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推行“河长制”的探索与实践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5-1-9 17: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山区资源县的大田,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年年实现大幅增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的粗放开发,工业企业的大量增加,生活污染的日渐增多,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河道污染情况日益加剧,河道断面水质合格率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下游地区的饮水安全。为彻底扭转这一局面,大田县委、县政府从2009年起探索实行“河长制”,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一图一表一策一考评”的“河长”工作机制,逐步将“河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河长制”已成为河道管理的一把利器。在工作推进中,着力做到“四个转变”:
    一、变“九龙治水”为合力治水。长期以来,由于生态环境管护涉及执法部门多、职能交叉重叠、职责分工衔接不紧,甚至出现相互推诿扯皮,造成流域水环境治理“谁都能管、却谁都没能管好”的尴尬境地。为彻底改变“九龙治水”群龙无首、水难治的现状,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体制机制入手,实行全县“一盘棋”,破解长期困扰治理的顽疾。一是探索实行“河长制”。从2009年起,先行在境内均溪和文江两条主要河流试点实行“河长制”,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水利和环保的副县长分别担任两条主要河流的“河长”,明确“河长”为包河治理的第一责任人,由于职责明、任务清,协调治理步调统一,取得了良好成效。二是推广延伸“河长制”。为进一步扩大成效,切实管好源头,从2013年起,将“河长制”推广延伸至全县所有大小河流,全面实行“河长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长担任辖区内总“河长”,全县200个大小河段共设立了158名“河长”,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三是形成全县“一盘棋”。通过实行分段管理、分段监控、分段考核、分段问责,撬动了县、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县一盘棋的合力治水氛围。
    二、变突击治水为持久治水。治水既要治标也要治本,一劳未必永逸,必须改变传统的突击治水模式,建立适应县情特征的水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全力打好治水持久战。一是构建一张网络。实行网格化管理,根据全县各河段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近期、中期、长期不同的整治行动计划,编制了全县及18个乡(镇)河道管理分布图,做到“一河一长、一河一策、一河一方案、一河一考评”。利用互联网组建了“河长易信群”,采用实名制,要求所有“河长”将巡查拍照图片实时上传,“晒出”河道对比图,形成全县“河长”共同监督共同管护的态势。二是整合一支队伍。整合水利、环保、国土、林业、安监等部门的行政执法职能,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生态综合执法局,乡镇配套组建生态综合执法分局,实行“严管、勤查、联动、重罚”。近三年来,共打击非法水洗砂(矿)134家,当场制止违法行为112起,要求违法行为人、企业整改恢复85起,要求停产整改给予停止供电企业39家,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2件,收缴罚没款26.1万元。三是健全一套机制。建立巡河制度,要求各“河长”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日常巡查与夜间巡查、晴天与雨天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巡河监督检查活动并做好巡查记录,县“河长”办统一编印“河长”工作手册,每位“河长”人手一册,填写工作日志,详细记录各河段当天河道环境情况,标出污染源分布。强化考评机制,坚持一月一督查制度,年底评出全县“十佳河长”、“十差河长”和最佳河段、最差河段,并对“十佳河长”予以表彰通报,对“十差河长”在评先评优中予以“一票否决”。
    三、变传统治水为生态治水。清淤、截污等传统治水方法大多着眼当前,重在“清理旧账、不欠新账”,而生态治水更看重长远,实现水质的彻底改变,让福水润泽城乡。一是与水土流失治理相结合。重点推进矿山水土流失治理、茶果园水土流失治理,将矿山逐步修复成工业园、公园、庄园、田园。对城区和乡(镇)所在地周边、公路河流两侧一重山及生态脆弱区实行三年内禁伐。近三年来,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3万亩,造林绿化面积39.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66.1%提高到75.6%。二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施了拦河蓄水、河滨景观、生态护岸、河道清淤等工程建设,打造了桃源蓝玉、湖美西燕等一批具有田园风光、山水特色的美丽新型农村社区,营造了“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绿水环绕”的优美人居环境。近三年来,共完成河道清淤整治88.7公里,新建生态护岸12.9公里。三是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严格招商选资,舍弃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大项目,取缔了沿河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畜禽养殖和3公里范围内污染水环境的企业。近三年来,共关闭或搬迁污染水环境养殖场和企业 18家。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实施了节能和循环经济示范企业40家,培育了虎鼻崎生态休闲山庄、闽农生态农场等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场,开发了“茶园休闲”、“温泉养生”、“土堡观光”等旅游精品线路,逐步成为闽南沿海生态休闲后花园。
    四、变政府治水为全民治水。改变政府大包大揽、单独作战的做法,将全民参与融入“河长制”之中,充分发挥群众力量,让清泉流入心田。一是全民动员。向广大群众发放“保护母亲河倡议书”、“致沿河居民一封信”、开展“大手拉小手”、“学生带法回家”等活动,激发群众爱河、护河热情。二是全民参与。聘请老党员或有威望的老同志担任村级环境监察员和宣传员,对日常往河道倾倒垃圾、排污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及时劝导制止,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保护环境卫生的积极性。三是全民监督。将全县所有“河长”名单和联系电话通过县电视台向社会公布,并在各河段重要位置设立公示牌,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新闻媒体共同参与督查,确保“河长制”真正落到实处。
    “河长制”是针对流域水环境治理采取的一项探索性举措,目前大田县仍处在摸索和完善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思路,坚持疏堵结合,打好组合拳,实现长态化管理:一是抓源头。继续按照“一图一表一策一考评”机制的要求,建立健全辖区内河流主要污染源分布图,完善各河段的管理措施。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引导规范采砂行为,避免河道遭受破坏。二是重创新。坚持科学治水,在上游与永安市槐南交界处、县内主要乡镇交界处建立水质自动监控站,对县、乡级河道交接断面水质监测点进行GPS定位,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及时整治,消除对下游水质的负面影响。三是出重拳。建立“全县河道污染黑名单”,实行“挂牌督办、逐一销号”制度,坚决打击企业私设暗管、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让违法企业在法律上受到制裁、经济上受到惩罚、舆论上受到谴责。四是造氛围。在县电视台开辟“河长”专栏,多种形式宣传“河长”制工作做法,全面激发群众参与治水的积极性,不断总结经验,大力推广提升,积极争创全省“样板”。 ●熊旭明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fhbs008 发表于 2017-5-18 15: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写的非常好,刚好可以借鉴学习下。谢谢了
 
dream754923759 发表于 2018-4-1 2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思路清理,文笔流畅。感谢楼主分享,转播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