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平市协作办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山海协作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市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契机,围绕加快七大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继续坚持“山海协作、南接北联、重在北联”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积极主动抓好山海协作、区域协作、对口支援工作,积极参与创业竞赛和招商引资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预计2006年全市新引进山海协作项目430项,总投资58.51亿元以上,项目注册资金24.50亿元,比增107.25%,全年实际到资额达到69.33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8.34%,其中省内资金37.5亿元,占53%,省外资金31.8亿元,占47%。
一、不断深化省内协作,全力推进山海联动。一年来我们始终把山海协作特别是泉南协作作为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强化了山海协作工作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泉州南平山海协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2006年我市在武夷山承办了泉南山海协作第十二次党政联席会,会上,泉州市向我市捐赠了山海协作项目贷款贴息资金100万元、社会事业建设资金100万元(其中向武夷山市二中捐赠教育事业资金50万元);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分别向松溪县、光泽县、政和县等对口帮扶县捐赠了社会事业资金80万元、60万元和50万元。现场签约了4个泉南山海协作项目。2006年6月我市遭受特大洪灾,晋江市向我市灾区捐赠了价值72万元的15车救灾物资,支援顺昌、建瓯、松溪等重灾县市。6月23日-24日,晋江市党政代表团赴松溪县开展山海协作项目帮扶活动,向松溪县提供社会事业帮扶资金185万元,并捐赠救灾款45万元。二是山海协作项目的对接与合作取得实效。继续加强了与福州、泉州、莆田、厦门等市的联络与交流,相互之间开展了频繁的经济联系与来往,主动接受产业转移和项目对接,已形成了更加紧密的经济协作关系。2006年全市引进省内山海协作项目233项,协作方实际到资37.48亿元(其中新上项目15.97亿元,续资项目21.52亿元)。省内引进的新上项目占新上项目总数的54.19%。省内引进项目中,以福州市项目为主,新上项目120个,分别占省内新上项目的51.5%。引进福州市资金21.76亿元,占引进省内资金数的58%,占全部引进资金数的31%,引资超过3亿元的有莆田、厦门、泉州三个市。在省内山海协作的一批重点项目中,福人地板、中竹纸业、青松化工、三爱药业、象屿地产等已成为闽北新经济增长点。各县市区也积极开展了山海协作项目对接活动,取得了良好实效。建阳、顺昌、武夷山三县市在山海协作项目评比中,名列一、二、三名。政和县铁山工业平台被省委农办山海协作处定为四个省山海协作示范园试点之一。松溪县与晋江市组成党政代表团开展互访活动,晋江市援建松溪县红旗街路面改造、县福利院老人公寓等6个项目,进展良好。光泽县加强劳务协作,集中培训劳动力2600多人,向惠安县输送劳动力300多人。政和县与惠安县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2次山海协作活动,惠安县援建了政和县2座希望小学、医院病房大楼、疾控中心大楼等多项工程。
二、不断深化区域协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1、积极构建协作平台,促进区域交流与合作。今年我市先后参加了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三届二次党政联席会议、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2006年(宁德)市长联席会议和闽东北经济协作区书记市长(宁德)联席会议,我市与协作区兄弟市共同签署了《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旅游合作与发展行动纲要协议书》、《关于建立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区快速沟通协调服务机制的决定》,讨论通过了《“十一五”期间闽东北冀区域协作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深化区域旅游资源的共享、市场的开拓、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对接转移和提高协作区的协作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我市连续遭受洪灾侵袭,闽东北经济协作区办公室连续两年向我市捐赠了价值2万元的救灾棉被。2006年福州市、厦门市还向我市捐赠了200万元救灾资金,体现了协作区各市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精神。
2、积极构建创业平台,为企业发展服务。精心组织我市企业参加 “5·16”武夷旅洽会、“5.18”海交会、“6.18”项目成果交易会、福州商品(合肥)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和“泛珠三角(昆明)投资贸易洽谈会”。认真搞好参展企业的组织、展品筛选和布展工作,扩大了闽北和我市企业及其产品在省内外的影响,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5·16”期间,我办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筹备了第九届武夷国际旅游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州专场项目推介会,积极推介宣传南平,邀请来自11个国家及港台地区和大陆企业的代表300多人参加了推介会。现场签约合同项目14项,总投资3.6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59亿元。
3、积极构建项目对接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以小分队形式赴福州、浙江金华、丽水、温州、宁波等地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推介活动,为进一步宣传和推介闽北、促进招商引资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福州和江浙沪地区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最重点区域。我市从福州、浙江等地引进的水电开发、木制品加工、食品加工、汽车制造、氟化工等领域的企业,如邵武王斌木业、建阳武夷汽车、青松化工、丽阳人造板、建瓯的北津电站、福人纤维板和在建的闽北林产工贸园区、温州家具工业园等山海协作项目已成为我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年初举办了山海协作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市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参加,听取企业和客商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服务,促进了企业的发展。2006年引进省外项目197项,实际到资31.84亿元,占我市引资总额的47%,其中仅浙江省就占129项,实际到资20.17亿元,占省外项目到资数的63%。从上海、江西引进项目到资分别达到7.2亿元和1亿元,取得较大的突破。2006年全市引进市中资金中工业项目资金达47.3亿元,占69.7%。
三、不断推动对口支援,积极增进交流和往来。
根据省委部署,我市与新疆昌吉州、西藏林芝地区、宁夏以及三峡库区重庆市万州区建立了对口支援和友好协作关系。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切接见我市援藏援疆干部,了解了对口支持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9月下旬市党政代表团赴新疆昌吉州和西藏林芝地区看望慰问我市的援疆、援藏干部。今年我市共落实援藏资金150万元、援疆资金150万元(其中延平区50万元)。在当地党委政府和种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援藏援疆干部取得了优异业绩,在西藏林芝地区米林农场任职的我市干部杨荣朗同志被提任林芝地区行署副专员。武夷山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投资创办的新疆喀纳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入运营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我办还积极探索与宁夏固原地区的劳务协作,与市劳动、经贸部门配合,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招收宁夏籍员工300多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难的矛盾。6月6-7日赴石嘴山市参加中国·宁夏·石嘴山2006友好城市经济协商年会,年会期间举办了“友好城市交流合作论坛”,我市和石嘴山市、蚌埠市、焦作市、株洲市等五个友好城市作了交流性发言,形成了《中国·宁夏·石嘴山2006友好城市经济协商年会会议纪要》。通过这次年会增进了我市与石嘴山市的友好协作关系。
四、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完成工作任务。我办积极围绕服务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制定了创业竞赛任务分工负责和奖惩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宽招商渠道,实施“以商招商、以诚招商”,积极落实创业竞赛引进项目任务,取得了良好实效。2006年已引进17个项目,总投资9560万元,占任务的341%,完成项目注册资金4055万元,占任务的290%,超额完成了全年创业竞赛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抓好我市工业产业集群落实工作的要求和市经贸委的分工,我办组织力量对我市汽车及配件产业开展了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并向市政府呈报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汽车及配件产业集群的建议,代市政府草拟了《关于加快汽车及配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完成了南平市汽车及配件行业协会的筹建工作,并于12月22日成立。
五、不断实施互动联动,主动搞好挂村帮扶。一是开展扶贫帮困。今年以来我办领导先后在春节和“七·一”期间深入陈墩村开展“互动联动、牵手帮困”和“访民情送温暖”活动。向老党员和全村53名70岁以上老人送去了价值3000多元的棉衣等慰问品和近4000元慰问金。同时积极支持该村灾后生产自救,今年“6·6”洪灾后,陈墩村部分群众受灾,我办及时为陈墩村筹措救灾资金1万元、救灾棉被20床,及时为村民送去了挂钩帮扶单位的慰问。二是扶持发展生产。积极引导该村发展增收项目,帮助该村联系相关企业免费对该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建立生产加工点,并无偿援助劳动力培训资金1万元,促进了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并帮助引进1家服装生产企业,安置本村劳动力20多名;积极鼓励农户发展近郊型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常年蔬菜基地,推广马蹄笋种植、家禽饲养等短平快的增收致富项目,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三年的挂钩帮扶,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700元,比帮扶前增加了1000元。三是积极指导新农村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该村新建垃圾处理池5个、修建公厕1座,提供水泥40吨及资金近2万元为该村铺设村道水泥路面400多米。
六、不断加强效能建设、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管理,完善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评方案》,加强了廉政制度建设和机关内部的教育管理,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了廉政建设的各项目标、要求,促进了廉洁自律各项制度的落实,努力实现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二是建立了政务公开制度。政务公开领导和责任机制得到建立健全。主要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具体搞好政务公开工作任务的落实,并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创业竞赛考评责任制。政务公开的长效机制得到落实。对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责任人、以及政务公开的程序、时效、意见反馈和处理情况等进行了规范,设置了政务公开栏,定期和不定期对有关事项进行公示和公开;建立了政务公开登记簿;开通了南平经济协作在线网页,不定期在网上对相关政务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增强了政务公开的实效性和长效性。今年我办对办公室进行简单装修,虽然费用不大,但我们仍然按照政务公开程序进行公开招标和公示,并报经贸委监察室备案。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得到完善。制定和完善了政务公开领导分工负责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把政务公开工作与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评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了政务公开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办所有下拨的山海协作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和社会事业项目资金以及救灾物资的分配、干部任用情况、季度财务支出情况等均进行了公示。三是落实了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及时主动为企业和客商提供优质服务。规范并落实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机关的工作效率,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四是建立了领导工作谈话制度。在工作中,办领导不定期对各位同志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及工作完成情况、廉洁自律和廉政勤政的表现情况等,适时进行谈话,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廉洁自律各项工作制度的落实。五是加强了机关效能各项政策制度的学习宣传和教育。我办重新印发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的暂行规定》、《南平市直机关效能建设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南平市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和市经贸委《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南平市经贸委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等文件和制度,做到人手一册,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走上制度化、正常化轨道。六是全面开展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根据经贸委党委的部署,机关全部科室和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机关绩效考评工作,每季度先进行自查,向经贸委效能办填报科室和个人绩效考评表,主管领导签署考评意见,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七是健全了处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办领导认真准备和参加经贸委处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会前认真准备发言提纲,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会后认真整改,有效地带动了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和工作作风的转变。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市山海协作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县市对山海协作工作重视不够,开展活动不多,成效不明显。特别在山海协作项目的引进和产业对接方面,县市之间的差距较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2、山海协作工作机构不理顺。直接导致工作任务难以落实。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协作办的机构,有的挂靠在经贸部门、有的在发改部门、有的在外经部门、有的在农办,个别县市频繁变动,导致正常工作难以衔接,甚至山海协作月报表都难以及时报送,影响了山海协作工作的正常开展。
3、山海协作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统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我市创业竞赛对山海协作项目的考评突出以项目注册资金和工业项目注册资金增长指标为主,大大提高了项目统计工作的质量,较好地反映了山海协作项目的发展情况。但各地还不同程度存在项目投资额和引资额统计不够准确和不实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