMF统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3年至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的70%来自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世行近期估计,未来3年全球需求增长一半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其高劳动生产率与人口增长,将使GDP年均增长高于6%。特别是亚洲首次成为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且主要靠内需拉动。据IMF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将呈现“2-4-6-8”的增长态势,即发达国家经济将增2.2%,世界经济将增4.2%,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增6.4%,发展中亚洲经济将增长8.4%,依然鹤立鸡群。此增势预计将持续到2015年。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强劲,主要支撑因素包括: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尚未结束,依然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动力;二是全球化进程未因金融危机而中断,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全球化与区域化将是新兴市场保持经济强劲增长的外部动力,正与世界经济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三是大宗商品价格维持较合理价位,使发展中资源出口国的国际收支出现盈余,有利改善内部发展环境;四是新兴市场财富积累日益增多,中产消费群体迅速壮大,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五是南南合作因金融危机而加强,新兴市场驾驭和管理危机的能力增强。应该说,新兴市场具备诸多发展优势,且发展加速转型,有潜力保持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但发展趋势可持续。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脆弱,出现“三高三低”,即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高主权债务和低经济增长率、低利率、低通胀率甚至通缩。同时,发达经济体复苏的国际合作意愿有所下降,由“同舟共济”转向“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拆台。这从最近美欧日再行量化宽松、“开闸”放钱可见一斑,“无就业”复苏使其潜在增长率普遍降低。关键是,迄今发达国家尚未找到可支撑经济强劲增长的内部因素。联合国估计,2011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将分别放缓到2.2%、1.3%和1%左右。近期,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葡萄牙与西班牙等危机一触即发,危机后遗症阴霾依然笼罩发达国家,任何可预见或不可预见事件均有可能发生。发达国家潜在增长率的减缓使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加速向新兴市场转移。
第四,新兴大国经济加速起飞。金融危机使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大国影响飙升,全球经济发展引擎更加多元,“金砖四国”尤其是中国与印度经济增长依然遥遥领先。联合国估计,2010年中印巴经济将分别增长10.1%、8.4%和7.6%,即使受危机严重打击的俄罗斯经济亦将增长3.9%。2011年“金砖四国”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中、印经济仍可增长8.9%、8.2%。
全球发展环境逐渐改善
2011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中,市场自律性复苏迹象将渐增。预计未来国际贸易增长高于世界经济增长、全球资本流动快于国际贸易增长的发展态势应能维持。这是过去10余年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支撑,原因是信息技术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化。2011年,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特征有:
国际贸易有所回落,但仍将呈恢复性高增长。本轮危机源自虚拟经济,但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化环境下,任何行业均无法幸免,国际贸易尤其如此。据IMF预测,2010年国际贸易增长11.4%,2011年将放缓到7%。不确定因素是新兴市场出口仍严重依赖发达市场,未来后者进口需求能否持续增长将直接影响新兴市场和国际贸易持续发展。
全球直接投资恢复强劲增长。新兴市场成为本轮FDI恢复增长的引擎,尤其非洲成为引资新亮点,亚洲则变为对外投资“新贵”,由此掀起一轮南南投资新高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2010年全球FDI将增长7.7%,2011~2012年将以两位数恢复性增长,2012年将恢复到危机前水平(2007年)。这一恢复速度明显快于2000年美国网络股泡沫破灭引发的FDI调整(当时用6年才恢复到2000年水平)。全球FDI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恢复,主要得益于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已积聚起的大量财富。
大宗商品价格维持较合理水平。一方面,西方经济复苏低迷,使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收窄,有利于缓解全球通胀压力;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增长依然强劲,进口需求持续旺盛,加之美元持续可控性走低,使大宗商品价格在合理价位窄幅震荡,发展中资源出口国的国际收支持续改善,有利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金融危机后拉美、非洲、中东、俄罗斯和中亚等经济能够迅速复苏,新兴经济体能成为世界经济“领头羊”的重要原因。
周期性复苏规律不变。只要主要国家决策者不重蹈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邻为壑的覆辙,G20机制内主要国家密切协调与合作,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就能维持。
然而,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荆棘丛生,面临诸多风险:一是发达国家无就业复苏、资产重组与去杠杆化将长期困扰其经济发展;二是美欧日长期维持超低利率与量化宽松政策,将造成全球流动性严重泛滥,导致新兴市场资产泡沫风险上升;发达国家债务危机长期化,尤其是美国国家债务国际化,将使新兴市场债权风险加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凤英)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颠簸蹒跚,形势混沌不清,信心跌宕起伏,市场脆弱多变,金融乱象丛生,经济高度不确定。发达国家拼出口、创就业、激消费、促复苏达到登峰造极,新兴市场紧银根、压通胀、堵热钱、抑泡沫空前紧张,全球贸易战与汇率战交织频发。(《半月谈》2010年第2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