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闽西北朱子文化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2008年第2期)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5-26 19: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闽西北是朱熹的诞生地和他拜师从学、传道授徒、创建书院、论辩著述达半个多世纪的地方,进一步开发利用闽西北的这一文化资源,对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闽西北朱子文化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1.以朱子文化为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科学定位、精心规划。尤溪县将朱子文化的开发利用作为该县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打造朱子文化城”的发展战略,『1』目标定位为“崇文尚学、循理明义、经贸繁荣、社会和谐”。建阳市提出将建阳建成以理学文化与生态相结合为特色的山水城市,『2』建设具有国际品牌的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文化旅游中心。南平市政府提出“要保护和挖掘“武夷文化”遗产,打造“朱子文化”品牌”,『3』。
    2.以修复建设文化遗存为抓手,努力做大做强朱子文化品牌。尤溪县在复原和建设与朱子相关的人文景观时,精心设计,重塑形象,把相关古建筑建成凝固的文化艺术。近年来,新修复的南溪书院、文公祠、半亩方塘、沈樟别苑、名人碑刻长廊、朱熹生平浮雕等与朱子文化相关的名胜古迹都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不少建筑成为当地的精品建筑。武夷山市严格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精心设计规划,着力突出显现朱子文化内涵的形象性和可视性,修复了紫阳楼、屏山书院、五夫社仓、兴贤书院、三贤祠等朱子定居地文化遗存,修复了朱熹在五曲洲石上设置的“茶灶”、重凿他手书“茶灶”墨宝等武夷精舍文化遗存,重新布置、充实朱熹纪念馆,对朱子理学的原著和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建瓯则重建了朱氏博士府和文公庙。这些都为朱子文化的开发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旅游和经贸为载体,着力发挥朱子文化的品牌效益。一是以文化作为旅游合作的平台,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三明市积极实施“文化兴旅”战略,加强朱子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形成以特色文化为内涵、名山古城为依托、古典书院园林为标志、山、溪、湖、洞为特色、传统文化与秀丽自然风景相结合,集观光、休闲、度假和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荣获了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武夷山市充分利用朱子文化资源和“双世遗”品牌优势,不断推出旅游新产品,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二是以朱子文化的节庆活动为平台,推动经贸项目的合作。尤溪县举办朱子诞辰纪念日活动,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参观名胜古迹,研讨朱子生平思想,武夷山市举办一系列朱子文化盛会,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既推动文化发展,又推动经贸发展。三是以朱子文化熔铸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尤溪县引导和推动企业把朱子文化精髓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了沈郎食用油有限公司、朱子文化旅行社、朱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朱子书城等一批企业和“朱子”、“文公”、“沈郎乡”、“活水泉”等一批注册商标,推动朱子文化品牌向经贸品牌的转化。2006年“沈郎乡”一级茶籽油销量达到七百多吨,成为借助朱子文化品牌优势提升企业实力的典型。
    4.以对朱子理学的研究和宣教为基础,推进了和谐文化的建设。一是建立健全研究机构,发挥其组织协调作用。近年来,闽西北相继建立了有较高层次的如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闽北闽学研究会、南平师专武夷文化研究室、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等朱子学研究机构,进一步促进了朱子学研究。二是通过媒体宣传朱子文化,形成和谐文化建设的氛围。尤溪县2006年录制大型访谈节目《尤溪活水来》和《朱熹诞生地、朱子文化城》、《朱熹故里、闽中明珠》等七集专题片,2007年又精心策划、制作了《朱子文化纵横》专题片,播放后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三是开展朱子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工作,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尤溪县先后出版发行了《朱子圣迹传》、《朱熹名言名句选译》、《朱熹诗词赏析》等书籍,作为朱子文化教育的教材,武夷山市开展以"弘扬朱子文化,推进国学教育"为主题活动,采取演讲、书法、歌咏等形式,使国学的和谐文化旋律在校园内回响。2006年以来尤溪县先后推出《为有源头活水来》、《尤溪县学观大阁》和《活水长流天地间》等一批以朱子文化为内容的歌舞,在三明广场和社区演出,促进了人们对朱子文化丰富内涵的了解,推进了崇尚文学、循理明义、社会和谐的文化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目标定位偏低,资源整合不够。不论是作为朱子诞生地的尤溪县,还是作为“朱熹故乡,理学名邦”的南平,亦或是作为理学发源地的武夷山,都仅仅将其定位为本地的特色文化,而没有将其作为建设文化大省的世界级文化品牌来打造,这样的低端定位势必造成朱子文化的开发利用的视野受到限制,开发利用的整体思路不够清晰,朱子文化资源受到行政区域的限制而难以有效整合、形成规模,文化品牌打造各自为阵、杂乱零散,致使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2.创新超越不够,宣教有待拓展。在朱子学研究中存在着对其研究的价值取向认识不清,局限于“为体”的学术研究范围。主要表现为:对朱子学的学术理论研究较多,对其适应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的精髓研究少;封闭地研究其与国内传统文化联系的多,开放地研究与日本、朝鲜等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联系的少。在宣传方面,表现为对省外、国外的宣传的广度和力度太小,对朱子文化精髓的通俗化、普及化宣传教化不够。我们发放的调查表显示,95%公众仅知道朱熹是理学宗师,而对其主要思想观点则基本不了解。在教育方面,围绕和谐文化建设的主题不够突出,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不够生动,表现在仅对朱子的名言警句、诗词格言、生平故事等知识层面的宣传教育,而对朱子的崇文尚教、明理诚信、人格美育等方面的思想精粹则未进行通俗化的解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传统文化素质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3.文化古迹的网络善待建设,城市文化品牌尚未形成。不少地方的理学文化遗迹由于年代久远,文化资源要素丢失残缺等各种原因,尚未得到整理、挖掘和恢复。有的古迹恢复由于缺乏以研究为基础,其建筑物现代气息过于浓重,较少历史的沧桑感和古迹的厚重感,让人难以想象其为当年朱熹生活遗址,难以引起游客的情感共鸣。有的文化遗址的复建则比较刻板,缺乏创意,复制性太强,缺乏特色。同时,各地的历史文化古迹的复建缺乏系统的规划,有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无法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古迹网络。
    4.文化的主导性功能偏弱,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互动不够。主要指在经济活动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朱子文化主导性作用的发挥尚不够明显,经济活动中注入的朱子文化内涵尚不够多。目前,依靠朱子文化推进经济发展的产业主要是旅游业,朱子文化与其他经济活动尚未有较多的融合,将朱子文化品牌转化为产业产品品牌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同时,朱子文化也尚未在与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融合中吸取到新的因素,形成富有时代特点的新的内涵,与企事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的融合尚处于磨合阶段,因而其覆盖面、影响力和渗透力都受到限制。
    5.加快发展的机制滞后,开发利用后劲不足。开发利用朱子文化的培养和聚集人才机制尚未形成。闽西北大部分的文化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缺乏外在的竞争环境和评价效益的客观指标和参照体系,形不成选优汰劣的机制。同时,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尚未形成,绝大多数文化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银行贷款,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与朱子文化开发和朱子文化遗迹复建所需要的资本不相适应,而且投入方向随意性较大,在运作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与保证机制,影响了朱子文化与经济和社会事业融合互动。
    二、开发利用朱子文化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一)以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为引领,把握朱子文化开发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开发利用朱子文化,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突出贯穿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着力与“八荣八耻”教育相融合,着眼于海西(福建)和谐文化建设,努力为建设文化大省打造强势文化品牌。在朱子文化开发利用中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着眼于营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努力以朱子文化的精髓促进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二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以新思维、新视野不断推进朱子文化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朱子文化的发展增添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三是坚持注重特色的原则。在朱子文化精品的开发与生产、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把保持朱子文化特色、张扬鲜明独特的朱子文化个性作为最大的“名牌”,充分显示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确立其应有的位置。四是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注重发挥朱子文化的特殊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二)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系统整合朱子文化资源
一是要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议打破按行政区域分割朱子文化资源的局面,成立以分管文化工作的副省长为组长的福建省宋明理学文化研究开发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协调闽西北理学和朱子文化的开发利用工作。二是系统规划理学和朱子文化的研究开发工作。组织文化研究开发方面的专家,根据旅游、经贸和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挖掘和恢复,建议以武夷山、建阳、尤溪等朱子文化覆盖集中地域为主轴,串接周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通过强强联合,打造大朱子文化圈,把朱子文化从行政小区域提升到省级层次,促进闽西北理学和朱子文化资源的开发形成规模。
    (三)围绕海西(福建)和谐文化建设,着力推进朱子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教育
    一要坚持以建设海西(福建)和谐文化为取向。开发利用朱子文化必须突出建设和谐文化这一主题,对朱子所崇尚赞赏的“才全德备”、“心与理一”的人格境界学说,他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居敬践实”的修养论进行科学梳理和扬弃,弘扬其超越时代的有价值的成分和精粹。   
    二要整合社科研究力量。建议成立朱子文化开发利用专家咨询委员会,整合全省社会科学资源,充实研究力量。充分发挥省社科联作用,建立朱子文化研究和普及网络,增设朱子文化普及专项资金和朱子文化研究政府奖。三要创新研究视野和弘扬新学风。要下功夫突破传统视野的层面,努力运用文化还原论的方法,“在多维的文化视野中展现心态”『4』,引导研究人员努力逻辑地再现朱熹所处的时代的人类文化思想的历史进程。应对朱子学作现代的审视和分析评价,让朱子文化从“唯体”学术的殿堂走出来,立足于“唯用”的视野,发掘和弘扬其超越时代的有价值的成分和精粹,为海西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四要开展好朱子文化经典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要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校园、社区着力开展朱子文化经典教育。同时,要立足于“唯用”的角度,注重充分运用电视、报纸等强势媒体和举办各种大型摄影、书画、文艺演出、演讲等主题文化活动,将朱子文化经典形象化、通俗化,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给人以宇宙观、人生观、处世之道、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启迪。
    (四)加强与旅游、经贸的融合互动,不断推进其综合开发利用
    一是要抓好与旅游业的融合互动。要以朱子等特色文化提升闽西北旅游的层次,以旅游项目展示朱子文化的深厚底蕴。要加强朱子文化的宣传,策划系列大型朱子文化活动,加强朱子文化景观的开发,加强其形象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解读,促进其文化景观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审美情趣有机结合。要抓好朱子文化旅游市场的对接,聘请大牌专家,以朱子文化为载体,不断推出富有影响的事件旅游产品,并在受朱子文化影响很大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宣传推介朱子理学文化,促进朱子文化旅游市场与国内外传统文化旅游市场的对接。二是要抓好朱子文化节庆活动与经贸的融合互动。要提升层次。要将朱子文化节主办方提升为海西经济区层级,由省政府有关部门主办,将朱子文化节办成海西经济区的文化交流、经贸洽谈,项目招标洽谈的区域经济盛会。要对接海西,拓展对台。要以朱子文化开发利用为桥梁纽带,主动对接海西建设目标,加强对外开放,推进与周边区域的协作,构筑区域合作发展平台,推进"两岸四地"区域互动,同时,要以闽台朱子文化研究开发为平台,将对台经贸合作作为综合开发朱子文化的重点区域。要突出招商。在策划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朱子理学等文化节庆活动的平台,推介产业组团,策划、推出了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并广泛开展项目对接,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三是要抓好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互动。要鼓励和引导企业以朱子文化为内涵,设计和注册企业的商标,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用朱子文化提升企业产品的形象力;要以朱子义利观来促进企业职工的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职工发扬理学家们排除万难的勇猛精进精神,靠进取创新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五)改革和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促进朱子文化产业化发展
    一是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使朱子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的合理流动。二是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造。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采取租赁制、承包制、股份制和拍卖出售等方式,逐步实行企业化改造。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开发朱子的纪念像、书籍和字画、纪念品和包含朱子文化商标的特色土特产品,做大做强以朱子文化为龙头的文化产业。三是探索以市场化运作发展文化的新机制。探索创新朱子文化节庆和事件旅游活动,尝试以政府“文化采购”的形式面向社会招标,推动特色文化开发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提高文化和科研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尤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建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束景南 .朱子大传.商务印书馆. 2003.

                   作者简介:包绍亮,男,中共三明市委党校副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