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识:从发展大局审视打造“创业龙岩”品牌的战略意义
1、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出路。创业是指城乡劳动者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拘形式和规模,自主进行投融资,或创办企业,或注册进行个体工商经营,寻找机会、创造价值、成就事业的实践活动。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践证明,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是十分明显的。据统计,我国1人创业平均可以带动5人就业,一些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甚至大大超过1:5创业带动就业率。如山东省泰州市大力引导创业、扶持创业、推进创业,2009年扶持1.85万人创业,带动了15.1万人实现就业,形成了1:8的创业倍增效应;江苏省无锡市建立了1185万元的创业促进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78亿元,直接扶持创业人员916人,带动就业8581人,创业带动就业率达到1:9.375。全市每年需增2.5万人以上城镇就业岗位,必须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2、以创业激发活力是推动区域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政府层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不仅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项根本举措,也是培养和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提升区域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市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战略的实施,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创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但从我市总体发展格局看,经济总量不大,与本省泉州相比,GDP仅为泉州的2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为泉州的17%、财政总收入仅为泉州的42.5%。区域发展实践证明,凡是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都是充满创业活力的地方。如温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无中生有”,在全国地级城市连续三年跻身“前十强”;广东“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佛山和广州的经济总量相当于上海的经济总量;闽南“爱拼才会赢”,打造了全国四大经济发展模式之一的“泉州模式”。全力推动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建设,全力推动跨越发展,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必须要有全民创业的激情、崇尚创业的文化、健全的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完善的推动创业的机制。
3、以创业促进转型是新时期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力。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要实现“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主要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效率提高”转变,这些都必须有充分的就业为前提,必须有中小型企业的竞相发展为基础。要通过激发一切能够激发的创业激情,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创业主体,放开一切能够放开的创业领域,激活一切能够激活的创业资源,动员城乡劳动者以多形式、多领域、多渠道创办实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如何构建:明确“创业龙岩”品牌建设的重要任务
1、完善创业政策体系。这是搞好创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政府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要发挥促进作用,主要任务是营造门槛低、管理简、政策优、融资活的良好创业环境。一要充分“放手”。重点实行“五放宽”:放宽准入领域,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创业主体开放;放宽经营范围,创业者可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放宽注册资本限制,凡申办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金限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出资一元即可申报登记;放宽非货币形式出资比例,出资人可以货币出资,也可以实物、非专利技术、出让土地使用权、高新技术成果等非货币形式出资;放宽对经营场所的限制,凡符合城镇规划要求且持有合法有效房地产证明文件,均可以作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登记。二要切实“轻负”。登记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军队退役人员、残疾人、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免除前置审批的各项费用。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者,可按规定享受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者自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在劳动人事代理方面提供免费服务。三要着力“资本”。提高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倍增效应,个人小额担保贷款从5万元提高到不超过8万元,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贴息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和贷款奖励机制,不断提高担保基金的代偿能力。积极稳妥地开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广信用社区模式。争取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家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营业。对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突出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信用社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建立财政性创业资金筹措和扶持激励机制,市级创业扶持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各县(区、市)创业扶持资金分别不少于500万元,主要用于创业项目开发、创业场所租赁、创业补贴、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项目。
2、完善创业培训体系。这是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的关键,也是搞好创建工作的关键所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和自主创业的原则,关键是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要扩范围、保质量,对有创业意愿人员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一是扩大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建立以就业中心为龙头,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各职业学校为依托的培训网络,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活动,在各类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课程,面向广大劳动者开展创业意识培训,激发创业热情;面向有创业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创办企业培训,增强创业能力;面向成功创业者开展改善和扩大企业能力培训,提升企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二是加快创业基地建设。利用各类园区、规模较大的闲置厂房和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中小企业聚集的场所,建设一批创业园区和具有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生产、经营场地支持以及融资担保、信息咨询、创业指导、项目推介、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在商业、服务街区建立创业商场、市场,作为扶持、试验、示范创业的基地,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创业的,可通过政府租赁等形式为其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创业场所。加快创业见习基地建设,选择部分组织管理有序,生产经营规范的企业建立创业见习基地,组织有创业愿望人员到见习基地进行创业见习,增强对创业过程的直观认识,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落实培训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人员全部免费,所需资金由同级财政从就业资金中列支。其中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可按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3、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这是搞好创建工作的主要依托。一是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市、县、乡镇三级创业服务网络,成立市、县创业指导中心,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创业场地、创业贷款、创业政策、创业开办”等一条龙服务;组建一支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志愿团,定期不定期开展政策咨询、项目评估、开业指导、企业策划、企业管理等服务活动。二是建立健全创业项目推介机制。加快编制《龙岩市全民创业产业导向目录》,引导创业资金投入国家急需和倡导的行业或产业,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进、开发和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市、县两级创业项目库,不断充实创业项目资源库。举办创业项目展洽会,完善创业项目开发、征集、论证、展示和推介机制,建立市、县创业服务信息网站。通过信息网站及时登录和发布创业政策、企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案例、专家名录等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为创业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三是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公开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
三、如何推进: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
党的十七大提出“鼓励全民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重要战略。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11个部委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厦门市、三明市等85个首批创业型试点城市名单。市委三届八次全会提出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抓手,打造“创业龙岩”品牌,这对阶段内营造创业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推动创业实践,是一个十分有力的举措。各级政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个方面必须切实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确保实效。
1、强化组织领导。组织领导体系是创业型城市的根本保证,是考核的重要指标。要尽快成立市、县两级由政府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出台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此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层层签订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分解创建责任到各级各部门等等。
2、强化统筹部署。创建创业型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全局着眼,统筹规划,全面部署,协调推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创建创业型城市的合力。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做好跟踪服务;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创业工作的投入,确保小额担保贷款的基金、创业培训补贴、项目运作经费等资金的落实;工商部门要积极落实各项收费减免及市场准入政策;税务部门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城建、规划等部门要积极落实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规划;教育部门要协调大中专院校增设创业培训课程,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妇联、团委、工会、工商联等部门要广泛征集和开发创业项目,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和后续支持服务工作;金融部门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不断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宣传部门要及时报道创业典型、总结推广创业带动就业的先进经验。
3、强化目标考核。要围绕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贡献率、创业环境满意度及创业带动就业率等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指标,列入全市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管理体系、机关软环境建设内容,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评优选先和综合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作为部门为民办实事的重要指标。要细化考核指标,由市创建领导小组提出创建工作年度考核意见和办法。要完善考核机制,建立督查月报制度,每月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向各级政府予以通报;建立半年督查分析会制度,查摆问题,制定措施;建立年终考评制度,年终对各成员单位的创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要建立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经济统计体系和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创建工作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对吸纳失业人员多、财税贡献大、科技含量高的创业发展项目,要给予配套资金补贴;对全民创业工程中成绩突出、业务工作在全国、全省行业系统中位居前列的部门,要给予宣传鼓励。
四、如何持续:创业环境优化与创业文化建设
实践表明,要在一个地区形成全民创业局面,必须有众多的创业主体和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文化则是创业环境中的关键要素。从龙岩市情看,要着重解决好想不想创业、敢不敢创业、会不会创业的问题。首先要在优化创业环境下功夫。这是基础。要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和机关各部门树立“服从创业大局、服务创业实践”的思想,重在确立“创业富民、创业兴市”的鲜明导向,弘扬“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争先创优精神。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环境,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服务环境,引导职能部门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工作流程,为创业者成功创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法制环境,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健全和完善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要营造有利于创业的人文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业的社会风气。其次要在推进创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这是关键。在组织领导上,要成立创业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加紧出台创业文化建设纲要、《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文件,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创业者协会、创业互助联盟、创业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努力构建党委政府引导、创业者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服务网络。在工作上,一方面,统筹安排好每年的集中性活动,即创业培训月、创业指导服务周、创业文化节,开设创业文化论坛、沙龙,评选创业之星等,在一段时间内造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形成社会关注的热点。另一方面,做好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推进工作,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将创业文化送入乡村、送入社区、送入企业、送入学校,做到“广播天天有声音,电视天天有画面,报纸天天有文章,网络天天有内容。
(作者系龙岩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