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所高校被曝出学生工作“沉迷”于“APP化”:打热水、发学分、刷网课,甚至连接无线网络,都要在专门的APP上操作。中消协最近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活动。结果显示,在被测的100款APP中,有91款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在隐私政策方面,47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34款完全没有隐私条款。基层反映,APP质量与数量主要有以下三大问题: 一是APP开发随心所欲,质量参差不齐。2018年11月7日,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发了一条“投诉学校强制要求使用名为运动世界校园的软件”的留言,其中提到了软件质量差,存在安全隐患,促使代拍商家出现、使用情况挂钩奖学金,广告小弹窗不胜其扰等问题。此外多地基层干部反映,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APP,每天要按规定完成APP上的“留痕”任务,但个别政务服务APP远离群众,甚至成为“僵尸应用”。据《呼和浩特新闻网》2018年11月29日发表的“谁偷了我的隐私?百款App超九成涉嫌‘越界’”指出,中国APP开发数量目前位居全球前列,每个手机用户使用的APP数平均超过10个。此外,工信部发布的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达426万款;仅8月,应用商店就新上架移动应用12.7万款。 二是APP恶意捆绑、“吸费”现象严重。27日,工信部对48家手机应用商店的的应用软件进行技术检测,发现违规软件53款,涉及恶意“吸费”、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问题。同时工信部称,三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机恶意捆绑应用有效举报 144793 件次,同比下降26.35%,环比上升12.66%。通过行业自律,联合应用商店、安全检测厂商对其中存在问题的 358 款不良手机应用进行了下架处理。7日,威海市民郭先生告诉“海峡网”记者,自己在某款视频APP上开通会员时,选择了系统默认的选项,结果发现自己购买的是自动续费套餐。“想取消自动续费,程序比开通时繁琐多了。”对此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惠民说,手机APP在付费充值中“玩套路”,其实是在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弱势地位,达到误导消费目的。 三是APP权限及侵犯隐私问题严重。同样工信部发布三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接到因APP泄露隐私导致诈骗电话举报14707件次,环比上涨27.68%。 11月29日《南方日报》发表的‘侵犯隐私的 APP必须严惩’报道称中消协最近开展了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活动。结果显示,在被测的100款APP中,有91款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在隐私政策方面,47款APP隐私条款内容不达标,34款完全没有隐私条款。据中华全国学联指出有记者花700元就买到同事行踪,包括乘机、开房、上网吧等11项记录。个人信息买卖已形成地下产业链,从采集到售卖和利用,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危害公民信息安全的情况。 为此,基层建议:一是保护隐私要靠以用户为本的立法,国家要有相应的法规去给企业划好条条框框,在规则内做事;二是APP开发应用公司应做到合法、合理、透明、简单的经营理念,加强管理制度和提高技术,保护客户个人隐私;三是市场应该强化监管,给无用APP做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