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绩溪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践行五大理念 实施四大战略
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葛 建 荣
(2016年6月2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绩溪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建党9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在全县人民满怀豪情踏上“十三五”征程之际,中国共产党绩溪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创新活县、和谐兴县”四大战略,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绩溪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2013年9月13日,胡锦涛同志满怀浓浓乡情回到家乡,亲切的关怀、殷切的嘱托,提振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2013年1月15日,投资百亿元的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正式开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增强了绩溪持续发展的实力;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运营,绩溪迎来了高铁时代,拓展了对外开放合作空间,增强了绩溪无尽的发展动力。五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项目工作、深化改革、城乡发展、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56.1亿元,年均递增9.1%;财政收入9.1亿元,递增11%;固定资产投资110.3亿元,递增21.5%;三次产业结构由21.2:48.4:30.4调优为14.4:49.1:36.5。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标人均数,均列全省前15位。新型工业稳步发展,省级经济开发区获批筹建,机械制造、电工电气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工业总产值79亿元,年均递增8.5%;规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递增8.2%。建成全国最大非标异型链研发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企业达19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增至6家,“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5家。文旅产业提速发展,建成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4家,2015年旅游接待量达605万人次、综合收入29.3亿元,年均递增30.8 %和41.4%,跻身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成为全省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便民网点实现城乡全覆盖,经营实体发展到300余家,电子商务县域发展指数居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亿元,年均递增16.9%。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优化“南桃(山核桃)北油(油茶)”产业布局,农业龙头企业增至102户,省级龙头企业达10户,农产品加工产值增至58亿元,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
——五年来,我们坚持扩大投入,全面落实“四个一”工作机制,重大项目加快实施。113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总投资517亿元;成功争取国家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4亿元。合福高铁、绩宁高速、高铁新站综合体、绩溪博物馆建成使用,绩溪抽水蓄能电站、杭黄高铁加快建设,国道233东迁、新安健康产业园、徽博园开工建设,绩谭旅游快速通道、扬溪源水库、皖赣铁路新双线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列入开工计划,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383.6亿元,均为“十一五”的2.3倍。
——五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积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活力不断增强。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完成城乡规划体制、园区行政体制、市场监管体制和招商体制机制改革,组建文旅委、卫计委和国有资产投资运营中心。在全市率先推行县乡两级“三个清单”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商事制度、医药卫生、财税金融、文化教育、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乡镇财政体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优化“三区一廊”、“一主两辅”发展格局,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坚持“组团式、立体式、差异式”发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全面落实,园区扩园提升稳步推进,新站新区框架基本形成。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年一变化、四年大变样”行动计划,大力开展“三线四边”环境整治,2015年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荣获全市第一。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国家森林城市、全省首届文明县、省级园林城市,被评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改善民生,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群众幸福感明显提升。全面完成省定33项民生工程。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1%和10%;深入开展扶贫攻坚,成功摘掉省级贫困县“帽子”,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十年扶贫先进县”;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县通过省级评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被命名为皖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社会保险、五保供养、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深入推进“法治绩溪”、“平安绩溪”建设,全面完成“六五”普法,群众来信来访总量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要管党,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出台《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二十条意见》,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大力实施村级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三十条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174件。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许家朋烈士陵园等8个基地被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授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基地,《章氏家训》被中纪委网站发布推荐。
五年来,县委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全力支持政府依法行政,支持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国防动员、党管武装和老干部工作,注重发挥群团、工商联和关工委的作用,凝聚了强大的发展合力。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县委、县政府真抓实干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绩溪县委,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绩溪经济社会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老秘网县经济发展仍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集聚不快、工业企业规模不大、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项目储备不多、发展后劲不足,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增大,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等等。
回顾五年的奋斗历程,盘点以上收获和不足,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第一,加快发展必须党建引领。这五年,我们始终以党建统揽全局,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但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相比,基层党组织中仍然存在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不强,引领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党员干部中仍然存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强,示范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才能筑牢党的战斗堡垒,才能形成心齐气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二,加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这五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上级精神与绩溪实际紧密结合,不断解放思想,破解了一批发展的瓶颈问题。但与先发地区相比,发展理念还不新,办法还不多,步伐还不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第三,加快发展必须抢抓机遇。这五年,我们紧盯国家投资重点,不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全力以赴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但与自身发展需求相比,向上争取的力度还不大,对外招引的项目还不多。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抢抓机遇,坚定不移地谋深项目、争取项目、建设项目,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在发展中抢占先机。第四,加快发展必须真抓实干。这五年,我们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践行群众路线、加快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不善为、不能为、不作为”等现象,工作落实力、执行力有待加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脚踏实地、紧抓快干,好思路、好举措才能得到有效落实。第五,加快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这五年,我们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群众的幸福感、向心力不断增强。但与群众的期盼相比,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措施还不多,民生保障水平还不高。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不懈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不断满足群众的需求,才能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共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绩溪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纵观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我们在加快发展中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宏观经济“L”型周期,经济持续低位运行,跨越发展遭遇瓶颈;面对你追我赶的周边竞争态势,依靠资源相似的基础条件,走同质化发展道路已经难以突围;面对供给侧改革重大历史任务,产业尚未成型就面临转型,新动能尚未形成,旧动能已经衰减;尤其是当前我老秘网县仍处于文旅产业的培育期,新型工业的起步期,城市发展的雏形期,加快发展的责任之大、压力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但同时,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黄金机遇期,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加快实施、国家促进旅游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推动我老秘网县文旅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高铁高速的相继建成、绩谭旅游快速通道的立项建设,为我老秘网县加快融入黄山、杭州两大国际风景名胜区,提供了同城化发展机遇;旅游方式的深刻变革、大众旅游的蓬勃兴起,为我老秘网县现代服务业集聚,提供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机遇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机遇稍纵即逝。只要我们充分把握好、利用好各种叠加机遇,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实现在跨越发展中奋力崛起。全县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信心,坚定发展决心,努力把生态、文化、交通优势转化为强大的经济资源,把黄金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总抓手,大力实施“2468”发展战略,努力推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全面小康加快实现;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左右,财政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达10:49:41;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全省位次前移。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突出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强文旅,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坚持文化旅游主导地位,始终观大势、突出招大商、推进大整合,全面实施“文旅强县”战略。加快编制并落实文化旅游总体规划、文化旅游“十三五”规划、“百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片区旅游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5个1工程”,加快景区内联外通工程建设,全面融入杭州、黄山国际旅游圈,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招引大型文旅项目,全面启动古城旅游规划建设,全面提升龙川、鄣山、徽杭古道等景区,加快整合3A级以下景区景点,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景区,积极创建龙川国家风景名胜区。加快发展徽雕、徽菜、徽墨、徽剧等特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户外体验、特色民宿,推动文化、体育、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新站新区旅游集散中心、物流中心、商业中心、交通换乘中心建设,加快建立旅游公共交通组织体系、导游服务体系、品牌营销体系,不断完善文旅产业配套功能。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加快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和促销力度,打响“黄山脚下的美食天堂、西子湖畔的养生福地”品牌。
(二)提质增效促工业,推动园区转型新突破。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加快发展新型工业。重点发展新能源、食品药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机械链条等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不锈钢、化工等传统产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和工艺设备落后企业,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以黄山恒久链为龙头的链条企业协作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打造中国异型链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推动小小科技等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尽快占领全国乃至国际更多市场份额。加快省级经济开发区“去筹转正”,稳步推进开发区扩园,加快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总部经济园、电商产业园,着力构建“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全面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加快存量用地开发建设;优化园区产业与新老城区功能互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
(三)坚持不懈优三农,推进城乡统筹新发展。坚持规模化、科技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推进三产融合、城乡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徽菜原材料、山核桃、油茶、蜂蜜、茶叶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徽菜山珍等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集生产、加工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发展农业新业态,发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品牌优势,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拓展农业观光型、乡村体验型特色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由“建设型”向“经营型”提升;加快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大力实施“一乡一品”培育工程;坚持“四镇率先”,强化规划引领、突出产业支撑,着力打造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增加农村发展新动能。
(四)精雕细琢建城市,打造四区联动新平台。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精细化,全面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城市总规、城市设计、控制性详规,编制和完善各类专项系统规划。落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不断加大古城保护利用力度,推进古城街区立面改徽,一律不得新建和改建与古城风貌不符的建筑,体现“徽而古”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依据高铁绩溪北站,统一周边建筑外观色调,建设协调美观的新站新区;其他区域要突出徽派特色,融入徽派建筑元素,彰显“徽而新”特色风貌;完善“四区”公共交通网络,加快新老城区连接线建设,着力构建“四区联动”发展格局;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区管线杆线入地、雨污分流等工程;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规范化城市管理,加快建立智慧型、长效型城市管理机制,推进市政设施管护、园林绿化管护等市场化运作,依法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非法买卖土地,持续开展“三线四边”环境治理。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县城,全面彰显“山水人文融于一城”的特色城市风貌。
(五)千方百计上项目,培育开放发展新动能。坚持项目引领、深化开放合作、推动全民创业,着力培育转型新动能,不断增强发展新动力。立足高铁时代,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分工合作;坚持“五个不招、两个一律”,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瞄准长三角等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突出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加强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发展。严格执行“四督四保”、“四个一”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项目谋划、争取、建设等考核工作制度;突出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新型工业、特色农业、交通水利、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争取力度,确保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获批、芜黄高速绩溪段等重大项目落实落地;建成杭黄高铁、国道233东迁工程等重点项目;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绩谭旅游快速通道、扬溪源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徽商回归”工程,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兴业,支持各类能人带头创业,培育更多创业主体;加快个转企、小升规、规上市,培育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争创全国电子商务百强县,巩固电子商务进农村创建成果,支持“上街去”建设知名区域性电商平台,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基地,加快建设电商创业街,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六)持之以恒惠民生,开创和谐社会新局面。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织密民生“保障网”,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八大行动”,确保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强农村路网、农田水利、安全饮用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五保”、重度残疾人等弱势群众供养救助,健全完善城乡低保动态管理机制;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九年行动计划,优化中小学布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及新型农民培训,健全完善五大保险体系,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服务保障水平。
积极支持县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和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扎实做好统战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和老干部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推进“法治绩溪”、“平安绩溪”建设,统筹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实现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严”的精神、“实”的作风,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推动“两学一做”落地生根。扎实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不断改进和创新学习方式,改进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积极运用新媒体拓展学习平台,发挥党校党员教育主渠道作用。健全完善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分析研判、预警和处置机制,提高新形势下舆论引导能力。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家风家训等传统文化精髓,巩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基地,持续开展“绩溪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继续推进思想大解放,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改革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努力破解阻碍发展的瓶颈制约,以思想大解放推动经济新发展。
(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四个过硬”领导班子。紧紧围绕“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廉洁过硬”的领导班子建设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干事作为第一准则,牢固树立重品行、重基层、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在干事创业中识别干部,到工作一线检验干部,凭工作业绩使用干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实施“三百工程”,着力提高干部推动转型发展、做好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创新干部考核方式,积极推行日常式、跟进式、一线式考核,加大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整治力度,全面落实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及时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