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洪流中,企业经营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去年刚成为房企“一哥”的中国恒大(HK.03333)尚未来得及庆功,就密锣紧鼓地绘就新的战略蓝图。
据恒大内部资料显示,在2月6日该集团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开年就提出恒大地产的新一轮“转型”思路,即今年开启从“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转变。为此,恒大2017年房地产销售目标确立为4500亿,较去年同期仅上涨约20%,远低于其过去三年的复合增长率。
此举意味着,在销售规模上一路狂奔的恒大地产已开始主动换挡,力图在规模与效益的天秤上找到新的平衡。
规模与效益的平衡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国恒大以3734亿的合同销售金额一举夺得房地产销售榜桂冠,成为国内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企业,其2013-2016三年销售复合增长率高达55%,在龙头房企中一枝独秀。
可以说,恒大在2016年的战绩斐然,但依托较高杠杆而取得的超常规发展虽然赢得了市场,也因较低的利润率而备受质疑。
财务报表显示,2013-2015年间,恒大核心业务利润率分别为11%、10.8%、6.6%,这显示了其利润增速滞后于规模增长,“增收不增利”导致恒大估值在上市房企中处于较低的水平。
如同大多数经历了快速增长期的大型企业,此刻的恒大站在新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快马加鞭高速生长,还是开启精细化集约化之路?
许家印已然做出了选择,他在恒大集团2017年度工作会议上表示,恒大地产在过去 20 年围绕规模迅速发展,去年销售已达到3734亿,规模已非常大。从今年开始,将在保持规模适度增长的基础上更注重效益,实施“规模+效益”的发展战略。
规模与效益,始终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选择和倾斜。如果说早年的恒大将砝码更多地倾注到规模,那么如今的恒大已开始向天秤的另一端--效益倾斜,在记者看来,这是一个的必然选择。
首先是市场因素,国内房地产市场在2016年创下11.76万亿成交额的历史峰值后,未来能够在此水平上继续爆发增长已非常困难,甚至有研究机构预计,短期内宏观调控难言放松,2017年的市场总量可能会出现下滑。因此,任何企业想要在并不乐观的大环境中保持跳跃式增长并非易事。
其次是企业内部因素,恒大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以过万亿的资产规模、3700多亿的销售额成为全球第一房企,在庞大的基数下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本身就有悖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为重要的是,大象起舞,绝不能永远依靠粗放型扩张,而是寻求规模与效益的平衡发展,控制内生风险,才能为基业长青夯实基础。
这意味着,当恒大已经完成了“大”的布局之后,快不再是唯一标准,效益已成为新的指针。
1997年 西樵山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