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梅列区关于率先在全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研究

[复制链接]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10-12-9 08: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这些都清楚地表明,梅列区率先在全市乃至全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梅列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时机、条件和制约因素
  梅列,1983年7月建区,辖区面积3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7.9万,其中农业人口2万。下辖1乡1镇3个街道,23个行政村、24个社区。区情主要特点:一是自然资源少,但社会资源比较多;二是建区时间短,但城乡变化比较快;三是地域发展空间小,但生活质量比较好。经过26年的发展,从综合经济实力来看,2009年全区试算GDP总量达115.75亿元,仅次于永安,居全市第二位;财政总收入3.92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7亿元,增长15.8%,人均GDP和人均财力居全市前列。从三次产业来看,2009年我区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1:64.7:33.2,第三产业对区财政贡献率达71.5%。区域的冶金、机械、建材、化工、林产加工、商贸物流业、房地产业成为优势产业。从城镇化水平来看,建城区面积从1983年的8平方公里扩大到12.3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8.6万人增加到18.7万人,城镇化率已达91.9%;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向农村延伸、辐射,村村通公路、广播电视、自来水,有卫生所、文化室,城乡结对、共存共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综上分析,站在历史更高的起点上,我们认为,率先在全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上同样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尤其是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根本消除,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仍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城乡经济发展上的差距。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特别在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区和农村发展很不平衡。这种差距直接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上的差距。2009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63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0年的1.96:1拉大为2.5:1;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均大大优于农村,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9%,农村为44.2%,相差4.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由于资金投入上的“城市偏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步,农村道路、公交、供水等设施建设欠账多。特别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区、乡财政支出压力逐年加大,尽管每年都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很难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需求。
  3、城乡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配套,社会保障水平低,突出表现在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农村医疗保健设施落后,技术力量薄弱,与农民的就医意愿有较大差距;绝大部分镇村的文体设施,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等。
  4、城乡社会保障上的差距。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逐步得到落实。而农村仍然是以社会救助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重点、以家庭保障为主体的保障模式,保障水平低。截至2009年底,我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经费达1110万元,农村仅为其20%;城镇低保为190元/月,农村为150元/月,农村约为城镇标准的3/4。
  5、城乡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从农村来看,由于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影响,小农经济意识、小富即安观念、等靠要思想、“小家子气”作为等现象在农村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从机关来看,也存在取得一点成绩沾沾自喜,遇到困难、挫折,则产生消极、畏难情绪。“不愿经商爱登山、不求品牌爱打牌、不求进步爱散步”就是其中反映。
  二、思路、目标与主要措施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是一项渐进的、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率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新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思路,统筹发展,优势互补,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率先在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率先构建起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互动、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按照“北扩西进”三明城市发展战略,用城乡一体化的理念统领城乡总体发展规划,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蓝图。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予以推进:中心城区应扩大城市骨架,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抓住泉三高速公路以及规划中的沙县-梅列-三明-永安快速通道建设等有利时机,实现城区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对接,“北扩西进”,顺势拉大中心城区空间框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切实解决产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用地不足的矛盾。中心城镇的规划区分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分步推进。抓住陈大镇、洋溪乡列入全市18个中心镇建设试点的机遇,在“双向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先行先试,既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生活,又积极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生活、投资,拉动消费,努力建成“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宜居城市综合体。新农村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重点抓好新村建设规划,如城乡结合部的新村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容量大、环境好、配套完善的新型农村居住区;对高山、边远的自然村,通过“造福工程”实施整体搬迁计划。
  2、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我区“优三壮二精一”的产业发展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市里出台的三明中心城市发展、公路交通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5个行动计划,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乡产业布局,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一产方面,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发展城郊型的设施农业、精细农业,打造千亩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千亩黄精示范基地、千亩果蔬示范基地、千亩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打造陈大棕南—渔溪—砂蕉—小蕉新农村建设示范带,扶持健盛食品、华盛烤鳗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梅列鳗鱼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二产方面,以开发区为发展平台,重点打造海西新材料、海西铸造业、海西冶金压延三大基地。同时,通过资产重组、企业兼并、股份合作等,整合行业资源优势,优化重组、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改造提升机械、纺织、林产加工业等传统产业。三产方面,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的同时,加快构建三明百货—阳光城、徐碧新城、新市北路—瑞云路、列西等四大特色商圈,重点抓好3.5km2三明城市物流园、3km2贵溪洋新区开发建设、徐碧新城中央商务区、沃尔玛大卖场、五星级酒店建设以及“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3、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渠道来源狭窄。今后基层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向乡镇村延伸,区里每年确定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主要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衔接,力争5~10年内市区主干道路、电力、污水处理、通讯、数字等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4、着力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围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以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全省教育强区、省级先进文化区为主要内容的“多城同创”活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城乡办学条件,重点抓好学生“食宿工程”、农村支教等,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合格校”建设工程,争创全省教育强区。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健康梅列”系列活动,争创“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落实人口和计生工作责任制,开展“全国早教”示范区创建工作,争创“全国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文化资源共享,力争乡乡有文体活动场所,村村有“农家书屋”,村村有健身场所,争创省级先进文化区。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以发展拉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政策推动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依托城区优势,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商贸物流等新就业渠道;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做大“梅列慈善总会”。
  5、着力推进城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创新绩效考评办法,区直部门单位绩效考评奖励与市直部门对12个县(市、区)年度工作考评结果挂钩,奖优罚劣。健全完善处级领导和区直单位“六个一”挂包机制,建立干部村情、区情考评制度,规范村级组织财务和事务管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强化农村、社区“三资”监管,建立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改革机制,聚集起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更大合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9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