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y& z! F `' y6 gexactly">$ a" G5 x/ H8 O; C- Y$ ~
color:#323E32"> C* E/ u C+ A, D
mso-hansi-font-family:Verdana;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今天,有幸与各位老师、领导和同志们坐在一块交流学习,我深感荣幸。我一九八二年大学毕业,九一年至九二年曾东渡日本研修学习现代农业工程技术,二000+ ]" |( T/ J. P
Tahoma;color:#323E32">年至二6 b4 q9 o; g' G( C+ y5 E
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004 X) i' {' _$ o1 T+ @) Y( t4 f8 L
Verdana;mso-hansi-font-family:Verdana;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二年半脱产进修兰州大学经济学研究生,走上工作岗位二十多年来,曾先后在市农业部门 9 z" a/ i' Z: o! ITahoma;color:#323E32">、市政府研究室、办公室、市委组织部工作,下去在乡镇挂职副书记两年 0 x0 N) L2 M2 X& }- \9 V9 yTahoma;color:#323E32">,上去在甘肃省审计厅挂职工作半年。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二日(党的十五大开幕日)起在西峰任副市长、区长,先后干了九个年头,去年七月二日到华池任县委书记。长期在一线工作,这次市委组织部安排要我和大家交流,实感诚惶诚恐。惶恐在于一则事务缠身——“; k3 Z! ~5 _- F' ITahoma;color:#323E32">忙* r% o- B+ r1 H: N V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 |% \ T r& H+ ~2 p8 WVerdana;mso-hansi-font-family:Verdana;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二则底气不足——“$ [/ k8 w; [ m/ u0 ]0 iTahoma;color:#323E32">虚8 k' {& o3 R! Q- X
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 j8 {& k' B* VVerdana;mso-hansi-font-family:Verdana;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三则怕说错话——“2 ~. e' s) k! O; \3 j. \) |Tahoma;color:#323E32">难' m! m6 T* o1 |; l$ O/ [+ f
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 U0 {* J, @- g% DVerdana;mso-hansi-font-family:Verdana;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我是个怕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人,尤其在这种场合。应承下这事后,说啥呢?还真犯了几天嘀咕,最后想定了一个主意,不做空对空的说教,就从基层干部最基本的职责干事抓落实能力说起。选择这个题目,主要想结合自己这些年的工作实际,以怎样提高领导水平为主线,从思想素质,谋事及干事(或者叫战略思维、科学决策、领导艺术)方面,给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粗浅思考。古人说:“2 A2 ?3 Z! I: G4 b2 \Tahoma;color:#323E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Y$ f( D) L( Q4 z
Verdana;mso-bidi-font-family:Tahoma;color:#323E32">”/ K% l/ \9 e) }7 h# r+ X* H8 o
Tahoma;color:#323E32">。做基层领导工作,干事创业,最需要的是具备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走向成功,才能工作干得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下面,我就从识、谋、行三个方面,从领导方法的角度,和大家作些交流,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敬请在座的老师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关于
5 N; T5 h# F. k& I& t- p8 z/ M) _“识”的问题 “识”就是见识、认识,也可以理解为眼光、水平、视野、境界、层次,是衡量一个干部领导能力高低的最基本因素。一个领导干部,经验也好,智慧也好,最重要的是来源於其见识。我体会,应从以下四方面去锻炼提高。# `1 W3 X' l {" S$ f
一要识时。时者,势也,识时即认请形势的问题。这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古话云:“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说能认清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客观形势的人就算得上是杰出的人物。当前,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最大时务是什么?是发展,也唯有发展,所以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 P! h% G4 _8 U+ l& W. w7 I. C
《论语》记孔夫子在川上的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心情,浅是由恋旧而来,深是由怕死而来。从古到今,人概如此,但恋也罢,怕也罢,客观情况还是逝者如斯。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命定在以时间为框架,时刻都在动的世界里。动就必致有变化,所以西方哲人说:“一只脚踩不进同一条河流”,“从一棵树上采摘不下两片相同的树叶”。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是不以人们的意为转移的。在事物的运动过程中。把前进性的、上升性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即称之为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过程的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这是从哲学层次上来认识发展的不可抗拒性。 我们再换个视角认识“发展”这个时务,就是从世界一体化的角度,看待发展的急需性。大家知道,古代世界的几大文明板块,是相互隔离、不相往来的世界。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各大洲之间的地理距离缩短了,全球逐步走向一体化。这个一体化的进程,在鸦片战争前的几个世纪里,可以说是腥风血雨,充满了殖民侵略、战争、掠夺。殖民地国家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大量资金、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为西方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和牺牲。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中国到鸦片战争时,国门被打开,国人所要面对的是伴随着军舰大炮滚滚而来的商品、资本输入和生产原料、廉价劳动力的掠夺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生产方式,面对的是一个三千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我们这个民族要在这样一种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急起直追,向西方学习,也就是向侵略自己、掠夺自己的敌国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文明。我们的近代化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开始起来的,这里面有许多深刻惨痛的教训。只有加快发展,中国才能崛起,只有改革开放,中国才不会再回到闭关锁国、放弃竞争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推动发展的人,就如同战争年代需要英雄一样,这是别无选择的时代选择。 大学毕业,回到庆阳这二十多年里,我一直都在语言的丛林中寻觅,寻觅一个确切的词汇,用以叙说脚下这块生我养我的土地。在陇东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秦始皇威武的兵马穿过子午岭林海的秦驰道,已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秦代的长城,北魏的石窟,唐代的佛塔,在岁月的流逝中无言地耸立着。三四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中留下的南梁革命政府、抗大七分校遗址等,也再没有了红旗猎猎、号角震天,只是默默地向世人展露着昔日的荣光。在一个新的世纪到来之际,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今天,提起“老区”两个字,既饱含着昔日的荣耀与骄傲,也深藏着许多难言的困窘与苦涩。明天会不会被人遗忘,我不知道,恐怕更多的人只有从历史的教课书中去查询它的准确含义了。发展市场经济,众所周知的原因,“老区”成了落后与贫穷的同义语,历史包袱的沉重,地理位置的偏僻,原有基础的落后,使得我们奔向发展的步履格外沉重和艰难。市场经济规律,优胜劣汰法则,让我们乍听起来,曾是那样陌生新鲜。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大家一下子都涌向了奔往未来的快车道。一番拼搏之后,再环顾四周,总觉得别人乘着飞机火箭,而自己还是开着拖拉机、赶着老牛车,速度慢、效率低。于是有人就感叹说翅膀还是没有人家的硬,水性没人家的好。其实落后的原因纵然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庆阳人的观念、认识、思想落伍了。“老区”过去是我们骄傲的资本,现在却使我们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过去我们靠响当当的政治资本,靠党和政府的照顾,靠许多在陇东生活战斗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心,办成了许多其它地方在那种体制下办不到的事。久而久之,等、靠、要似乎从一种行为变成了庆阳人的一种秉性了。而这种惰性跟当今的大气候是多么不相宜,又贻误了多少事!钱物丢失了或许还可以找得回来,时间、机遇丧失了,又怎么追得回来呢?多少事情人家已经干得闪过几个身子了,而我们才起身迈出一条腿。有人就奇怪,南方不长小麦却用我们产的面粉制成方便面反过来赚我们的钱,而我们搞出一种产品,不是样式陈旧了,就是品种快淘汰了,最终就是出不了庆阳家门,更不用说越过黄河、跨过长江去了。靠技术咱们干不过人家,但简单如钉鞋、爆米花、做蛋卷、缝衣服、配眼镜、开餐馆等等,为啥每一样都是外地人先干起来谋足了利益,我们才跟着干起来的,且一样干得好呢?比照差距,寻找原因,有人就自嘲说,南方人爱吃鱼头脑子灵,而我们爱吃猪头脑子就笨了。这当然是笑话,但世界上无论什么事情,想不到的恐怕就永远做不到。同发达地区和自然环境好的地方比起来,尽管我们有这样那样的欠缺,但最主要的,是不是还是发展观念的、发展认识的欠缺呢?发展的关键是观念,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认清贫穷落后的本质,抓住改革开放、提速发展的本质。观念就是力量。正确的观念会成为建设的力量,前进的力量,发展的力量。错误的观念,就会成为破坏的力量,倒退的力量。所以在发展这个时务上,我们庆阳人,对此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强烈的追赶意识,树立悠悠万事,唯发展最大的意识,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建立正确观念的基础,就是顺应世界潮流,适应社会进步。当前的世界潮流,就是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我国已入世,“入世”即是“入市”,真正走向市场经济;“入世”就是“入道”,真正踏入按世界通用经济规则办事之道;“入世”即是“入流”,真正加入世界潮流。 二要识事。从领导学角度看,一个领导者在面对各种具体工作时,本身就是一个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领导者面临的因素极为复杂,如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领导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上级与下级都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识事就是指认清和抓住事物的本质、根本。何谓根本?就是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最关键的因素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事物的本质、主要矛盾,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为什么要抓根本?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的“本”,就是根本的意思。把抓根本上升到“道”的高度,可见其意义重大。毛泽东同志也曾经指出: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抓住了主要矛盾,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可见,抓根本、抓主要矛盾,历来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体现了一个领导者对事物、矛盾的高超的驾驭能力。 抓根本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源于事物的复杂性。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客观形势千变万化,各种问题千头万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做工作、办事情决不能不分主次本末、不论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必须善于抓根本、抓主要矛盾。抓住了根本,也就牵住了牛鼻子,就能做到纲举目张。工作就有了中心,有了重点,才能推动全局性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不辨形势、舍本求末,则必然会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迷失方向,丧失工作的主动权。想大局、察大势、谋大呈,善于抓住根本促进工作,正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 L8 q! S9 D9 D 当今世界正处在深刻变化之中,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呈现出许多新趋势、新特点。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面对的工作多、肩负的任务重、承受的压力大,这是必然的。越是这样,就越需要领导干部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眼光观察问题,善于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方向,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要害,集中时间和精力抓好那些事关全局和长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的局面。事实证明,在工作中找准“主攻点”,牵住“牛鼻子”,往往能够取得势如破竹的效果,而不注意或不善于抓根本、抓主要矛盾,十个指头摁跳蚤,东一葫芦西一瓢,结果往往是降低领导效能,影响工作成效。 如何才能抓住根本呢?首先,应培育理论思维。根本作为本质的东西,一般都隐藏于事物内部,很难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依靠理性思维,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从而抓住根本。其次,应树立全局眼光。工作中的根本或主要矛盾都是具体的、实在的,在不同的地区、部门和不同的阶段、环境会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什么样的事情是根本性的事情,什么样的工作是根本性的工作,只有从全局角度去审视和把握,才能搞得准、抓得住。再次,应做到统筹兼顾。抓根本、抓主要矛盾,并不是搞“单打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而是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重点是两点的重点,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不能只谋“大事”而不顾“细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武器,学会“弹钢琴”,做到统筹兼顾,才能真正抓住根本,进而正确地处理矛盾,有效地推进工作。 三要识人。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人才,在推动发展的各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最关键的因素。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在现代社会,最根本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最重要的决策是伴随用人的决策,成功领导者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能力。然而,识别人,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困难的。唐太宗继帝位后与右仆射封德彝有一名话:“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所以,识人难的问题应该是困扰领导者的一个难题。看准人,并妥善用之,则工作事业无往而不利;看不准人,就会用人不当,即使再好的事情也会导致一塌糊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现在最需要的资源也是人才。现实要求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人才,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要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宽阔胸襟和宏大气魄,求贤若渴,爱才惜才,促成各类人才争相汇聚的局面。那么,什么是人才呢?就是“德才兼备”的人。以德才兼备作为知人善任的标准,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德”主要是对一个人思想政治和作风方面的要求,指个人人品、伦理道德和政治品德;“才”主要是对一个人能力和水平要求,指才智、才华、才干等等,两者辩证统一,不能分割。无德,则不能服众,无才,则不能领导其所属人员做好工作。只有德才兼备,才能率众完成其所肩负的任务。所以,宋代政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的主张。但“德”与“才”相比较,“德”是第一位的,常言说,有德无才是庸才,干不了事;有才无德是蠢才,会干坏事;德才兼备才是人才,能干成事。因此,我理解,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就是人才,组织看重、群众拥护的就是人才;能推动事业发展,给群众带来实惠的就是人才。那么,怎样能发现并识别人才呢?就是要校场赛马,要在工作实践中,在矛盾运动中,在事物发展变化中,从统揽全局上看其思路,从事业心,进取心上看其精神,从道德修养上看其品质,从履行职责上看其实绩,从工作难易上看其潜力,从同一层次群体比较上看其发展,否则,就可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识人必用人,用人用其长。清代顾嗣成语:“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能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要着眼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才个性效能的充分发挥,把事业需要和个人专长结合起来,因事择人,适人而用,做到人事两宜,相得益彰。对上级领导者来说,用人重在一个“公”字。重公论,重实绩,重人品。心存些许私心杂念,“谁对我好,谁就是好人”,就是人才,那肯定出问题。一些重要岗位只所以落入胡长青、李真之流不廉洁分子之手,恐怕就是这一点上出了问题。如有的人既有战略头脑,又有组织才能,这种人放在领导岗位上就比较合适;有的人知识丰富、任劳任怨、埋头苦干,这样的人放在业务岗位上比较合适。这样一来,各类人才就可以各得其所。人才不是天生地就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要从政治上严格要求,在管理上严格监督,做到用才不护短,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放手大胆使用人才,给予其充分信任。没有信任就没有忠诚,也就不可能产生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可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国时期刘备对待蒋琬就是一例。刘备率大军入蜀初期,蒋琬是干都的县令。有一次,刘备下去巡视,见蒋琬酒醉不理政事,大怒之下就要杀头。诸葛亮非常了解这个人,替他讲情,说:蒋琬这个人,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大重视粉饰自己。刘备尊重了诸葛亮的意见,没有给他治罪。后被提拔为丞相府长史,诸葛亮每次出征他都能保证兵粮的供给,称为“忠雅”之士。诸葛亮死前,又向刘禅推荐,使国治民安。事实证明,再多的报酬也并不一定买到人才的忠诚和对事业的渴求,领导干部应该尊重下属,诚心以待,使自己成为下属可以依赖的领导者。“唐僧西天取经是个好班子”,人要用其所长。识人问题是永远的话题,是一个悖论。因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其智商、情商以及实践中的变异能力,是任何其他动物无法比拟的。 最后,在识才问题上,请大家记住四句话:尊重人才就是尊重自己,爱护人才就是爱护自己,支持人才就是支持自己,人才的利益代表了你的利益。
& `' ~3 @1 B9 B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