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主要精神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3月3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应出席委员2235人,实到2160人。会议期间,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张榕明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广大政协委员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肩负神圣使命,庄严履行崇高职责,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一大局,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协商讨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大会期间,委员共提交大会发言769篇,提交提案5571件、立案503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900余篇,还通过参加记者会、接受专访等形式议政建言,呈现出民主、和谐、振奋、活跃的生动局面。会议表决通过了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和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以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同志,出席大会开幕会和闭幕会,参加小组讨论,与委员共商国是、共议大计。胡锦涛同志在参加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一民主形式的具体要求,对于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总的来看,这是一次坚定信心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大会,是一次发扬民主聚共识、加强团结鼓实劲的大会。会议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贾庆林同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
贾庆林主席从6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人民政协的工作。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巩固团结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三是踊跃投身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汇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四是热情支持和参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襄盛举。五是广泛开展海外联谊工作,增进同港澳台侨同胞的大团结。六是不断扩大对外友好交往,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贾庆林主席指出,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十一届全国政协的开局之年。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经受了一场又一场重大考验和精神洗礼,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实现了本届政协的良好开局。
贾庆林主席强调,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也是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实现新发展的关键一年。人民政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系统总结人民政协成立60年的宝贵经验,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重要责任,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坚定信心、迎难克艰,为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凝聚强大力量,作出积极贡献。要突出抓好“六个着力”:
一是着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同样必须用科学发 展观审视过去、引领当前、筹划未来。要继续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认识,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人民政协服务科学发展的坚强信念、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自觉贯穿到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全过程。要着眼于人民 政协事业的科学发展,真正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着力研究解决履行职能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有利于服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促进科学发展中实现人民政协事业的新发展。
二是着力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服务大局的主攻方向。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形成共渡难关、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危机的发展态势,深入跟踪国家促进 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的实际效果,抓住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多做前瞻性、预见性研究。比如,如何实现投资较快增长,着力扩大消费,保持进出口贸易稳定;如何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如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 化升级,有效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全面落实科技支撑措施;如何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如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搞好扶贫开发,加快灾区恢复重建,以及积极筹办世博会等等。要围绕这些问题,组织委员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及时反映情况,提出对策建议。要选择“扩大国内需 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等问题,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活动,为党和政府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着力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
为政之要首在利民,为治之道重在安民。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解决好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尤为重要。要始终重视民生、时刻关注民生,紧紧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议政建言,协助党和政府做好问政于 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工作,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鼓励政协委员中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做到企业不裁员、不减薪、不欠薪,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广辟信息来源,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加强思想政 治引导,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注重发挥民族、宗教界委员的独特作用,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选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宗教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
四是着力加强同港澳台侨同胞的大团结大联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离不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离不开海外侨胞广泛支持。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拓宽与港澳各界人士的沟通渠道,密切与港澳委员的联系,完善发挥港澳委员作用的工作机制,支持港澳 委员在香港、澳门社会政治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及时向港澳委员通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政协常委会议精神,结合港澳委员关注的问题,组织好在内地的考察、视察活动,鼓励他们为国家发展、社会稳定献计出力。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认真学习宣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 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自身优势,不断地扩大和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与人员往来,就发展两岸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广泛团结海外侨胞,密切与归侨侨眷的联系,继续组织侨胞代表回国参观考察,支持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回国 创业或为国服务。
五是着力拓展人民政协的对外友好交往
开展人民政协的对外友好交往,对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各专门委员会的对外交流。积极地支持中国经社理事会开展友好交往活动,切实做好“21世纪论坛 ”2010年会议的筹备工作。加强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与世界宗教和平组织的联系与交往,广泛宣传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的状况。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了解和理解。
六是着力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
自身建设的力度和成效,决定着履行职能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工作机制,组织他们围绕国家重点方针政策开展协商议政,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突出界别特色,创新活动方式,完善工作制度,推动委 员广泛联系本界别群众,了解和反映社会不同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加强委员队伍的建设,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委员全员学习培训,办好有利于委员知情明政的报告会、情况通报会,建立委员履职情况的统计制度。加强专委会的工作和建设,适时召开专委会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规范程序,提高工作实效。密切同地方政协 的联系,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推动工作。加强政协机关建设,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政协机关,促进机关工作协调统一、规范有序、灵活高效运转,为履行职能、开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贾庆林主席指出,2009年,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协助组织好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活动。通过举办纪念会、座谈会、研讨会等活动,热情讴歌社会主义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全面回顾人民政协同共和国同经风雨、共铸辉煌的伟大历程,认真总结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把人民政协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