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一个定位、三个着力”的总体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全力做好稳增长、促转调、提质效各项工作,工业经济呈现运行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工业强市建设取得良好开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20.6亿元、利税1290.2亿元、利润7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3%和6.3%,绝对值分别位列全省第5位、第4位和第4位,增速分别位列第10位、第3位和第3位;全市工业用电量271.85亿千瓦时,增幅位列全省第7位;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25.17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技改投资1290亿元,同比增长15.7%。 (一)积极推动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一是高点策划。在广泛深入调研,吸收先进地区经验基础上,组织力量制定了《关于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意见》(简称“工业强市30条”),召开了全市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市大会,对全市工业发展进行了谋篇布局。二是高标准落实。调整内部组织形式,实行工委委员负责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根据重点任务配备力量,将承担的工业强市建设重点任务逐一细化任务落实。通过召开政策兑现会、开展专项督查,协调相关部门将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全部按时足额兑现落实到位,“一分一厘不拖欠企业”。三是高质量推进。主动承担全市工业强市建设的统筹推进工作,推动44个部门制定了《关于推动转型升级建设工业强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出台了70余个配套政策文件,督促指导各区县全部制定了配套政策。深入推进“工业强市30条”政策宣传贯彻活动,组织力量编写了政策解读文本,在市、区县、镇办三级设立103个政策宣传服务点,采取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应享尽享扶持政策。 (二)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态势。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充实市工业经济运行指挥部力量,增设督查考核组、项目组两个工作组,建立工业经济运行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企业抵押贷款、抵质押贷款比率、转贷应急、涉企收费四个专项调研,强化对协调指导、监测分析、降本增效、市场开拓、企业列统等关键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挂包区县稳增长制度,向各区县派驻工作组,指导区县做好稳增长各项工作,压实各项发展责任。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三最”机关,将委机关原行使的5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或下放、委托区县行使,在全省经信系统率先实现市级“零审批”。建立了企业问题定期会商和分级督办解决机制,规范涉企检查和收费,积极推进“企业生产宁静日”等制度性安排,最大程度减少涉企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推动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三是强化重点要素保障。推进18家企业电力直接交易27.77亿千瓦时(占全省交易量的11%),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4000余万元。推动3家地炼企业申报进口原油指标1334万吨/年,已获批416万吨,正在核查评估918万吨。组织企业参加省银企对接会,协调金融机构为37家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18亿元,贷款满足率98%。积极与各基金公司开展对接合作,与中植资本共同建设首期规模10亿元的企业技术改造并购重组基金,支持优势企业壮大、困难企业脱困。四是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实施年度市场开拓活动方案,联合各行业协会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会50余次,参展企业400余家。与“好品山东”等网销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开展线上线下多层次市场开拓活动,1745家企业上线“好品山东”网销平台。实行专业招商与责任挂包相结合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积极开展德国、以色列专题招商,大力推进北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大招商项目,中科洁能等9个项目实现落地,全年实现招商引资3.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五是强化民爆行业安全监管。制定《民爆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方式及范围标准》,推动民爆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向更加倚重专家查隐患、科技兴安、规范化监管转变,更大程度发挥民爆安全生产监管专家组作用,实施民爆物品生产线在线视频监控,民爆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三)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1.78%,比年初提高1.07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同比降低0.15个百分点,全面完成省地方提升指标考核任务;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水平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是突出抓好优质项目建设。市重点技改、重大工业、重大工业招商等总投资626.45亿元的199个各类重点工业项目,全年开工率95.98%,当年完成投资约250.2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5.89%,49个项目已竣工投产。其中,103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有101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98.06%,当年完成投资74.35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6.84%。军民融合有序推进,29个项目列入全省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库,19个军民融合项目有6个项目竣工投产。二是加快推动基地建设。首批精细化工、氟硅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淄川片区、健康产业沂源片区、高端机电泵类5个“大企业+优势产业基地”进展顺利。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基地聘请了中国石油与化工规划院编制园区总体规划,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淄川片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施工,健康产业基地沂源片区发展规划和高端机电泵类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金山精细化工产业基地正式纳入齐鲁化工区“一区四园”发展规划。三是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深入实施以工艺改造和装备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在落实好化工、医药两个转型发展规划基础上,对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两个行业进行产业策划,重点推进IGBT、电力电子、智能机器人、氟硅材料4个发展专项。技术改造投资增速高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四是努力提升企业主体创新能力。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晋档升级,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318家,其中省级以上120家。研发总投入25.3亿元的391个项目列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计划,50个重点研发项目实现产业化。组织行业协会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制定年度产学研推进总体方案,积极搭建企业与国际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对接合作平台,组织各类产学研活动4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00余项。五是狠抓工业设计。提升山东工业设计研究院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齐鲁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发展,入驻企业达到16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工业设计发展水平,选派20名优秀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赴德国培训,邀请国际知名设计专家来我老秘网市举办专题培训班,注册成立淄博中意国际有限公司。六是强化现代物流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业规范提升,完成309国道商贸物流产业园区控制性规划,引导物流企业向重点物流园区、中心聚集,72家企业搬迁至园区发展。加快推动34项重点物流项目建设,传化-金泰公路物流枢纽基地、中集-依厂汇中物流等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正式启动,海旺达干散货海运平台、美旗石化交易物流信息中心等物流信息平台上线运营,现代物流综合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一是大力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三城同建”,编制了省内首个地市级网络基础设施规划《淄博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实施智慧园区、智慧医疗、云计算中心、“市民卡•居民健康卡”等一批重点工程,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临淄区成为首批省信息消费试点区县,淄川建材城成为省首批智慧园区试点。全市城市家庭20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农村家庭4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95%。卓创资讯大宗商品大数据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被工信部列为信息消费创新应用示范项目,山东城联一卡通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信息消费惠民产品。二是推动两化深度融合。28个市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全部开工、进展顺利。大力开展百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示范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鲁泰纺织成为工信部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承办工信部两化深度融合-智慧工厂与智能制造交流会,推广智能制造优秀解决方案。全市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数控率达到78%,规模以上企业ERP普及率达到82%,两化融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梯队,处于全省领先地位。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出台了《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实施电子商务典型示范工程,高标准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特色行业电商平台及骨干企业培育建设,11家电商企业、6名企业家获评省优秀电商企业、优秀企业家。深入开展“工业电商百县行”淄博站活动,组织800余家企业开展电商培训,累计培训1000人次。 (五)企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一是培植发展龙头骨干企业。制定出台《淄博市“工业企业50强”和“创新型高成长企业50强”认定管理培育办法》,对“双50强”企业逐户建立企业工作台账,一对一帮助企业落实“工业强市30条”政策,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中央、省驻淄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齐鲁石化10个总投资202.58亿元的优质技术改造项目和山铝公司中铝齐鲁工业园、集中煤制气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二是加强企业负责人培训。组织实施《淄博市企业家十年培训计划(2015-2025)》,用10年左右时间对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开展分行业、分梯次、长期系统培训。会同各行业协会组织“双50强”企业负责人和行业内重点企业负责人赴德国学工业4.0和企业管理、赴以色列学创新、赴台湾学台塑等培训活动,全年举办培训班26期,培训企业负责人2200余人次。强化企业自治组织在现代企业发展能力建设中的推动作用,完成市企业联合会、市企业家协会换届工作,评选表彰了首届12名优秀职业经理人。三是深化管理对标活动。管理对标总标杆-鲁泰纺织先后荣获中国工业大奖和全球卓越绩效奖。化工、建材等主要行业对标工作深入推进,组织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推广会、专题报告会、企业培训、管理咨询诊断等各类对标活动50余场次,带动千家企业开展管理对标。四是推进企业诚信建设。制定《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及服务平台系统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已在市云计算中心部署完毕,已收录首批10个部门18大类180项41万条数据,进入调试运行阶段。 (六)节能低碳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扎实做好节能工作。推进总投资92.54亿元的147个四大节能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组织中铝山东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有偿转让交易节能量42200吨标准煤,重点领域、行业、企业节能工作水平实现全面提升。严格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七连冠”。预计全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降低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0%。二是全面完成生态淄博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突出抓好燃煤小锅炉整治,制定了全市锅炉清洁能源置换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相关区县和企业,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落实,对全市313台锅炉进行了综合整治,其中217台锅炉进行了清洁能源置换、96台锅炉实施关停淘汰,按承诺时限完成专项整治任务。集中布局建设高效煤粉锅炉,我老秘网市被列为全省高效煤粉锅炉试点示范市,争取省财政1亿元专项支持资金,累计安排建设27台共计478蒸吨锅炉建设示范项目和2个共200万吨/年煤粉制备中心示范项目。加强对全市物流园区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督导考核,12家(1家在建)物流园区中,11家物流园区已按要求实现道路场地100%硬化绿化和粉性物料密闭堆放。 一年来,政务信息公开、对外宣传、信访管理、干部队伍和人事管理、后勤保障、节能监察和能源监测、无线电管理、散装水泥推广应用等工作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发展、行业服务管理、区县域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等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二、2016年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要求的落实年。做好2016年各项重点工作,对整个“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要求和实现“十个新突破”部署,今年工作思路为:以推进工业强市建设为主线,发挥市工业强市指挥部职能作用,在全面做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各项工作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抓好六项关键工作,全力带动实现六大新突破,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今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确保完成负责的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各项指标任务,“两化融合”水平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梯队。 (一)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调控,在工业稳增长上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抓实经济运行调控作为推动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关键举措,按照扶优与解困并举的思路,凝聚市、区县、乡镇、企业四级力量,重分析、勤调度、强服务,积极应对下行压力。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控。围绕年度目标,编制全市工业运行调控方案,继续实行委领导挂包区县制度,每月分解落实区县工业总产值目标,压实区县工业发展任务,确保工业增长保持合理区间。强化经济运行监测,抓好重点产品快报和旬报、各类月度监测分析报告,建立完善覆盖区县、部门、行业、重点企业的调度、分析机制。联合市统计局每月做好工业发展指标核算,对区县主要工业指标完成情况实行按月排序通报,指导区县落实目标任务。突出抓好一季度工业发展目标的调控工作,加强节日和节后生产情况调度,确保实现全市工业经济首月首季开局良好,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二是加强扶优解困。强化“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一方面,深入实施“双50强”企业培育计划,推进中央、省驻淄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抓好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列统”工作,做优稳增长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着力做好减负脱困工作,在企业问题解决和分级督办、规范涉企收费、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惠企政策督促落实和提升服务企业质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用好市技术改造并购重组基金,建立并购重组项目资源库,对重大兼并重组案,按一企一策方式给予定向支持,推进企业并购重组步伐,促进困难企业脱困。三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联合有关部门,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深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继续抓好地炼企业申报进口原油工作,促进地炼企业提质增效。有序放开发电计划,加快电力市场化改革,启动电力市场建设,力争直接交易电量突破50亿千瓦时。认真落实执行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行政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二)全力抓好“三重大”项目建设,在做优增量调整存量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把转型升级的蓝图落实到推动项目建设的具体行动上,坚持以“优质项目建设”为纲不动摇,以重点技术改造、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工业招商项目为重点,实施重点项目精准服务,促进产业结构实现精准转调。一是切实抓好策划储备。深度对接省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借助高端智力资源,会同各行业协会制定工业精准转调行动计划和16个细分产业实施方案,在各产业关键环节策划一批关键项目。加强工业招商项目策划,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瞄准世界范围内行业龙头企业、中国企业500强、大型央企等优势企业,推动企业招商、项目招商和以商招商,采取项目合作、股权转让、并购重组等途径,策划和实施一批重点工业招商项目。抓好“以色列创新十年跟踪计划”,盯紧以色列科技创新成果,努力推动一批生命科学、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成果来我老秘网市转化。策划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样板工程和示范项目,列入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扶持范围。二是切实抓好项目推进。紧紧围绕“三重大”项目推进,制定2016年任务目标及阶段投资计划,按行业进行分工挂包,用1/3以上的工作时间深入项目建设现场,确保每个项目有人管、有人盯、有人促、有人干,确保按期完成节点任务。强化项目调度考核,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季分析、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制度,逐个项目建立台账,拉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办结时限,实行分级督办解决制度,一项一项抓落实、抓推进,并将项目推进情况列入工业考核范围,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切实抓好政策落实。发挥政策支撑撬动效应,落实进口设备免税、增值税抵扣、设备投资额6%补助等普惠性政策,兑现“工业强市三十条”、“技术改造八条意见”相关土地和财政支持政策,积极引导技术改造并购重组基金投向,协调督促资金足额到位。密切跟踪国家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工业强基工程、产业建设专项基金、省重点技改项目贴息等政策,提前做好项目梳理策划,争取更多项目获得国家省专项资金扶持。以装备升级和工艺改进为主攻方向,以总投资304亿元的15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为主要载体,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积极推进12个优势产业基地和一批“小巨人+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抓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整治行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壮大,全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三)全力抓好“企业精细化管理年”,在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上实现新突破。组织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向管理要效益、要质量、要后劲,提升企业软实力、增强发展硬支撑。一是着力推动“六大管理提升”。以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着力推动实现企业现场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管理、质量品牌管理、安全管理、人才管理“六大管理提升”,找准薄弱环节、补齐管理短板,夯实转型发展基础。二是构建强有力的活动推进机制。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企业精细化管理年”活动的意见》,全面加强对活动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和督促考核。深化管理对标和企业家培训,开展制造业做大做强对标德国、工业创新发展对标以色列等专项行动,选树10户“鲁泰式”管理标杆企业,评选“企业管理50强”,培育20名优秀职业经理人,深度挖掘一批区域、领域、行业先进典型。突出强化信息化的提升作用,普及推广ERP、实时生产管理系统等先进工具,推动企业生产流程再造和扁平化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强化引导支持。加大对“企业管理50强”、管理标杆企业、优秀职业经理人的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市企两会”主动发挥作用,加强工作指导和方向引领,形成管理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力争在企业软实力和发展硬支撑建设方面迈上一个新台阶,骨干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企业成本明显降低,管理对企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坚实。 (四)全力抓好“智慧车间推进工程”,在两化深度融合上实现新突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今年以实施“智慧车间推进工程”为突破口,深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发展战略,提升信息化引领工业转型发展能力,力争两化融合水平在全省第一梯队中提档进位。一是强化重点行业智能升级。制定实施智慧车间推进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智慧车间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点面向化工、机械、纺织、医药等行业,开展生产、设计、仓储、营销、服务等重点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智慧车间,推动100家企业开展“智能升级”,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试验、检测等设备占车间设备比例达到70%,车间内生产设备联网数占设备总量的比例达到70%,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在大中型企业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加快淄博“制造”向淄博“智造”转型。二是增强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总结推广智慧车间典型示范案例,开展现场观摩会、经验交流推广会、技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企业培训等“车间智慧升级”对标交流活动,调度储备智慧车间梯队建设项目,带动骨干企业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步伐,为实现柔性制造、个性化生产的智能制造奠定基础。三是优化智慧车间建设环境。全面推进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落实,支持为企业智能升级提供技术、金融、人才方面服务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壮大,加快智慧城市、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互联网+”环境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加速融合,引领社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五)全力抓好绿动力提升工程,在节能减排上实现新突破。绿动力提升工程是迄今为止全市一次性投入最大的节能环保工程,要全力以赴抓推进、促落实,力争为节能减排工作探索出产业提升发展与环境保护互促共进的新模式。一是强力推进项目实施。统筹推进总投资107亿元的燃煤锅炉、建材行业、冶金行业及其他行业共4大类18个专项1500余个绿动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采用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按照最严格的排放标准实施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节约能源资源,确保2016年底前完成工程的主体建设任务,2017年全部完成。二是加强指导服务。制定出台《淄博市绿动力提升工程实施意见》,成立淄博市绿动力提升工程指挥部,实行重大专项工作推进制度,明确部门和区县政府职责分工,采取旬调度、月通报、季督导和分片包干、倒排工期的挂图督战方式集中推进,确保项目建设按进度顺利实施。组织技术、管理专家深入项目建设一线,指导项目单位加快建设进度、帮助解决技术难题、提升运行维保水平,让“好硬件”配上“好软件”实现“好运行”。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设立10亿元绿动力提升工程专项奖补资金,综合运用上网电量奖励、供热价格调整优惠、加大对上争取等措施,形成支持工程推进的政策合力。资金使用上,全市统一奖补标准、封闭运行,根据项目进度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同时市级根据各区县项目奖补额和完成进度对各区县政府进行奖励。确保项目全部竣工后,年削减燃煤消耗1200余万吨;减少烟尘排放3万吨,降低63%;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2.1万吨,降低82%;减少氮氧化物排放7.8万吨,降低70%,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明显改善,生态淄博建设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 (六)全力抓好物流“3411”工程,在供应链一体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提升现代物流发展水平,是实现供应链一体化,降低工业运行成本,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切入点。今年正式出台《淄博市物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全面启动实施现代物流“3411”工程,以互联网为牵引,整合优质资源,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多元合作,规范运行管理,促进物流业高端发展。一是加快公铁水3大物流平台建设。依托海旺达物流,建设O2O模式的大宗货物供应链水运管理服务平台。依托传化公路港,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公路物流平台。依托市内69条铁路专用线,整合铁路运力资源,建设铁路物流平台。二是加快4大交易物流信息中心建设。依托齐鲁国际塑化城、中国财富陶瓷城、卓创科技产业园、隆众石化咨询,借助互联网手段,整合化工、建陶产业链上设计、生产、供应、销售等上下游资源,建设以石油、化工、塑料产品为主的石化交易物流信息中心,鲁中地区最大的建陶交易物流信息中心,卓创大宗商品物联网物流信息中心和隆众资讯智能物流信息中心4大区域和行业性物流中心。三是加快11大物流园区建设。强化综合指导、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全力推进总投资20亿元的金泰传化公路港、20亿元的依厂、52亿元的远成、15亿元的山东中汇、26亿元的齐鲁煤炭、10亿元的沂源公铁联运、32亿元的鲁中保税、27亿元的海尔新星、齐鲁化工、乐物网农产品电子商务、周村旱码头商贸物流园区等11大物流园区建设。四是创新运营模式推动资源整合。积极做好区县和园区的物流项目策划,大力推广“园区、企业、银行+54321运营模式”,加大物流业招商引资、合作发展力度,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优质资源,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开展横向资源整合、互联互通、服务延伸,打造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力争到2020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8.5%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5%以下。 三、聚焦全年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市委、市政府对经信工作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期望很高。今年经信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都已十分明确,能否做出成效、做出亮点,关键取决于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力度。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提出干部作风建设要有新突破和“六个干”的工作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实打实的落实到位。一是强化抓落实的作风建设。在全系统以“定了干、干出样”为导向,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强化为企服务,褒奖干事创业先进,更加突出积极作为和责任担当,把全部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切实为担当干事者营造干事担当氛围,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努力提高工作执行力,以优良的精神状态推动工作深入开展。二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切实强化底线思维和纪律规矩意识,持续推进“不严不实”问题的整改、巩固和提升。抓好《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制订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方案,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执纪,加大问责力度,坚决守住思想防线和行为底线。三是强化政策落实。紧盯国家、省、市政策导向,加大政策对上争取力度。突出抓好“工业强市30条”落地落实,从市、区县、乡镇三个层面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分一厘不拖欠企业”的要求抓好政策兑现,加强工业督查考核,为工业强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四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坚持业务工作与对外宣传两促进,每项重点工作都同步制定宣传方案,利用传统与新兴多种媒介开展持续性立体式全覆盖宣传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工业强市建设的舆论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