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镇小城市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小城市培育工作既是实现经济城市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产业集群化的重要平台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节点。**培育试点工作以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瓶颈,以创新的举措增添发展活力,努力推动人口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服务集成,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诸北新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概况
**镇位于**市北部,东连绍兴,北接萧山,镇域面积105.7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近13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户籍人口6.2万,新**人6万,是全国知名的五金管业生产基地。2010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83.14亿元,工业总产值534.6亿元,财政收入10.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29元,综合经济实力已连续多年稳居绍兴第一、全国千强镇前二十位,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试点城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资本市场第一镇”、首批**省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华东地区首个乡镇级金融安全小区。
二、**小城市培育意义思考
1.培育小城市是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新亮点。2010年**人均GDP已超1万美元,已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但城市化率与同一世界发展水平的平均城市化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推进小城市培育既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以人为本、以城带乡的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2.培育小城市是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新平台。中心镇向现代小城市的率先蝶变,为城乡融合发展和扩大内需提供广泛而持久的发展动力,为实现从工业化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向城镇化主导的内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更好地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3.培育小城市是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新转变。**受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现行机构设置与城市管理要求不对等,行政审批权限与经济发展要求不对等,财权和事权不对称,制约了城市化进程。遵循现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和小城镇发展的现实性,把**等一些特色产业支撑作用强、人口承载潜力大的中心镇培育成为现代小城市,这既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小城镇转型升级,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4.培育小城市是实现城市化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走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协调推进的新阶段,小城市培育是全面提升城乡生态承载能力,实现经济集约、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的现实选择,促进城市产业向农村拓展,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使城市功能更好地向农村辐射,最终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三、**小城市培育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高起点制定新城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引领小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龙头。**镇坚持“三规合一”,编制完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村庄(社区)建设、绿地系统、管线管网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制定小城市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三县边界新兴节点城市、杭州都市经济圈工业卫星城、全国五金水暖产业基地”功能定位,基本形成从总体规划到分区规划,从专项规划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从中长期规划到短期规划的规划体系,确保**协调、科学、有序发展。
2.高层次推进新城产业集聚。产业发展是提升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坚持“工业立镇、特色兴镇、产业强镇”,致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行业影响力的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全力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同时为地方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全市6%的人口、5%的土地创造了1/4的工业总产值、1/6的财政收入。积极规划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整合提升产业功能区(园区),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品牌创新,培育发展新能源、新环保和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以2家超100亿元、5家超10亿元、27家超亿元企业为龙头、3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为骨干、4000多家中小企业为支撑的雁型梯队。积极争创中国(国际)管业制造基地,成功创建“**铜加工”省级区域名牌、“省级水暖管业科技服务中心”和“省五金水暖专业商标基地”。致力做大做强上市公司“**板块”,加速进军资本市场,已拥有盾安环境、海亮股份、万安科技、露笑科技以及分别被盾安、海亮控股的江南化工、ST金顶等6家上市公司,被誉为“**资本市场第一镇”。
3.高标准完善新城整体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是发挥小城市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前提。实施“三年三十亿元”建设计划,扎实推动新城行政、办公、商务、金融、商贸中心区建设,完成30多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完善路、电、水、通讯等网络,按小城市标准配套建设教育、医疗、文体设施。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大胆尝试“民资造城”,先后筹集30多亿元民间资本,以BOT、BT形式投资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建成全省首个镇级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垃圾焚烧厂、全省首条镇级天然气管网和总投资1.26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拥有全省首家镇级商业综合体、全省首个镇级现代数码影城、全省首家镇级四星级现代化农贸市场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汽配水暖集散基地。
4.全方位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是小城市发展的目的。通过构建全面的四大安家体系,加速了“本地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员本地化”进程。一是就业安家。实施新**人和本地居民平等的就业政策,形成以就业信息发布、就业技能培训和提升、劳资纠纷协调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就业保障格局,有效破解“民工荒”难题;二是创业安家。大力引进各商业银行落户**,提供优质的金融信贷服务,启动“三新”创业园一期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加大政策的倾斜支持“三新”人员创业创富;三是服务安家。教育方面,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创办育蕾民工子弟学校,兴建多所小学、幼儿园,探索实施十五年制免费教育政策。医疗卫生方面,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比例,建立爱心医院,探索实施新**人医疗异地报销工作,设立新**人大病医疗补助。日常生活方面,在超市购物、铭仕电影院看电影享受折上折,新建诸北地区最大的文体公园,幸福指数全面提升;四是住房安家。推进宅基地置换工程,切出1.5亿元用于农民进城购房补助及限价房建设。实施安居工程,加快启动新**人公寓楼项目,面向各类人才推出限价房,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6—12万元的进城购房补助。
四、加快**小城市培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保持原有财力的基数外,市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支持比例,可制定特殊的财政分成体制,上交的可用财政大部分用于**新城建设。土地出让金净收益除上交国家和省以外,其余应全额提留**镇,最好能设立“一级金库”。二是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原有倾斜政策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建设用地指标。在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内,能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用地指标,直接下达到**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准后,在用地等方面能与**经济开发区实行同等政策。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能支持**深化合作社、信贷、抵押、担保等改革,鼓励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在**设立分支机构,增加对**的信贷投放,探索设立村镇银行,增加小额贷款公司。
2.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持续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优化镇机构设置,适度增加人员机构编制;进一步放开部门权力,做到能放则放、应放尽放,基本达到县一级水平,垂直部门派驻机构主要领导可由镇党委任免。二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可用公司化、项目化运作旧城改造和农民新居住点建设等;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进一步强化**城投公司的融资功能,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发行企业集合债券。三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民用宅基地换取城镇住房的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区股份制改造。
3.适度开展区划调整。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7亿元,其中政府性投资50.8亿元,企业和社会投资169.9亿元,**发展会更快,空间需求会更大,迫切需要适度开展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布局,拓展发展空间,促进要素集聚和基础设施合理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