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2024年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头号工程”专题部署会上的讲话

[复制链接]
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4-9-22 11: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今天,我们专题召开这次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头号工程”推进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明确我们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目标和任务,凝聚共识,鼓足干劲,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更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技创新能够促使国有企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创新理念,国有企业可以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在制造业领域,采用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
科技创新有助于国有企业拓展新兴业务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能源等迅速崛起。国有企业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创新能力,积极投身于这些新兴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能够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一些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成功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全球化的市场格局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国有企业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客户的青睐。以通信行业为例,国有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网络速度和服务质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科技创新有利于国有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科技创新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应当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科技创新,国有企业可以为解决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因此,国有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体系建设,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二、明确科技创新“头号工程”的目标和任务
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将科技创新列为“头号工程”,明确了以下目标和任务:
(一)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培育科研核心能力,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者”。全会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作为国家关键领域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国有企业要从全局和战略出发,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两链所困、企业所能,加强对关系根本和全局的科学问题的研究部署,把准技术发展方向和产业变革趋势,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深度对接,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顶梁柱”“压舱石”的作用,积极成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打造一批具有非对称优势的“独门绝技”。坚持四个面向,集合精锐力量持续培育优势科研领域和专业方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可控核心产品系统性、递进式、应用化发展。加快锻造更多科技攻关“代表作”和“撒手锏”,在更多换道超车和错位竞争领域进行突破,做强科技硬实力,为赢得大国科技博弈提供重要筹码。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聚焦事关产业安全、国家安全和行业战略转型关键领域的重大需求,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纾解产业发展“燃眉之急”、消除国家安全“心腹之患”。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底层技术、关键环节、短板技术,策划实施重点攻关项目,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强化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努力提出原创基础理论、掌握底层技术原理,夯实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涵养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加大未来产业技术策源力度,在事关未来发展、可能颠覆行业的战略性产业赛道提前谋划“占位”“卡位”,抢占科技前沿竞争主动权。
(二)优化创新体系效能,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建好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田”。全会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国有企业要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决破除束缚科技创新、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科技战略牵引。大力推动战略性技术预见,依托大科学家“引航”和大企业家“伴飞”,引导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产业发展需求和前沿技术趋势开展创新。高起点、宽视野绘制科技战略地图,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明确未来一段时期的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让有限的资源在战略引领下更加聚焦。优化科研管理模式。健全推进原始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实施重大项目“任务制”管理,重大难题“揭榜制”“赛马制”管理,建立差异化、长周期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引导人才、平台、资金等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研究建立战略科研特区,在决策、考核、激励、协作、人才等方面形成更加适应探索“无人区”“少人区”“分歧区”的政策环境和管理模式,有效消除传统意识和政策惯性对战略科研的束缚。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高基础研究比重,引导研发经费真正投向国家战略需求。融入“财政资金为引导、自主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建立健全研发准备金制度,推动研发投入稳步增长。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推动研发经费向科技成果产出数量多、质量高、转化快、影响大的单位和团队倾斜。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探索“带土式”移植、“候鸟式”聘任、“订单式”挂职等创新引才机制,加大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依托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等载体,加强青年人才培育。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相结合,建立符合科研人才成长规律的激励机制,对顶级人才、中坚力量、预备队、基层一线技术人员等不同层级人才精准施策、因需施策。完善科技奖励、收入分配、股权分红、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
(三)优化创新合作生态,激发创新主体动力,筑好创新要素集聚的“主阵地”。全会提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国有企业多属于产业内最大规模的终端用户或总成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最有条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以大规模、前瞻性场景需求牵引系统性、集成性产业创新,构建企业主导的科技创新合作生态。建立共享创新要素的创新平台。创新企业实验室运行机制,增强企业实验室自主核心能力。做强科技服务支撑机构,高度集成政策、金融、中介等各类科技服务功能,支撑协同创新。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共商治理规则的创新生态。健全创新生态治理架构,推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生态治理。完善创新生态运作机制、规则制度、技术标准等体系,共同促进生态健康成长。优化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引导资源和能力互补,促进各创新主体和利益相关方公平履行责任,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新生态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共促技术攻关的创新格局。强化产学研融通创新,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长期合作,协同建设集研发、孵化、投资等于一体的产业培育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跨越“死亡之谷”,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发挥国有企业场景优势和规模化需求优势,构建需求导向、创新导向的市场化竞争选择机制,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填补产业链空白,以创新导向的市场需求牵引产业链集成创新,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科技创新“头号工程”顺利推进
科技创新“头号工程”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将其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
一要建立健全科技创新领导机制。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担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二要加强资源保障。在资金投入方面,要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确保研发经费的持续稳定增长。同时,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创新项目。在人才资源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例如,为科技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三要强化考核监督。建立健全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将科技创新指标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的绩效考核,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跟踪和评估。对在科技创新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和督促整改。通过严格的考核监督,确保科技创新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强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和引导,在企业内部树立创新为荣的价值导向,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包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为创新者提供宽松的环境。同时,加强与外部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行业创新联盟和技术标准制定,拓展创新视野和资源渠道。
五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科技创新管理平台,实现对科技创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和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及时掌握科技创新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志们,科技创新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头号工程”,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6粉丝

1896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