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资料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要手段。同样是读书看报,有些人也许作为一种消遣,漫不经心,看过就丢,但文秘人员绝对不可以,而要处处留心,注意积累。
, q9 l$ ~7 o9 s; M/ Q- C8 ?: Q7 s V( r( v! w
所谓积累,就是把学到的、看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和其他必须掌握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方式(或工具)集聚起来并使之日渐增多。积累其实就是知识的储蓄。其作用何在呢?一是备查,以防遗忘;二是引用,方便写作;三是启发,帮助思考;四是“营养”,充实知识。凡积累了的东西,今天用不上,明天、后天可能用得上,写这篇文稿用不上,写另一篇文章可能用得上;即使有些东西永远也用不上,但由于经过记载,印象加深,实际上对你的知识功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可见,勤于积累,不仅初学写作者应该做到,就是那些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界的“大手笔”也不能忽视。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对知识的积累也应是永不停止、永不满足的。
- c" ]# G# r6 `0 ]4 y/ _% c3 }+ w. o' l# H5 Z
文秘人员需要积累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我认为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j# w: y w" [8 ^# p) l
3 i& K) R7 k' r) v" b7 ?
一类是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这主要包括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目标,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某些重要论述,领导人的重要言论,报刊上的重要言论片段,某些工作的规范性提法等等。这方面的积累在起草文稿中经常用到,或原文引用,或用于启发思路,或用于结合实际提出问题,而且有助于写作中少犯或不犯政治方向上、观点和提法上的错误。比如我国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邓小平理论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个体私营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些提法都带有规范性和政策性,都应牢记,以便运用。5 H$ R& ?% \! q4 Y* \$ d
: d5 `% @) F5 g, b% S1 f# r
一类是格言、佳句。这主要指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史籍和报刊上的某些精辟语言,句子不长,但字字珠玑,意蕴深刻,闪耀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辉。引用到文稿中,往往成为“亮点”,引人注目,发人深思。如“水载舟,水亦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长青”,“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之类的句子,引用得好,往往使文章增色不少。起草文稿时常常需要提出一些带战略性、纲领性的东西,包括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重点等,有些文秘人员常常为寻找合适的句子而煞费苦心,而类似的句子在报刊文章和文件、信息上俯拾皆是,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思路就豁然开朗了。群众中也有不少生动活泼的语言,如“上梁不正下梁歪”、“打铁先要自身硬”等等,既通俗易懂又一语中的,对文稿写作大有帮助。
$ p) u) |5 F+ x
+ D3 x( c! B+ t+ r$ C! V2 E
- Q# E" v) O# I) Y" y" g: X7 D* }. W; E% z4 m! t7 K P( K! N8 u1 B. Y/ Z m
值得积累的知识当然不止上面这些,还可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个人兴趣爱好,积累其他有关方面的知识。知识无疆界,积累无止境。积累资料的方法可以有多种。可以用笔记本,一个本子积累一个方面的资料,以便查阅;可以用卡片,随时摘抄,归类存放;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整理成为报刊辑要、佳句集锦之类的东西。积累的内容当然也可以有所侧重,综合部门的相对要全面一些,专业部门的相对要集中一些,各人在求“通”、求“专”方面又可以有不同的积累方法。总之,怎样有利于增长知识、做好工作就怎样积累,惟一不可取的是偷懒省事,无所用心,视积累为额外负担。
8 h5 F, f5 W* H" I
" ~% [6 t+ p+ k无论学习还是积累,都要有海绵吸水一样的态度、钉子一样锲而不舍的精神、积小流以成江海的耐心和铁棒磨成针的韧劲,做到“四博”: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采众长,最终达到博学多才。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所追求的正是“厚积而薄发”,不“厚积”则无以“薄发”。更何况,秘书部门本应是人才荟萃、藏龙卧虎的地方,每一个有志成才的文秘人员,都应通过学习和积累,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富翁”。2 H4 s& d9 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