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我中华,从事文字工作20余年,现任某市机关党办主任。
我们直入正题,要想写好材料,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材料。材料,字典里有3个释义: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可供参考的事实。简单讲,就是素材。经过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演绎,我们所讲的材料,就是指日常工作中所需要见诸笔端、见诸纸上的文字,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讲的文字材料。这里面又包括各类公文、各类讲话、各类讲课,等等,每一种材料都有不同的写法。本文主要着眼宏观、立足整体,围绕“对写材料的基本认识(怎么看)、学习写材料的基本要领(怎么学)、写材料的基本套路(怎么写)、写好材料需具备的基本前提(怎么办)”4个方面,共享个人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会“办差”先要会“办文”,必须深化认识真重视
机关在对待写材料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识上“偏”。有的同志认为,工作是实实在在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的,不是虚头巴脑写材料的,平时宁愿跑跑颠颠办事,也不愿静下心来办文,把写材料当作耍嘴皮子、练花架子,是玩虚的、无用的。二是思想上“怕”。有的同志害怕写材料,宁干十天活,不写一天稿,就像有人调侃的“宁愿去搬砖,不愿写材料”一样,遇到材料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三是行动上“懒”。有的同志接到任务后,找来往年资料照抄照搬,不动心思想,不下力气查,不用功夫写,糊弄完就完事,管他质量高低,平时更是不愿触及、懒于动笔。而无数的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写材料,勇于写材料,主动写材料,能写好材料,善写大材料的人,才能在事业发展中走得快、走得远。对于写材料,我们要强化“三种认识”。
(一)写好材料是履职尽责的基本功。毛泽东同志指出:拿笔杆子是领导机关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工具。我们通常所说的机关干部办文办事办会的“三办”能力第一个就是“办文”。只要在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不论在哪个部门,都绕不过“写材料”这个关口。因为,工作情况要让领导了解,需要通过文字;请示、建议要让领导认可和定夺,需要见诸文字;上级指示的传达部署,需要形成文字;经验体会的归纳总结,需要提炼文字。总之,机关干部写材料,就象战士扛枪、农民种田、工人做工一样,是履职尽责的基本功。会写材料的机关干部不一定很全面、很优秀,但是不会写材料的机关干部肯定是有瘸腿、不合格。
(二)写好材料是提高能力的铺路石。写材料是一个锻炼人、培养人的过程。某位领导在讲课时指出,领导机关、领导机关,是领导使用机关,机关围着领导转,领导围着区县转,区县围着发展转。讲得很准,很形象。说白了,机关就是围绕领导的决心意图运转和开展工作的,承办文字材料,就是把领导的决心、命令、指示、要求变成文字用于指导县区发展建设。作为我们写材料的同志,可以零距离感悟领导智慧,面对面倾听领导心声,受教诲多,锻炼提高就大。比如,给毛主席当了18年秘书的田家英,上初中一年级时,就因为母亲去世被迫辍学,但是他立志“走遍天下路,读尽世间书”。特别是有机会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之后,受到毛主席老人家的亲身教诲,得到了真传,文字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中共八大开幕时,他草拟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很受赞赏,流传很广。可以说,每位领导都是一本大书,机关的很多文字材料反映的都是领导的思想和理念、见识和主意,无论写前领导向你交待的多或少,写中领导与你探讨的深或浅,写后领导改动的大或小,都使你能有机会直接感受领导的政治智慧,独到的领导风格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而使个人能力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就如一位机关处长讲的那样,跟着领导,“陪同就是培训,提包就是提高”,可以说一语道出了其间真谛,绝对没有溜须拍马之嫌。
(三)写好材料是成长进步的推荐信。俗话说,文如其人。材料可以反映出作者的理论功底、思想水平、知识储备、表达技巧、思维能力等。就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样,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反映出他们驾驭全局的大思想、大境界、大智慧,由此引起了思想共鸣,赢得了广泛支持。领导不可能对我们每名机关干部、每项工作都深入了解,但可以通过审阅材料,对作者的工作能力、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性格特点等进行考察。经常写材料的人,向领导显示能力的机会就多一些,进步的机会也就多一些。就如×书记在讲如何学习时讲得一样,很多同志老是进不了核心圈,写大材料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大家也可以横观全国看一看,能写大材料的几乎没有不提升的,而且发展后劲都很大。所以说,大家要重视写材料,积极写材料,通过写好材料来干好工作、提升能力、展示素质、赢得进步。
二、练“绝活”需要练“绝招”,必须深谙要领真入门
写材料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却有门路可循。结合这些年写材料的体会,就如何学习写材料,我总结了一套“葫芦理论”,在这里给大家聊一聊,讲的不一定准,权当抛砖引玉。我把学习写材料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要会照着葫芦画瓢。意思就是模仿,这是学习写材料的初级阶段。具体讲,就是在写材料时找一些同类型的范文,看别人怎么写,我也怎么写。大家不要认为这很难,每一类型的材料都是有其基本套路和模式的,比着葫芦画瓢,时间长了就能把瓢画好画象。通常情况下,材料的结构都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比如,写动员讲话,内容结构一般是这样的:首先,讲活动的目的意义,即讲它的重要性,必要性,一般会说开展这项活动是形势所迫、职能所系、现实所需等等,尽量把他讲到不搞不行,非搞不可的程度。其次,讲清这项活动的大体安排,包含指导思想、组织领导、阶段划分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第三,也是最后一部分,对搞好活动提出要求,如,提高认识,把握标准,协调矛盾,加强领导等。但是也有材料不遵循这个模式,比如,汇报材料的内容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今后的打算,如单位建设综合情况汇报,通常在工作开展情况里要写政治建设、经济发展情况、民生工程、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内容,如果是专项工作汇报,像党建工作汇报,则通常从组织建设、品牌建设、廉政建设、专项活动开展情况等方面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在写材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套路和模式,作为初学者,要多看一些范文示例的工具书,现在这方面的书很多,每个部门都有,关键是要多看多学。
(二)要能离开葫芦画瓢。意思就是不用再看别人的,就知道怎么写了,这是学习写材料的中级阶段。也就是说,在模仿到一定程度后,对各种材料的模式运用比较熟练,许多写作套路已经印记在脑子里,不看范文也能够写出材料,关键是善于借鉴,运用自如。在这个方面,举我自身的一个例子。2013年,省委×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授课时讲了“七问”,这种模式和风格很发人深省,我也很受启发。那年,我担任县委组织部长,针对党建工作实际,特别是机关下去进行调查研究的现状,写了篇《××××××》,在《××××》上刊发,标题是这么定的:
检查考核变了“味”——检查考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检查考核偏了“向”——机关应确立什么样的检查考核指导? 检查考核分了“力”——到底谁是检查考核的主体? 检查考核虚了“芯”——检查考核到底应该查什么? 检查考核丢了“宠”——基层欢迎什么样的安全检查? 检查考核失了“真”——基层到底应该怎样对待检查考核? 检查考核没了“效”——检查考核之后应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使文章更有针对性,更有吸引力,更有可读性。
(三)要善看到瓢画葫芦。意思就是触类旁通、信手拈来,这是学习写材料的高级阶段。也就是说,在第二个阶段运用很熟练的情况下,能够摆脱习惯性思维方法和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打开思维,打破常规,不拘形式,另辟蹊径,围绕最有效的表达材料意图目的,自创写作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这个材料很抓人、很打人。比如,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书记参加×县委专题民主生活会。当时写汇报稿时,考虑到需要向领导汇报4个方面情况:一是×县建设情况,二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三是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准备情况,四是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准备汇报时没有采用传统的格局来撰写汇报,而是开篇就讲: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抓了三件大事、八项具体工作。三件大事是: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大抓重点项目落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把三件大事捆在一起抓、融在一起建。围绕这三件大事,主要抓了八项具体工作:一是认真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深入分析查找解决问题。三是着力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四是强力推进×个项目建设。五是下大力抓好干部能力素质培养。六是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七是高度重视抓好信访稳定工作。这个路子虽然看似平淡,但一一回答了领导的关切,直击要害,朴实简洁,领导很满意。因此,当写作功底比较扎实之后,就要从以形式为中心转移到以效果为中心上来,这样才能实现新突破,材料水平才会有大幅提升。
三、出“精品”必要出“精工”,必须深入钻研真用心
所谓文无定法,就是指写材料各有各的写法,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一样。但是写材料总有一个基本套路可循,大概可以分为“五步”。
(一)精准理解意图。接受一项材料任务后,首先要做到“四知”,即知领导意图、知受文对象、知文种格式、知时限要求。这4点把握的如何,会直接影响材料的成败。比如,前一段×指导撰写的《向×汇报提纲》,领导带着我们研究时分析感到,×这次来检查指导工作,最倾向于两件事,一件是看×市委怎么样,抓工作思路清不清,作风实不实,抓工作成效好不好,特别是年底前和下步工作考虑的细不细,筹划的好不好。另一件是看×市委落实上级指示怎么样,省里安排的工作抓了没有,抓得好不好。所以汇报提纲应重点反映3个方面:一是×市委落实上级指示很坚决,省里部署的工作在我们市落实的很好。二是抓工作思路清、举措实、成效好、进步大。三是年底前的工作重点突出、安排合理。从这个理解认识出发,×书记的汇报,各级领导都很满意。再比如,今年我们×县委组织召开“对照党章党规找差距”研讨会,大会主题思想是问题导向,就是查问题的。有的常委把握的很准,发言时开门见山,直奔问题而去,深刻剖析原因,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认可。而同样发言的一个×部长,一上去还是常规式的套话连篇,被×当场叫停。可见,准确理解意图多么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四知”?一是要学习上级通知、指示精神。知道写作背景是什么,上级关注什么,想要什么,需要你干什么。二是要准确把握领导和上级意图,可以通过当面请示或写提纲请领导修正的办法,掌握领导意图。在领导意图不明确的情况下,可结合其一贯思想、风格习惯去把握。三是要熟悉各种文体写作的方法要求和基本套路。四是准确掌握部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清二楚。总之,切实通过精准的理解意图,达到“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效果。
(二)精确构思提纲。列提纲如同盖房子,要先搭起大框架,然后再根据思路一层层具体展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路子、打腹稿。这一步非常重要,是需要绞尽脑汁、深入思考的过程,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也是我们写材料的同志经常过不去的坎。以前给×写材料时,领导习惯说我还没想好,你们先写,等领导想好了,便在我们的材料上大笔一挥改的七零八落。还有×写材料时,我问他写的怎么样了,他也经常给我说,这一块我还没有想明白。所以说,写材料要七分想、三分写,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我们想明白了、想透彻了,下笔才能文如泉涌、一发而不可收,才能像北宋诗人吴可讲的那样“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下面,我以×围绕“对党忠诚”给×上大党课的教育提纲为例来讲一下怎样列提纲。列提纲主要包含主题和层次标题,通常分为4步:
一是把准题。就是抓住中心、定准题目。比如,系列党课围绕“好干部标准”,×以“对党忠诚”讲第一课。根据×要求和我们的理解,我们把题目定为“自觉践行对党忠诚,做让党放心的好干部”。这样,既抓住了“对党忠诚”这个核心,又把住了做“军队好干部”这个主题。
二是破好题。看人看双眼,看文看观点。观点犹如“文眼”,最能体现文章的风格和水平。这里讲的观点就是层次标题。列标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并列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表达主题,也可以采用递进式、剥笋式地一层层地深化主题。围绕“对党忠诚”这个题目,我们一开始采用并列式列出的标题是:1.揭批“伪忠诚”增强紧迫性。2.破除“亚忠诚”增强纯洁性。3.立起“真忠诚”增强坚定性。4.严守“铁忠诚”增强纪律性。但是×看了之后,指出对党忠诚这个题目,还是应该从正面讲,看主流,毕竟对党不忠诚的是极少数,不能先从问题进入,应该先讲什么是对党忠诚,然后再讲当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再讲怎么办。根据这个思路,我们采取递进式列了标题:1.要认清“真忠诚”,做与党同心的坚定追随者。2.要认透“伪忠诚”,做与党同向的坚定拥护者。3.要认准“铁忠诚”,做与党同力的坚定践行者。这样破题,让人一看主题鲜明,思路很清。
三是深挖题。就是围绕一级标题列二级标题,围绕二级标题列三级标题,一层一层向下挖,切实把它挖透挖深。往下挖不外乎两条线,一条是按内容挖,一条是按方法挖。比如,对第一部分围绕“真忠诚”进行挖题,我们是按照内容分解的,把真忠诚用4个小标题来体现:1.对党的事业真信仰。2.对党的理论真信服。3.对党的道路真信守。4.对党的领导真信赖。再比如,对第三部分二级标题“守规矩”进行挖题,我们是按照方法分解的:1.熟知规矩。2.敬畏规矩。3.严守规矩。特别要注意各级标题不能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内容交叉,自己没法写,别人没法看。
四是提炼题。就是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提炼标题,使其有看点、有亮点,活灵活现能传“神”,一下就能抓住人。比如,党课第二部分围绕“伪忠诚”的表现,我们第一次写的是:1.吃里爬外的“窃国贼”。2.另立山头的“阴谋家”。3.大奸似忠的“伪君子”。4.碌碌无为的“木偶人”。写完之后,看起来虽然形象,但有点大,不够实。最终经过杨政委指点后,反复推敲定为:1.吃党的饭、砸党的锅。2.用党的权、谋己的利。3.受党的恩、报党的怨。4.占党的位、急党的责。这样既形象,又实在,也准确。为了使大家对构思提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给大家再举2个很典型的例子:一个是今年年初XX在党委扩大会上的讲话,领导从“坚定能担当的政治品格,强化能担当的使命追求,提升能担当的素质本领,培塑能担当的过硬作风”4个方面讲担当,不仅抓住了XX的形势,上接了天线,也抓住了XX的形势,下通了地气。另一个是XX参加XX组织座谈时的发言提纲,讲如何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的标题是:1.把火烧旺,防止冷场。2.把框画好,防止变形。3.把镜擦亮,防止走样。4.把药备足,防止反复。领导用“烧火”“画框”“擦镜”“备药”来分别表达思想动员、制度规范、典型引领、奖惩激励4种方法,猛一听、词很新,深入看、招很实,仔细品、很管用。
(三)精选资料素材。一篇材料,如果缺少素材,就会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像个“瘪三”。选择素材对准确表达文章主题至关重要。为什么我们听《百家讲坛》中易中天、于丹等大家名师的讲座,感到既学知识,又很享受?就是因为他们用典故、事例都非常恰当,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强化感染的效果。在选取素材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字”:第一个字是“准”。就是要紧扣主题,恰如其分,不能张冠李戴、硬拼乱凑,让人感到事不对题。第二个字是“活”。就是要生动鲜活,打深烙印,不能老生常谈、毫无生气,让人感到索然无味。第三个字是“精”。就是要以一当十,典型具体,不能一味堆积、腌肿虚胖,让人感到又奥又长。
(四)精心起草初稿。在把准主题、理清路子、选好事例基础上,起草初稿就是组织语言的问题了。在这一方面,要重点把握3点:一是布局上要详略得当。一篇文章详略得当不仅能够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还能增加美感。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主题的要详写,其他的要略写。在篇幅上,要坚持“凤头、熊腰、豹尾”,开头要简要新奇,正文要流畅详尽,结尾要强劲有力。二是过渡上要衔接自然。过渡句就像一座桥,衔接层与层、段与段之间的意思。过渡得好,材料就会前后连贯、结构严谨。否则,就会生硬别扭。过渡句通常有转折式、承上启下式、自然过渡、用时间词过度4种,要根据材料的实际来选择使用。三是用语上要恰如其分。每一种材料都有特点,通知指示要求语言必须准确,经验总结要求语言必须精炼,讲课讲话要求语言必须对路。比如,写领导讲话,要遵循领导的风格,有的领导讲话很有力,就要写出劲道;有的领导讲话很朴实,就要娓娓道来;有的领导讲话很风趣,就要通俗形象。例如,×年,×在总结复盘讲问题时,用了“党委瞌睡了、堡垒塌方了”来犀利指出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可以说,既生动形象,又直击要害。再比如,网上有一篇网文在描述有的领导爱搞政绩工程时,写到“在领导眼里,必须搞大量的活动才能出成绩,还必须要把每一项事情搞得精彩,即便是在玻璃缸里游泳,也要弄出乘风破浪的气势来”,很形象、很到位。
(五)精细修改完善。“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是无数成功者的经验之谈。欧阳修在文章草成之后常贴在墙上,朝夕观看,反复揣摩,不断修改。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中写道:“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文章大家尚且如此,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手笔,写材料更要反复修改。网上有文戏称写稿子为: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还得推敲;九稿十稿,才能定稿。虽然充满了调侃味道,但是却形象描述了反复修改材料的过程。修改材料时,要注意把握“七看”:一看题目是否精当。有没有文不对题、词不达意的地方。二看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详略不当、布局错乱的问题。三看事实是否确凿。有没有虚假失真、细节不清的现象。四看导向是否正确。有没有有悖政策、曲解指示的错误。五看内容是否周密。有没有自相矛盾、交又重复的毛病。六看语言是否得体。有没有过激过火、生涩难懂的字句。七看文字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字漏字、格式不对的情况。总结撰写一个材料的过程,形象地说,就好比塑造一个人,主题就是“魂魄”,提纲就是“骨架”,素材就是“肌肉”,初稿就是“维形”,修改就是“注血”,所有程序都完成了,一份材料就像一个人一样,真的“活”了起来。
四、重“诗内”更要重“诗外”,必须深下功夫真热爱
古人讲,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一篇好材料的形成,不是来自作者的“灵光一闪”,而是来自背后的辛勤耕耘和深厚积淀。我们每名机关干部都要把写材料当作一种兴趣来培养,当作一种习惯来养成,当作一种幸福来享受。
(一)要有积极的态度。态度决定行为,态度决定成效,没有下定决心干的事绝对不可能干好。要想写好材料,首要的是要有积极的态度。具体讲,就是要克服好“四种心态”:一是克服胆怯心理。有的同志不是不会写,而是害怕写不好,害怕担责任,害怕挨批评,导致缺乏信心。领导既然放心地把材料交给我们,就说明对我们有信心,对我们很认可。而且每个材料完成后,领导都会层层把关,反复修改。所以,大家要积极写材料,大胆写材料。二是克服厌烦情绪。有的同志能吃苦,也不怕受累,就是干不了精雕细琢的活,材料修改一遍就皱眉,两遍就苦恼,三遍就烦躁。精品材料是积累的沉淀、思想的升华,其精华和功夫体现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背后,不经过千百次的磨练是学不到这种真功夫的。三是克服吃亏心态。写材料的人加班熬夜多,遭到批评多,受的委屈多。有的同志看到别人不加班、不熬夜,抓好一项工作还经常受表扬,心里不平衡,感到很吃亏。大家要看到,会写材料的人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文字水平都比较高,领导很重视,同事很尊重,下级很敬佩,上边有人调,下面有人要,走到哪里都受欢迎,看似多劳多干很吃亏,实则蓄积了发展后劲。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各级机关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要能写材料,无形中,能不能写材料成为了选人调人的首要标准,就连我们当科长的、当部门领导的选个人也是想选能写材料的,大家想想是不是。四是克服应付思想。有的同志讲,“时间到交材料”“好不好就这样”,也有同志说,“反正还有领导把关”“谁说不好谁改吧”。央视有一个节目叫《出彩中国人》,它揭示一个朴素道理:干什么事都要追求精彩,这样才能出彩,不然只会出局。写材料如果心存应付,必然不能出精品,不会上质量。因此,大家要强化标准意识,提笔就要追求一流,交稿就要力争完美。
(二)要有良好的习惯。习惯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写好材料的基础和伏笔。我感觉,想写好材料,要养成“三勤”的习惯:一要勤积累。作为机关干部,写材料在多数情况下不是“有感而发,为己立言”,可以啥时写完啥时算;而是“奉命作文,代人立言”,不管你想不想写,有感没感,都要限时拿出来。如果平时没有积累,遇到紧急任务现翻资料,就会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只有平时多积累,才会肚里有货、心中有谱、下笔有神。我们委局的几个科长,每人都有各类的要诀摘编、资料汇编、名言集萃,也就是他们常说的写作“宝典”和“利器”,所以他们写起材料来就相对轻松的多。怎样积累资料,要做到“六多”:1.多读书看报,写体会写批注,剪贴报刊资料;2.多观察思考,记录思想火花和灵感;3.多参加会议,会议记录尽可能记准记全,回去琢磨体会和钻研;4.多上网浏览,了解掌握多方面信息;5.多交流聊天,处处留心皆学问;6.多深入一线,到一线单位和群众中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写作的信息源、数据链、资料集、思想库。二要勤动手。经常写材料的人都有一种感触,一停笔就懒得动笔,一不写就眼高手低。写作写作,重在多写,贵在勤练。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六练”:1.要结合工作练,写通知、写指示,认真去写,依题而练。2.要结合读书练,写读后感,写旁批眉注,可长可短,可深可浅。3.要结合生活练,写日记、写心得、写偶感;写人、写事、写物、写理。4.要结合课题练,在课题牵引下,深挖井,勤调研,深钻细研嚼烂饭。5.要结合推稿练,对参与的集体写作,多思考多发言,在大家交流碰撞中练笔、练脑、练提高。这里就是为什么,我们搞一个大材料,要集中一帮人推稿子,实际上推稿子的过程,就是让大家共同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6.要结合投稿练,按照编辑部要求,琢磨栏目特点、文章格式、行文风格,勤动笔勤投稿,边投边练。三要勤总结。毛主席讲,共产党人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经验因总结而升华,能力因总结而提高。每完成一个材料,都要回过头来看一看,把初稿、修改稿和最后定稿加以对照,把自己写的和领导改得对照,从中总结好在哪里,经验是什么,失误在哪里,教训是什么,为下次写好材料提供借鉴。正如我们市委开展的“我的工作剖析思考”活动,×要求,每写完一个大材料,都要集中组织分析反思,主要让参与的同志谈经验、谈收获、谈感悟,让大家来点评、来体会、来借鉴。比如,上一周,我们围绕《×××××××》这篇材料进行了复盘反思,集体探讨了如何撰写好汇报材料,我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写好汇报材料要做到“四清”,即:对象清、路子清、工作清、语言清,这样总结,大家都感觉收获很大。总之,想写好材料,关键要把握好一个“勤”字,师领导在给我们聊天谈体会时,讲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最大的感受就是“勤能补拙”,这是领导的心声,更是成才的至理。记得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叫《长真本事须下“笨功夫”》,揭示的就是这个道理,上面举了一个例子,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连长问许三多读了什么书,许三多的回答是,准备将连队图书室的书从A到Z读完,已经读到H了。这么笨的办法,却将一个农村放牛娃培养成了现代化的优秀士兵,正所谓“功到自然成”。
第三,要有执着的境界。境界决定高度,境界决定水平。写材料与艰苦相随、与寂寞相伴,过程很漫长、进步很缓慢,但内心很充实、前途很光明。关键是看有没有执着的定力和毅力。一是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吃苦劲头。写材料是个苦差事,写材料的人“省被子、费灯泡、掉头发、嘴起泡”,每写一份材料都像是一场“战斗”,心理上都要经过一番折磨煎熬,体力上都是一次透支消耗。只有甘于忍耐写材料的苦头,始终保持勇于写材料的劲头,别人打牌的时候你在打字,别人看球的时候你在看书,别人喝酒的时候你在喝墨水,才能真正享受到写材料的甘甜。网上有一首关于写材料的段子,我在这里给大家念一念,“君当作磐石,我愿写材料;春眠不觉晓,醒来写材料;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红星闪闪亮,照我写材料;子在川上曰,我在写材料;生当作人杰,死亦写材料;夜夜思君不见君,君在写材料;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材料;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材料;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写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材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写材料。”我觉得这个段子写的很好,不是写材料的资深人士,写不出这样的水平和感受,可以说这个段子,既写出了才华,又写出了真切,更体现了以苦为乐、以写材料为乐的乐观主义境界。我个人就对“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材料”体会很深,每到周末在办公室加班的时候,亲朋好友打电话问我在忙啥、叫我吃饭时,我就会告诉他们我在写材料。二是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意志。许多同志都有这样的经历,千辛万苦撰写的文字材料,自我感觉挺满意,但呈送到领导那里,往往由于材料主题不对路子、文章结构不合要求、语言风格不合口味,被要求修改,甚至推倒重来。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气馁,领导阅人无数、阅事无数、阅稿无数,每一次批评都是对材料质量的升华,每一次批评都是提高素质的帮带。所以说,要经得住批评、经得住折腾、经得住反复,在一次次反复、一次次修改、一次次推倒重来中写好文章、成就自己。三是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品追求。古人讲,“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道出了精益求精的真谛,成就了流传千古的佳作。前不久,学习习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习主席也指出,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并引用了福楼拜说,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来形容。因此,一篇材料,要不厌其烦地看,不成精品不交卷;要不厌其烦地改,不至绝美不收笔;要不厌其烦地问,不达满意不罢休。
说真心话,好何写好材料,很多时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什么是好材料,可以有一个标准,我用6个字来概括一下好材料的标准:
第一个是字“高”,立意高,有思想; 第二个是字“实”,落地实,有内涵; 第三个字是“新”,构思新,有创意; 第四个字是“顺”,层次顺,有条理; 第五个字是“精”,言语精,有品位; 第六个字是“神”,能传神,有韵味。
最后,祝大家人人都能成为写作能手、文笔强手、材料高手,人人都能写出至高、至新、至实、至顺、至精、至神的精品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