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盛贵 伍 民
一、下渠乡发展城郊型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郊型经济是依托于城市、服务于城市的区域性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综合体,其特征是:城郊结合、优势互补、城乡一体、综合发展;其功能是:依托城市、面向市场、服务城市、致富农村。下渠乡位于泰宁县中南部,地处县道762公路沿线,距县城10公里,是全县典型的农业大乡、粮烟生产大乡。发展城郊型经济在下渠乡已经提了很多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田里粮烟菌种菜、山上竹木藤锥果”的开发模式,但发展远景与发展现状、构想与实践仍然相差甚远,存在着城郊乡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郊经济特色不明显,接受城市辐射能力弱,与城市生产、生活相关度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下渠乡虽然紧贴县城,但广大农民缺少城郊经济意识,思想观念还停留在自然经济阶段,农民市场经济意识较低,应对市场能力差,十几年来在种植业结构上,始终停留在单一烟叶和粮食种植上,其他产品没有大的突破。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维艰,始终跟不上城市的需求和市场变化的速度,从而出现了“城郊农民不种菜、农民吃菜城关买”的一种奇怪现象。
(二)山区经济农业型、资源型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我乡三次产业比例明显失衡,工业化程度偏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布点少,项目小,产值低,效益差,第三产业远远落后于一般乡镇。目前我乡农村经济还主要是依靠基础农业、依靠现有的资源,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足,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明显,增长方式较粗放;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支撑经济发展和财源增长的项目偏少,缺乏科技型、带动型的产业,能有力拉动全乡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项目和拳头产品尚未形成或者难以形成有效的规模,效益不高。
(三)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由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龙头企业、支柱产品,农业仍然是烟叶一枝独秀,其它特色产业发展缓慢,特别是毛竹管护、锥粟种植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农业产业化未取得突破;加上长期以来都是“吃饭型”财政,财政收入矛盾非常突出,财源结构单一,财政增收十分乏力。财政薄弱、财力有限造成的直接恶性循环和不良后果就是——自身投入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四)尚未形成规模经济。除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外,农村一、三产业多数项目也存在着规模较小的问题,远远满足不了配套城市、服务城市的需要,因为规模不够,市场也难以打开,没有规模、没有市场就失去了对外界的吸引力。群鸭养殖历来是我乡的一项传统养殖业,年均养鸭量都在20-30万只之间,在全县也能占据半壁江山,目前在泰宁市场上的很多肉鸭都出自下渠,经过10余年的发展,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形成更大有力的规模,主要原因还是肉鸭养殖分散在各家各户,缺少大户和养殖场,没有人去开发市场、找市场,不仅整个养殖业是如此,蔬菜生产等也存在类似问题。
(五)农村专业人才缺乏。因受就业环境、择业条件、福利待遇等因素影响,乡镇人才结构还不尽合理,特别是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农业科技、村镇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各类专业人才较为紧缺,人才普遍外流,在某方面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下渠乡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应遵循的原则
综合我乡的基本乡情、区位地理特点及目前产业发展状况,城郊型农村经济是今后加快 下渠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必然选择的道路和方向。
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既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农业由“传统型”向“贸易型”转变的客观需要,工作中我们应坚持以下四条原则,夯实城郊型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是我乡乡情决定的。今后,随着集镇区建设的扩大和泰宁县域经济的建设,下渠乡城郊特色将日益突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把握这一乡情,结合实际,时时事事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冷静而科学的态度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规律,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稳妥、高效地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
(二)协调发展的原则。城市郊区虽然靠近城市,但农村的本色不应该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优势还在于农业本身,所以我们应当坚持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要组织、促进农村和农民跳出传统的农业圈子,积极发展建筑、商饮服务等二、三产业,把城市的资金、信息、技术等优势与农村的市场、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优势结合起来。
(三)特色产业的原则。下渠城郊经济要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市场前景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种为开发重点,规格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和畜禽养殖等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促进城郊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四)合作发展的原则。发展城郊型经济应当立足于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招商引资走合作发展之路。要完善乡镇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保障和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招商和激活民资以达到合作发展的目的。
三、下渠乡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的重点
要加快下渠城郊型经济的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切实解决转型中的有关问题,达到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目的。城郊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全方位推进,各方面配合,因此,发展城郊型经济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下渠乡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多年来种植结构单一,土地产出率低,这种单一型经济结构的制约,使农民很难脱贫致富。“三农”问题,关键还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下渠乡处在城市和农村各种要素交织在一起构成的特殊空间,这种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技术、文化、信息、生活方式等方面受城市的影响和辐射最直接,同时对农村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也最明显。因此,抓住城郊型农村经济这个关键环节,就等于抓住了破解“三农”的突破口,找到了建设新农村的“金钥匙”。所以,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增强全力抓好城郊型农村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规划管理,协调经济运行,努力通过城郊型经济的示范带动,加快下渠发展步伐。
(二)加强政府引导。如何引导群众顺应潮流发展城郊型经济,是下渠乡政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中,政府要把此项工作放在发展农村经济的首位,出台扶持政策,优化扶持政策,优化区域布局,开展示范带动,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引导作用,使下渠乡城郊型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三)强化科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撑,城郊型农村经济也是一样。在依靠和应用科技上,要围绕产业开发的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科技推广网络和技术服务体系,抓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乡村各个层次的科技推广应用人才队伍,促进农业的科技进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要通过扶持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形成以龙头连基地,以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四)稳定资金投入。在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中,适当的资金投入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在资金筹措与投入上,要想尽办法融资,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从财政优先拿出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和农产品基地建设,充分借助信贷资金,带动农民投资,为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增强城郊型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
(五)强化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积极抓好集镇地农贸市场、烟草站、住宅小区建设,下渠、红地、宁路、大渠新农村建设以及上渠、大坑、渠口国债沼气工程等项目建设,在水利、道路、电力、通讯等方面进一步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同时,加大渠口片2200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下渠片500土地整理等高稳产农田的改造力度,建成一批保水保肥的稳产高产耕地,提高耕地产出率,为发展特色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搞好宣传服务。传统产业、自然经济已经在农村农民中根深蒂固,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树立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中的各种先进典型,以此影响、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进行参与。在新产业新产品的开发中要加大宣传面,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促进市场营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的作用,为农业经济向城郊型经济转型服务。
(作者为泰宁县下渠乡党委书记,乡长)
(责任编辑:陈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