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2024年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4-10-25 09: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专业课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推动形成“大思政”格局。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推进我省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议题。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高校推进课程思政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教案中的“课程思政”没有转化为行动中的“课程思政”。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随后,各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工作,要求所有专业课都要结合课程特点融入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也将思政内容写进了教案、编进了教学课件。然而,不少教师的课程思政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距离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育人实效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认识有待转变。在“大思政”背景下,专业课教师要肩负起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不仅要进行价值引领,而且要传播思想、塑造灵魂。然而,一些专业课教师专注于学术研究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仅将课程教学停留于讲授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不注重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一些专业课教师的潜意识中,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因而重专业知识传授、轻立德树人,对课程思政采取应付、敷衍的态度。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不善于进行课程思政。一些专业课教师只擅长专业钻研,不知道如何开展思政教育。特别是理工科的部分教师,他们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对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知之甚少。有的专业课教师甚至只专注于科学研究,两耳不闻窗外事,对于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他们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还有些年轻的专业课教师,对于如何在科研育人中融入思政育人缺乏深入的思想认识。
(二)沿用专业课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当前,单向“灌输”仍是不少专业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通过讲解专业理论、试验示范实现知识传授,学生通过领会、模仿学习专业技能。与此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价值观、净化思想、传播正能量的教育,需要平等式、启发式、感化式、个性化的教学。然而,专业课教师习惯了主客二分的教育方式,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出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错配的问题。一方面,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思政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主客二分的格局下,教师成为课程思政唯一的主体,学生被视作缺失知识和技能的单纯客体。然而在信息技术发达的当下,大学生每天都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海量信息,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也是名符其实的主体。如果在课程思政中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采取单纯的思政说教,就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政学习。另一方面,忽视个体差异,难以实现因人施教。就专业课传授的科学知识而言,大学生都是陌生的,因而需要普适性的知识传授。而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日益多元化,个体差异较大。如果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只是将学生看作绘画的“白纸”,将学校视作“教育工厂”,不加区分地统一施教,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课程思政内容和教学手段滞后。在课程思政中,无论是思政元素还是思政素材,都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如果专业课教师跟不上社会变迁,不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必然会造成思政内容和手段的滞后,影响思政效果。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投入课程思政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大学教师“内卷”严重,一些教师忙于写论文、做课题,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新课程思政内容。如果课程思政的内容几年不变或者不更新,不仅思政元素跟不上时代要求,陈旧的思政素材也会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心理状况脱节,让思想活跃的青年大学生感到厌倦。还有一些专业课教师不愿意花精力将思政内容与社会现实相对接,也不想花时间将思政大道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因而只是空洞的说教,缺乏情感联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不擅长将新型信息科技应用于教学。一方面,时代快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智能板、虚拟现实、电子书籍、人工智能、在线课堂等新型科技已经走进高校教学,改变了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丰富、更加生动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尤其是年长教师对这些新型科技还很陌生,也不愿意学习新科技。然而,年轻大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活跃,偏爱这些新型教学方式。如果忽视新媒体带来的便捷性、互动性、海量性特征,一味沿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就会与大学生的需求脱节。
二、以师为重,切实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
(一)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是课程思政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课程思政存在的诸多问题源自教师,提高课程思政质效首先必须以以师为重。如果专业课教师不关心时政,甚至不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专业伦理、学术修养、工匠精神等思政知识,就难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因此,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掌握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了解思政知识,深谙课程思政的基本原理,掌握课程思政的基本方法。
第一,制订课程思政育人提升计划。高校要通过制度设计引导专业课教师关心时政,养成关注新闻的习惯,及时了解国家政治、国际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要举办思政素养专项培训,邀请思政专家就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思政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夯实专业课教师的思政基础。要举办热点问题研讨会,就时政热点、形势与政策进行分析研讨,发挥集体力量挖掘新的思政元素,收集新的思政素材,保持思政教育的前瞻性与先进性。
第二,打造课程思政交流平台。课程思政的理想境界是讲出深度吸引人、讲出高度震撼人、讲出温度感染人,这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各个专业甚至同一专业里各门课程的差异性都很大,课程思政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来设计,这就要求教学团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各教研单位可以不定期召开课程思政经验交流会,举办教学沙龙、教学观摩等活动,交流心得体会,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分享思政资源,促进教学团队协同育人,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引入、用好奖惩机制。定期举办课程思政育人教学示范活动,树立标杆,表彰一批课程思政育人的优秀教学团队和个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全域的功效。同时对专业课教师而言,搞好课程思政确实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为此可以引入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奖惩制度,对认真进行课程思政、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上给予倾斜,对在课程思政上应付、敷衍的教师进行惩戒,促进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
(二)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势
相较于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上有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专业课教师大多术业有专功,往往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学生对专业课教师更为崇拜,更愿意接受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二是无论专业知识传授还是实践实习的指导,都由专业课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师与大学生接触机会较多;三是专业课教师对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工作特点更为熟悉,大学生对专业课教师具有天然的亲近感。正因为如此,相较于抽象的思政课程,专业课教师进行的课程思政效果更好,甚至同样的思政元素,由思政教师讲授和专业课教师讲授的效果差异显著。为此,专业课教师要提升个人修养,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素养优势。
第一,提升人格魅力。不少学生将专业课教师视为偶像,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境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专业课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模范地遵守教师的职业操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深化对育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变观念,明晰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明确自己是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关键答题人,关心学生的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学生排除思想困惑。
第二,注重言传身教。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大学生模仿的榜样,他们的人格和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相较于抽象的灌输,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更有影响力。传道是比授业更重要的教育工作,专业课教师不能仅让自己停留于“教书匠”的层面,而应当将个人体验、经历、情感等人格要素融入课程思政,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自己的课程思政更有感染力,使学生在教师人格和行为的熏陶下接受教育,实现言传身教的效果。
第三,将新兴科技手段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当代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偏爱新型科技。专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微博、微信、翻转课堂等多媒体软件创新课程思政。例如,将课堂上要讨论的思政素材通过翻转课堂提前发布,让学生提前思考和准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交流和碰撞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建立课程微信群,强化师生联系和互动,这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
三、以生为本,充分尊重课程思政学生的地位
(一)课程思政的重心要从文本升华到人本
在不少教师眼中,课程思政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诚实守信之类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教学传递给学生,因而知识化、封闭性、教条式成为课程思政的文本范式。这种文本化的思政范式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可否认,课程思政离不开文本范式,但如果文本不能与人本相结合,课程思政就只能停留于初级阶段。在课程思政语境下,以生为本是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其基本要求是将以生为本理念作为课程思政的行动指南,把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课程思政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努力满足学生主体性需要,实现课程思政质的飞跃。
第一,倾注人文关怀。关心关爱学生是师生关系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也是加强师生沟通的基础。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发展,学生就会更加尊重教师,视教师为长者和偶像。当达致这种境界时,哪怕教师只是单纯的说教,也会在学生心灵深处引起触动。专业课程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长,对学生的了解更多,这就为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生活状态提供了更多可能。教师通过人文关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愿意与教师交心谈心,教师就可以顺势而为,在学生困惑时给予帮助,在精神迷茫时给予正确的疏导。
第二,了解学生需要。将文本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并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最主要的需求就是发展的需要以及归属的需要。当代大学生都有梦想,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直接关联,就要在课程思政中引导学生合理规划人生,理性面对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另外,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豆蔻年华,归属的需要也是其基本需要。教师要承认和尊重这种合理需要,并通过课程思政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第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新时代的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不喜欢听他人说教,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和说教内容很难触及他们内心,此时就需要考虑人的差异化需求,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由于生活经历、家庭背景、理想信念不同,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课程思政的上层境界就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关注自己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二)选取更容易为学生接受的思政内容和方式
以生为本强调学生是主体、是目的,是检验课程思政工作的标尺。课程思政归根结底是育人,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要求肯定学生的主体性和价值,尊重学生诉求,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破解课程思政的困局。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注意“渗”。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显著差异在于,思政课程相当于“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类似于“兼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课程思政的“兼职”特点,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时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内容,从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关切入手,找准切入点,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增强思政教学的深度与鲜活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标。
第二,在教学手段上突出“活”。专业课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根据不同课程的知识特点,以育人实效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展开个性化教学。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采用讨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启发式、混合式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成参与者,然后顺势而为,让学生体会课程思政的魅力与价值,促进学生将所学、所悟、所感内化于心。
第三,在教学技巧上注重“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要像春雨润泽万物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所授课程的特点不断更新思政材料,创新教育方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专业课堂各个知识点,使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形成“共振”。
同志们,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6粉丝

1913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