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最近老秘网里,叫苦连天啊,大过年的,看这闹的{:soso_e113:}
( B% E. x4 ?. p- \
3 P$ w9 k1 w" {5 G; A5 m( U. Z我火上烧油下,再补上一篇,申明下,是转的,本人的水平有限,离“笔杆子”差距大了去了。
6 a& z5 m; P2 R$ z |1 ~& E
4 g* k/ t+ @, ~2 ^% T 这里所说的“笔杆子”,是指那些不时有文章见报,同时又能将公文写得像模像样的机关人。在众人面前,“笔杆子”好比作家、明星的头衔一样,被罩上一道金色的光环,令人向往,令人崇拜。然而,又有几人知道当“笔杆子”的艰辛呢?
- @* }# v% ?) m. V: V# }- }: M6 a+ p, S* H( F
成天与文字厮杀,此为一苦。坐在办公室里,虽不经风雨历霜雪,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一天不是在材料堆中苦苦爬涉、挣扎?年初有工作规划,年中有半年总结,年末有年度汇报;季初有工作计划,季中有调研报告,季末有工作总结;月初有工作安排,月中有工作指示,月末有工作汇报;每周还要写阶段工作落实情况。另外,每周至少要召开一次大型会议,有会议就有主题报告。这些都马虎不得,都得写出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长的上万言,短的也不下三千字。一年下来不亚于一部长篇小说。
4 O% c9 ?8 l) M F" P. l
6 ^! U) R3 N0 L" O0 k# W8 v' L 每年的上稿数也是一项大任务。现在刊物泛滥,除党报党刊外,还有众多的专业报刊和内部刊物。这些宣传阵地都得进攻,能发单位的经验文章、纪实通讯最好,发不了长的也得发反映单位工作的消息。并规定了每年在中央、省、市各级报刊(含内部刊物)的发稿数,与工资挂钩实行奖惩,而且发稿任务年年看涨。为了完成发稿数,就不得不牺牲并不多的休息时间,冥思苦想,找灵感,抓点子;有时好不容易写出一篇稿子,为确保发表,还得托熟人、找关系,与报刊编辑联络联络感情。
7 {* r# }0 [5 f- u2 _# p+ Q( ~
6 H0 o1 I8 K# j5 ?: u: @ 昧着良心“突出政绩”,此为二苦。写工作总结,为突出单位政绩,现有材料不够份量怎么办?只有捏造实事,以劣充优,改少为多,变无为有;写单位、个人事迹,为感人肺腑,捞取荣誉,只得当“作家”,把别单位、别人的事搬过来进行捆绑嫁接,把根本没做的事合理想象“创作”出来,以求事迹材料有血有肉。写经验材料应有超前意识,只要上头一有政策、措施出台,就得以最快速度撰写出经验,确保引起上级的关注。特别是有些重要数据,得放开胆子填,该大的一定要以十倍百倍的大,该小的一定要以十倍百倍的小。比如实现产值一百万元,最少得填上一千万元,贫困人口有一万人,最多只能填上一千人。昧着良心造假,虽于心不安,坐在办公室里挥一挥笔,贫困家庭就成了富裕户,这不是挖农民的墙脚吗?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写材料不达到“不写则已、一写惊人”的程度,就“埋没”了领导的政绩,材料就过不了领导审阅关,呕心沥血写出的材料就是一堆废纸。
! b& ~0 u, g* q1 }& ?% ^5 x& I9 @5 P& `0 B; c V
替人当**,此为三苦。为显示才华,现在当领导的都以在报刊发表理论文章为时髦。自己没时间或没这个水平怎么办?坐办公室的“笔杆子”便成为最佳人选。有见解的领导会讲讲文章的观点,甚至布局谋篇,平庸的领导连主题也不定,由“笔杆子”全权代理。领导只要吩咐一声,“笔杆子”就得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甚至上厕所也想,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直到把文章“磨”出来。能为“一把手”代笔,难道不为“二把手”代笔吗?能为“二把手”代笔,难道不为“三把手”代笔吗?凡是领导,不论正副、大小,都不敢得罪,只有来者不拒,一一满足。为领导写文章,还得包发表,若文章发表了那皆大欢喜,若在报刊发不出来,那就是吃亏不讨好,只好等着穿小鞋。9 H3 P! Y; l* L- a% @
2 M$ Q! [ c5 p3 e4 [' {( @( ]# K
“笔杆子”之苦,从表面上看,是机关公文繁忙,工作头绪多。究其原因,不难看出是机关文牍风日盛、文字捧官、数字出官以及领导干部摆官僚光脸面、不唯下只唯上、不唯实只唯虚的作风所至。
% C( m3 ?& j8 }: }!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