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以三产为主导深化经济转型发展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小康、建设美丽XX”奋斗目标,顺势而为、主动求变,积极探索城市区转型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实施三产带动战略,加速扩张总量,不断增强活力,着力打造品牌,推动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一是科学谋划,合理引导。在审视发展优势和基础条件的前提上,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并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全区经济的主攻方向,确立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区、休闲旅游园区“三大功能区”、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商贸、养老及健康服务业“六大重点业态”的三产战略布局。其中,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2.1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集综合物流区、商贸流通区、配套服务区为一体的复合型现代化物流基地,目前正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特色商业区规划面积0.86平方公里,发展规划首批通过省发改委审批,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已通过评审,区域内已建成派德广场、丹尼斯购物广场、悦来大酒店重点项目,鹰城“两中心”、恒温库碧水香墅正在加紧建设。休闲旅游园区占地8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北部山体建设集生态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生态观光园,景区大门、道路、旅游标识、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已经建成。
二是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坚持“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优一产”发展思路,提升载体、调整结构,扩大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把第三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市场需求引领、重点产业带动,突出新业态发展、新热点培育、新技术运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壮大提升房地产业,加快发展物流业,提升商贸服务业,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推动第三产业提高比重、提升功能,截止目前,新入库三产企业182家,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3.3%。把工业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稳固基础,制定工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壮大明源工业园等,成功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吉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成功挂牌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神马华威等3家企业进入“新三板”后备企业库。把都市农业作为三农发展的重要支撑,启动实施都市农业发展规划,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建成以石榴、核桃、草莓、有机蔬菜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扶持发展绿源家庭农场、锦程蔬菜等一批特色生态种植园,新增果树种植300亩、农业合作社3家,果蔬种植面积达7900亩,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35家。
三是开放招商,培育品牌。以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立足“招大、引强、选优”目标,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和考评办法,加强招商引资资源排查和管理,坚持大员上前线、部门齐上阵、属地总动员,分业态成立7个专门的招商办公室,重点围绕三大功能区、工业园区和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网络招商、以商招商、亲情招商、驻地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并积极参加“华合论坛”活动推介会。围绕项目挖掘、引进、生成、入库,实施“4650”投资促进计划,在主导产业、基层设施、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统筹抓好“五个一批”和“四新”项目建设,泽楷金属制造扩建等16个项目建成投产,上海映象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东城国际等24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同时,依托特色商业区载体平台,引进万达广场等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的重点项目;依托商务楼宇,吸引金融保险、文化传媒、中介组织等企业入驻,相继引进中原银行、兴业银行、两岸早教、奥斯卡影城等一批品牌服务企业。
四是完善政策,创优环境。强化服务企业理念,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XX区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对街道经济管理部门部分指标完成情况实施奖惩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资金,对招商引资、城市开发、文化产业发展等进行奖励。坚持经济运行分析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及时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加强重点企业跟踪调度,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认真落实市、区两级各项服务措施,实施重点项目跟进服务和促进房地产业发展集中服务活动,开展“助保贷”融资和银企对接服务,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手续办理难、用地保障难,以及影响企业发展的“四乱”问题。完善经济考核办法,实施差异化考核管理,将三大功能区纳入经济考核范畴,并增设特别贡献奖,充分调动全区上下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企业成长工程,选定50家纳税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三产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和倾斜,特别是在融资方面,区政府与建设银行平顶山分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搭建稳定的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建立健全区四大班子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联席会议、银企对接、企业培训、效能督查等制度,深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虽然在转型升级、主攻三产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传统区位优势下降。在全市城市规划区中的传统优势明显下降,我老秘网市发展重点转向西南部地区,特别是随着郑万高铁、城市轻轨、大西环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未来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在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大而不强,高端服务企业仍然较少;在项目结构上,房地产开发项目在投资规模、项目数量上占较大比重,大型骨干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不强。三是要素制约不断加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辖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开发改造及民生工程都需要建设用地作保障,土地刚性需求上升,致使一些项目无法落地;企业融资较为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抓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对已取消、下放和转变管理方式行政审批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做好行政审批项目流程优化工作,完善行政审批项目的动态管理。继续推进工商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优化营商环境。做好金融体制改革,加大民间投资金融支持,完善落实上市扶持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严格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以市场化为导向,强化制度支撑,突出新兴交易市场培育,积极加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传统与新兴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二是抓载体,力促产业升级。继续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园区建设、重大项目为载体,带动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养老及健康服务等重点发展业态。完善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支持,加快完善区域内管网、道路等配套设施,加大物流企业引进培育力度,不断提升集聚区发展水平。加快推进特色商业区内鹰城“两中心”、碧水香墅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紧启动润华尚都国际项目拆迁工作,完成大众路商业步行街招商,努力争取进入省定一星级标准服务业“两区”。启动休闲文化旅游园区特色饮食一条街和环山道路建设,建成运营腾飞登山索道和北部停车场,打造开放型、园林型的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体。三是抓项目,备足发展后劲。严把项目投资强度、税收贡献、就业容量关,持续围绕优质项目的挖掘、引进、生成、入库,开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认真疏理项目问题台账,及时协调帮助解决。同时,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梳理盘点招商资源,分业态、分类别制定具体的可行性措施,创新方式、拓展渠道,抓好基础条件、创优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为经济转型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