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汉江作为长江第一大支流,应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建设和转型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 理顺流域协调机制 鄂陕豫三省毗邻地区地域相通,人缘相亲,交流合作由来已久。成立于1986年的中西部经济技术协作区包括汉江流域的商洛、安康、南阳、十堰、襄阳等市,已举办26届协调委员会会议。鄂陕豫三省八县治安联防协作机制于2001年建立,由河南省的卢氏、淅川、西峡和陕西省的商南、丹凤、山阳以及湖北省的郧西、郧县八县组成。目前,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已列为鄂陕豫三省重点合作领域。2016年4月,湖北、河南两省签订《鄂豫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汉江“环保治污、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等,共同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5月,湖北、陕西两省签订《鄂陕战略合作协议》,共商合作共建汉江生态经济带,提出“重点推进南水北调上游区及汉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 国家层面,鄂陕豫三省联合推动国家有关部委设立汉江流域综合开发管理机构,从国家层面推进分工协作、功能互补、产业互撑、设施共享、生态共建等区域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省级层面,建立高层协商对话机制,形成主要领导定期会晤制度,定期研究和协商合作的重大战略问题。市级层面,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加强汉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地区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建立完善跨界流域联席定期会议制度、联合监测预警制度和环境应急联动制度等相关制度。 构建循环产业廊道 依托汉江沿线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荆门、商洛、潜江、谷城)、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社旗、西峡、桐柏、东西湖)和再生资源利用产业示范基地(荆门、谷城)等三个层次的循环产业发展,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产业廊道。 依托江汉平原、南襄盆地和汉中盆地,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稳步推进水稻、小麦产业带建设,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国家级优质粮食生产基地。推广稻虾共作、生态养殖等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设立汉江生态经济带产业基金,探索建立汉江生态经济带循环园区合作联盟,实施沿江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实施循环化改造工程,促进园区和流域内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汉江流域循环产业有效对接和有序转移。 开发生态旅游品牌 依托汉江航道和武西高铁,围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汉水文化旅游等主题,整合发展汉中张骞世界文化遗产、安康瀛湖-南宫山、神农架、十堰武当山-丹江口库区、襄阳古隆中、南阳渠首、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钟祥明显陵、武汉黄鹤楼等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资源,共同打造若干精品旅游线路和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以汉江沿线神农架林区、汉中市、安康市石泉县、安康市岚皋县、商洛市商南县、商洛市柞水县、洛阳市栾川县、洛阳市嵩县、南阳市西峡县、仙桃市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打造汉江全域旅游示范带。 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机制,实施旅游信息互通,探索推行汉江流域旅游“一票通”。将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新兴方式,与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结合起来。争取京津冀在旅游规划、精品线路、宣传促销、人才培训、招商推介、组织客源等方面的支持。引导旅游企业联合开发国内外旅游市场,积极参与南水北调中线沿线“5+13”受水城市旅游联盟活动,推进实质性项目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