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庚 吴乃霜
互联网作为全球的第四大媒体,自诞生以来以其超乎寻常的速度飞速发展,渗透到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大潮,广大青少年趋之若鹜,纷纷“触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3年7月21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已达6800万,仅次于美国,其中14-35岁的青少年占79.8%,51.9%的用户年龄在24岁以下,学生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面对这一新情况,对上网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我们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抢占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点,探索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一、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遇
1、推动现代观念的树立。一是效率观念。网络以快捷的速度传送和处理数量巨大的数据、信息,已成为联结信息社会的纽带,它将使全世界形成一种崭新信息与通讯网络高速公路系统。二是平等观念。在网络世界中,没有权威和特权的影响与干预,人们不存在社会地位、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得每一个人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往活动。三是学习观念。互联网丰富的知识内容,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给他们打开了知识世界的一扇自由的窗口,大大拓宽了青少年求知的途径和激发了青少年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2、呈现社会互动的新貌。一是互动范围扩大。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交往空间,范围更大的交往机会。互联网充分扩展了青少年的生活世界,网络的无边无际使青少年融入无限的网络群体,社会接触范围大大拓宽。二是互动主体性增强。与现实社会的交往相比较,青少年网上的互动是虚拟性的交往。青少年在互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个人本位化倾向,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选择性。青少年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方资料和网名(昵称)等信息自主能动地选择自己交往的对象。青少年交往过程中的“异性效应”、“容貌效应”、“趣缘效应”等,充分反映了青少年选择交往对象方面的倾向性和能动性。三是互动互助性增强。各大网站为来访青少年提供诸多真诚的、高质量的、免费的互助性服务,为青少年互助行为的开展打开了便利之门,诸多高中等学校也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网站,设立互助主页,求职、困难求助、旧货交易等诸多互助性内容已被大家广泛接受。
3、引领生活方式的变革。一是全新家庭观。伴随网络的出现,新的家庭方式——“电子家庭”应运而生。“电子家庭”就是一种以联网计算机作为生产工具和沟通工具,在家庭中完成社会劳动是一种未来家庭的新走向。孩子在家中通过网络接受教育,完成学业,并最终取得学历已成为现实。“电子家庭”使家庭方式呈现回归,使家庭成为人们共同劳动的场所。“电子家庭”和“网络社会”构成了网络时代的基本生活单位,这就大大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将家庭和社区作为人类基本血缘和地缘单位的表现形式,使家庭和社区的内容和功能发生变化,出现“在家办公”、“虚拟办公”、“移动办公室”等远程工作方式,打破了时空的距离,使工作摆脱了地域的限制。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随时办公,形成移动办公室,家庭将真正成为人类生活的大本营。
4、提供社会角色扮演的机会。一是独特的角色群体文化。网络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对新科技得心应手的应用,向人们展示了新生代青年的风貌,形成了独具特色和力量的角色群体文化。二是崭新的自我实现之路。网络中青少年的自主性、自我选择能力增强,使青少年主体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他们自我实现的力度。网络全新的发展空间,给青少年一代提供了大量的创业机会和新领域。
二、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战
1、道德自律弱化。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猎奇心强,认识能力、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对网上的一切内容都感到新奇,良莠难分。而网络又具有隐匿性、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对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进入网络的大中小学生中,仅有20%是上网检索信息、下载软件、收发邮件,80%基本上是聊天或是玩游戏,这其中约有40%光顾过或常光顾色情网站。同时,网络的隐蔽性,又使得青少年说谎话、讲粗话成了他们网上快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在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下得到宣泄,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对传统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新的思考和选择。
2、民族意识虚化。网络使人们成为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公民。据统计,在互联网上,各种语言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英语约占84%、法语约占5%,德语约占4.5%、日语约占3.1%、中文信息仅占1%。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一些青少年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却忽视了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另外,网络上信息的自由传播已跨越了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经济、地域等方面的绝大部分限制,以英语为载体的西方文化思想、价值体系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网络一代”的思想意识之中,他们头脑中积淀的中国文化观念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部分青少年形成西化倾向,盲目地认为“西方的一切都要比中国的好",民族虚无主义开始悄悄漫延,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思想被淡化。
3、人际关系异化。一方面人际关系的片面化。现实社会人际互动面临复杂的情境,具有不可选择性,青少年不得不面对现实互动中所有的阻力;而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具有很强的主体能动性和选择性,青少年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交往的对象。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受阻,就会转向虚拟社会寻求安慰和满足,消极地面对现实社会的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从而造成青少年人际互动的简单化和片面化。另一方面人际关系受阻。过分的人机互动会造成青少年人际关系受阻。沉迷于网络交往,符号语言的过分使用,淡化了青少年现实社会中真正的人际关系。对媒介的过分依赖,严重影响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表现,造成他们只有通过网络媒介才能得到自如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自身的潜能。所以他们大多向往虚拟社会中的间接交往,逃避真实社会中的直接交往,从而导致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受阻。
三、网络时代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网规”,立好“网关”。一是要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防腐"能力。网络道德是对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是网络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当前,将青少年与网络隔绝不可能也不明智。按照《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青少年对网络道德的正确认识,增强他们对是非良莠的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远离不健康网站,并鼓励他们进行网络道德自律,提高个人修养。二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加大执法力度。网吧管理的各职能部门要加大对网吧经营者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新出台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提高网吧经营者的素质,使经营者在网吧经营中学会知法、守法和用法,规范营业性网吧的经营行为,保障青少年安全、健康地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知识。
2、建设具有鲜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目前,我们对建立青少年网站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全国各地团组织建立了工作性网站,我市共青团也于去年开辟了三明共青团网站,一些有条件的大中专技校、中学团委以及小学少先队组织也在学校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尝试在网上开展团队工作,但这些还只是团的系统内部网站,除了中青网的内容比较丰富之外,其它青少年网站大多只是对团队工作的简介,内容比较单调,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大。据调查,在上网的青少年当中,只有9.9%的人访问过共青团系统的网站,23.5%的人“听说过,但没访问过”,而多达66.6%的人“没有听说过”。有的网站甚至因为缺少青少年网民光顾,而出现“空壳运转”的现象。因此,建立青少年网站首要因素就是要考虑如何吸引住青少年的“眼球”,没有点击率的网站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想了解当代青年,准确把握青年特点和需求,规划未来社会发展蓝图,就必须深入探讨网络、青年、社会三者的互动发展关系,构建新的青年教育、发展理论体系。与青少年工作相关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要在“政府上网工程”的基础上,加大青少年网站的建设力度,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给予更多投入,专门开辟宣传正面信息、符合青少年特点,为青少年服务的网站,充分借助和发挥互联网的优势,采用青少年乐于接受的生动方式来贴近青少年,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
3、加强BBS(网上论坛)的引导。BBS上的舆论常常是多元化的,正是因为这种论坛的开放性,使之成为网民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引导BBS的舆论时,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及时性原则。BBS中舆论的形成非常迅速,一个焦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种舆论的导火索。二是正面性原则。BBS中舆论经常是情绪的表达与问题的反映,这些问题有些确实存在,有些言过其实,而针对这些问题的意见往往带有很强的情绪化倾向,甚至只是少数人的意见。为此,在开展BBS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三是柔和性原则。BBS的特点是自由开放地讨论,因此,在BBS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能盛气凌人。
4、大力开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在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本来就偏少,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更是微乎其微,开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已成燃眉之急。首先应该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使上网的青少年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受到爱国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受到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以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次要应针对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网络中出现的诸多倾向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第三要力求把严肃的宣传思想主题编成生动形象的计算机程序,以吸引青少年愿意使用、主动使用,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目的。
(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团市委)
(责任编辑:岩 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