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自从学习写作开始,此番论调就在耳边萦绕不停。特别是从事公文写作以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对所谓有定评的大材料无不细心揣摩,然而“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者比比皆是,深感“天下没有不抄的笔杆子”。然而,细细品味,才知小抄者形似,中抄者神似,大抄者抄于无形,以彼家之语言,阐此户之思想,凭甲方之结构,创乙类之新意,宛如冰糖葫芦,山里红虽是买来的,竹签子却是自产的,冰糖一滚,浑然天成,又有谁敢说这不是新的创造呢?以此为切入点,谈点公文写作的粗浅感受,与诸君共勉。+ K+ u1 D5 n6 H& c0 f0 s) ?
7 ]7 k- Y& p+ p3 u. X3 W 一、以“没有不抄的笔杆子”谈抄的重要性( u# ?$ r+ J0 ?: k- ?
6 C" O; {( v r0 W9 F+ z 长期的实践,使我们感觉到——每一次写材料经历的思维过程,与初学写作时的过程是何其相似,初学者从摹仿开始,老成者从参考起步,其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进入状态的速度不同,初学者缓慢,老成者迅达,如此而已。摹仿是抄,参考也是抄,一个是抄的初级形式,一个是抄的升华阶段。试想,公文文体的严格规定性,注定我们老秘网在写作时继承的多,创新的少,甚至可以说在文体上就不可能有什么创新。文体的继承,就是文体的“抄”。公文的内容是反映组织的意志,是“代人立言”,其指导思想必须同组织的领导者保持一致,特别是作为地方组织的公文一般是以落实上级精神为主的多,在精神上必须同上级保持一致,这必然要体现在语言文字载体的同一,必要的内容,必要的语言,必要的引经论典,所有这些其实质就是必须做好“抄”字文章。看得远,是因为站的高;写的好,是因为有参考。抄是引用,抄是参考,抄是引经论典,抄是你之所以看得更远的巨人肩膀,抄是之所以写得更好的前期平台。笔杆子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也是抄出来的。! v7 f. q$ {2 m/ x* N4 o
8 c: m6 v" m; [' z4 |) D0 E
二、从“如何让人觉得不是抄”谈抄的艺术性% U! h. J( ^& K* C3 [# V1 k
: ]. H6 S* W0 M j% { l 抄不是抄袭,而是参考,引用,摹仿,所以必须讲求艺术性,有条原则必须予以坚持。
, D% O- |: o7 x2 u* ]/ y3 b9 S! c4 K) f6 h y' X! Q" u
一是不能全抄,全抄就是抄袭。抓住重点,突出特点,这篇材料需要什么就抄点什么,缺少什么就抄什么。但绝对不能整篇全抄,全抄就是抄袭。谋篇之初,可能是文体未定前,那就不妨参考文体,以了解这种体裁的要求和具体模式;立意之始,也许结构未明,那就不妨引用结构,以彼之骨架塑此之雕像;或内容,或语言,杂取种种,皆以此论。
% |% O4 t x: _" L4 ^# {9 @- Q4 c- ], \+ m4 E9 f/ \, w
二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人,要抄的广泛。一篇文章,文体采用甲种形式,结构融汇乙类骨架,内容涉足丙的涵盖,语言渊源于丁的精彩,甲、乙、丙、丁优化组合,是它又非它,这不是新的创造又是什么呢?参考要广泛,引用不单一,摹仿看不见。
: n& Q; f" x+ |( @+ u; _0 b! |
8 Q0 \/ T6 T; F3 b 三是抄要分清类型,不能千篇一律。抄上级的文件,重在落实批示,贯彻精神,本已十分精确的语言,何用更改?抄下级的汇报重在抓住事例,事情要清楚,数字要准确,为经验提供例证,为观点提供论据。抄外单位的材料重在写作技巧,语言精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y8 H. N/ y1 p- j L
6 Q; [4 q! s: c- @/ F
三、从“怎么就算是会抄”谈抄的实践性6 m( c" r3 C* i/ E4 }" r% T
$ ]0 ?4 P8 V( D2 e: j8 z/ H。2 a2 e$ H( Y) z3 O# S/ s9 d
- z" `7 d2 `2 U) z4 @( E" O- ]- Z 抄是已知内容的重新组合,抄是已有文体的快速转换。公文写作运用抄的技巧,会使我们材料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速度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孙庆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