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强企业共青团工作已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如何以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观点面对新情况、适应新变化、研究新课题、变挑战为机遇,充分发挥团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团务工作者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 当前企业团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1. 思想认识上,出现削弱企业团组织的倾向。一些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团组织不是生产部门,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可有可无。
2. 机构设置上,出现名不副实的状况。一方面,由于大多数企业实行减员增效,一些企业将共青团组织与党办、工会合并,造成团组织名存实亡;另一方面,由于团组织缺乏吸引力,加上团员年龄增大等原因,造成团员队伍流失严重,因而出现了有团的组织机构而没有团员的“空壳”现象。
3. 工作机制上,存在“两张皮”现象。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共青团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渗透能力也增强了,对团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企业团建工作仍停留在原有水平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如何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团建工作新机制有待于探索。
4. 方式方法上,缺乏生机与活力。由于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用传统的方式教育现代青年,已显得陈旧和缺乏说服力。为了适应现代企业改革和跨世纪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育方式上取得新的突破。
5. 干部队伍建设上,缺少高素质人才。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许多国有企业纷纷改制,改制后的企业团工作基本放弃。未改制的企业,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企业进人不多,原有队伍老化;另一方面,现有团干部大多来源于政工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科技等方面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既懂得做青年工作又具备专业特长的人才更少,这一状况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下团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必须尽快改变。
二、加强现代企业制度下团建工作的新思路
针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企业团建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在思想上进一步解放,在工作思路上有新的拓展,在方式方法上有新的突破,在工作机制上尽快完善,力争通过做青年工作,带动企业精神面貌的转变,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
1. 进一步明确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共青团组织不仅是企业内部的思想教育部门,而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相关,其活动触角涉及到企业内生产、质量、科技、经营、安全等多个业务领域。特别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青年在企业职工中的比例迅速增加,他们已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生产任务的完成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青年,企业改革中每项新举措、新办法的出台也都需要青年去落实,要实现这些目标,更需要企业团组织去积极引导、带领和督促。企业团组织要在推动企业改革过程中发挥生力军作用,首先必须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观念,只有始终坚持把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与服务青年成长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才能不断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充分发挥系统功能的作用,要坚持把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放在首位,努力构筑新一代青年的精神支柱;要着眼于提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着力于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以此推进团务工作。
2. 着力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团组织体系。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精减机构等措施的实施,带来了人员的流动,出现了“有组织无团员、有团员无组织”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要改变以往相对封闭单一的企业团组织设置,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组织设置发展。首先,要以“四个有利于”为标准设置组织机构。企业共青团组织要敢于打破传统框框,以有利于团员的发展管理,有利于联系青年、服务青年,有利于团的工作和活动开展,有利于团组织职能发挥的原则,改变以往单纯按行政关系设置团支部的方式,灵活机动地在不同青年群体内建团。其次,要加强建团力度,壮大团的队伍。结合当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大趋势,团的组织建设要向街区化发展,积极在青年职工比较集中的生活区内建立团组织,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下岗青工离岗不离团,保证企业内部外来流动临时工处处有团情,同时,也可以为共青团工作走向群众,走进生活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第三,强化共青团主导下的青年组织多元化建设,延伸团的工作手臂。要进一步通过青企协、青技协、青年业余爱好者协会等青年组织来延伸团的工作手臂,将团的工作范围扩展到企业35周岁以下的全部青年人当中去,通过团组织的培养、举荐、宣传导向等社会化作用,广泛地联系和影响各个层次的青年群体,把他们团结在共青团周围,扩大团的影响。要正确研究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青工利益需求的多元化及青年组织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加快各类新兴青年社团的建设,争取每一个有一定青工数量的单位都要有青年社团的存在,在满足广大青工对扩展生活空间,扩大交往范围,提高个人品味等需求的同时,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
3. 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的工作机制。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团组织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优势,在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中发挥自己的作用。首先,大力开发企业青年人力资源。要通过深化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由培养适应型岗位能手向培养开发型岗位能手转变,由注重岗上培训向岗上岗下培训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传统技能培训向新知识、新技能培训转变,努力造就一批一岗多能、综合素质高的劳动人才。其次,要充分发挥广大青工的聪明才智,引导他们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广泛开展增产节约,“五小”等科技攻关活动,提高企业青工的整体科技素质。第三,要加强横向经济联合,扩大社会影响。做到生产经营延伸到哪里,就把团活动的触角拓展到哪里,把争创重点纳入各级团组织的活动规则,特别是在重、难点工程中要为青年创造机会,让他们创出自己的“名牌”,把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辛勤劳动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劳动成果。要把塑造团的形象和塑造企业形象紧密的结合起来,加大“青年文明号”、“青年优质工程”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效应,在宣传企业成果的同时,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
4.努力探索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青工教育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年的需求也出现了许多变化,这就需要团组织应根据广大团员青年的需求,在教育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这样才能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首先,在加强青年职工思想教育上力求突破。当前企业青年职工中思想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集中表现为:多数青年关心企业改革发展、支持企业改革热情较高,但部分青年也存在缺乏远大理想、讲求实际、关心个人利益、艰苦作风不足、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道德修养等问题。面对青年思想的日趋多样化,思想教育要有新意,要适应青年思维方式,讲求实际效果,要摒弃空洞的说教,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减员分流的始终,把教育与服务青年结合起来,把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和解决青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与实践育人的基础作用结合起来。其次,在提高青工的综合素质上力求突破。要通过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和组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导师带徒、一专多能等活动,调动青年岗位成才的积极性和生产热情,不断提高青工队伍的整体技术素质。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青年学习科学文化、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不断提高青年对新事物、新形势的接受与适应能力。第三,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力求突破。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优秀青年的培养、晋职、晋级、奖励、举荐提供根本保障,彻底改变原有岗位技能工资制中的论资排辈现象,真正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和持证上岗制,形成一种尊重人才、尊重技能的良好氛围,让青年从亲身体验中觉得学有奔头,以此激发他们勤学苦练,积极向上。第四,在抓好八小时以外的延伸工作上力求突破。由于大多数企业实行改制,定岗、定员、定责、定权后,客观上不允许占用生产时间集中大量人员去搞活动,转变团的工作方式,提高团的工作效率,既是企业改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团的自身运行机制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团的工作要变以往的八小时以内单向渗透向八小时以外延伸,变大规模集中活动为小型分散活动,变占用工作时间为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变团组织独家“经营”为联合其他群众组织或部门多家“联营”。
5. 注重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共青团干部队伍。企业团组织作用发挥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团干素质的高低决定的。在企业转制过程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多途径、多渠道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做好新时期团务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把好“进人关”。现在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团干部,不仅要掌握企业生产、科研、营销等多方面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团务知识和一定的文体娱乐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对团工作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要经受住艰苦,耐得住清贫,并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搞好团务工作。其次,要把好“育人关”。对企业团干部要敢于压担子,提要求,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深化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第三,要把好“用人关”。企业党政干部要关心团干部的成长,真正做到把团干部岗位当作企业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对团干部要放手使用,对业绩突出的团干部要提拔重用。只有重视对团干部的培养,并从规章制度上给予保证,团的工作才能更具吸引力,才能使更多的优秀青年从团的岗位上脱颖而出。
加强企业团建工作,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脚踏实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做好团的组织建设,要以创新的观念去开拓团的工作新局面,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去赢得青年的支持和理解,要以负责的态度去选拔人才和培养人才。只有这样,企业团建工作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才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作者简介:蒋燕红,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