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新型城镇化的吴中实践

[复制链接]
mmax 发表于 2016-12-1 15: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大战略、大问题。如何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与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相适应的新型城镇?苏州市吴中区的成功实践值得借鉴。
  一、彰显三大特色,建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城镇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千百年来,在吴中这片土地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云集。吴中区充分运用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以人文理念引领城镇建设,用优秀文化构筑新型城镇的价值支撑。
  彰显文化地域特色。吴中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中区把延续吴文化根脉作为人文城镇的基点,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逐一梳理吴中历史文化物质空间形态、地域村落文脉、民宅建筑风貌,建立动态监管项目名录,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出台激励民间传承政策,落实分级保护制度。十二五期间,区、镇两级用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村落、古建筑方面的投入就超过5.51亿元。目前,全区拥有省级、国家级以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5个、名村5个,甪直、木渎、东山、明月湾、陆巷、三山岛等镇村成为全国古镇村落文化保护样板。
  彰显文化涵养特色。人文城镇,教育为本。吴中区把提高居民文化素质作为人文城镇的关键。弘扬崇文重教传统,加大基础教育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强传统技艺培训,打造高层次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和工匠大师队伍。十二五期间,全区教育、公共文化投入71.38亿元,中小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日常公用经费高于省、市基准定额,培育各级师资英才300多名,所有中小学校都有区级以上名师,新增现代文体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10.3万平方米,建有2个博物馆、10个图书馆、13个文化站,每个村和居委会都建有文化活动室,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工艺大师167名。吴中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文明城市示范区、科普示范区。
  彰显文化时代特色。为了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吴中区把焕发传统吴文化的青春活力作为人文城镇的特质。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带和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十二五以来,全区文化产业保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6.7%,光福中国工艺之都、胥口中国园林古建集聚区、东山全国影视拍摄首选景地等一批特色文化基地脱颖而出。构建两轴、两带、三区、多节点的旅游发展版图,积极发展人文旅游, 2015年接待中外游客225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2亿元,形成了太湖休闲度假游、水乡古镇古村休闲游、乡村田园生态游、江南文化体验游等4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先后成功承办了首届太湖文化论坛、第二届中非民间合作论坛、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首届世界语言大会、央视中秋晚会等重要活动,以及穹窿山兵圣杯世界女子围棋赛、环太湖国际竞走和行走多日赛等一批重大赛事,人文城镇成为吴中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二、紧扣三个环节,建设具有竞争力的产城融合城镇
  以产兴镇,强镇之基。吴中区遵循发展规律,以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产出效率,以提升产出效率增强产业对城镇化的支撑力。
  紧扣集聚集约。为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吴中区根据不同城镇的发展基础,规划建设十大产业集聚区,建立以亩产效益为中心的综合评价体系,相继建成了模具特色产业基地、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群。2015年,全区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产出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工业用地亩均税收五年内增长54.9%。目前,区内共有上市企业8家、新三板企业40家。
  紧扣产业升级。适应科技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吴中区大力实施现代农业“61”工程、千企升级创新转型行动计划、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64”旅游服务业全面提升工程,分类分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产品1745个,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9%,工业利税总额比2010年增长了25.2%,服务业增加值五年年均递增13.4%,农业总产值增加到42亿元,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达184家,吴中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
  紧扣特色发展。吴中工业企业13920家,其中大型企业只有23家。根据这一基本区情,吴中区引导中小微企业发挥比较优势,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目前,全区拥有15家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地位居全国前列的小巨人隐形冠军30个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特色优势产品,水八仙特色产业带、环岛历史文化旅游带、田园风光带、临湖慢生活带、农家乐休闲带成为镇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三、完善三项制度,建设绿色生态的魅力城镇
  吴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面对日益加剧的资源环境压力,吴中区着力加强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促进城镇发展和生态建设相得益彰。
  完善源头保护制度。基于生态红线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87.1%的实际,吴中区全面落实四个百万亩空间布局,严格生态红线区域管控,将重要生态功能区作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进行严格保护,先后关停104家落后企业,腾退土地6500余亩,建成4个国家级、市级湿地公园,自然湿地保护率达50.3%十二五以来,全区生态文明十大工程建设投入232亿元。
  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吴中区编制实施生态资源负债表,出台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覆盖,探索建立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仅2015年区财政生态补偿支出就达1.14亿元。目前,吴中区已实现国家级生态镇全覆盖,建成1个国家5A级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区、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完善环境监管制度。为了让吴中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吴中区严格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责任,健全污染物排放许可制等各项减排措施,实施环境执法联动,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十二五期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4547吨标煤/万元,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13家,新认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4家;削减化学需氧量6480.86吨、氨氮542.72吨、二氧化硫5707.76吨、氮氧化物2686.23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工业污水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100%
  四、突出三个重点,建设城乡一体的包容性城镇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吴中区充分运用苏州市全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这一平台,积极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包容性城镇发展模式。
  突出解决半城镇化。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吴中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具体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标准,全面实施三置换,全区99%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农民转市民。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的载体作用,发展休闲旅游、商贸物流、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等适合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岗位,带动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就业。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稳定就业,十二五以来,共举办957期各类培训,其中357期技能培训,提升了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
  突出基本权益平等。为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吴中区着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保障体系,实现了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并轨,99%的农民转入城镇保障体系,21.7万被征地农民置换城保;农村学校实现与城镇学校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公用经费、教师素质、管理水平五个一样,以最高分通过了教育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的评估和复查;90%以上的村建有卫生服务中心,并与镇医院实现双向转诊。
  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吴中区把新农村建设贯穿于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加强农业园区建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十二五期间,区镇两级财政投资40多亿元,用于全区109个特色村、408个重点村、421个无撤并计划村的建设;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近93%,职业农民比例达35%,建有家庭农场48个、农业龙头企业30家,建成6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形成了20多条农业特色旅游线路、40多个农业休闲旅游景区(),建成近200家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年农村旅游营业收入达5.2亿元,舟山核雕村、上林村东林渡、杨湾村西巷等一批特色村成为新型乡村的名片。
  五、做好三篇文章,建设富民惠民利民的共享城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吴中区把增进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城镇化的根本座标,促进城镇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做好居民增收文章。为促进城镇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吴中区积极发展合作经济,推动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物业富民。自2001年木渎镇金星村组建全省第一个社区股份合作社以来,全区共建有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15家,基本实现人人有股份、家家有物业、户户有分红2015年,全区股份户均分红5260元,财产性收入占比达43%。各类劳务合作社吸纳“405060”困难就业人员就业超过3000人,劳务收入达4800万元。吴中区还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开展跨区域收购,全区异地收购项目49个,物业面积达68.58万平方米,年收益近1.2亿元。2015年,吴中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幅达10.2%
  做好公共服务文章。为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居民,吴中区立足当前办实事,着眼根本建体系,着力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每年排出十项政府民生工程、十件政府实事和十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全区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69.2%上升到73.6%十二五期间,投入25亿元,新改扩建45所学校;投入13亿元,新改扩建8家医院,基本形成了城乡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15分钟健康服务圈;投入8300万元,建成30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信息服务为辅助居家福虚拟养老实现全覆盖;道路总投资205.38亿元,新建道路221公里,公共自行车布点实现镇、街道和景区全覆盖。
  做好智慧城镇文章。适应城镇居民的新需求,吴中区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务、民生、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城镇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建成有线智慧镇(街道)10个、有线智慧社区61个;中小学校全部接入光纤宽带、建成校园网;数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7.1 %4个镇级单位完成了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全面实现管理网格化、内容数据化的城镇管理新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7粉丝

4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