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g& a/ I C: z# M
大家好。按照会议的安排,我要讲的是:如何写好材料。7 k9 J* O* ^0 N2 F) a& J1 L( ]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建言献策是重要职责,能否写一手好材料,是比较重要的。因时间关系,我主要围绕对材料的认知与如何写好材料两点展开。对材料的认知,主要讲材料的作用、境界两个方面;如何写好材料,主要讲材料的标准、忌讳、技巧三个方面。下面,我首先讲的是:
4 a7 l+ p$ w. t4 P7 k一、写好材料的三个作用' R6 O! u7 ?) x, U7 c
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对事情有个基本认识和判断,写提案、调研,包括建议意见同样如此。我觉得,这些文字材料,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4 b6 {9 `. z9 X. b2 K0 U9 H4 z$ O0 L第一个,材料水平代表个人水平和资政水平。三国时曹丕曾说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3 o, d, }; d% F: P) r
“领导干部要善于用笔来领导”。枪杆子出政权,笔杆子治江山。, {" u. ]( _5 n2 }5 u
人们对一个人的认识,很多是从他的文字谈吐里品出来的。网红时代更是如此,大家不光看产品,更看你这个人。
& z- Z) U- p2 o- o& \* W我们常讲,判断一个人,要观其言、察其行。但现实生活中,察其行往往很难做到。而观其言,则是可以做到的。这时候,材料水平与个人水平是直接挂钩的,任何时候,都不可小看材料的重要性。' D( B+ x' Q" U" Z4 D
第二,写材料使人优秀。写材料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提升修养的过程。所以说,写材料的人更容易养成逻辑思维,也就是材料思维。什么是材料思维,就是对事情比较敏感,对词语比较敏感,看问题比较深刻,视角独特,不偏激,心态平和,不容易被带节奏。
, B' {+ R0 ~, f" y4 M有句话说得好: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在起草材料过程中,你自然而然地要学习、要研究;把你的所思、所想落到文字上,把它条理化、系统化起来。通过写材料,你学习了新东西、有了新观点,别人也会佩服你。有句话叫:功不唐捐。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写材料绝不会白写。
0 |: K @4 d9 L9 B: f7 K7 W第三,材料的指向必须明确。我们写调研、提案,而是谋划工作的起点,推动工作的切入点,总结工作的终点。有两个方面的东西需要把握好:
& ^7 N$ ~' a+ b- \. Q8 ?一是把事理清楚。我们常说,某某的脑子特别清楚,知道事怎么干。我们写提案、调研,以及建言献策,需要发现典型,把握规律,找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所有这些,不要求文字有多漂亮,但前提是要把事情弄清,弄透,弄实,知道这事该怎么干,写出来的东西要管用。# d) @) P# n; O/ H1 y
二是把话说明白。有位老市长说过:把话说到老百姓心里,把事做到老百姓身边。我们想想,为什么有些工作群众老不满意呢,为什么总有些人在一旁说风凉话呢?有工作上的原因,但也有材料不接地气,有话没挑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没有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 H8 p D' s( l2 Q《道德经》有云:大道至简。越是深刻的道理,越要用大白话来说,深入浅出,大家一听就懂。很多有水平的领导,非常善于用朴实真诚的言语赢得理解、赢得尊重,水平确实高,把事给你揉的碎碎的,把理给你摆的清清楚楚的,让人听了非常解渴,心里透亮,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Q+ Z7 q1 U+ Y) K, i! e) m二、写好材料的三种境界
' v9 c' r( n- b9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 N+ H. X' D8 `5 r& o- F& r, C‘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意思就是: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需登高望远,了解概貌,找准方向。
" ]6 r% |8 }4 Q/ E; q4 g7 g)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意思就是:做学问成大事业没有轻而易举的,都有一番辛勤努力的过程,要像热恋中的大学生一样,念念不忘,人瘦带宽不后悔。
7 `# M1 ]2 o& B& n8 G6 }%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意思就是: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后就会水到渠成。+ x: v) M, x4 q8 N# Y6 ~! Y
写材料也是如此,也有三种境界:/ U& U7 @7 X9 h" _% W
第一境,胸中有笔下无。刚开始写材料,有时觉得自己突然很有灵感,也有激情,但一落笔,现在是坐在电脑前,就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不知道从何写起,更多的时候是觉得没的可写。像中小学时写作文,绞尽脑汁也凑不够老师要求的八百字、一千字。我相信,除了天才或穿越人士,很多人都会经历过这个过程。+ J. x7 ~4 g; ?/ y: i# w$ A4 l4 S
第二境,一发而不可收。跨过初始阶段后,就会进入另一种非理性状态,写起来总是收不住,所有存货总想一股脑倒出来。写材料,讲究厚积薄发,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那就有问题了。材料要收着写,不能写的太油。其实,材料越短越难写,写一小时的发言,一天就能写出来;写500字的提案,可能需要花费一星期的时间琢磨。
. F6 f# u( w! P第三境,收放自如。到了这个阶段,已经越过艰难的平台期,有了一定高度。作为政协委员,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写到什么份儿,写多长,心里要有谱,分寸要拿捏好,文字既有数据,又要有思想。做到这样,就算出师了。
' o$ P+ @- i0 H5 |7 ?3 h* A三、写好材料的四个标准
% G' {5 @1 ]5 @/ }# b. A什么是好材料,本身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依我看,能做到以下四个字之一,都算好材料。
g+ V' O5 W. G9 y第一个字,准。是说文字要精炼准确,就像我们国家搞的精准扶贫,不能大水漫灌,必须精准滴管。写材料说的事儿要准,用词用句要准,能说到点子上,并恰到好处,多一句则过,减一字则弱,换一词则废。: D3 {/ ^6 N: }. z! W$ N
当年,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时总打败仗,有一次向咸丰皇帝乞求增援,上的折子中有一句:“臣军屡战屡北(败)”。
- R/ D- F# \* q- r2 U师爷马家鼎看了后,提意见说,“屡战屡北”词意颓唐,不妨改为“屡北屡战”。朝廷看到奏章后,认为曾国藩虽然连遭失败,但其忠心可嘉,不仅没有惩处,反而予以重用。" p7 G g; b( C) h
第二个字,深。看问题,每个人的角度都不一样,但不可否认,有的人看问题看的特别深,可以说目光如炬,深邃千里。当然,这里面与个人的阅历、境界、心态等因素都有关系,但从写材料的角度看,需要的是潜心研究、深度思考和精细考证。0 Z, f, W( S/ n2 u+ r y
很多时候,我们看任何问题,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流于表面,要学会换位思考,往深里多刨一层,层层剥茧,才能看到芳华。比如,我们都见过太极图,上面有黑白阴阳鱼,但你能说出中间那条曲线是什么颜色吗?究竟是黑的,还是白的?凡事不可轻易下结论,一定要有个思考的过程。9 `* ~) s& A% b7 E
希望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点,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有深度和力度。- j4 ^9 b3 t; K0 Q! l8 a( F2 d; P& D, Y( g
第三个字,博。有些材料,给人的感觉,这人懂得真多,信息量太大了,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肆意汪洋,各种典故、诗词信手拈来,让人能学到很多东西。7 A4 D, i/ K4 A& g4 Y; Z/ a( w1 b
王勃的《滕王阁序》,号称天下第一骈文。全文带标点928字,不带标点773字,用到的典故高达46个,其中有这样一段: {$ `& ^) G7 ]) ?) c*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K: `: a! l3 \$ x+ V! S
这一段,用典生动,浑然天成,读起来有很强的冲击力。写材料时,恰到好处的引用名人名言、典型事例,会让人感觉材料立马高端大气上档次,容易引发听者共情,且记忆深刻。
5 L4 o7 j$ Y% z; X大学一年级时,人生哲学那门课上,老师上来讲的是,为什么要学人生哲学。她先背了苏轼的四句诗:+ {" f" v/ b6 e9 p# n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A1 ]' ]; ]' ^2 i% `当时感觉这意境太玄妙了,一下子就被抓住,从此就喜欢上了这门课。写材料也是如此,要发人深思,能秒抓人。
( G& \- a* G' W+ ]& j第四个字,美。这是文学的追求,也是材料的追求。文字优美的材料,有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心旷神怡。好的公文,也是能上《读者》这样杂志的,有的荡气回肠,特感动人;有的大气磅礴,特鼓舞人。
& M. } j$ R7 J' w2 h优美抒怀的文章,如: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这是我们写文章要追求的。
# d8 o+ F; |. e$ ~上面提到的这四个标准,很难全部做到,其实只要做到一点,都能成为文字高手。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悟性不一样,敏感点也不一样。逻辑思维强的,可以从准、深上下功夫;形象思维强的,可以从博、美上下功夫。条条大路通罗马,从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行走,坚持下去,最后都能收获异曲同工之妙。) M6 w. a9 L) N( Y2 Q6 t
四、写好材料的五大忌讳9 r- D* Q5 P3 R
我和几个朋友有个微信公众号,叫《山水文章》,我们经常在上面写东西,有兴趣的可以关注下。我曾写发过一篇文章,其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段子。儿子写日记:“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 u6 }+ E0 \! D: r
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5 y- C- _: k5 N% y- v" y' r8 l
孩子马上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
$ U8 N' c/ S7 N- s+ ~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看看中央电视台、官方报纸是怎样写的。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
( `. @* b2 M1 D% b1 C) s$ R孩子再次修改:“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
0 D- k" {! J* U) A$ Y) r# _6 q. Z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你长大了成了硕士研究生,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侧供给的新兴组合。”
! L9 G" }$ {0 L+ m3 Z爸爸接着说,要是你打算成为博士,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下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侧供给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
) `& O3 D7 F. r听了这个,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单纯就文字而言,爸爸的话是可笑的,因为他的话歪曲事实,言之无物,粉饰黑暗,这些是写材料的大忌。
: w: j% j3 r( p0 s我在市政府办写材料二十多年,经历很多,犯错无数,说起来都是泪。通过多年反思,我感觉写东西有五大忌讳:+ h) E$ v) s( `, x- ]+ s* H% g+ D1 Z
第一个,平。常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内容太平,淡如白开水,没咂摸的味道,肯定不抓人。$ v7 |& c( P! y5 v5 r8 C6 E" Z
我大学毕业一上班,就从事综合文字工作,开始写的东西,自己感觉挺顺的,拿给老同志看,对方说你写了一堆,像记流水账,题目不鲜明,重点不突出,很多东西藏着掖着,缺乏眉清目秀的感觉。
5 N* R) S5 S5 d1 B8 I% [说到底,就是文章写的太平。有领导说过,新颖的思想观点是领导负责的,写材料的要帮领导圆好。这就像相声里讲开水养活鱼的一样,圆不好说明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 M1 a. }) k. w1 m现在各级领导和公众的要求很高,大家获取信息的途径多,思想观念新,没点真东西,你提的建议就没价值。所以说,现在写东西,必须要有思想,有观点,有创新,跟上时代的要求,政策的风向,形势的变化,不能嚼剩饭,喝老汤。
- W+ B, f# }& d第二个,散。平是说内容的,散主要是指结构。写任何材料,自己心中都要有根线穿着,目的要明确,主题要突出,无论是全文,还是其中一段,都要紧扣主题,形散意不能散。, S& N+ k& E$ ^* }/ X: Y) }" F) s
有些人是发散思维,写着写着爱跑题,不仅内容散,内在逻辑也散,不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形不成完整的闭合体系,让人拎不出个儿来。
6 S- W$ }& q" ]& I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文字的框架没搭好,思路没理清,就动手写了。还有的就是拼凑,都东抄一段,西抄一段,破坏了人家原来材料的内在结构和逻辑,自己弄了个四不像。过去材料的毛病,是词语匮乏,内容干瘪;现在材料的毛病,是洋洋洒洒,不知所云。
5 b; t' N3 G: s& F- b: m包括一些排比句,什么万众一心、聚焦聚力、攻坚克难、奋发作为,一弄就是四五个,显得越来越软。这类词语同时出现,最多不要超过三个,否则会影响效果。还有的题目很大,内容很小,头重脚轻;或者是为了凑四六句,标题写的很规整,但明显与内容不搭。这些问题,让人看了觉得不严谨、不厚实、不过瘾。+ o- M W7 e" o5 {- ~
第三个,硬。什么是硬呢?用写材料的话说,就是文字不老道,转折不自然。有些事自己还没有弄明白,有些话还拿不准,所以写起来很含糊,自己都没有信心。
5 v" b4 O+ r# } i/ L( c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自己还没有想明白、想彻底,就想着来白话白话。“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己都没有搞清楚,还想让别人明白?$ X, j% ~2 r3 j$ I4 R h2 O
所以说,拿不准的事不要说,没弄明白的话不要写。根据我的经验,只要自己觉得含糊或模棱两可的地方,最后肯定会被人指出来,那时候就尴尬了。
7 H: S8 [1 ?/ E' [2 {6 e但凡大家、大师,某领域的知名专家,包括诺贝尔获得者,对自己的理论,哪怕是物理化学生物,离我们很远的东西,都能用很浅白的话来表述,不会给人有晦涩的感觉。所以,你只要听到有人整那些模棱两可、生僻难懂的词汇,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个人一定是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家伙。连说话都没搞明白,能有什么高深学问?
' Y' g) C4 C: }- Q. k3 J$ n第四个,空。有的材料,看着花里胡哨,但仔细扒拉扒拉,找不出几句有营养的干货,听了根本记不住写了什么,这就是空了。我们写提案、调研,目的性非常明确,必须能落地落实,能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实质内容的东西,就容易掉入喊口号、表决心的坑儿。3 h) b* V D* T
如果一篇调研,里面都是些高大上的口号,没有实证,总打嘴炮,那只能说明写材料的人没动脑子,没下功夫,很多东西是拼凑的。就像网上一句名言:没图你说个鬼?& M% P# R& l8 h' W3 P
所以说,有实锤的东西,就不要喊口号。喊口号是没有办法的事。没人喜欢大忽悠,还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最好。
6 P: h8 L$ l) l, e7 L8 w第五个,粗。前几个都是讲材料写法的,这个是讲写作态度的。原来我和分管处室研究材料时,经常说:失败面前没有功劳,失误面前没有苦劳。写材料,写得不好是水平问题,错字连篇则是态度问题。
4 k$ Y" A: X' [8 V5 H细细盘点,有些低级错误非常不应该。比如标点问题,独立的一级标题后面加句号。二级标题后面加顿号:(一)、;一是后面是句号,写完一段后是分号,小辈管大辈。还有一是、二是、三是、等等,这些都是小儿科,不该出现但总是出现。
x, [8 G2 H& E! d文章写作有基本格式和要求,就像开车要懂交通规则一样,不然肯定出问题,轻则扣分罚款,重则车毁人亡。这些是程式化的东西,大家可以找本书看看即可,这里就不讲了。! ~4 D/ L6 _1 A( _$ x$ }
还有,最常见的就是丢落字、错字错标点了,很好的文章出现这些瑕疵,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虽然人民日报等大媒体也允许有差错率,但能避免的还是要避免,否则容易成为别人眼里的笑话。! p) x$ w! t& E# l8 o
文章中反复出现相同字句,甚至在引用别人内容时,连地名、日期都原封不动的搬过来,等等,都是粗心大意的结果。! z) u* d( [/ L1 E
五、写好材料的四个技巧 w3 w8 ?' W4 d( `
干好任何事情,有两条很关键,一个是顺应时势,另一个是把握本质。我们写调研、提案材料也是如此。$ i; l) b, z2 n7 O" m1 Q
写东西我们一定要注意,不看时势要求,不讲纪律规矩,极有可能好心办坏事,给领导挖个巨坑,甚至让领导一下子成为“名人”。) E* D$ g4 K* j, ], A- }
3 L( E" f3 n3 H q什么是把握规律,就是要讲究写作技巧。写材料也是有技巧的:
* j# O1 Z/ ^6 S# X- Y第一个,三段论。写材料,包括我们干工作,很多时候需要问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要干?二是干什么?三是怎样保证干成,这就是三段论。
I/ i: t) k. [+ t无论是写总结,还是调研,提案,三段论都或明或暗地藏在材料中。这是一个思维方式,是一种习惯,让人严谨而不盲从。
* O, @! ?6 q: i4 K我们常讲,做正确的事,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战术上的勤奋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写材料首先路子要对,大方向能把握好,框架构思好,再往里面填充翔实生动的内容,这样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 S( g" y3 D! e( ]6 [! W第二个,辨证观。有次我去西部山区,沿途高速两侧绿树葱葱,非常漂亮!
6 p; k# K, k8 `, [$ Y这时,司机突然来了句话:“现在山区的防火任务这么重,还种那么多树干嘛?”听了这话,当时我懵了,难道因为怕山林着火,就让山荒岭秃?这不是“因噎废食”吗?
9 h+ n# h! S) y其实,仔细想想,日常工作生活中,有这种思维的人为数不少,许多事情的发生,背后都是这种思维在作怪。
s+ X' @: `- B博弈论里有个著名论断: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人人都很聪明,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好不好?肯定不好!这样的话,集体和组织就会失语,没人听指挥,干什么都干不成。就像排队上公交车,谁都想先上,都想往前挤,最后必然混乱无序。; X' d- P @' u) V
所以,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这也是写材料遵循的准则,提建议意见,要弘扬正能量,看主流、看大势,不能纠缠于负面和末节的东西,要让大道理管住小道理。0 n) _! Z) o- f! _4 y! p
第三个,总分法。何为总分法,就是在分段写问题和建议时,首先要对形势有个总体判断,目标指向要清楚。下面要有具体分析、具体意见,有鲜活的东西支撑。. K* J2 K# |& k+ z
这点最容易出问题,一方面是懒的动脑,不想从繁琐的事务搞提炼升华,不能纲举目张,整个材料立不起来。
% @$ Z/ I E. N6 ?另一方面就是懒的动手,不愿下功夫研究措施和寻找实证,本来想的好好的,写上个一二三四五,临了四五的基础材料没找到,就写一二三算了,最后让人感觉材料不丰满,没写到位。这个问题很多人身上都存在,这是毛病,不改的话,写出来的东西总会欠火候。
% q* q, V( w4 n2 v0 F第四个,三积累一增强。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偏远山区有一对父子,这天来到城市里,走进一家豪华酒店,忽见一又矮又丑、手脚还不利索的老婆婆,按开电梯门走了进去。& p4 s M) X) ?; l; b
从未见过电梯的父子,直勾勾看着电梯门合上,不知这是个什么东西?也不知道好好一个人,为什么要进入那么窄小的空间?$ C0 g( S. T' e4 j$ }+ M
过了两分钟,电梯门开了,里面走出一位年轻貌美大长腿的姑娘。这时,父亲的眼直了,大声冲儿子喊:快回家去接你妈来!0 R! q: a; g$ P% U: k' S
讲这个故事,想说的是,奇迹不会发生。天上不会掉馅饼,真掉下来时肯定是陷阱。写材料需要灵性,更需要努力,有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3 [" a' u3 _. w( R
正如作家三毛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 X3 D0 D; @- V6 Y; P7 N简要概括,写文章主要有三个积累,就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经验积累。很多领导,他和你说话时,经常会冒出一两句特别有味道的金句,这就源于日常积累。碰到别人说出好句子、好观点,要留心记下来。注重读书,注重思考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看到创新的东西,要善于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独门招法。
3 V) t& k' H4 z( {5 o我们写东西,要特别注重这方面的锻炼,最后形成自己的东西,既有观点,又有高度,还接地气,这样才能参谋到点子上,才能被领导和公众接受。
5 G( W- H2 H( c6 W+ ]
0 V4 h% V: w/ d4 U! A一增强,就是增强搜商。什么是搜商?说白了就是在网络上搜索东西的能力,就像情商、智商一样,每个人的搜商也是不一样。: N" |5 F, Y1 _
网络时代,写东西相对轻松,因为可借鉴的东西太多了。过去写材料的,因为手头东西太少,生憋硬造,真是犯难。但现在不一样,想要什么,鼠标一点,写作百科,资料大全。
$ v# C* \5 D/ @8 w2 [但是,工作中我发现,有些人在网上找东西总是找不到,或者是特别慢,这说明搜商有问题,不改变就会影响效率。& [ A5 N* c$ x+ N
搜商和智商一样,是可以通过练习提高的,关键是要知道找什么,有明确的核心词。同时,对网上的东西,千万不能照搬照抄。别人是原始创新,你要有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这是网络时代写好文章的一个重要技能。
1 N) K x! l3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刚解放时,有个乡下人来到城里,看到城里人家里的电灯,一根相互缠绕的双股线吊个灯口灯泡,贼亮贼亮的。他非常羡慕,回到家里,也买了个灯口灯泡,搓了根双股毛线栓在房梁上,却怎么也不亮。气得破口大骂:格老子,欺负乡下人!* t1 k4 }$ {* a* _- ?8 u
写材料,也是如此,光有灯泡是不够的,还需有电,这个电就是用心积累和多读多写,它能点亮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写下的文字闪闪发光。
2 ]4 I4 N1 G" S4 b4 e% | S' |9 z8 M今天就讲这么多,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启发。/ h1 F' B& B- R& h( z' {
谢谢!
: v% _( y3 Z! z, {8 g6 t4 g作者:王国勇
. ?7 Z1 H8 E" @0 g# g" S8 w/ o* N
2 |) R+ ?, F2 h( h' ]+ t4 Y& s( ]9 D: b. u' n!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