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南尖社区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

[复制链接]
三明人才网 发表于 2009-11-15 09: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雨兼程结硕果
——南尖社区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
武雄伟
(北大街街道政协工委  副主任)

  在有着“太湖明珠”美誉的无锡城的北面,胜利门西侧、无锡招商城上面,有一个美丽的社区。这里四季绿树掩映、花木飘香,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被人们称为“空中花园”,北塘区北大街街道南尖社区就座落在这里。在社区里,有一条有名的二号通道,每当傍晚,总会有些社区里的老人带着孙辈来到这里,讲述些从前地方上的掌故轶闻,眼神里,既有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又有对今天美好生活的欣然。那些初次来到社区的人,也喜欢到这条通道走一走,看一看。来到这条通道,仿佛进入了时间隧道,在通道的两廊,一张张照片如同一页页史书唤醒着人们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记忆。这些照片,从解放前北塘米市旧影,到改革开放前老胜利门的样貌,再到改革开放后新南尖的新貌,件件俱足。看着这些照片,居民们都感叹:“真没想到,才30年,南尖的变化这么大,这种事情,从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啊。”
  一、艰苦创业 打好基础
  在南尖,有个社区广场,那是社区每周升旗、举办社区活动的地方。在广场的左侧,镶嵌着社区历年所得的荣誉。金光灿灿的奖牌、琳琅满目的奖状的背后是艰辛的劳动,都浸润着历任南尖社区干部的心血。改革开放30年来,南尖经历了4任社区主任,有一句话,在她们中传了下来:“到了南尖就要多吃三分苦。”这句话,是南尖社区干部们艰苦创业的最真实的写照。
  说起当年创业时的情形,南尖社区改革开放后第一任居委主任陈爱媛至今还是历历在目。那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召开后的1979年,陈爱媛从电子管厂退休回到地区,当选为居委主任。那会儿的居委,真正是一穷二白,居委经济面临着“五无”境地,即一无资金、二无房屋、三无设备、四无技术、五无经验。“没钱怎么给选我们出来的居民办事?”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陈爱媛领着居委干部们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地办起“小包饭”、“泥木维修组”等。就这样,居委经济在形式多样的便民、利民小项目上起步了。当年,南尖居委就实现赢利2000元。就是靠着这笔“巨款”打下的底子,南尖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到20世纪末的1999年,社区年创利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元。
  如果问南尖的干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大伙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拆迁。众所周知,拆迁不仅会减少地区居民数量,还会将居委苦心经营的商副业、房产拆掉,给居委经济带来巨大冲击,有些居委就是因为遇到拆迁而使经济落后的。然而,当人们探寻南尖经济的发展轨迹时,却奇怪的发现,南尖地区虽遇数次拆迁,但居委经济并未倒退,反而越步腾飞,出现了“越拆越发”的景象;1987年遇拆迁,居委当年创利12万元,1988年越上30万元台阶;1990年遇拆迁,当年创利34.5万元,1998年员拆迁,当年创利达百万元。那么,这其中的奥妙又何在呢?
  这奥妙,就在于南尖人身上的两股劲,一股是千方百计求发展的“钻”劲,一股是百折不挠斗困难的“韧”劲。正是有了这两股劲,南尖人才闯过拆迁难关,创造了“越拆越发”的奇迹。
  每遇大规模拆迁时,居委会面对的是拆迁带来的商副业用房紧张,居委经济随时都会滑坡的困难。对此,居委干部们群策群力,抓住问题症结:房产,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一方面,居委干部们凭着一股“钻”劲同其他居委干部一起,通过内部挖潜和外部借租,很快解决了居委主要商副业的用房,使居委副业得以稳定经营,摆脱了拆迁困境。另一方面,居委干部们凭着一股“韧”劲,抓住拆迁契机,为居委经济寻求新的增长点。1995年8月居委筹资50万元,利用这600平方米还产房建起了三层商业楼。居委办商场,这在当年可是个新鲜事儿,面对人们疑虑的目光,居委干部们咬着牙燕子衔泥般一点点经营,增强了居委经济的发展后劲。居委干部们都说,有了这个“家底”,为街坊们服务,就更有底气了。
  二、倡导新风  同谋幸福
  在北塘,人们都说南尖是个出人才的地方。改革开放以来的4任居委主任中,就出了1位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2位市人大代表和1位区人大代表。有人曾问她们,做了这么些年社区工作,最深刻的体会是什么?她们都说:“做社区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爱心”。正是这颗爱心,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熠熠闪光。
  30年来,在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的带领下,南尖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经济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加大了对居委服务设施的投入,组织群众开展好地区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
  凡是到过南尖小区的人都会被小区内清新怡人的环境、文明祥和的生活氛围所感染。建在红梅市场楼顶上的南尖小区被人们誉为“空中花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空中花园,是居委干部带着居民们一袋袋土生造出来的。南尖小区刚建成之时,只有一块块水泥围成的空花坛,地是水泥地,无法种植花草树木。居委干部们就一起想方设法用卡车把泥土运到楼下红梅市场旁,然后用小板车拖到楼顶上,再把土撒到花坛里,整整运了54卡车。1994年,社区又投入20多万元,共建成大小花坛30多座,新增景点3个,种植各类花草树树林千余株,使小区成为一个“一年常绿,四季长香”的美丽社区。为保持小区的整洁美丽,社居委在小区内实行垃圾袋装化,经过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耐心的宣传教育,居民们改变了原来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南尖小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垃圾袋装化,保证了小区环境的清洁。
  环境好了,生活要求就随之提高。为此,社区从方便居民的生活出发,不断增强居委社区服务功能,服务领域也得到了增强和扩展。从解决居民家庭生活“十难”到微型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服务项目扩展到62项,涉及拥军优属、老幼服务、生活服务、社会治安、清洁卫生、医疗保健、绿化美化、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1993年居委投资130万元建立了南苑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敬老院、托儿所,使社区服务走上了系列化、市场化、规范化的轨道。进入21世纪,面对新的形势,社区又面向广大居民,按照“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的要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为居民提供老幼服务、家政职介、社区治安、清洁卫生、文化教育等9大系列68项服务,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网络。2006年,建立社区“金色港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下设求助中心、配餐中心、活动中心、教育中心和洗涤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设立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站,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探索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体制,形成流动人口与户籍地人口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的管理服务体制。
  日子富裕了,环境优美了,提高小区内居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使文明成为生活风尚就成为当务之急。1985年,南尖首先建起了藏书3200多册的居委图书室,聘请了专人进行管理,面向地区居民群众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并以此为阵地在小区内开展读书活动,使居委图书室成了居民“家门前的知识宝库”,图书室被评为市十佳居委图书室。居委会还建立了资源共享的教育平台,建有社区教育中心、法制学校、人口学校、市民学校等,常年开课;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精心组织社区文化活动,通过整合辖区内的各类文体资源,搭建起每个单位、每个居民都能参与的活动舞台,“夕阳红”合唱队、健身队、颐和棋类队等特色团队定期开展活动,做到月有楼栋文体自演,季有辖区文体自娱,年有广场文体自乐,节有欢歌庆典同享,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外来流动人员特别是外来青少年已成为社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主力军,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使社区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
  三、党员带头 共建和谐
  在南尖社区,每个居民家里都有一张党员联系卡,上面印着党员志愿者们的联系方法和能够提供的服务。居民把这张卡片亲切地称为“党群联心卡”。其实南尖社区的党员为民服务,那是有着优良传统的。2002年7月,红梅市场水管突然爆裂,南尖小区11幢楼的居民家中全部停水。修理水管需要时间,可时值盛夏,居民家中不能断水。当时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吴爱萍不管自己患着高血压,带上党员们卷起袖子从楼下小区一桶桶往上拎,一口气为居民们送了40个小时的水。水管修好了,吴书记却累倒了,居民们捧着她的手,心疼得哭了起来。2007年,南尖社区在登高率先试点将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纳入社区党建工作。在试点中,社区把加强党员为民服务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根据社区党员的特长,设立了政策宣传、民事调解、帮教帮困、绿化养护、青少年教育等10个为民服务岗,并把党员身份、服务内容、服务承诺进行公开;印制了“党员为民服务名片”,对社区党员服务项目及承诺,在卡上详细公布,发给每位社区居民。通过开展“一包二联五心”活动,密切党群关系,即:包一块责任区;联系一幢楼,联系一户居民;同群众贴心、帮孤残热心、对老幼关心、解困难诚心、树形象聚心,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树立起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区党总支还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投身和谐社区的创建,如:引导社区党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自治,动员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到“服务型”、“文化型”、“科普型”、“生态型”社区的创建活动中来。
  社区党总支深知,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首先要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自2001年起,社区就实行党务、居务公开等制度,使党员、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自治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有效运用社区“议事会”,讨论社区公共事务,为深化社区自治积累了有效经验。探索建立由社区党总支、社居委、物业公司和小区业主委员会组成的“1+3”四方社区共建机制,整合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要。通过重点开展好“一助、五送”活动,为弱势群体排忧解难——针对社区独居老人多的情况,采取志愿报名的方法,联系一名党员或热心居民与老人结对,及时给予帮助;对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家庭,做到政策送上门、信息送到家、指导送到位、岗位送到底、温暖送到户。
  安居是乐业的基础。社区里的老辈人都还记得,改革开放初期的老一百商场就是锡城事故多发区。后来老一百拆了,建起了一百商厦,南尖又成了整个城北商业繁华圈的中心,安全工作就更是要紧,社区在这方面从来不遗余力。从1990年起,社区党员们便组织了义务巡逻队。18年来,换了几批队员,但这支队伍一直沿续下来。着力构筑社区安全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社区党员群众参与平安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关爱生命、情系119”消防安全系列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建立健康社区联席会议和居民参与制度,形成互动互通、共建共享的工作网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举办健康咨询、计生咨询和医疗服务活动,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普遍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幸福家庭排行榜”活动,通过设定家庭温馨、邻里和睦、健康快乐等多项幸福指数,进行评比活动, 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谐相处、团结互助、诚信协作的人际关系已在社区内蔚然成风。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发展无止境,追求无尽头。改革开放30年来,南尖社区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各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城区街道的前列,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全国先进文化社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社区”、“省和谐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标兵单位”和“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批荣誉称号。而今,南尖社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正以昂扬奋进、厚积薄发的雄姿,向着更高、更远、更辉煌的目标迈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28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