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市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的建设*公园。该公园用地类型为山地、平原相结合,建设规模达x公顷,科技含量较高、施工难度较大,工程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园林效果风险日益突出,园林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压力也日益加大,深入研究园林质量管控尤为重要。 一、项目建设背景 *区作为市的重要功能区,承载着我老秘网市制造业、物流业、会展及体育休闲等多种重要功能,也是市生态的重要屏障。该区域城镇化及工业化相对落后,但自然环境优美,依托x山,提升原有绿地综合效益,改善周边地区空间,有效整合该区域旅游资源优势,根据市总体规划的需要,落实市对生态保护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把握市战略定位,x区拟建设x公园,构建市公园环,全力推进区美丽乡村建设。 二、项目成效 经过各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及不断摸索,目前项目已总结出一整套立足区域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上述质量问题也已得到了极大改善。截止发稿期间,项目整体质量体系运转正常,未发生任何重大质量问题,有效节约了项目成本,让国家投资得到了有力保障。项目建设完成后必将成为城市民众又一处集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活动空间;也将有力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首都的生态承载能力、绿色增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质量问题调查及分析 本次质量调研过程以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园林工程安全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为主线,贯穿从立项到施工建设全过程,深入研究解读园林工程标准化施工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多次深入项目施工现场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各参建单位主体安全质量责任落实情况及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项质量问题及相关措施,深挖问题原因,狠抓园林工程施工质量隐患排查及治理。在调研过程中主要发现以下几类问题: (1)前期工作仓促,深度不够 公园项目建设规模大,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加之勘察、设计时间仓促,项目勘察、设计精度不够,造成部分工程实际点位地基承载力不够无法组织施工或者施工建设完成后质量效果达不到要求以及实际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等相关问题,存在一定的质量及安全风险。因此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现场实际,并根据现场不同的地势与位置进行设计方案调整及质量效果把控;由于沟谷现状地势条件复杂,且各有自身特点,因此设计和施工上需要结合各自的特点,打造各自的特色,突出各自文化及内容。 (2)临时水源少、土壤贫瘠 本项目地处山区,项目场地周围没有市政水管网,加之山区山石较多、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差,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山区小气候影响尤为突出,造成苗木运输、栽植、养护难度加大,影响后期苗木成活率。而其他工程施工建设时,也必须克服此类困难,加大资金投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设,严格按照园林工程质量标准进行要求及布控,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项目整体质量。 (3)工期紧张,季节性影响突出 公园生产周期短,涉及内容多,加之施工过程是一个劳动力、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生产过程,各分项工程环环相扣,相互制约,有自身的特有的季节性及特殊性要求,“适地适树、应季栽植”特点尤为突出,避免出现反季节施工,影响苗木成活率及质量要求。因此施工初期必须就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评估,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完善、统筹规划、科学决策,以防带来不良后果及不必要的经济浪费。 (4)预防质量通病问题 质量通病是属于质量惯性,一种习惯于工程中的各类质量问题,由于xxx公园涉及专业众多,涉及材料广泛,加之施工人员施工工艺参差不齐,出现木艺开裂、铁艺生锈、焊口不平整、苗木栽植未达标等多种质量通病问题。因此做好工程质量事前、事后控制,从对产品质量的检查转向对工作质量的控制,把质量问题消灭于萌芽之中。 四、解决措施 针对种种问题与挑战,从项目伊始,(项目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单位积极沟通、协商,采取了多项措施做足质量把控,尽可能把质量问题“扼杀于摇篮”。 (一)强化制度落实,规范施工建设 一是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4〕124号》及《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等相关法规规定,各参建单位分别签订了质量终身承诺书。二是制度落实。根据项目特点,编制《项目质量管理办法》、《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文件,明确各参建单位责任分工,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实施措施,并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中进行宣贯,树立全员安全质量责任意识。三是质量检查,每周开展质量联合检查,全面排查质量漏洞,发现问题坚决停工整改。四是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及监理例会等会议,及时了解项目施工情况及各参建单位问题反馈,并研究决定各项方案实施。 (二)创新管理、丰富管理模式 公园项目突破传统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机制,聘请全过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建设单位的监管及领导下,对项目质量、安全、投资、进度、资料、验收等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及把控。采用这种模式,既保证了项目单位的主体领导作用,项目管理公司的参与又弥补了项目单位的建设项目人员和专业不足的问题,保证了政府投资项目的推进和完成。 (三)从项目源头把控,落实项目质量效果 一是复勘,协调各参建单位需求,组织勘察单位对现场需要的地点进行复勘,提供更详实的地质资料。二是设计人员驻场,组织设计单位人员驻场办公,第一时间了解项目具体情况,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图纸调整,较少、缩短沟通协调流程,实时做好项目效果把控。三是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组织各参建单位深入了解项目设计概念及施工内容,贯宣项目施工工艺要求,研究设计图纸实地落实情况,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前解决落实。四是专家论证,对于特殊问题,邀请相关业界专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论证、经济测算,并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四)多措并举,严把项目质量 一是与属地村镇积极协商,在不影响农田、果园浇灌用水的情况下,抽取机井中的水进行施工及苗木养护用水布控;并在山脚下、路边、沟谷内能够行驶车辆的区域,使用水车运输施工和养护用水。二是土壤改良。由现状砂石土壤更换为适宜苗木生长的优良土壤,改善土壤属性,并适当混合草炭土等养分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三是苗木选择。项目全部采用本市及周边当地适宜地区栽植苗木,所有苗木均为土球苗木及营养钵苗木进一步提升苗木抗性。四是种植及养护。招标专业施工企业,组建专业养护队伍,积极学习及采用先进施工及养护方法,采购滴灌系统、苗木保水剂、苗木生根粉等先进养护设备材料,提高苗木成活率。 (五)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合理优化安排 一是方案制定。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工期要求,组织制定项目组织施工方案及各专项施工方案,合理编排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合理安排种植。遵循植物生长规律,紧抓地区苗木栽植季节及时间,优先安排春季、秋季进行落叶乔木及灌木进行栽植,雨季进行常绿苗木及营养钵苗木为主,并尽量安排下午及傍晚栽植苗木,减少苗木水分蒸发。 (六)样板先行与责任追究并举 项目施工建设前开展样板先行制度,做好材料认质认样工作及施工建设交底,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相关施工标准组织项目施工建设,并提前与材料生产厂家联系沟通,详细了解材料生产厂家资质,从源头把控,减少项目质量通病问题。 另一方面加大对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责任人及企业的追究力度,制定惩罚机制,对于违规企业及责任人按照惩罚机制进行相应经济处罚,促使企业建立健全和落实内部质量责任制,使责任体系责任企业感受到压力,自觉履行质量安全管理职责。 五、后续竣工验收质量把控 截止10月底,项目已进入后期收尾及竣工验收阶段,而竣工验收是施工阶段的最后环节,是项目工程质量要求的集中体现,因此竣工验收对工程质量管控至关重要。 为保障项目顺利竣工验收,各参建单位已提前谋划,积极部署,重点把控。首先资料完整,竣工资料是竣工验收的先决条件,完整的竣工验收资料,既能总结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又能为项目后期的结算、使用、维护等提供基础支撑;其次是项目预验收,制定完整的项目验收计划及工作安排,由施工单位申请,监理单位组织进行,各参建单位对项目各个工程逐个进行全方面验收,并出具监理验收报告,施工单位应对本次预验收相关情况进行全面整改落实;最后项目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并邀请质检、水保、环保等部门参加,并出具最终验收报告。 经过项目一年多的实施推进,我们对在项目建设开展跟踪、研究和分析,就项目实际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意见,供借鉴和参考。 首先,项目前期工作是关键,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及先决条件,而影响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因此统筹规划、科学决策非常重要,勘察、规划、设计及施工初期必须就项目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以及宏观和微观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评估及深入部署,以防带来不良后果。其次,引入项目管理公司,从专业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面的管控。同时,各参建单位应落实自身职责,做好项目质量管理步步把控,严防“偷工减料”等行为发生。最后由于x地区的特点,必须因地制宜,从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进行突破创新,紧抓实干,建设大美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