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研中学习,在学习中调研
有关“品牌农业”的调研手记
姚钦华
2008年,新一届省政协开局之年,经济委员会把“实施品牌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呢?2008年4月,贾庆林主席就进一步做好政协专委会工作明确要求,坚持着眼大局、突出重点,紧紧围绕中共十七大提出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精心选题,深入实际,认真调研,努力提出现实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贡献智慧和力量。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品牌带动的若干意见”,“两办”还为此发了通知。
调研就是学习。品牌的英文单词,源出古挪威文,在《牛津大辞典》里,品牌被解释为“用来证明所有权,作为质量的标志或其他用途”,即用以区别和证明品质。以我国来说,当就一个“品”字,辞海就有多种说法,其中“标准”、“品质”以为比较适合于此。国内对“品牌”也有多种解释,其共性是“品牌”是一切有形、无形资产、服务总和的全息浓缩,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相区别。与品牌相关联的概念有产品、商标、名牌,再延伸就更多了,品牌资产、品牌意识、品牌形象、品牌文化等等。
品牌渗透在经济活动中,也融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中。在过去年代,不少人知道,在上海买首饰要去老凤祥,拍照片要去王开;到杭州买剪刀要去张小泉;在北京买绸缎要去瑞蚨祥,还有“全聚德”、“同仁堂”等,那是老字号留给我们经久不衰的品质。还有京剧、武术、茶……那是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品牌还可以是人名,如刘翔,那是“更快更高更强”的浓缩,袁隆平,那是科学和实践的结晶。品牌还可以是地域,用省委卢书记的话说,海西就是一块响当当的品牌。品牌还可以是数字,今年6月,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4685项项目对接成功,865.5亿元资金投入,再一次证明,“6.18”正成为海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品牌。实施品牌带动,就是用培育品牌、运作品牌的观念、方法和机制,发挥品牌的示范、引领、集聚和辐射效应,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各领域的工作水平。品牌带动与2003年省委提出的项目带动已成为海西先行的双引擎。
关于品牌农业,我省一位专家是这么定位的,广义讲就是指赢得消费者信赖和爱戴,从而持续占据市场,享有相对较大市场份额的品牌农产品。如安溪铁观音、永春芦柑、平和琯溪蜜柚、古田食用菌、连城地瓜干等。与品牌农业相关联的有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农业品牌、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等。农业品牌的类型有中国驰名商标、福建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福建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地理证明商标等,它们分别由工商行政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农业部门等评定。还有众多的茶之乡、温泉之乡、竹笋之乡等说法,它们则是由行业协会或行业联合会评定。
调研如何入手,也就是说首先得有一个提纲,这也需要学习。从党政文件中学,从有关网络信息上学,还有向官员、专家学。记得5月28、29日参加行政学院“建设两个先行区”的学习,有一课安排老师和学生的互动问答,抓住机遇,我就如何做好品牌农业工作求教老师。老师说了两点。一是品牌的产权保护太重要了;二是营销网络、品牌运作很重要。于是这两点吸收到调研提纲。又求教市县同志,他们的思路显然很有实践性,要有一定规模的基地、有一龙头企业、健全的销售网络、品牌保护意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科研支撑等。又问计于政府官员,他们说提纲就是你在调研中向他人学习的内容,得写实。他们的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一想,这正与省委提出的“提升一批、生成一批、储备一批”不谋而合。于是,我将上述意见都吸收到调研提纲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处处得学习,人人为老师,对于我这样一个近20年在政协机关的同志更应如此,当好学生。调研伊始,叶继革副主席向调研组提出要求,调研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这一学习,深感到品牌农业大有作为。仅仅才走了龙岩、泉州的少许县市,学习了省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材料,就已经有了这种体会。一是强产业。如福建圣农集团以“发展优势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品牌”为理念,通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集团总资产12亿元,占地6000多亩,60个生产基地,员工6000人,“圣农”牌冻鸡享誉全球。集团发展成为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集饲料加工、种鸡饲养、苗鸡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为一体的联合型肉鸡生产食品加工企业,大大加快了我省白羽肉产业发展。二是增效益。2008年6月13日,福建日报一则报道,商标创牌为涉农企业、农民带来了什么,其标题为“财富效应显现”。根据不完全统计,品牌农业直接带动了全省40%左右的农户发展生产,农民户均每年从中得到收入3000多元,吸纳了152万名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民每年从中得到工资性收入150多亿元。如连城红心地瓜干获省名牌称号后,形成“十万农民种地瓜,两万农民搞加工,百家公司忙销售,一个地瓜富半县”的红火现象,从事地瓜干产业的农民每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三是保安全。如厦门银祥集团在建设无公害养殖基地基础上,创立了“统一原料供应、统一良种繁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饲养管理、统一卫生防疫、统一产品回收”的银祥模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放心肉的著名品牌,并以“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装修、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的银祥连锁直营门店经营模式,开创了鲜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的先河。四是可持续。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品牌作为法律范畴的概念,被认定的商标得到法律特殊的强力保护。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标志,品牌化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促进了精细农业、精品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这一学习,深感品牌农业带给我们许多思考。
1 、提高思想认识。实施品牌带动,加快推进品牌农业发展,是提升我省农业竞争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把做强做优海西农业品牌,作为增强壮大海西实力,加快建设海西两个先行区的重要抓手。一句话,农产品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2、提高工作质量。按照梁绮萍主席提出的专委会调研工作要在“求准、求深、求实、求效”上下功夫的要求,认真组建调研队伍,通过调查、座谈、通报、研讨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努力推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调研报告,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服务。
3、认清工作难度。农业品牌不能给地方提供丰厚的财政收入,为此,是否会给一些地方政府推动这项工作带来其他考虑。与工业品牌相比,农业品牌建设的难度更大,这不仅是产业发展本身的局限,也是因为农业品牌建设的特殊性所致。品牌的基础是质量,质量的根本是标准。而农产品因为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以及地理、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要实行标准化生产困难重重。我省知名度高的大品牌偏少,不少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农业品牌建设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商标权利人的商标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品牌的质量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等,都给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带来困难。
4、不断总结经验。各地把龙头企业、农产品行业协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品牌农业发展的载体,有力促进了农户与市场的对接。如,龙岩每年评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0家,每家奖励10万元;制定《十一五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莆田“东南香”米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种植面积30多万亩,使7.8万农户每户年增收600元,共计增加农民年收入4700多万元。漳州市芗城区芗安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芗安”商标,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发展订单生产基地2.2万亩,“芗安蔬菜”从菜摊进入超市,成为大中城市生鲜超市的免检产品。各地的探索与实践,其意义在于不仅从政府层面重视农产品品牌建设,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而且通过实践,回答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道路如何选择,质量如何把握,主体如何确定等技术性、专业性问题。特别是面对我省农业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现状,所选择的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区域专用品牌建设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性和借鉴意义。
5、农产品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论从时间的跨度,还是涉及政府的多部门,关联政府、企业、农户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业。仅就一次、二次调研提出的建议,并不能涵盖所有、回答全部。实践永无止境,情况还会变化,建议不断总结经验,把这项调研作为重点,常抓不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