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根据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安排,今天,我们组织专题学习研讨,重点学习内容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我国发展新阶段、新环境、新变化,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并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刚才,我们集中传达学习了相关内容,部分中心组成员围绕主题作了交流发言。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切实把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下面,结合实际工作,我再强调几点要求: 第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领导,更加自觉依靠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党的一百多年奋斗历程已经深刻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因此,要完成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各方面,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以党的全面领导保障高质量发展,要切实加强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各领域党建工作,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建设起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高领导干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 第二,坚持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良性循环。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决定》“七个聚焦”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可见,“人民”是《决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心所盼,改革所向,“问题清单”亦是“改革清单”。民生政策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承载亿万群众的安居幸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生保障仍存短板。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依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推动这些举措落实见效,必将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紧扣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特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围绕收入分配制度、就业优先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体制、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推动改革,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引导预期、加快改革,探索和确保在上述领域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第三,坚持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对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实践作出的理论概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遵循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是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式的深刻认识,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发展要求,抢抓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质量优势。制定并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氛围,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服务产业高端化发展,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创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导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向社会开放;鼓励企业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形成一批新兴支柱产业,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更好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有机结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四,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抓好本系统本领域安全工作。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议题和需要统筹实现的两大主要目标。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也是将来可以取得更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公共安全体系。对重点行业、领域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切实做好科学风险评估,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强化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应急反应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牢固树立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保证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正确方向。积极调动各领域各主体的参与积极性,汇聚各方力量,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安全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改革进程中,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才能笃定前行、行稳致远。先立后破、谋定而动,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才能确保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