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刚
省委、省政府确立三明在海峡西岸纵深推进的前锋定位,省委卢展工书记对三明发展提出“前锋、基地、枢纽、支撑”的要求,市第七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部署,这些为我们构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创造了条件。当前围绕三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红色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研究如何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如何完善大交通网络格局,发挥三明未来枢纽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战略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卢展工书记提出的“前锋、基地、枢纽、支撑”的要求,立足三明交通区位优势,有效衔接各种交通方式,整合各种运输资源,提高运输服务业运营水平,构建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主通道,支线机场、内河航运和农村公路为补充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逐步形成东出西进、南联北接,覆盖800至1000公里区域范围的海峡西岸重要交通枢纽。
二、总体思路
围绕综合交通枢纽集聚和辐射功能的发挥,既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两个三角洲和我省发达地区,又加强区域内与内陆省份交通网络的构建,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枢纽节点,提高运输业服务水平,建立和完善四个通道:即建立快速客货运输通道,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航运输和国、省道主干线为依托的,实现三明与省内外经济区及沿海港口的快速互通;建立客货运输站场网络,以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和各级运输枢纽为主体,实现客货集散运输,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农村客货运输通道,以县、乡公路为依托,遍布城乡、四通八达,实现公路网络布局的优化;建立内河运输通道,实现矿产、原材料等大型货物低成本运输,进一步推动我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步伐。通过建立和完善通道,形成以三明(沙县)为中心,构建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海西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三、建设重点
1、综合交通枢纽核心节点布局。枢纽节点是对人员和社会经济物质进行有效集聚和疏散的重要设施,它布局和定位的合理与否,对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转换、高效运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建设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对交汇于三明的多种交通方式和运输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转换。项目包括客运系统、货运系统、道路系统;其中客运系统包括公路客运中心、铁路客运站、三明机场航站大楼、城市公交停车区;货运系统包括闽西北物流中心、三明(沙县)公铁水联运货运中心;航运系统包括三明(沙县)水运港口、沙溪航道疏通工程;道路系统包括多种交通运输形式与城市交通对接的道路;同时开发与枢纽相互配套、功能齐全的服务业。项目座落地北起沙县沙溪河月亮弯、南至罗布庵山、西临沙县城关电站、东至沙县琅口,规划占地26平方公里。建设目标为,实现公路、铁路、城市公交、出租车与社会车辆的零距离换乘,并有专线巴士与三明机场连接,建成后规划旅客年发送能力达到912万人次,年货物吞吐量达600万吨。成为海峡西岸中部运输方式最齐全、设施最完备、服务最优良、覆盖周边地区800—1000公里的客货运网络系统。本项目已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总体规划设计。项目计划2007年完成规划编制,实现“预可”报批。
强化闽西北物流基地服务功能。闽西北物流基地是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设和运营的成功与否,将对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功能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强化闽西北物流基地服务功能,从服务闽西北层面提升建设目标,把物流基地建设成为闽西北地区优势产品集散地、现代化物流基地与商贸平台、重要内陆口岸,为闽西北地区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仓储、配送、货运代理、产品分类、流通加工、分拣包装、存货管理、订单处理、网络设计等全方位物流服务。通过建立快速货运站,与全国其他公路运输枢纽形成以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为依托的城际快速货物运输网络,实现货物运输500公里当日到达,1000公里2日内到达,省内货物当日到达。建立集装箱中转站,辐射闽西北和赣南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货物直通关。
2、建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高速公路网络。进一步加大工程要素的投入,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加速项目前期工作,构筑“两横一纵三联”的公路快速通道。福(州)银(川)高速公路三明段(一横),三明境内全长218公里,于2005年通车,是三明的第一条出省、出海快速通道。泉(州)南(宁)高速公路三明段(二横)。其中泉三高速公路,三明境内全长154公里,项目已于2005年动工建设,计划2009年初建成通车,实现我市3小时达到闽南经济圈;永宁高速公路,三明境内里程123公里,力争2007年实现控制性工程动工建设, 2011年建成通车,将成为我市由进入江西内陆省份又一条便捷通道。长(春)深(圳)高速公路三明段(一纵),其中三明至南平段2004年建成通车,三明至永安段属正在建设的泉三高速公路三明段,预计2009年初建成通车,永安至武平高速公路三明段全长40公里,局部路段已开工建设,2010年建成通车后实现我市4小时到达“珠三角”经济圈。建(宁)泰(宁)高速公路(一联),北接武夷山至泰宁高速公路,南联江西广昌接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三明境内路线全长73.468公里,计划2011年建成通车,将实现我市全市12个县(市、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三(明)厦(门)高速公路(二联),三明境内全长81公里,计划2011年建成通车,将进一步缩短我市与沿海港口的距离,实现3小时到达厦门港。永(安)漳(平)高速公路(三联),三明境内路线全长约7.47公里,“十二五”期间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我市与沿海港口及“珠三角”经济圈的距离,加强与相邻地区的联系。项目全部实施完毕后,三明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近700公里,境内将有三条出省快速通道,四条到达沿海发达地区的快速通道,贯通我市的长深高速公路将成为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最便捷的通道,形成“两横一纵三联”高速公路主通道,三明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快速铁路网络。向莆铁路力争尽早动工。向莆铁路按国家I级双线电气化标准建设,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向莆铁路与京九线、浙赣、鹰厦、福建沿海铁路等多条铁路干线相连,在三明沙县建设较大规模的编组站, 它的建设将填补福建省中部地区铁路空白,将构筑东南沿海与内陆地区便捷出海通道,加强沿海与内陆之间的经济协作和优势互补;长(沙)泉(州)铁路、建(宁)龙(岩)铁路和长(汀)三(明)铁路继续加快前期工作。其中长泉铁路按国铁Ⅰ级标准建设,正线数目按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预留250公里/小时。该线西接我国中西部地区,东接莆田、泉州港,贯通三明的宁化、清流、永安、大田等县(市),是加强中西部地区与海峡西岸沿海地区运输联系的主要纽带。它的修建,填补闽西北和赣东南铁路网空白,缩短湘、渝、川至闽的运输距离,促进海西经济区山海协作;建龙铁路按国铁Ⅰ级标准建设,正线数目按双线设计,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是向莆线和赣龙线的联络线,也是打通武厦(武汉经南昌到厦门)大通道的连接线,贯通三明的建宁、宁化,是我国自北向南通往厦漳泉沿海构筑的一条距离最短、运量最大、速度最快的快速通道;长三铁路按国铁Ⅰ级标准建设,正线数目按双线设计,该线连接鹰厦、赣龙两条国铁干线,形成我省内陆交通和经济欠发达的南平、三明、龙岩三地区通往长三角、珠三角最便捷的大通道,并与向莆线在新三明站交汇,可进一步扩大三明(沙县)综合交通枢纽的辐射范围,增强区域运输的灵活性,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民航基础设施。继续加快三明机场建设,2008年建成通航,并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提高技术等级。机场建成后,近期规模为年飞机运行3269架次,年旅客吞吐量25.5万人次,年货运量为5866吨。远期规模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年货运量3-5万吨。
国省干线公路网络。我市在省级干线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及国省干线路面改善工程完成任务近500公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通往区外的普通公路方面,按二级公路改造了三明经明溪、建宁至江西广昌的出省通道(局部路段为三级路)、永安至漳平公路、将乐至顺昌公路及部分区域内的连接通道。2007年底我市将按二级公路标准基本建成尤溪至德化、三明至江西石城、清流至连城、宁化至长汀的干线公路。在区内路网方面,力争到2007年底,完成国道沙县至永安小陶路段,2008年完成省道306线三明至宁化、三明至大田路段的水泥砼路面重新铺设,实现未通达高速公路的县都有一条二级公路通达三明市区。。增加沙溪沿线的干线通道,为推进市县一体化和三明永安城市联盟进程,将积极创造条件,择机建设三明至沙县快速通道、205国道贡川至永安段。至“十一五”末期,我市将基本完成不与高速公路走向平行的省道建设,加强我市公路网络与外界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我市干线公路网络服务功能,使区内的路网连接、互通以及综合分流的运输功能都得到明显增强。建成后我市将形成3个连接福建沿海、2个连接龙岩、2个连接江西、3个连接南平的普通公路进出通道。
农村公路网络。根据2007年4月初,各县(市)与省交通厅签署的农村公路建设“一县一议”协议,我市2007年要建设完成农村公路1532.8公里,实现硬化路面通村率99.5%,除10个人口较少、建设里程较长的行政村暂缓建设外,其余行政村将实现至少有一条硬化公路通至乡镇或干线公路。在此基础上,今后几年,要逐步加强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连接公路的建设,并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使农村公路真正形成网络,农村群众出行、新农村建设经济物质真正实现快速便捷流转。
内河航运设施。规划实施沙县港口及沙溪五级航道航运工程项目,以沙县上院码头为基础,通过将205国道改线,扩大港口腹地,对港口进行扩建。在沙溪航道疏通工程完成后,河道为五级航道,通行300吨级船队,规划2010年货物吞吐量达450万吨、2020年货物吞吐量达500万吨。
建设“飞地”港口。作为一个内陆地区,三明不临海,没有港口,只能借泊外地码头。省里实施海洋强省,将加快建设大型专业化泊位,按照跳出三明发展三明思路,三明可以依托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探索到沿海建设“飞地”港口,开发“飞地”物流配送中心,在更大空间实现更快发展。
3、大力发展运输服务业。加强交通综合运输管理。建立统一、协调、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以先进的管理技术为手段,以法制和体制为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公众的各种作用和组合优势,加强交通产业规划,努力优化运输结构,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做大做强运输市场主体,在运输企业结构方面,要积极进行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办大运输、大办运输,通过采取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引导他们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倡导集约化、规模化、公司化经营。大力发展农村运输市场,农村是我市运输网络的末梢和基础,目前我市有43.5%的行政村不通班车,农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在构建综合交通枢纽的过程中,要重视农村运输市场的发展,结合农村路网改造和农村客运场站的建设,积极争取税费减免政策,减轻经营者负担,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改善农民群众出行难状况,做大、做强枢纽基础。
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按照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试点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我市连接沿海和内陆的特殊区位和立体交通枢纽等优势,构建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畅达高效的物流体系,在重点发展闽西北物流基地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我市12个年交易额上亿元的专业市场;鼓励有条件的生产企业科学设置供应链流程,逐步分离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促进传统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第三方物流转化;加快引进先进现代物流企业步伐,大胆引进国内外实力较强、管理科学、技术设备先进的知名物流企业,从根本上提升我市物流业档次和现代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为推进项目建设,市政府成立了三明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置四个工作组,即规划组,主要负责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中心城市规划,并按规划要求,严格把关综合交通枢纽周边用地和建设项目审批;项目组,主要负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公路客运站、物流配送中心、上院码头等项目规划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组,主要负责与综合交通枢纽相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物流组,结合加快流通产业发展试点城市工作,负责物流配送中心项目规划、推介和实施。四个工作组根据枢纽各建设阶段要求,协同推进,有效运作,确保综合枢纽建设快速有序地展开。
2、强化政策保障。用好用活国家关于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政策,加大与国家有关部委、省上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衔接力度,争取上级部门对综合交通枢纽各有关项目建设的支持,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果。同时市级部门对涉及综合枢纽项目要实行政策倾斜,做到优惠政策优先到位,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建设资金优先拨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3、强化前期保障。要加强项目规划的经济技术论证工作,提高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抓紧做好项目的勘测设计、申报立项工作,要强化挂点领导责任制和业主责任制,及时跟踪项目进度,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实行前期工作目标管理,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投入力度,促进项目落地。在项目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要加强协作,统筹发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4、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补助,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适当调整投资结构,加强对重点方向和薄弱环节项目的投资;建立健全银政企合作机制,用活用好金融资本;加强对存量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建立“投资—盘活—再投资”的滚动投融资机制,盘活存量资产和存量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融资效益;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充分利用BOT等多种融资途径,多种渠道融资,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节约使用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争取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
5、强化安全质量保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检查,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健全质量管理机制。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对施工项目的全过程质量监控。特别注意加强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点工序、重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努力创建质量品牌工程。
(作者为三明市交通局局长)
(责任编辑:黄茂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