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代,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以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提升思政工作质效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四个强化”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强化主体意识、强化内容建设、强化方式创新、强化队伍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地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工作在凝聚人心、引领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强化主体意识:明确思政工作的主导力量 (一)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意识 党组织在思政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领导核心地位。党组织应从战略高度重视思政工作,将其纳入整体工作规划和布局之中。例如,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召开思政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思政工作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像一些地方党委通过制定思政工作年度计划,明确工作方向,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思政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党组织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为思政工作服务。如协调宣传部门、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形成多部门协同开展思政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意识 党员干部是思政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对广大群众有着直接的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创新理论等,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工作和生活中,党员干部要做到言行一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许多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群众做出生动的思政教育示范。 (三)强化群众的参与主体意识 思政工作不能是单向的灌输,广大群众应成为思政工作的积极参与者。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比如在社区开展的文明创建活动中,鼓励居民参与志愿服务、道德评议等活动,使群众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群众提供参与思政工作的平台,如开设网络论坛、在线思政课堂等,让群众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参与思政话题的讨论,增强群众在思政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二、强化内容建设:筑牢思政工作的坚实根基 (一)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思政工作内容建设中,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育,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的教育,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思政工作的各个方面,让人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内涵。 (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既要讲清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崇高性,又要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现实性。通过讲述革命先辈为实现理想信念英勇奋斗的故事,如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的坚韧不拔、抗战时期英雄烈士的壮烈牺牲等,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在不同群体中,针对党员干部,要强调在实现党的事业中的使命担当;对于青少年,要注重培养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思政工作内容建设中,要全面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从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再到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要进行细致的解读和宣传。通过在社会各个领域开展主题活动,如在企业开展“敬业奉献”主题活动,在学校开展“诚信考试”活动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利用大众传媒、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四)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思政工作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例如从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法家的法治思想等中汲取智慧,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在教育内容上,可以将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名言警句融入到思政教材和宣传资料中。通过开展传统文化讲座、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形式,让人们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强化方式创新:增添思政工作的活力源泉 (一)强化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的融合 在思政工作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如课堂讲授、专题讲座、集中学习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相融合。例如在课堂讲授中融入多媒体技术,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方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思政课堂,突破时空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思政教育。同时,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受众的思想状况和学习需求,为思政工作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二)强化实践育人方式 实践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方式。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调研、支教、志愿服务等。在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相结合。此外,还可以建立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让人们在实地参观学习中受到深刻的思想触动。 (三)强化文化育人方式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要强化文化育人在思政工作中的运用。通过打造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等,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例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园文化景观等,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培育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利用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等进行思政教育,通过优秀的文化作品传递正能量,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四)强化互动式育人方式 思政工作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强化互动式育人方式。例如在思政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社会思政工作中,开展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活动,如网络直播互动、社区居民议事厅等,让群众在互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接受他人的观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四、强化队伍打造:提供思政工作的人才保障 (一)强化思政队伍的选拔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队伍选拔机制是打造高素质思政队伍的第一步。选拔思政工作者要注重综合素质,既要考察其思想政治素质,也要考察其业务能力、沟通能力等。在高校选拔思政课教师时,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等相关专业中选拔优秀人才,同时还要通过面试、试讲等环节考察其教学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在企业选拔思政工作者时,要选拔那些既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又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思想状况的人员。 (二)强化思政队伍的培训体系 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于提高思政队伍的素质至关重要。培训内容应涵盖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方法、现代技术应用等方面。例如定期组织思政工作者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思政工作方法培训等。针对不同层次的思政工作者,如新手和资深工作者,要有不同的培训重点。对于新手,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对于资深工作者,要注重前沿理论和创新工作方法的培训。同时,要利用多种培训方式,如线下集中培训、线上网络培训、实践考察培训等。 (三)强化思政队伍的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思政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在物质激励方面,要保证思政工作者的待遇,提高其薪酬水平、福利待遇等。在精神激励方面,设立思政工作奖项,对优秀的思政工作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如评选年度优秀思政工作者、思政工作创新奖等。同时,为思政工作者提供晋升通道,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有发展的空间,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质效。 (四)强化思政队伍的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衡量思政队伍工作质效的重要手段。评价体系要全面、客观、公正,既要有对思政工作成果的评价,如教育对象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等,也要有对思政工作过程的评价,如工作方法的创新性、与教育对象的互动性等。通过定期评价,发现思政队伍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通过“四个强化”提升思政工作质效是一个系统工程。强化主体意识明确了思政工作的主导力量,为思政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力量源泉;强化内容建设筑牢了思政工作的根基,使思政工作有了丰富而坚实的内涵;强化方式创新为思政工作注入了活力,使思政工作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队伍打造为思政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确保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新时代,我们要全面深入地落实“四个强化”,不断提升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精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