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 大田县加快实现“五个转变” 推动县域跨越发展

[复制链接]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10-4-20 08: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期待我们去破解。大田县作为资源县,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落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是刻不容缓,必须加快推进“五个转变”,努力在“加快”上出实招、求突破,在“转变”中下功夫、见实效,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大田县二产比重虽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二产拉动;三产比重明显偏低,一产虽然比重较高,但与三产一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比较有限。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状况,加快第一、第三产业发展,使一、二、三次产业协同带动。
  1、以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突破口,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大田县山多田少,人均耕地不足0.8亩,且山垄田多、连片耕地少,不发展特色农业就没有优势,没有效益。要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挥高山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着力做大茶叶、木薯、油茶等特色农业。重点发展壮大茶产业,通过扩面积、提质量、拓市场、创品牌,努力实现“3个10”目标(即到2013年达到10万亩规模,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实现涉茶产值10亿元)。提升质量方面,着力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茶叶栽培管理采制新技术,提高茶叶种植加工水平,全面推行茶叶标准化生产,确保茶产品安全;拓展市场方面,突出抓好营销协会、行业协会的建设以及营销大户的培育,健全和完善营销网络,鼓励扶持营销大户到县外开办营销窗口,全面拓展大田高山茶销售市场;创建品牌方面,以茶叶龙头企业为依托,策划、经营大田高山茶品牌,以成功申报“中国高山茶之乡”为契机,扎实开展各种茶事活动,利用海峡林博会、茶博会等平台加大宣传,进一步提高大田高山茶知名度。
  2、以发展旅游业为重点,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要充分发挥大田旅游资源丰富、区位独特的优势,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在做好旅游业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春采茶、夏避暑、秋游堡、冬泡泉”开发旅游产品,突出抓好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做大旅游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打造沿海地区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今年重点抓好具有乡村田园风格的石牌温泉旅游度假区项目和农家乐美食一条街项目建设,确保岩城广场四星级大酒店和三星级山水酒店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以避暑休闲为主的象山生态旅游项目前期进度。
  3、以发展休闲农业为抓手,推动农业由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转变。传统农业主要是生产的功能,但人多地少的县情很难在人均0.8亩地上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借鉴台湾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三生”理念抓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将农业功能从生产拓展为生产、生活、生态。以体验农业为重点,开发闽中茶苑、茶乡小镇、森林人家、垂钓游乐等项目。在屏山、吴山等乡选择较具规模的茶园,建设闽中茶苑、茶乡小镇,让游客参与采茶、制茶过程,了解相关知识,享受劳动的乐趣;在象山、武陵十八潭等森林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的景区,建设森林人家,让游客享受大自然的气息。
  二、加快推动第二产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
  建材水泥、机械铸造、煤炭产业是我县三大主导产业,但同时存在着产业集群规模小、资源利用效益低、产业链短等问题,因此要通过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手抓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工艺,实现第二产业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转变,提升第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空间,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建材水泥产业的提升,通过“上大压小”,逐步淘汰立窑产能,加快红狮水泥和华润水泥等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着力壮大产业群,力争全县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把我县建成闽中重要的中高档水泥生产基地,打造30亿元产业群。机械铸造产业的提升,坚持科学开采、综合利用,突出矿产品深加工,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延伸产业链,促使冶炼企业向机械铸造加工一体化方向发展。重点抓好华仑特大型铸造机械和宝山机械等项目建设,全力争取铅冶炼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项目的审批、落地、建设,打造50亿元产业群。煤炭产业的提升,围绕苏桥煤矿、元沙煤矿等重点企业,进一步整合优化煤炭资源,大力开发火电、工业型煤、精细煤化工产品等,力争全县煤产量达到300万吨,打造20亿元产业群。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和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解决农业产业链短、只卖初级农产品问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突出抓好龙头培育,重点加强茶叶、粮食、竹木等产业,扶持发展大方广茶业、鹤冲米粉、广联木业等龙头企业,力争茶叶加工实现10个亿产值,粮食加工实现1个亿产值,木材加工实现5个亿产值。突出抓好精深加工,构建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突出抓好品牌创建,发挥我县现有影响力较大的农业知名品牌的带动作用,在粮食、茶叶等行业中选择2-3个强势品牌,以此为依托推进品牌整合,加快形成名牌产品产业链。
  3、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重点培育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具有大田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生物制药加工业,重点扶持华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具酶、医药用酶和工业用酶系列产品研发开发工作,完成200个品种工具酶,开发国家级一类新药1个、二类新药2个,形成15亿元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充分利用我县储量丰富的石灰石、瓷土等非金属矿产,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矿产品加工产业链,当前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干混砂浆、加气混凝土、蒸压砖等新型建材。
  三、加快推动增长由分散型向集聚型发展转变
  大田县面积229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7万人口,地形呈现出山多平地少的特点,历史形成的生产要素、产业布局、人口的聚集度较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大障碍和关键症结。加快推进增长由分散型向集聚型发展转变,积极推进“三个集中”,建设“五大功能区”,对于提升集聚效应,优化发展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推进“三个集中”引导集聚发展。一是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做好项目集中区产业规划,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重点抓好规划面积7500亩的京口山海协作示范园和规划面积13000亩的海西(大田)机械铸锻集中区建设,在高速公路互通口及省道沿线乡镇适度开发建设工业项目区。制定工业企业入园的优惠政策,对园区外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用地、环评等前置审批条件,鼓励发展“飞地工业”,推动工业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产业集聚,按照工业项目区的功能划分和产业规划,推进同类企业、关联企业、配套企业整合集聚,促进产业在纵向上实现产品配套,在横向上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经济效益。二是逐步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加快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城镇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就业管理制度、保障和教育制度,全面清理不利于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和法规,为农民向城镇转移提供制度保障,逐步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中,实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三是稳步引导土地向能手集中。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农户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方式,依法、自愿、有偿流转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优惠政策,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在政策、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培育壮大农业种养加工大户和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
  2、实施块状推进引导集聚发展。一是建设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整合全县工业项目区,以京口工业项目区将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契机,建设沿海产业转移承接集中区,引进一批沿海优质产业,发展临港工业,推进产业升级和规模工业总量的壮大。二是建设矿产资源深度加工集中区。立足矿产资源、经济基础和产业传统,以上京、太华、广平、前坪等矿产资源乡镇为依托,建设治铸机械加工等专业园区,发展沿海发达地区主导产业的配套产业,在产业链中找准定位,引导产业集聚,持续拓展矿产资源深度加工产业链,推进矿产资源深度加工转化。三是建设高山生态茶叶发展集中区。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及高山区独特的气候土壤优势,加强与闽南茶乡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交流对接,以屏山、吴山、济阳、武陵、谢洋等高海拔乡镇为主,以明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平台,以“猪-沼-茶”等生态模式开发建设10万亩高山生态茶园。四是建设大县城商贸集中区。发挥城区人口集中的优势,辐射华兴乡、石牌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南进东拓北扩”战略,实施城区产业“退二进三”,加快茶叶要素市场、汽车交易市场、矿山机械交易市场、粮油批发市场、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农资配送中心等6个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五是建设闽中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发挥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以温泉、象山开发为先导,同时开发大仙峰、大鼓山、七星湖等休闲旅游项目,将零星分散的旅游景观景点整合在一起,塑造“山水一色,生态岩城”的旅游新形象,在全省旅游格局中找准站位,打造沿海地区生态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四、加快推动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
   针对大田县城镇化率低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人多地少的特点,必须坚持空间拓展和功能提升并重、产业支撑与城镇环境融合、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共进、城镇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统筹,走“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消费便利、保障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1、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一是做大城区。实施城区“南进东拓北扩”战略,城区规划区面积从12平方公里扩大到34平方公里,加快建设过境路及其互通连接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继续抓好白岩广场、岩城广场建设,动工建设赤岩广场,实施城区“清水工程”、“夜景工程”及造林绿化,营造“城在山中、绿水环绕”的环境。二是做强中心镇。抓好建设镇、桃源镇等2个市级重点中心镇建设,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适当倾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并以此为示范加快小城镇建设,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做优中心村。围绕试点镇和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整治,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安排、资金扶持等有效手段,集中抓好一批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精品村和示范村,加大村镇建设力度,做好迁村并村和造福工程,办好一批为民实事,不断完善农村各项服务配套功能。
  2、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强化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扶持体系,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机制,集中捆绑各项支农助农资金,确保财政每年对新农村建设投入不少于4000万元。强化创新机制,坚持典型引路,注重发展培养、总结推广先进典型,以示范村、推进村为重点,实行“一村一策”,培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3、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一体化。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把乡、村总体规划纳入全县规划体系框架,合理安排村镇建设、产业发展、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编制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各项规划,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体系。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抓好城乡公路、电力、供水、信息、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城乡公交,畅通要素流通渠道,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构筑空间布局合理、资源深度整合、区域特色明显、三次产业联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加快推动党委、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面对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党委、政府职能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快转变,是关键中的关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党委、政府在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主体作用,既要在思想上有新转变,更要在改进工作、创新机制等方面“保障”转变。
  1、更新发展观念。“加快转变”首先需要“换脑筋”,在思想上加快转型,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引导广大干部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科学发展理念,树立沿海意识,加强学习,丰富自己,发扬“爱拼敢拼”精神,着力先行先试,把握“加快转变”的主动权。
  2、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探讨党委政府与企业、党委政府与社会联手互动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新机制,重视抓好政策引导,将产业管理和技术服务等经营性职能尽量让位于企业、行业协会和社会经营性服务组织,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要求,加快工作方式由生产管理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
  3、转变工作作风。全面组织开展“一本民情日记、一张民心卡片、一份民意答卷”的“三个一”作风建设活动,建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突出主动服务,注重解决问题而不解释问题,注重化解矛盾而不回避矛盾,创新服务方式,变在办公室坐等办事为主动上门为企业、为群众提供服务,把全县干部队伍的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
  4、健全工作机制。在责任机制上,实行项目工作“四个一”机制(即一个项目由一个领导挂包、一套工作班子推进、一笔前期经费运作、一个工作目标的机制去推进落实)和产业发展“五个一”机制(即一个产业由一个领导挂包、一个工作班子推进、有一个产业规划、一个交易市场、一个产业园区的机制去推进落实),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责任到岗、到人,形成多层次抓落实的目标体系和岗位责任制度。在政绩导向上,不单纯以GDP论英雄,树立抓发展是政绩,抓民生、抓稳定、抓环保也是政绩的观念。在考核机制上,结合大田实际,对各乡镇的考核实行不同指标不同权重办法,对部分高山区或生态建设乡镇减少工业产值或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权重,突出特色农业种植、农业产出率、森林覆盖率等个性化指标,鼓励发展“飞地工业”或无污染的轻工业;对低海拔、以矿产为主乡镇实行更加严格的工业产值、单位产值能耗、降低污染排放等指标,通过实行差异化的考核,确保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5、强化发展保障。强化组织保障。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以实施“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为重点,着力从抓学习、促民主、建队伍、强基础、正作风等方面下功夫。强化人才保障。科学选配乡镇班子,统筹调配专业对口干部。在鼓励发展农业的乡镇多配备懂农业技术、会农业推广、善做农民工作等相关人才,提高农业类干部的比重,在要求发展工业的乡镇多配备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等相关人才,提高经济人才类干部的比重。强化财政保障。根据乡镇不同情况,细化年度财政预算不同标准,确保各乡镇的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事业建设推进。
  (作者为中共大田县委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1粉丝

79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