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已经面向海内外出版发行。这部重要著作,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生动记录了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承载着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解答治国理政“怎么看、怎么干”的新实践新探索,浓缩着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进展新成效,标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新思考新贡献,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务必要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人民至上立场,厚植为民奉献情怀。 牢记宗旨使命,以党性为“中心”谋划为民初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理论品格。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根本要求,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复兴为己任,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同舟共济,不断战胜艰难险阻,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中国,成就举世瞩目的伟大事业。回顾一百零一年的长路,党的初心就是“人民”两个字。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一如既往的赤子之心,将人民看做“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照群众期盼,以实干为“线条”描绘为民愿景。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否真的给老百姓带来好处,不是自己说说的,也不是材料上写出来的,而是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群众的期盼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成绩表”。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人民的需要为最高需要,以人民的目标为最高目标,真正做到站在人民角度想问题、人民尺度看问题,切实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始终做到在谋划发展思路中问计于民,在查找问题中听计于民,在改进工作中求教于民,在落实发展中依靠于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至上的理念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把为民服务的举措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以担当实干提升群众满意度。 不畏攻坚克难,以担当为“底色”填充为民蓝图。敢于担当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是一种能力,亦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人做事一人当是普通百姓对担当最朴实的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仁人志士丹心报国的担当誓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古代先贤对国事担当的忧乐情怀。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在根源问题上旗帜鲜明、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一线,在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能挺得住、靠得上,能敢想敢为敢干,在时代潮头彰显担当作为;要立足本职砥砺品质、锤炼作风,练就服务群众的真本领,以实绩论英雄,以硬本领彰显真担当;要勇立潮头,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带领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生活,引领中华民族奔向光明未来。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我们要坚定人民至上立场,厚植为民奉献情怀,用担当诠释宗旨,用坚守践行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