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主评议为手段?促进就业环境优化
开展民主评议,是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自2000年以来,长春市政协连续对经济发展软环境、电信和供水行业、行政执法、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评议,这些议题都是关乎长春市发展全局的大事,都是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大事,符合贾庆林同志最近提出“政协履行职能要围绕大局适应大势”的要求。 长春市政协十届九次常委会的中心议题是民主评议长春市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就业问题已成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也是改革发展的一个难点,尤其在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今天,这既是一道难解之题又是一道必解之题,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基于这样的考虑,从2003年末开始,长春市政协着手筹备民主评议就业问题,并于2004年7月6日召开动员大会。调研工作是民主评议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力求深入广泛、细致求实,努力有所创新,一改以往邀请政府各部门到政协介绍情况的做法,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了解情况与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主动上门实际考察,了解政府与就业有关的18个部门工作情况。市政协各个调研组根据承担的题目分别到朝阳、二道、双阳、九台等区(市)深入调研,到部分国有企业、商业企业、民营企业和高校等单位进行重点调研;到市内部分社区和就业市场等场所进行明查暗访;共召开座谈会11次,近百位下岗职工、求职者、社区居民等参加会议;通过公开电话、民主评议网站、调查问卷等多种手段,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民主评议。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也做了改革,直接通过各县(市)区政协、人才市场,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样本数量,以确保获得的数据更加全面、真实、精确。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0份,有效回收4028份。我们选择了100个典型案例,印发给常委们参考。这些案例既有各调研组在调研时了解的,也有通过公开电话反映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春市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并不代表就业工作发展环境的全部情况。印发参考案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而是想通过这些问题来反映就业工作中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引起重视,并希望有关部门能从这些案例入手,着眼于治本,切实改善长春市就业工作的大环境。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强化责任,履行职能,在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步伐、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调整就业结构,开发就业岗位,推进全面就业,探索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千方百计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安置工作。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稳定,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安定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全面实施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再就业扶持政策体系,保证国家、省市再就业政策的及时贯彻落实;坚持协调规划,整体推进的原则,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成效保障体系;通过项目推介会、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等方式,大力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同时开展针对特困群体的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在全国率先开辟4050再就业绿色通道,基本完成了以394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为节点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通过多方努力,使外派劳务业务的工作获得长足进展。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工作评比中,长春市获得总分第一名,并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创新奖。长春市政府被评为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单位。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长春市再就业工作、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等,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的冲击,目前长春市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困难还很多,问题也不少。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还有哪些显现的和潜在的困难,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是本次常委会讨论的议题,也是今后工作中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评议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评议就业工作的目的是促发展,要少摆成绩,重点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查找制约就业发展的一些不利因素,力求提出更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就业环境优化、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想实招、献实策、出实力。
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长春市就业和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对问题的严重性和困难的长期性估计不足,缺乏对全市就业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劳动力供大于求,各类尚未安置的下岗职工、高校毕业生、城镇新增再就业劳动力和隐性失业的“排放”人员、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叠加突破一百万人以上;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大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偏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再就业资金缺口大;下岗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对用人单位实施的有效监督不够,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不尽人意,创业环境不够理想。 为此,应进一步改善和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政府基本职能抓紧抓好。凸显劳动就业中的政府职能,可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保障社会公共生活的稳定和秩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统一规划,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树立大局意识,形成大就业观和政府合力。 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进就业机会增加。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最根本、最主要的要靠发展经济,应该把解决就业问题建立在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上。 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为发挥市场对就业再就业的作用创造基础条件。政府应把劳动力市场建设作为就业的基础工程,切实安排好资金,解决场地、办公设备和人员编制等问题,特别要解决劳动力市场的规范运作问题,健全就业信息网络及其公开发布系统,提供及时、便捷、公开、公平的就业服务。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建议将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与劳动部门的人力资源市场统一起来。 完善失业指标统计体系,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加强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失业指标统计体系,及时掌握和分析失业人员相关信息,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登记管理。建立完善失业预警机制,确定失业警戒线,及时预测失业状况,并据此建立有效的调控系统。 研究制定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公共政策,并认真抓好落实。扶持就业培训机构,加大再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把新上项目的选择和审批同扩大就业联系起来,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推动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制定推动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政策,进一步以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雇用下岗职工,限制企业滥裁员;实行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制度,对“4050”人员托底安置;建立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联动机制。 加强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以创新精神做好就业工作。其一,工作要创新。把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社会核算的观念和制度;实行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优先加以考虑;建立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劳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企业用人备案制度和企事业单位空岗报告制度;建立就业困难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帮助网络。其二,制度要创新。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包括失业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的社会保障制度。 强化服务职能,以优质服务促进就业再就业。政府要做好信息服务,及时发布用工岗位信息和失业信息,为下岗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及工作流程信息手册;做好培训服务,增加投入,加强对培训机构的工作指导和监督,开发菜单式培训项目,供下岗失业人员自主选择;做好法律服务,建立劳动就业工作咨询和投诉网络,提供法律援助,帮助职工维护合法权益;做好政府部门窗口单位和中介机构的咨询服务和职业介绍服务,转变作风,规范服务。 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促就业。优良的创业环境是落实“就业优先”方针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动真手段,努力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的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开明优惠的政策环境和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发言人:刘振江,长春市政协常委,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总质量师)
改善就业社会环境
就业社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观念问题。等、靠、要思想严重,等待国家或政府提供就业岗位,缺乏积极主动的创业精神,缺乏创业激情和毅力。 用人观念问题。存在对女性就业者的排斥观念、对省属普通高校学生的排斥观念、对求职者的年龄歧视等现象。 舆论宣传问题。宣传缺乏持续性,引导积极就业或开发就业岗位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对用人观念的教育缺乏积极的舆论导向,创业文化宣传教育面窄,缺乏广泛的全民教育。 领导观念问题。劳务输出的安置观念不强,缺乏规划和引导意识;劳动就业领域开发不足,特别是第三产业存在某些就业产业项目开发的空白;缺乏可持续发展意识,只注重数字,而不注重实效。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南方城市相比,长春市发展空间小,城市魅力不足,在吸引高水平、高素质大学生就业方面缺乏切实可行的用人机制。 法制与社会管理问题。求职者受中介机构欺骗屡屡发生,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政府对企业用工监督不到位;未能建立解决安置就业整合机制,管理分散,政策不统一;国有企业职工与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险待遇存在差异;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力度不够等。 改善就业社会环境的建议 着力培育创业文化。要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积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建议制定《创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提供政策导向,健全和完善创业政策,激发和引导市民创业热情;提供创业思路、谋略和必要的创业条件,比如提供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和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等等。 增添城市魅力。创造最佳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吸引优秀人才。建议市政府向社会广泛宣传长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展示美好前景;实施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的形象工程,以文明的生活方式、城市管理和市容市貌,给人以热情、温馨、开放、诚信的归属感;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产业、劳务输出产业等,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人才引入工程,给各层次的就业者和创业者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发展空间。 发挥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协调作用。制定人才储备规划,根据长春市未来发展进行人力资源整合;重新设计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为优秀人才提供发展和创业的平台;建立并完善人才就业政府协调机制,发挥政府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优化社会法制环境。建议政府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创设法制化的社会安全环境,给市民以安全感和可信度;抓好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中介机构的整顿与管理,保障求职者的权益;加强政府职能部门、执法部门在劳动关系形成的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完善失业保险机制,健全社会保障运营机制,建立以失业保险为主体、失业救济为补充的政策法规体系,优化再就业的法律环境。 (发言人:赵继伦,长春市政协特邀委员,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
完善就业培训与服务体系
就业培训与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业培训体系不够健全。就业培训体系的不同方式发展不够平衡,资源整合度不够,各类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衔接不够,培训机构缺乏竞争和规范;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相对应,培训内容陈旧、单一;政府就业培训的投入不足,培训网点少,分布不合理。 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民办中介机构缺乏规范,职业介绍中的欺诈现象较普遍;个别公办职业介绍机构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的现象,市场运作效率不高,未能形成良好的就业培训理念。 进一步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的建议 不断强化政府服务理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就业服务管理与就业服务的实施分开,推动就业工作社会化进程。建议政府把就业服务管理、资金分配、劳动岗位信息集中起来,统筹规划,把培训、职业介绍机构与政府彻底脱钩,与社会机构一样进行资质认证和平等竞争;转变政府行为,积极引导就业工作向市场化转变;重视社会灵活就业群体,建立应急的社会援助服务体系。 强化求职者技能培训,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业能力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加强就业培训机构建设,形成以市、区(县)培训基地为主体的培训机构,建立覆盖全市、布局合理、工种齐全、功能配套的再就业培训工作网络。继续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开发具有乡土特色的培训项目,打造当地的品牌专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辟广泛的就业培训基地,建立失业?培训?就业的绿色通道。 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就业与失业统计信息体系。通过就业统计式调查,充分掌握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建立覆盖城乡的人才劳动力服务网络,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功能,促进人才和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定期对就业信息进行分析,不断解决在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求职者提供良好服务环境。公办职业介绍机构要不断完善制度建设,面向市场,加强职业介绍服务、职业咨询服务、职业指导等服务项目,发挥就业服务主渠道作用;要逐步规范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发挥灵活多边的优势;要充分利用的媒体作用,发布就业信息,就业信息的公布需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查,杜绝虚假用工信息;要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大依法管理就业工作的力度,建议尽快制定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法规,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劳动仲裁机构的辐射面,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发言人:刘庆祥,长春市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信诚后勤集团总经理)
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
就业岗位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弱。近年来长春市经济以13%以上的速度增长,但就业人数增长相对较缓,2002年、2003年就业增长率仅为0.6和1.6,就业弹性系数较低,2002年仅为0.046,2003年为0.113。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弱,对解决劳动就业贡献不大。 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不尽人意。长春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起步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软环境不佳,企业成本大,发展难以为继,影响了企业的生成数量、成长质量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失业与短缺并存,就业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一方面企业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的人员因自身素质低而闲置不能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以体力型转移为主,即使靠政策扶持和社会支持,勉强在外面找到工作,也难以取得较高的收入和保持就业的稳定。 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存在障碍。农村劳动力乡土情结浓厚,农转非半径小,且“回流”率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明显季节性,农忙务农,农闲打工;农村劳动力输出主要靠地缘、人缘关系的“老带新”和“投亲靠友”,盲目性大,政府引导型外出就业的形势还未形成。 就业人员的择业观念需要改变。计划经济长期影响下,创业文化氛围淡漠,认为在非国有企业工作低人一等,从事服务行业很不光彩,到民企工作没有保障等,部分农民“小富即安”,“等、要、靠”的懒惰意识相当普遍。 开发就业岗位的建议 贯彻就业优先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的产业结构将能使既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拉动更多的就业,建议在继续保持经济以一定速度增长的同时,不断加大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力度,选择就业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作为公益性的事业,政府应从产业政策上对实现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对新创建的企业,要通过政府扶持,使企业能够顺利起步稳定发展。 营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要大力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在税费制度、政策法规上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进一步降低创办企业的门槛,简化和规范行政审批手续,建立和完善包括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议采取对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再就业人员由政府代缴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费用,实行更优惠的税收、信贷政策;对初创期的民营企业,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两年内免交注册登记费、工商管理费、经济合同管理费等;民营企业在吸纳下岗再就业人员有较大贡献的,可在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方面予以减免。 发展第三产业,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应在第三产业中大量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长春市应大力发展服务业、物流业、信息咨询、旅游业、会展业,并与餐饮业的发展相配合。建议把扩大就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列入长春市就业发展规划,加强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建设,完善产业链。 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组织劳务输出。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建立农村经济协作组织,改革户籍、就学等制度,抓好城乡劳动力统筹管理,推进劳务输出。加强信息收集工作和人力资源网的建设,动员和引导农民有序流动,形成政府引导型外出就业的形势。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素质。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职业技工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包括协会组织、中介组织和大型民营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大力宣传和推进创业文化,引导就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激发广大失(待)业人员自主创业的意识,主动找机会开展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