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沙县小吃”品牌保护初探(2008年第1期)

[复制链接]
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09-5-26 17: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沙县小吃”以其品种丰富、特色浓厚、便捷实惠的特点成为餐饮业的一支生力军,“沙县小吃”品牌从无到有发展成为饮食业的一个知名品牌,反映了沙县人民“实说实干、敢拼敢上”的拼搏精神。如今,如何保护品牌、扩大市场,是做大做强小吃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沙县小吃”品牌发展概况
    1.初创品牌,“沙县小吃”现身闹市。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沙县就有小吃货担沿街叫卖,小孩围着它是因为能满足馋嘴的需求,大人喜欢它是因为能填饱劳作后的肚子。20世纪90年代,夏茂人率先走出沙县,把小吃货担改为小吃店落户到闹市区,这些口味相同、品种一致的小吃店都以“沙县小吃”为营业标志。随着沙县小吃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多,县委县政府意识到小吃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做出“发挥传统优势,推动小吃产业化”的战略决策。1997年县政府支持工商联组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以同业公会的名义向国家工商局申请注册“沙县小吃”服务商标,“沙县小吃”以一行业登记注册在全国同行业中尚属首次。1998年成立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小吃办),负责品牌管理与市场开发。1999年又成立了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沙县小吃”从节日佳肴变成餐饮业的一支生力军,既展示出“沙县小吃”的市场活力,也反映出沙县人民和政府把握商机的能力。
    2.培育品牌,“沙县小吃”巧借载体。品牌就是市场,沙县人知道载体对展示沙县饮食文化、塑造“沙县小吃”品牌的重要性。一方面,精心组织业主参加行业大赛等活动,扩大“沙县小吃”品牌的知名度。如“庙门扁肉”在第一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获得“中华名小吃”头衔,“沙县芋包”和“沙县烧麦”又在第二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榜上有名。经过不懈努力,“沙县小吃”已有39个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63个品种被认定为“福建名小吃”,2003年沙县被授予“中国小吃之乡”称号。另一方面,认真筹办小吃文化节展示沙县饮食文化。从1997年开始,将每年12月8日定为小吃文化节,通过办节巧借媒体把“沙县小吃”搬上荧屏,展示给全国观众。随着小吃文化节影响力的逐步扩大,2005年沙县被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此外,还精心挑选城市举办专场“沙县小吃”推介会,先后在福州、厦门、上海、无锡、西安等地成功举办“沙县小吃特色产品展销会”。成功的市场营销使“沙县小吃”不仅成为一个拥有5万多从业人员、年创收5亿多元的大产业,而且“沙县小吃”品牌也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全国,据权威部门评估,到2005年“沙县小吃”品牌的无形资产已达3亿元人民币。 
    3.保护品牌,“沙县小吃”转变观念。2005年5月,广东发生“沙县小吃”业主在“扁肉馅中加入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硼砂”被媒体曝光事件(据查是假冒“沙县小吃”的业主所为),使广大小吃业主经营利润瞬间下滑,危及“沙县小吃”品牌信誉,敲响了“沙县小吃”品牌保卫战的警钟。2005年、2006年,利用小吃文化节连续二次召开有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的“沙县小吃发展研讨会”,对“沙县小吃”产业发展进行评估和论证。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增强素质,提升档次,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推进沙县小吃标准化、企业化、产业化经营,打造全国知名品牌”的发展方向,“沙县小吃”品牌保护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其次,宣传造势和维权行动并举。制作沙县小吃专题片、广告片,并通过中央、省、市广播电视以及《福建日报》、《福建经济报》、上海《文汇报》、香港《大公报》、《广东新经济》、《新华每日电讯》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沙县小吃;成立“维护沙县小吃业主合法经营权益领导小组”,在沙县公安局挂牌设立沙县小吃业维权办公室,协调解决纠纷、侵权的投诉案(事)件,维护业主权益;聘请福建海峡商标事务所作为“沙县小吃”维权的法律顾问,负责解决品牌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005年,“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及图形”的服务商标被认证为“福建著名商标”。2006年,办节模式由“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改为首届“中国(沙县)小吃文化节”,主办单位由沙县人民政府改为中国烹饪协会。
    二、“沙县小吃”品牌发展面临的问题
    1.“沙县小吃”品种丰富多样,但实际经营品种有限。正宗“沙县小吃” 有180多个品种,其中有63个“福建名小吃”、39个“中华名小吃”。但大多数“沙县小吃”店为了适应快节奏,10分钟内走完从点菜到上桌的程序,经营品种基本上选择馄饨、拌面、蒸饺及滋补炖品等几类;有的因原料采购不方便,如竽饺原料竽头外地的不如沙县的香粘;有的因耗时且利润不高,如米冻皮制作工序多;有的因无法达到当地城市环保要求,如竽头果制作产生油烟污染;这些原因使许多业主不愿或无法经营,造成“沙县小吃”就是馄饨、拌面加蒸饺的错觉。
    2.“沙县小吃”从业队伍庞大,但从业人员成份复杂。 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外经营小吃业者有17018户49968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20%,周边县区城乡也有近万人加入经营队伍。但是从业现状堪忧,有的工艺不规范,许多业主未经培训就外出经营,风味不纯正;有的经营理念不强,部分业主以搞副业心态外出试探经营,存在够吃、够用、够花就行的思想;有的品牌意识较差,一些业主在转让“沙县小吃”店时,没有考虑受让人的实际经营能力,造成假冒现象严重,如上海市有三分之一的“沙县小吃”店不是沙县人在经营。
    3.“沙县小吃”产业分工明显,但无序竞争较突出。“沙县小吃”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小吃店一般不从事面制品加工,而且还形成小吃配料专营户和小吃原辅材料种养殖户,如“深沙面制品厂”已能满足深圳关内“沙县小吃”店的面制品供应。但一些人却利用“沙县小吃”的市场地位搞恶性竞争,有的利用“沙县小吃”组织松散、经营区域广等特点实施强行盘店、敲诈勒索。2006上半年,县维权办统计的非法侵害案件就有51起。有的假冒经营,特别是非沙县籍人员用劣质原配料冒充“沙县小吃”,坑害消费者,损害“沙县小吃”品牌形象。
    4.“沙县小吃”品牌效应明显,但标识使用不规范。据“小吃办” 统计,2006年全国有1万多家“沙县小吃”店和上百家负责面条、饺皮配送的面制品厂,“沙县小吃”品牌经济效应明显。但是有的业主自创商号,发展连锁经营塑造自已的品牌形象,这种做法客观上损害了“沙县小吃”品牌的利益,如在广东的“沙县小吃”店多数悬挂“福建蒸饺王”、“福建特色小吃”招牌,杭州的则悬挂“燕皮馄饨”招牌,县内的“原家小吃”、“肥姐小吃”也只使用自己的商标。据统计,全国现有1万多家“沙县小吃”店,仅有10%挂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颁发的正宗“沙县小吃”匾。
    5.“沙县小吃”经营方式灵活,但食品安全有隐忧。“沙县小吃”店多选择人群聚集点,营业时间一般从早上7点到晚上1点左右,价格采取薄利多销,如拌面、馄饨,一碗不超过3元,炖罐一份不超过10元。但食品安全隐忧不小,多数面制品厂还是小作坊,生产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多数小吃店经营规模小、店面拥挤,用摸过钱的手直接接触食品和餐具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小吃店没有办理卫生许可证,也没有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在国家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逐步规范餐饮市场的形势下,小吃原辅材料还面临食品质量强制性QS认证,危机凸显。
    三、“沙县小吃”品牌保护的几点建议
    1.打造特色小吃品种,丰富“沙县小吃”品牌的食谱。一是进行小吃品种工艺评估,对有市场潜力的小吃品种进行工艺简化和标准化设计,甚至采用速冻加工方法,方便小吃业主经营,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扩大消费群体。二是开展小吃品种规范命名活动,按照沙县民间习俗或已形成市场影响力的标准制定“沙县小吃”食谱,如扁肉称其为“沙县混饨”或“庙门扁肉”,泥鳅煮粉干可称为南霞鳅粉,这对唤醒民众的热情和保护品牌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创新小吃品种。通过改良方式研发小吃品种或品味,吸引新的消费群体。重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食谱或厨艺的研发,如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2008北京奥运会推荐食谱菜品展上获得银奖的“沙县红菇豆腐丸”就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2.培养食品安全理念,筑牢“沙县小吃”品牌的信誉。一是做好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食品安全法规政策以及依法维权知识的宣传,把“食品安全至上”打造成“沙县小吃”产业的最高服务理念。二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缔无证照经营和不安全食品,如在全县范围内坚决取缔用石膏作为豆腐催化剂的作坊(临床医学表明:食用以石膏作催化剂的豆腐易使人体产生结石)。三是实施商标使用许可评估制度。采用等级评价方法,把“沙县小吃”商标使用许可同业主经营状况结合起来,树立一些坚持诚信自律、确保食品安全的好典型,支持和保护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创优质品牌。
    3.塑造真情文化内涵,促进“沙县小吃”品牌的保值增值。“沙县小吃”作为一种服务品牌,不仅要在服务品种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更要重视情感服务艺术的塑造,让“沙县小吃”成为传递生活方式、表达精神感受的平台。一是突出一个“民”字,要化民食为名牌,加强民俗特色的挖掘。“沙县小吃”烹调特色是“蒸、煮、炖”,它有助于保持食品原素和营养,我们要大力宣传这种有别于“肯德基”等洋快餐的沙县特色。“沙县小吃”有相当部分叫“应时小吃”,如清明节吃“艾果”,在糯米做的糍粑中添加艾草,既是农忙时节抗饥饿的食物,也是预防春天多发病的“药物”,这种“以食健体”的饮食风格应当作为“沙县小吃”文化内涵,打造一种重视养生的品牌文化。二是打造一个“和”字,要传承沙县先民海纳百川、有所作为的思想。“沙县小吃”不仅有由中原南迁的沙县先民喜食的面粉类品种,也有就地取材以南方的稻米、薯芋豆等杂粮制作的小吃,这种兼收并蓄的思想是做强做大“沙县小吃”产业不可或缺的。要充分认识农民自主创业的历史地位和现实需求,把农村劳力转移的现实目标与品牌发展的长远战略结合起来,在实施产业化和小吃商标许可收费时,采取灵活的策略以博取民众对建立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认同与支持,避免“沙县小吃”的产业化改造变为离心离德的结果。三是抓住一个“农”字,要用农民的创举写好“三农”篇,再造“沙县小吃”文化新内涵。鼓励发展与小吃原辅材料相关的种养殖业,培养农业新亮点,如根据外地芋头不如沙县的香粘等特点,引导和鼓励农民连片种植“沙县芋饺”的原料芋头;启动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发挥小吃培训中心“国家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基地”的职能,培养一大批高级别的厨师和管理人才,真正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做好小吃创业融资工作,解决小吃业主创业资金短缺问题。
    4.创新产业管理模式,增强“沙县小吃”品牌的凝聚力。“沙县小吃”要打造龙头企业品牌、走快餐连锁发展道路、规范连锁经营的发展理念,已成为有识之土的共识。要完成这样的产业再造,任务是长期而艰巨的。当前应着手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构建小吃产业体系,形成由总部、分公司、直营店和加盟店等形式组成的体系。应把小吃办、小吃同业工会和小吃培训中心“三合一”机构改为集团总部筹备处,负责经营策划、技术培训、产品开发、商标使用许可、形象打造等工作;按照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鼓励小吃原配料服务企业、各地面制品厂和成规模小吃店组成公司制企业,引导各地以面制品企业为中心建立直营店或加盟店,实现区域性产品统一加工和配送,统一服务标准。二是实施品牌标准确认制。按“行规”的要求,对小吃店业主的经营行为、店容店貌、经营设施、饮食卫生、人员健康等进行规范,对达到“沙县小吃”标准要求的,经县小吃同业公会认可后,店面悬挂统一的门牌标识。三是健全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业绩考核、抽查等方式,对产品、价格、物流及食品安全进行有效管理,通过表彰等形式以及媒体等手段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变有形。
    5.倡导法律维权意识,保护“沙县小吃”品牌的市场秩序。品牌的法律保护是非常宽泛的范畴,除了品牌在商标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受到法律保护的那一部分外,有的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范畴,如反假冒;有的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如广告用语;有的属于专利法保护,如小吃配方。一是充分认识“沙县小吃”证明商标的社会价值,运用有效的营销策略扩大小吃产业的影响力,为“沙县小吃”申请证明商标创造条件。二是对特色鲜明的小吃品种申请商标或专利保护,如“沙阳板鸭”的商标注册、“柳叶蒸饺”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等,形成“沙县小吃”品牌系列。三是加大刑事执法力度,严惩不法分子的强行盘店、敲诈勒索、砸店伤人等行为,积极配合当地执法部门查处针对“沙县小吃”品牌的不法行为。
  
    作者简介:邱泽忠,中共沙县县委党校讲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3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