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体制培育新“村官”
3 O) P, ]/ r' s4 ~( o2006-11-02 青岛日报
4 z3 w5 m9 R5 O+ P' f: D2 V, R
0 w" x8 H7 ^' B 在取消农业税、实行均田制、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如何选好用好“村官”、保持和提升党组织在最基层农村的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胶州市张应镇党委以 “一公双强”标准选拔“村官”、以“联合支部”创新模式配备“村官”、以“支部加协会”形式发挥“村官”作用,农村党建与经济和谐共振,活力骤增。全镇48个村全部配备了“五个好”党支部,农民今年1-8月现金收入达到了4000元。
* X Q% F/ E. \; t9 S- P. \: T9 i k- h8 a6 J
" o) C4 ^) y) N- l
26位能人回村
0 D. T# p+ a0 A* N% M" ]: M9 D/ E7 i6 W
“赵家庄村能有今天,都是元京的功劳。”9月15日采访时,目睹了赵家庄变迁的老党员刘元文说。1 A/ e' p' S' x4 C; [8 \
f( U$ X/ R4 i/ U" L 元京也姓刘,是去年6月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上任时,他面临的困难局面是:村里两田制调整方案经过了三次抓阄,都因群众意见不一致而未成功;村级经济薄弱,村集体欠债30多万元;村主要街道上到处是三大堆。经营一家塑料制品企业的刘元京,以经营企业的果敢作风,冒着高温酷暑丈量均分土地,两田制调整顺利到位,之后又立即转入到村庄街道整治工作中。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全村的三大堆全部清理完毕。又引进了投资300万元的针织厂和投资200万元的建材厂,消化了部分债务。0 h5 V1 ~, w% M% ]) N& `4 a7 r
+ t; U+ O% ^: ~) }
“要放宽视野,拓宽渠道,将符合‘一公双强’(即:一颗公心、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标准的人才吸收到“村官”队伍中来。”镇党委书记胡长富在年初农村工作会议上如是说。
' P( t9 R) O6 S/ |! ]# j- |6 e n
9 c6 _+ K) O+ L* B 实际上,当今农村许多优秀人才很多已经外出务工经商。张应镇党委通过支部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走访调查等“三推一访”方式,开展了一次张应籍优秀人才大调查活动。100多位优秀人才纳入党委视野。
1 t# H3 y: Y( W* O- E: Q0 g5 I8 m1 z0 F) J5 ^
与此对应的是,张应镇有的村两委班子软弱无力,村里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于是镇党委就在张应籍优秀人才信息库里进行搜索。一旦发现了这样的人才,镇党委就通过各种途径,努力邀请他们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 [( r% {, y | h0 }- i9 i% E$ [& B" W
2 e9 U2 ~, d1 t7 I5 E- \6 G
现在,张应镇一共外请了26位符合标准的人才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所任职的村庄绝大多数实现了根本性转变。' a1 Z! W7 M# _# V
5 d4 @4 Y3 [, t. V/ @6 g
“联合支部”以强并弱" I3 [! J' M% _# K. W
, e; V+ u% E7 B 张应镇党委调查中发现,有些小村彼此相邻,都存在党员少且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而有的村因有一个工作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领军人物”,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张应决定合并村庄小、党员人数少的党支部,成立联合支部,将强村的支部战斗力辐射到弱村。- \. G7 E7 P# h
! |% G! q9 |' w% h( j4 E+ s 前芦、后芦、前官庄三个山洲水库移民村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三个村庄地处张应东南部,沿山洲水库西岸南北相连,位置偏僻,多山地,自然条件较差。但三个村的发展状况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芦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走在了全镇的前面。后芦和前官庄两个村却群众上访不断,宗族、帮派之间争闹不休。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则是这两个村缺乏像前芦村支部书记那样具有较强领导能力的带头人。张应在前芦、后芦、前官庄三个村中成立联合党支部,让前芦村党支部书记刘汝洪同志担任联合党支部的书记。+ r( a, b' {, e# |- }" I- B
7 F! B* }$ a8 h3 r8 o$ U% V
重任在肩,刘汝洪凭着个人在群众中的较高威信,运用多年积累的农村工作经验,终于化解了前官庄和后芦两个村的上访隐患。接着又组织群众顺利完成了两田制调整工作,安装了自来水管道,兴修了道路。三个村的群众齐声喊好。
7 D: j+ ]& M" z* y+ `$ E' N! A
/ m6 P0 p# |- `/ \ 2006年3月,镇党委又将党支部战斗力较弱的于家村、陡岭后党支部与染坊庄党支部合并,成立染岭村联合党支部,由在外经营建筑生意的经济能人、染坊庄支部书记周兆运担任联合支部书记。周兆运带领干部群众整修了村委办公室和三个村的街道以及排水沟,绿化了街道,加固了村里的水库。他还自己承担工作费用,积极外出招商引资,引进一家投资100多万元的面粉加工厂。
* F7 J) W2 h( e
3 c# p1 ~1 Q* G 目前,该镇在9个村庄中成立联合党支部3个,较好地缩小了强村弱村的差距,实现了全镇各村的和谐发展。
! h& u! Z6 M$ J. `
4 t- A$ { j/ i" L: H- p- ] “支部加协会” 农民得实惠
& G9 M) s' L7 `/ r' U- Y+ N4 u) ^: G8 e c* A A
“‘支部加协会’,能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臧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兼蔬菜种植协会会长臧立新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
' S0 S0 w P7 W1 z( m2 R' u' ~! {3 D
协会成立后,10多名党员在带头搞好蔬菜种植的同时,引导、帮助、督促群众搞好菠菜、紫苏等蔬菜的生产管理,协调解决好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在俺真正地体会到了这种党员带队闯市场的‘甜头’,不说别的,以前‘收人情菜’、‘扣称’等现象再也没有了。”展望越来越舒坦的好日子,洋河崖村村民杜明先难以掩饰满心的喜悦。8 Z; U9 ~ G r7 K5 @7 O
8 E# G5 y- f% W% N 现在,臧家庄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250亩,发展到今年的900亩;协会会员由开始的不足100户增加到现在的190户。2005年,会员户均收入13000元,村集体管理费总收入达20多万元。目睹“支部加协会”这一模式取得的实效,张应镇3万多农民纷纷要求加入协会,由党支部书记兼任会长的17个协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近万名农民成为协会会员。. F8 U" v) v4 _8 j8 Z `9 k
7 z- ?! Q, {2 v$ G% B* a4 U 专家评价说,“支部加协会”一改过去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把党组织在领导协调、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同农村专业协会在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使支部与协会、协会与农户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双赢。+ ?/ @7 v6 a1 U4 ] O.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