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谈党政干部的“民生观”

[复制链接]
N维空间 发表于 2015-12-14 17: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的宗旨。民生连着国运、民生带动民心。社会建设,要以民为天、以民为本、以民为重、以民为先,惟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才能体现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民精神;才能体现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实践要求。不过,怎样认识、理解、落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并不是所有的党政干部都能做到、做好的,有的存在着表面性、片面性、绝对化;也有的认识不深刻、执行不全面、落实走形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落实民生观是不力的,他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情绪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说,树立民生观,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这里,就树立“民生观”的认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党政干部的“仁爱观”看树立“民生观”,折射的是执政要真心爱民。孔子曾说过:“仁者爱人”。爱人,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发展最基本的精神力量。在人类发展史上,孟老夫子有“民为贵、社稷次子、君为轻”、“以民之所利而利”的政治主张:西汉贾谊有“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的论述:清朝郑板桥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诗句。民心不摇邦自固。“为官之道,先存百姓;执政之要,顺乎民心”。有道是:“百姓与之则兴,百姓非之则危,百姓悖之则亡”。这一点,既是做人之道,又是治党治国之道,也是执政之首。我们讲的“民生观”中的“仁者爱人”的精神、品德、美德,她是中华道德人格的理想诉求,是一个民族的内在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支撑。正如孙中山所说:“把仁爱恢复起来,再去发扬光大,便是中国固有的精神。”“仁者爱人”,关键在爱。爱是一种人品、一种觉悟、一种行为、一种责任、一种牺牲。如一首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些格言、名言、警句,告诉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政干部本身来源于人民,权力的基础又是人民,所以,党政干部就要亲民、爱民、并服务、贡献、回报于人民。这样做了,尤如“夏日之阴、冬日之炉,不是亲人,而人自亲之。”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要把“仁者爱人”渗透于整个“民生观”之中,处处充满着“爱”,体现着“爱”。没有“爱”,一个缺乏互助精神的社会,不可能和谐发展,这是因为爱心能温馨人际关系的形成。古人说:“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行”。这就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政干部要讲为人民服务,在这里不仅需要提倡爱心,又要提升爱的层面。群众需要爱的温暖、就像沙漠之需绿洲,春草之需甘露一样。爱系于心与心之间,似一杯浓浓的美酒;爱心又如默默的春雨,无声地润入人的心田。爱心更像一轮明月,给人以恬静的温柔。爱心似从泉中涌出的水流,是生命之树绽开的花朵,是党政干部一种本性与品行。讲“民生观”我们对人民群众的爱心应加倍呵护,精心培植,不断开拓,大力弘扬。在现实生活中,党政干部要把“仁爱观”溶化到“民生观”之中,做到对人民群众帮人之需、解人之危、济人之难、扶人之困,并以此为快乐,就能密切党群政群关系。所以说,在讲“仁爱观”中树立“民生观”,对人民群众要多一些怜悯,多一些仁爱,处处捧出一颗“爱心”。这种“爱心”,是对善意的升华,传统美德的弘扬,高尚品质的折射。同时,也是时代的呼唤,真理的回音,良知的回归,心灵的共鸣,人间的绝唱。唯有这样做,才能体现出“民生观”的时代特征、时代意念、时代要求、时代风范。“仁者爱人”派生出来的“民生观”的“爱”,这种爱来自善。善,指的是善良。有善则爱人,明善则感人,行善则和谐,举善则爱民。从古至今,爱都是从善派生出来的。孟子认为:“好善优于天下”
,班固认为:“治远自近始,习善在左右”,欧阳修认为“为善最乐”,程颐认为“与人为善乃公也”,现在把能否给老百姓带来福祉作为评价善的标准,使善恰如“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对此,要把爱升华到善的高度,熔化到善之中。只有这样树立爱心、善心,才能为人民群众献爱心,才能正确的去实践人生、对待人生、看待人生,才能真正感到活得充实、人生充满快乐、生活过得具有意义,年华才有价值。党政干部唯有树立以“爱心”为核心的“民生观”,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欢迎、爱戴!当前,党政干部要从人民群众最盼望急于抓的事情抓起,把“民生观”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具体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关注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做起,把“民生观”落实到领导干部的行动中,真正做到重视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干起,把“民生观”落实到对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具体工作中去,真正做到保障民生;要从人民群众意见最大的事上议起,把“民生观”落实到群众最满意的事上构建和谐,真正做到改善民生。

  二、从党政干部的“利义观”看树立“民生观”,折射的是执政要诚意亲民。利与义,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义、代表着个人为他人而实现的道义,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道德生活原则去为他人服务之事、之行、之为,是人之为人的应然之则。说到底,我们讲的“义”,是社会主义的义,主要指崇高的精神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行为及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事情。而利呢?它是指个人的利益,在这里有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物质利益,这既是做人享受的权力,又是生命、生活、生存的需要。由此可见,利不能少、不能缺、不能无。在这里,义是道德、是规范,是品行;利,是财富、是占有、是资源。做人、做事,不可不讲义,也不可不讲利。只讲利,不讲义,就失去了做人的基础和条件;只讲利,不讲义,就失去了做人的本色和底蕴。一旦义和利背叛、分离、脱离,搞什么先利后义,必然会出现,天下熙熙,皆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整个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名利场。其结果必然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利自己主义在社会生活中滋生、漫延、泛滥,造成社会成员的人格扭曲,以及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不安定。人活着,不能只讲利而不讲义。义是重要的、第一位的。在义、利之层面上,我们向来重义的。孔圣人早就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董仲舒也曾讲过“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利不及其功”。理学家朱熹则更加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完全就是把利益抛在一边。义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要素,是一种昂扬的生命力的展示。没有义,人是麻木的人、就是消极的、自私的,自然也是无所作为的。“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这是心济天下者的义;“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尽忠报国者的义;“不应常在藩篱下,他日凌云谁见心,”这是立志为民的义;“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这是遇挫不屈者的义;“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大公无私的义。这些见义忘利的美德,它比常青藤更青,比陈年酒更醇,比流水和月光更明亮,像汪洋大海中的冰山,是大山深处积聚了百万年的矿脉,十分珍贵、可贵、难得。义,作为一种为他人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它使生命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耀目。“利义观”的升华,就是一种“民生观”的铸成。“民生观”需要“利义观”作基础,作后盾,作动力。只有由“利义观”而铸造的“民生观”,党政干部才能做到以民为天、以民为本、以民为生,具体讲就是把义与利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见利思义、见利为民、见利忘私、见利为公。在解决重利轻义的问题上,要顾全大局,重视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但绝不是意味着不注意个人、局部和当前的利益,而是自觉地主张把个人、局部和当前的利益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之下。我们强调义与利的统一,它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规范的要求,提倡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的社会价值导向,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现在有些党政干部,权大了,就以权谋私,则是只想到个人的私欲、官欲、享受、消遣,却想不到社会上的广大群众,造成功利意识恶性膨胀,不仅使社会主义荣耻观发生错位,也使道德的行为规范形同虚设,造成的后果是功利主宰了人,而不是人主宰了功利,使人发生了异化。所以说,党政干部的“民生观”,应坚持做到“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坚决做到利不背离义的准则,为帮助群众解决疾苦,应“沉”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生活,积极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给他们利益,做他们的后盾,从而展示出“言炳丹青,德配天地,功昭明月,行作楷模”的政治风范。

  三、从党政干部的“奉献观”看树立“民生观”,折射的是执政要一切为民。马克思有句名言: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已活着,那么他的生命是黯淡的;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生活,才能使自已的生活具有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奉献精神的民族。这种精神,无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奉献精神永远熠熠生辉、光耀人间,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美丽的花朵只有舍得凋谢,才能结出丰硕成果;宝贵的生命只有甘愿奉献,才能闪耀出灿烂的人生价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以奉献为本,以奉献为大,以奉献至上,以奉献为乐,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决定的。奉献作为一种高尚的美德,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精髓,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党政干部的“民生观”应包括“奉献观”,在“民生观”中溶进了“奉献观”,“民生观”就有了灵魂,就有了内容,就有了生机,就有了活力。所以说,“民生观”应由“奉献观”去论证、去充实、去体现。作为党政干部都是社会的人、整体的人。应充分认识,任何人都不能孤立生存,都要讲对社会,对他人的奉献。离开了这一点,就难以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难以构成社会的和谐。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特别是党政干部,手中握着一定的权力,是群众的领路人,是帮助群众致富的带头人,要深知无私奉献是领导者做一个合格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品质,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途经。一位领导干部奉献给人民和社会的越多,自己的精神就越充实,个性也就越完善,权力也就越牢靠、巩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他们会深信人生因奉献而美丽,因忘我而发光,因无私而崇高,因大公而自豪。领导干部要搞清当官为什么、牢记公仆意识;搞清在位谋什么、牢记职责意识;搞清进步靠什么、牢记为民意识;让我们以信念扬起理想的风帆、以自律构筑道德的防线、以真诚架设友谊的桥梁、以知识丰富生活的内涵、以奉献谱写人生的诗篇。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使奉献精神受到全社会的重视推崇。党政干部,在领导岗位,要想到在贫困线上还没有解决温饱的下岗失业人员、农村贫困人口;要想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他们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仍解决不了脱贫的困难;也要想到那些牺牲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他们是为了谁?为了什么?人生天地间,各有责任担在肩。党政干部在无私奉献中尽责,既是一种对党和国家忠诚的责任,更是对贫困人员帮助的一种责任使命。所以说,我们要在树立奉献观中确立“民生观”,牢记人民群众,立足无私奉献,献出义和利,构建和谐社会。

  四、从党政干部的“价值观”看树立“民生观”,折射的是执政要万事先民。“民生观”,看起来是一个品质、道德的属性,不过,这种观念一旦付诸行动、见诸社会、见诸实践,就成了一种人生价值的取向。人生价值观,就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意义、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及怎样实现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人生价值观的扭曲,也就是人生价值观偏离常态而发生量或质的变化。由于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一种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它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已的主导价值观,这是该国家和社会所特有的精神文化素质、显著标志和精神支柱。对于一个人来说,价值观既是一种持久的信念,又是一种态度和表情,对人的行为起着深层的导向作用。作为人有意识的选择和追求,价值观有自觉与盲目、真实与虚幻、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别。一种价值观是否合理、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对党政干部而言,其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大众为价值主体,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价值目标,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取向,以为社会主义做出最大贡献为崇高价值追求,以“三个有利于”和人民满意不满意为基本评价标准。它是共产党人行为的最高准则和最终归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既要遵守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原则,又要坚持原则,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不廉洁现象;既要遵守竞争原则,又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既要遵循物质利益原则,又要识大体、顾大局,防止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要严格自律,摒弃势利心理,以强烈的责任心处世;摒弃功利主义心理,以健康的心理创业建业。这些精神、原则、要求,都是“民生观”的内容。不去这样对待价值观的这些原则,党政干部的“民生观”就无从谈起。所以说,树立“民生观”要从“价值观”抓起、做起。在抓“价值观”中确立“民生观”,党政干部要做到:做事高标准、欲望低要求,奉献高人一等、索取低人一筹、真正体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哲学。党政干部应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从而使社会关系更加复杂,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突出表现在社会成员之间出现了利益分化,利益矛盾突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发展尤为不平衡,出现了许多弱势群体和困难户,造成了贫富差距拉大,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解决、化解这些矛盾,这是“民生观”所指,“民心”所系,“国运”所求。这充分说明,树立“民生观”的地位和价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艰巨。裴多非有句名言:生命的长短用时间来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来计算。面对现阶段的贫困状况,党政干部一定要把民生问题提在工作之首,把全部心血献身于解决群众的疾苦之上。在生活中,因为有峭崖,才有瀑布的壮丽;因为有磨砺,才有宝剑的锋芒;因为有责任,才有人生的辉煌。党政干部要看到、想到、尽到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时刻想到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以符合人民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去奋斗;当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一切服从于人民利益,把人民利益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在追求个人利益时,要做到个人利益要在国家、社会利益的发展中得到实现,而不能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这才是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导下做到了、选择了、树立了正确的“民生观”。

  五、从党政干部的“人生观”看树立“民生观”,折射的是执政要终生献民。人生第一位的是要树立人品、美德及生存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人生观的问题。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对人生过程、人生活动、人生关系的反映。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不论自觉与不自觉,总是受人生观的指导。人生观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其中人生的目的在人生观中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的作用。它包括人生目标的设定,对生死苦乐的看法,对真善美的感觉,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对人生价值的判断,对人生自由的体验等等。人生观是历史的产物,处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生活环境的人,对人生问题认识的深度、广度、正确程度和处世态度也不同。所以,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如个人主义的人生观、利已主义的人生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实用主义的人生观、权力意志主义的人生观、集体主义的人生观等。不同人生观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围绕着如何反映和对待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展开的。有些人当官之后,就对人生满足了,陶醉于有过旭日初升的秀美,朝阳喷薄的鲜美,艳阳高照的絢美,烈日中天的壮美,而不再去追求品德美、创造美,实现人生终生之美。我们讲的在人生观中树立“民生观,它指的是党政干部应该如何在实现人生观中正确看待对待人民群众。我认为,在“人生观”中树立“民生观”,应该经常想着自己是个共产党员,进一步增强先进意识;经常想着人民群众,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经常想着自己承担的责任,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经常想着面临的风险和考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当今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一股享乐主义之风渐起渐盛,在一些人眼里,钱就是身份地位,能挣会花就是本领,超前消费就是品味时尚,几十万元的宴席、上百万元的手表、上千万元的结婚典礼、上亿元的超豪华别墅都纷纷冒了出来。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党政干部在树立“民生观”中经受着享乐主义的冲击。明朝万历年间,《虐政谣》云:“满斟美酒千家泪,细切肥头百姓膏。烛泪滴时冤泪滴,歌声高处冤声高。”古人云“奢靡之始,危亡之断”。享乐之义的实质是剥削阶级的利己主义和欲望主义,它是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从个人的人生观中出发,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满足生理本能的需要,把追求个人享受作为至高无尚的目的。有些人羡慕资产阶级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把不切实际的高消费,甚至把一些奢侈、堕落的观念当时尚趋势来推崇,也有的为了达到享乐之目的,走向了邪路而不能自拔,最后葬送了人生。许多反面事例说明,在人生观中确立“民生观”,就要反对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这样才能把“民生观”立起来。我们与享乐主义作斗争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只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把正人生航向的“方向盘”,用正确的人生观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起道德上的“杀毒盘”,用严明纪律和严格监督树起制度上的“警示牌”,“民生观”才能见诸于行动,才能在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约意识中“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创一流业绩”,做“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好公仆、好干部、好勤务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3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