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步伐 促进新余城乡文化一体化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15 22: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77 src="net0803/080308a.jpg" width=450 align=right border=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并提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新任省委书记苏荣在考察新余时,对新余提出了“率先在全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希望。这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新余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战略任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一、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已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

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根基和灵魂,没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支撑和保证,城乡统筹发展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也是十七大提出的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也是缩小城乡文化差异,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共建活动,建设和谐的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使广大城乡居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得到提高,使社会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在城乡进一步得到弘扬,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主要是围绕基本投入、基本设施、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展开,积极构建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体体现为“五个一体化”:城乡文化发展规划一体化、城乡文化事业投入一体化、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文化市场推进一体化、城乡文化成果共享一体化。

二、新余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1、新余经济的快速、良性发展,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奠定了物质基础。2007年,新余经济发展实现了“三个重大突破”:一是全市生产总值278亿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3200美元。二是全市财政总收入41.56亿元,年度增收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三是全市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突破200点大关,达到233.69%,创历史最好水平。整个经济呈现速度快、质量高、后劲足、活力强、协调好的喜人局面。工业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3%,工业化率达到55.9%。形成了钢铁、光伏、新材料和电力四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由单一支柱向多元支柱转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升级,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格局已见雏形。

2、新余的城市化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化率高于其他设区市,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奠定了社会基础。新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推进城市化,已建成的孔目江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多项指标达到“中国人居环境奖”评定标准,是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道路畅通工程先进城市,今年又被建设部授予“国家园林城市”,正努力打造全省最美丽的城市。

3、城乡统筹迈上了新台阶,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奠定了工作基础。新余市围绕“三年大变样,五年一体化”的新农村建设目标,扎实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大公共财政转移力度,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新余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在全省设区市中名列前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20元,农业产业化突飞猛进,一批基础设施较好,吸纳能力较强的小城镇快速崛起。2007年,全市26个乡镇,年财政收入过1000万元的23个,其中超3000万元5个,超亿元的有3个。2007年,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在新余召开,介绍推广了新余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

4、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奠定了文化基础。新余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史前文化、钢铁文化,烩炙人口的仙文化、天工文化,欣欣向荣的太阳能文化、抱石文化,培育了严嵩、傅抱石、何大一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近几年,新余又兴建了一批公益性文化设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主演的文化活动长年兴盛不衰,每年全市群众广场文艺展演都在20场以上,群众演员4千余人,观众10万人次,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激情广场》、《欢乐中国行》、《国风乡情》等品牌栏目多次来余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少儿艺术全省领先,享誉全国,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氛围日益浓厚,城市文化的承载辐射能力日益增强。

5、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和意愿,为城乡文化一体化奠定了群众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的提高,新余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牵引并加速了新余农村文化建设。姚圩镇河埠村过年举办的篮球、乒乓球、拔河等文体活动,吸引了全镇半数以上的群众参加;而送戏下乡常常是这边演了一场又一场不让离开,那边又争着抢着要接走。新余农民群众“盼”文化的强烈愿望还转化为“办”文化的自发行动。仅渝水区就有农民自发组织的业余剧团47个,鼓乐队68个,建成村级文化健身广场30多个,农村图书室115个。一大批富有新余特色和乡土风情的传统艺术和技能重放光彩,武术、健身秧歌、舞狮子、乒乓球、象棋等项目在全省农运会上争金夺银;传统的二胡拉唱、观巢凤凰灯、罗坊花鼓戏、湖泽采茶戏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国风乡情》节目。

三、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1、加大财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机制创新为平台,激发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设立农村文化建设奖励基金,确保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文化室的日常经费开支,提供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研究、创作和培训等相关经费。实行农村文化产品政府采购体系,尤其要对欠发达的乡镇采用政府购买或补贴等方式提供免费文化服务。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多渠道投资体系,真正使新余的农村文化建设有人管事,有钱做事,有活动场地,有活动内涵。

2、结合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推动县(区)、乡(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场所的建设。在制定编制全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统筹考虑,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支撑体系。要根据全市文化资源状况,逐步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文化建设网络,使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实现基础设施的合理化、现代化和信息化。当前,特别要加快和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难的问题。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3、以城市文化辐射带动农村文化,促进城乡文化的交融。目前,新余围绕“城市文化抓提升,农村文化强基础,城乡统筹抓互动”的要求,大力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在城市,要以抱石文化、仙文化、钢铁文化、天工开物文化等特色文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农村,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文化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扶持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繁荣。引导鼓励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和生产更多反映农村现实生活、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帮助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和农村基层文化带头人,促进城市文化多下乡、常下乡,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享受城市文明。另一方面,组织乡村社戏以展演、调演等方式多进城、常进城,在与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进一步弘扬农村文化特色,突出个性,促进繁荣发展。

4、制定产业政策,大力开发乡村文化资源。统筹城乡文化建设要根据本地的自然、文化、历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优势优先,大力培育和发展如乡村旅游业、生态文化业、民俗文化业、休闲文化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和新的文化业态,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目前,新余重点要以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促进城乡生态融合和文化融合。要抓好湖陂村葡萄节和昌坊“农家乐”旅游等特色旅游文化活动,使农民实现就地转化,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使城乡居民既能享受时尚、高雅的都市文化,又能感受自然、朴素的生态文化。促进罗坊、水北、双林、湖泽、分宜镇等文化古镇的复兴,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5、以集镇为重点,大力培植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新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如观巢的凤凰灯、罗坊的花鼓戏、湖泽的采茶戏,还有姚圩的吹打、洋江的龙舟、双林的夏布等等。我们要因势利导,实施文化品牌战略,保护农村文化特性,积极创建“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培育扶持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人。要设计各种形式的载体尽情展示乡土文化。一是通过歌舞戏剧、文学作品等形式展示其丰富的内涵。二是要结合时代精神赋予这些乡土文化崭新内容,使之更富有生命力,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6、加强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构筑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基础。一方面充分发挥新余市群艺馆和各县(区)文化馆作用,鼓励扶持农村文化中心户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增强组织文体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和完善以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为基本内容的各项农村文化人才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对农村各类文艺人才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补贴,提高农村文艺人才的待遇,增强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7、丰富形式,创新载体,为农村文化活动搭建有效的文化平台。各级政府要出面组织,搭建农民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平台。一是办好农民艺术节,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农民主演的形式,把农民艺术节办成农民展示自身形象、歌唱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二是办好各类文体赛事。各级政府和文化体育部门要多组织龙舟赛、篮球赛、合唱比赛等文体赛事。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张扬特色文化,又增进群众之间的交流和情谊,对于化解农村的矛盾纠纷,推进移风易俗也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height=297 src="net0803/080308b.jpg" width=430 align=left border=0>城乡文化一体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出发,总揽全局、统筹兼顾、总体布局。我们要以激发农民文化建设积极性为突破口,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城乡文化交融为手段,有效整合全市各级各类文化资源,调动城乡文化工作者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率先在全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一体化,努力把新余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园林城市”目标早日实现。

责任编辑:单巍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