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 从转变发展方式入手 加快发展三明现代农业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10-5-26 08: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三明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尽管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但农村人口较多、农业比重偏大,仍然是我市的一个基本市情。三明要实现赶超发展,就必须重视并再创农业新优势。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我市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我市是全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农产品基地,有永安、明溪、清流、宁化、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等9个县(市)为省级商品粮基地县。2009年,粮食总产量113.26万吨,位居全省第二;水果产量88.7万吨、居全省第二,蔬菜产量218.8万吨、居全省第三,食用菌产量20万吨、居全省第四,茶叶产量2.55万吨、居全省第五。
  2、农业品牌不断涌现。获得“三品”认证的企业160家、260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企业103家、产品165个,绿色食品企业51家、产品67个,有机食品企业6家、产品28个,“三品”认证数居全省前列。全市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有建宁莲籽、永安莴苣、尤溪金柑、永安黄椒等9个产品,省名牌农产品12个,大田、尤溪、沙县、永安、明溪、宁化、清流等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
  3、信息服务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开通农业155服务热线,全市所有乡镇均成立了“农业155”服务队,“农业155”信息员覆盖所有行政村,形成一支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联动工作队伍,累计接受有关农业技术、市场信息、涉农法规等方面的咨询达101.43万人次,挽回经济损失和新增经济效益5.24亿元。市农业局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4、产业经营发展迅速。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经营主体、推进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先后有35家企业入选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158家,3家创业基地入选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依法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858家,居全省第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务农积极性不够高。虽然国家近年来对农业加大了扶持力度,但扶持的资金跟不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及农业固体劳动工资上涨的辐度,粮食与工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差距拉大,种粮没有效益,“谷贱伤农”,导致农民务农积极性不高。
  2、农民人均收入不够高。农业生产基本还是一家一户的传统落后的分散经营,农业结构调整仍处于一种农民自发状态,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与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同时,全市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附加值低,品种大众化,特色不明显,好的品种不多,多的品种不优。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仅有18家,占13.3%;国家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只占全省的6.5%和9.7%。去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6327元,低于全省平均值。
  3、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市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1亩,耕地质量相对较差,中低产田占稻田面积的80%左右,其中山垅田面积89.47万亩,占稻田面积的38.4 %。同时,台风、干旱、寒冻、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农田基础设施极易毁坏,大大削弱了对农业生产的保障作用,加大了农民种田的难度,增加了农民种田的成本,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市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稳定,一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建了又拆,目前全市161个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拥有所有权办公用房的仅有48个,占29.8%;没有试验示范基地的有81个,占50.1%;没有办公及技术推广所必备仪器设备的有103个,占63.9%,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5、农业生产力整体素质不够高。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显示,全市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普遍不高,小学以下文化38.99万人、占63.2%,初中文化19.68万人、占31.9%。同时,具有农业实践经验的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水平、劳动技能低的妇女、儿童、老人和掌握农业知识少的“80后”新生代农民,加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回乡务农的少,导致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新品种、新机具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难以推广,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难以提高。
  三、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1、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明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迎接世界经济挑战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模式,用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思路、理念、机制和办法谋划农业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经营、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现代化。
  2、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一抓粮食产业。抓好宁化、尤溪等7个县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项目建设,加快百万亩超级稻、再生稻基地建设,深入开展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对粮食增产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积极培育壮大制种及粮食加工企业,构建良种覆盖广、耕地质量好、品种质量优、产业链完整的优质粮食产业,建成海峡两岸商品粮主要生产基地。二抓果蔬产业。加快百万亩果蔬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柑桔品质提升计划”和“万亩梨树高接新品种示范工程”,加快建立无公害蔬菜产业带,突出发展特色蔬菜,加快发展蔬菜专业村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果蔬示范基地,提高果蔬产量和品质,建成海西最大的优质早熟梨基地和主要的柑桔生产、加工基地以及海西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三抓茶产业。以尤溪、大田现代茶叶生产项目为动力,加快三十万亩茶叶基地建设,支持生态茶园建设,突出标准化生产,加快规模化茶厂和茶叶市场体系建设,建成海西典型的多茶类生产综合区。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一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继续以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抓手,对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建设基地、培训农民、开发、引进和推广农业“五新”“2111”工程等方面的项目给予扶持,着力培育一批品牌响、档次高、带动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和经营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其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结合粮食、果蔬、茶叶、食用菌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和完善现有永安、大田、明溪、清流等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吸引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基地创业和发展,培育经济效益明显、上下游产业互联、专业分工明晰、产加销及服务性企业相对集中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做好宣传培训、扶持服务、财会指导监督和统计监测等工作,按照“五有”标准,择优扶持一批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社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一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引导农业生产主体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按标准组织农产品生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重点支持一批“产业规模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足”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各级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通过组织化催生规模化,通过规模化促进标准化。二是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抓紧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专门管理机构(科、股),启动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建设,推进县级检测站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市级检验检测中心为骨干、县(市、区)检测中心(站)为基础、农产品种植基地、加工企业和农贸市场检测室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努力实现农产品质量有效监督管理。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积极推进种子执法年活动。加大农产品检验检测力度,突出蔬菜、畜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等监测重点,增加抽检频次,提高监测覆盖面。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加强农田基本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省级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计划分片推进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提高耕地的持续增产能力,有效增加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比例。加强土壤监测,加快推进“沃土工程”,大力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工程”,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开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示范,组织实施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牧-沼-果”结合、物质多层次利用的生态能源模式,推广立体种养、水旱轮作、节水灌溉等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资源消耗。三是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设备购置补贴及农机项目资金,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收割和秸杆还田等农机作业,支持果蔬业、食用菌业、茶业等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6、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深入实施农业“五新”入户工程,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重点开展农业“2111”示范活动,即在宁化、明溪2个县的每个行政村和全市共选择1000个行政村、1000户种植示范户、1000名村级农技员,大力推广农业“五新”,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典型。二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抓好市农业局全国信息服务型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建设。按照“五有”标准,做好网络体系建设、应用系统建设和155网站建设,重点建立市、县两级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和重点乡镇信息网络服务站点,并逐步向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延伸,增强服务功能。三是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加强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实现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