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开国大典背后的故事

[复制链接]
人大办 发表于 2009-9-21 08: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 A, L1 F7 U5 c/ m4 M: y' P

 

9 l9 }; i) \% m

图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4 F' a1 U$ c# q) | Y6 G4 }' O, G' ^

 

; i4 I6 X4 L6 t' I7 ~

 

# A& c5 e% c9 X1 _0 O/ J/ J

 

9 P8 X3 K6 ]- B3 E) O+ [ Z3 u

左上图: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接受检阅。

$ p* k7 a# u" r7 J) p

 

$ p5 f# P% V# d% ^8 ^

 

, M5 j% h t4 H3 w

 

0 K$ M7 F! ]2 D, t; K

右上图: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 k% o6 z0 ?! c5 q! w* L8 u# G- w

 

3 r0 t# Q7 L* ^% |0 f3 V

    共和国60年,有太多需要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有太多值得铭记的人物和故事。很多事情,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在尽人皆知的重大事件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细节,曲折生动、真实鲜活,看似微小却意义重大。

( d) I' n5 r7 z& X& \' ~

   

; A* u4 T' p+ h( h" y8 p! C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开国大典令世人瞩目,它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但是,关于开国大典的筹备,关于新中国国名的确定,关于天安门广场的整修和国旗自动升降杆修建的一波三折,以及盛大阅兵式各项准备工作等等细节,却很少为人所知。

; q, x6 |. Z0 H) Y' A' i

   

2 q" Y9 Q7 @! y, ?& [

    在举国喜迎共和国60华诞之际,回首开国大典的前前后后,我们再次感受着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和激动,更为新中国60年来的巨大变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编者

% p; t4 `7 q4 F% x: ^' t8 \2 e

   

0 {9 {6 Z8 p9 W8 i5 U* J: P) O

讨论确定新中国国名

# \0 j8 T4 ?1 z1 ^% J" z, J7 L

   

/ Q3 Y8 L3 S*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30万军民在天安门前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伴随着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那激昂奋进的旋律,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声音传遍天涯海角,震撼神州大地。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4 _* A# d0 Y, \# @' S" a o# e; ?9 H

   

3 ]/ L/ s; w: ^! I3 H

    为了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这个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的诞生,中共中央拟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 G/ L% G8 t8 J9 O, |

   

8 Z; r0 K1 C# U+ v

    中共中央对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49年7月1日纪念党的第28个生日后,就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彭真、林伯渠、聂荣臻、李维汉任副主任。经过充分讨论研究,拟定开国大典由三大议程组成: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三,人民群众游行。

4 S& e& ^; Q- _* \) }0 E

   

' \) G1 O) h# Y. S/ f K

    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充满民主而和谐的气氛。从《共同纲领》、政府组成,到国名、国旗、国歌、国徽,无不经过反复讨论,按会议程序表决通过。

- @. y8 j. T0 v

   

$ \5 k9 R; \. e

    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中原本提出的是建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直到最后一天讨论,清华大学的政治学教授张奚若提出质疑。他说,他和几位老先生都觉得这名字太长,不如就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好。有了“人民”,就可以不要“民主”二字,焉有人民而不民主?何况,“民主”一词democracy来自希腊文,原义与“人民”相同。于是,经过层层讨论和表决,终于采纳了这个提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 u4 [0 o7 ]# S0 a1 t

   

, E( m3 _* O2 y2 P0 a4 q' p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不能简称“中华民国”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政协筹备会第三小组在起草《共同纲领》时,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华民国)”的表述。周恩来对此作过解释,说主要是考虑到“中华民国”已经叫了38年,一下子不叫,怕有人不能接受。

( z: O9 [/ N2 h

    

, A: C; p7 y9 `; Q& I) k9 k1 l. z' p

    对“中华民国”这一简称的使用,大家有不同看法。考虑到这个问题的敏感性,周恩来和林伯渠极为慎重,联名设午宴邀请30位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前辈征求意见。这些都是追随过孙中山先生的老人。反复交换意见以后,大家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中华民国只能代表旧民主主义,二者不能混淆,因此不能用其作简称。

. ?; j3 Z+ m7 y V1 H6 R e. @

   

) ~1 {- \- o$ m4 b5 P

    这样,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所有大会文件中,统统去掉了“(简称中华民国)”几个字。

0 k. H* {0 Y, s4 T

   

$ N! I( c+ q( }: c: r; x7 F

群众义务劳动整修天安门广场

5 J# Q) e$ {) ?2 L: o$ z- _

   

. q/ |- s( I7 @8 \+ A

    在开国大典筹委会确定的三项议程中,无论哪一项,首要的问题都是选定场地。最初选择场地时,曾考虑到天安门广场和西苑机场两处。经过周密对比研究,最后选定了天安门广场。

6 C) w& v; b h

   

i3 U E! R- ~! X, m

    天安门广场原本是皇家专用的一块禁地,是不许老百姓通过的。开国大典前的天安门广场,就是中华北门及其东西两道南北走向的红墙之间,直到金水桥前凹形的空场,其南北长百余米、东西宽七八十米,远没有现在这么宽大。

. q5 u7 U8 y; E3 E- B# j& [

   

! r' f. S8 s4 [" `" K

    1949年3月下旬,北平市人民政府曾组成清运委员会,动员党政军民学商各界对全市积存多年的垃圾进行大清除。从3月下旬到6月底,90多天里,经过清户、清巷和清理大街及重点地区两个阶段,从市区清除垃圾几十吨,天安门广场也得到初步清理。8月9日至14日,北平市举行第一届市民代表会议,会上又作出整修天安门广场的决议。遵照这个决议,北平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天安门广场整修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四项:一,整修广场场地供群众集会用;二,修补东西长安街道路供游行的群众队伍和阅兵式军队通过用;三,粉刷天安门城楼;四,在天安门广场最适合的位置设计并修建与天安门城楼顶一样高的旗杆,供大典时升国旗用。四项任务中的第四项为重中之重。全部整修工程必须在9月份完成。

; R5 `8 [; @/ C" v

   

' u1 j+ G ~& N5 X! ]) _3 L8 v

    整修天安门广场场地,主要是靠北平市各界群众义务劳动实现的。

/ e9 A& z; J# |* X9 @

   

& X0 C* {$ z" a7 [; `/ P

    共青团北平市委筹委会和北平市学联,要求各校在9月10日星期六下午组织4300名学生到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消息在报上和各学校一公布,两天时间内,就有18000人报名。各校只好采取抽签办法决定谁能参加。

) K! h7 @# Y/ A! f: c

   

. l( K! d, q6 f9 J" d+ _/ N

    9月10日下午3点,劳动开始。《人民日报》发表《新的开始——记北平学生参加修筑天安门广场》一文,对此作了生动的描述。文中写道:

0 i6 C: v7 R6 {! ?. H: ?. e$ a

   

7 G$ q* [8 G0 K0 }/ R! a1 D( f

    在欢乐的锣鼓声中,“北平青年建设队”、“星期六义务劳动队”、“劳动服务队”、“建设人民首都”的旗帜迎风矗立,几千只手愉快地举起锄头、锹、镐,挖松了泥土,拉起了石头,拔除了青草。尘土在飞扬,歌声在飘荡,抬土的人用赛跑的速度在飞奔。一个个土坑迅速填平,几千只脚把土踏实。不到3小时,方才两片面积占了19980平方米,高出马路半米的满是青草乱石、七高八低的荒地,已变成了几乎和马路一样平、略微向两旁倾斜的一片光滑眉眼舒展的广场了。

7 ^. U" a c! M* n1 L4 f

   

9 n" r2 W" P! W- @0 y

自动升降旗杆修建一波三折

- l! R; j V4 Z! p3 P+ G

   

- i" @6 I3 O! [

    修建旗杆是整修广场工程四项任务中的重点,完全由专业人员承担。市建设局相关技术人员主持这项工程。当时提出要求:国旗自动升降,升旗时间要同国歌演奏时间相协调,国歌奏完,旗升到顶,并自动停止。原来中央要求旗杆与天安门城楼顶等高,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时间紧迫,只能根据实际情况作些变更。

) f, K# u5 }! f

   

A4 f7 f! e8 [

    技术人员到自来水公司选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用钢管,套起来焊接到一起,只能做到22.5米高,报经上级批准后,按此高度修建。施工人员日夜加班,靠搭脚手架,把22.5米高的旗杆竖起来,在底座上固定牢,同时安好了自动升降装置。在装上旗杆前,对这套装置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调试,基本做到了正常运行,时间上也符合要求。

) C# m; n/ T) U% D8 C$ s

   

# y: i% F, a6 b3 O. ^: C

    为了能在天安门城楼上操纵开关,他们又在修补天安门前东西长安街道路时,预埋了一根横穿马路的钢管,导线通过钢管横穿马路,沿金水桥越过金水河,从城楼东南角引到城楼中央,在那里接一开关按钮。经过多次试验,确认自动装置运行正常了,施工人员才撤除了旗杆四周的脚手架。

' H0 q- b' d* B b! K

   

; n) g0 s5 m% t

    9月30日,在正式启用前,技术人员做最后一次试验。没想到的是,旗子升到顶了,马达却还在转动,结果把旗子绞到杆顶的滑轮里撕破了,而且卡在里面退不下来。这时,脚手架已经拆除,无法修理了。

( M- T6 u6 P B4 l+ g

   

; Y. |. w, V- J5 O9 v+ `; ^$ _, F

    这下可急坏了大家,马上向建设局领导报告。很快,调来了组建不久的消防队。可消防队架起的云梯比旗杆顶还低好几米,根本够不着。这时,有人急中生智,提议找来两位善攀高、在当地颇有些名气的搭彩棚的高手。哥俩到现场一看,二话没说,冒着危险从云梯爬过去,再攀到杆顶,把旗子从滑轮里取了下来。

2 m% {: D; O; i9 h4 R0 m

   

" v+ N. L. R0 G/ h8 o: ]

    技术人员又连夜进行多次试验,直到10月1日凌晨,终于有把握保证升降装置正常运行了。但他们还是怕“万一”再有意外。经报请大典指挥部批准,又准备了一套保障措施,即开会时让一人守在旗杆下,万一再发生旗子升到顶自动装置不停的情况,便立即手动切断电源使升降装置停下来;另一人守在天安门城楼安装开关电钮的三角架边上,从技术上保障升旗顺利完成。

+ {, O A9 t% u7 |% L

   

% \9 Y/ T0 i9 G7 T3 A

    那天,直到五星红旗冉冉升到旗杆顶端,升降装置自动停下,大家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来。

I8 h) d# V( Y( }! |4 h$ K8 p

   

$ g/ w3 D9 ]! k/ O% Z

开国大典阅兵式的各项准备

: j7 U' I: c( ~9 F+ ?) T& L

   

% Q7 t2 q( T0 d& p( V, K: u4 K

    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将是这支走过22年光辉战斗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打败了国内外反动派的人民子弟兵,在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是全军将士的共同荣耀。

$ \( o7 ]1 I. }% c% j( {2 U

   

+ ^- H' z; w' J/ \2 m+ t7 w

    朱德总司令担任阅兵司令员,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阅兵总指挥,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作训处处长唐永键、中共北平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北平市总工会主席萧明、共青团北平市委秘书长萧松6位同志任副总指挥。正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从华北军区和平津卫戍区以及有关军兵种抽调人员到指挥所工作。

( u" O' E% N% ~& I6 t0 Q) t

   

% ]& @$ D7 m& R( T- c

    正规的阅兵式由检阅式和分列式两部分组成。开国大典将要举行的就是这样正规的阅兵式,这是人民解放军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对全军上下都是一个新课题和新考验。

, R7 W {* X5 F$ _/ J9 t& a

   

* g% i7 @4 I3 I" d# C5 ^$ Y6 p9 |4 k# P

    阅兵指挥所的同志们大量翻阅书籍,向我军中有过这方面阅历的高级将领请教。比如,杨成武就找到刘伯承,他当年在苏联留学时看过莫斯科红场阅兵。刘伯承回忆了他所见的阅兵式的许多细节,最后概括指出:阅兵无非是展示一种特定内容的仪礼,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

5 D9 @( Q1 i) S. a- m' g& ?/ ?

   

" ` z8 P! V# y4 \. ^& x% x

    秉性豪放的陈毅说得更精彩。他说:“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大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嘛!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的老百姓看看,这就是自己的军队,这就是新中国的军队!”

; k% K& w# F2 G/ Z. j! ~; d" P7 F

   

; Z" u: \8 b1 p, Q6 o3 g6 k

    在首长们的指示和鼓励下,指挥所的同志们很快拿出了《阅兵典礼方案》,获得中央军委审批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毛泽东在批示中强调:“开国第一次嘛,一定要搞好。”

$ h# C3 n& u; t" ~

   

, o* p$ p5 `- G, R+ a& p

    按阅兵方案要求,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官兵总数为1.64万人,序列是:一,海军代表部队,由海军学校和东海舰队各一个排编成;二,陆军代表部队,编队由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各一个组成,其中战车师包括摩托化兵团、装甲车团、坦克车团各一个组成;三,空军,飞机17架。受阅的陆军大部分是二十兵团和平津卫戍部队派出的,海空军组建时间短,是由有关部队的首长指定的。

. `3 y% I9 K _( @' \- g

   

+ d" R$ g3 ~5 F, b

    7月底,艰苦的阅兵训练正式在北平郊区几个地方同时展开。

, `" a; y9 `+ c

   

/ b8 Y0 |! b/ J$ ~# @+ V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多次对阅兵部队讲:我们是一支有光荣传统和英雄气概的部队,在这次阅兵中,一定要把这种精神面貌展示出来。他对阅兵式各个环节和当天可能遇到的情况,都考虑得十分周到,并做出应对措施。在谈到阅兵式上的防空问题时,他下了一道严格的命令:万一在阅兵进行时遇到敌人空袭,全体受阅部队原地不动,保持阵容和队形!就连分列式进行中,如发生车辆熄火,骡马失蹄或拉屎拉尿,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他都一一问到。

9 x* V& q0 p" I9 L2 F

   

+ y. Q/ D Y9 E( O

    海陆空三军部队,经过一段时间各军种单独训练后,再集中到一起进行合练。在训练后期,阅兵指挥所组织受阅的三军部队,夜间在天安门广场进行过两次合练,也就是正式阅兵前的实地“彩排”。

( |6 K, i5 T4 U2 a

   

4 p% Z0 I, y1 s2 x4 x0 c0 Q

    9月30日午夜,受阅部队开始入城集结。阅兵指挥所设在天安门东侧的城墙根,用有线电话与各分所联系。

( w7 x' }% `% ]1 u4 ]

   

/ J( h& ^, z. r, L- z# _5 g

震撼世界的时刻到来了

/ s3 o: ^" i+ \1 L

   

- s/ y: P; q: i

    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伟大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新的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举世所瞩目是理所当然的。

% u1 l5 U; X8 U0 N% y) t+ y

   

8 B( ]' Q5 r5 _: C: M: U5 ?, B

    为了这一盛典,各项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训练参加阅兵仪式的各兵种部队,准备好要放的礼炮、礼花,城楼和广场的会场布置,保证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顺利升起,以及组织30万群众参加庆祝而有条不紊,所有这些都自上而下层层有专人负责,而且不断检查。在那时,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这一切都是头一回,没有经验,但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为了这个开国大典,不知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有多少才华出众的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直到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来还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作最后的检查,然后又来到广场审视了整个布局。

8 ?& L6 r8 {- g8 y' }3 K

   

5 g* R1 X) K: @$ m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八盏宫灯,八面巨大的红旗迎风飘扬,使古老的城楼焕发出青春。显然,对她来说,从今天起将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当时还没有电梯,登上城楼,得一步一步迈上那古老的台阶。每一个登上城楼的人,都是那么意气风发,心花怒放。特别是那些历经枪林弹雨的将领们,这时更是感慨万端。当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沿着台阶走上来的时候,只是笑着举手和大家亲切打招呼,并没有组织夹道欢迎。

0 @' G' A" H5 m. D$ s; Q7 j4 Y! ]- Q

   

# D, i9 I7 `0 j

    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与此同时,鸣礼炮二十八响。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z* I5 U+ b" R+ S

   

* X h8 p$ k2 B6 q: G- \

    所有这一切,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传遍了神州大地。这还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担任播音的是当时最优秀的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如今,重放当年的录音,还能听到丁一岚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的国旗——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人民祖国的大地上。”

# n% {8 A8 ?3 Q3 H

   

# }9 c3 {# |9 G2 p/ x( s/ l

    接着举行阅兵式,朱德总司令检阅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的受阅部队。10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一文,文中写道:

+ u% B% q% P- O6 z

   

, P$ d- c6 ?9 `8 e( Y3 G

    密林般飘扬在高空的红旗,无数红色的五星灯、圆灯、各种兵器与镰刀斧头,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巨幅标语下标志出人们一致的强烈愿望:要巩固自己的祖国与人民政府。所以,在朱总司令检阅人民的海陆空军部队与这些部队在会场中心举行分列时,群众中涌起了同样狂热的欢呼。整整两个半钟头的检阅,许多人连坐也没坐一下。电影机、照相机、望远镜和几十万双眼睛,一直集中凝结在受检阅的部队身上,生怕看不清或漏过任何一个可以看得到的武器与战士。

* ^1 C( X& C' a. n! y( z

   

6 ?8 E/ Y6 b- k$ g6 w

    人民的武装部队两个半小时的检阅,给予人民的是更加坚固的胜利信心。我国年轻的海军部队与空军部队,第一次公开地列队出现在人民领袖和广大人民的面前了。

5 U; ` b- k! f+ e( }

   

% `1 Q* L. |+ l$ x% A2 f* }6 K- a

    当最后一队骑兵跑过去的时候,天安门紫壁上的太阳灯、各色灯光在黄昏里开始发亮,人丛里的灯笼火把都点着了火,全场一片火光红浪;爆花筒向高空成群成群地放出红色、绿色、雪白色火球,拉着无数美艳的火丝,回头下降,劈劈啪啪响成一片。东西长安街上夹道的人群,开始围观提灯游行的漫长行列,交互地喊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欢声。

( s5 `4 W) L5 E# [, K

   

9 i' s- m. o4 C' |% g" _' T3 v

    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6 C, A: g2 M/ @# t. `. S

   

5 `0 W1 t& S5 v( ^. m3 S

    (选摘自《共和国历史的细节》李颖编著  人民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17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