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1、自身原因
愚昧无知。这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据调查,未成年犯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文盲占7%。
法制观念淡薄。未成年犯绝大多数是“法盲”,在调查中,问其违法犯罪时是否知道违法,完全知道的占10%,部分知道的占42%,不知道的占48%。
处在犯罪的危险期。未成年人心理上不成熟,讲“哥们义气”,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违法犯罪。
扭曲人生观的支配。他们没有信仰,内心空虚,追求享受,吃喝玩乐,而低水平的条件和高水平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容易使他们误入歧途。
2、家庭原因
一是残缺型家庭,即父母一(双)方死亡或被判刑,使他们得不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受不到应有的管教,有的甚至被家长教唆、引诱犯罪;二是离异型家庭,父母离异或一方再婚,子女长期在争吵和冷漠的环境中生活,这类家庭在未成年犯中占27%;三是贫困型家庭,生活困难,子女没有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小小年龄就辍学去打工挣钱,无钱可挣就去盗窃、抢劫;四是条件优越但教育不当型家庭。
3、学校原因
管理体制有缺陷。片面追求升学率,将学校分成重点校、改制校、一般校,学校中又分出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两极分化严重。优秀生吃小灶,后进生受冷遇,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自暴自弃。
德育落实得不够。一些学校忽视科学育人?德育大多流于形式,很少解决实际问题。
部分学校办学思想偏离轨道。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一是基础教育产业化的办学思想使办学方向偏离了《义务教育法》的轨道,造成基础教育学习费用太高,有些困难家庭根本承担不起,导致部分学生辍学。二是学生因学习跟不上、纪律较差受到学校处分等原因而辍学,流向社会。
4、社会原因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当前社会就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要想出人头地,就得有权有钱,没有权财,就靠欺骗、偷抢,受这种思想支配违法犯罪的未成年犯占14%。
“黄、赌、毒”的侵蚀。青少年大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别危害的能力,发达的传媒将各种诱惑在他们中间广为传播,严重污染了未成年人的心灵。
执法不严。近几年,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做到了有法可依。但由于社会法制观念淡薄,做不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很多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家庭、学校、社会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
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
1、认真落实九年义务教育,把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切实纳入法制轨道。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典型的公共产品,应由国家承担、政府提供,国家有义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相关政策,对贫困生减免收费,保证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相继出台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法规,但原则性的多,硬性要求的少,缺乏可操作性,应该进行补充和完善。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涉及到的家长、教师及相关责任人不履行职责和义务的问题,制定实施细则,明确处罚标准,对违反“两法”和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及时查处。
2、真正发挥家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积极发挥社区作用,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目前社区对家长和未成年人教育还是个空白,加快家庭教育科学体系研究势在必行。建议有关部门对此项工作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为家长提供教育子女的有效方法和模式。
3、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禁止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唯一标准,逐步取消重点校、改制校,不准分快、慢班,禁止公布学生考试名次,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举行的升学考试,加快中考考试制度改革的步伐,推行素质教育。
4、加强对学校德育、法制教育的监察督导。建议将理想、道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咨询列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由省政府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校聘任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通知》精神。
5、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建立未成年人生理、心理卫生保护和咨询机构,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对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要经常进行检查,严格执行不准在中小学附近经营网吧等娱乐场所的规定,净化他们的成长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