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的建议:
# V; l2 v% x0 f1、“抄”字当头。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也抄来我也抄。真正的写作天才并不多见,所以,抄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抄其实不难,但是要会抄就不那么容易了。我的经验是:先根据写作主旨拟出一个公文提纲,再根据每部分的需要,抄一些内容来充实。+ ]/ T' l$ x7 X7 C2 Q2 {2 a) s
2、“引”字要紧。所谓引,就是引上头的精神,领导的思想。这是公文写作的重点之一,如果一篇公文没有引的内容,那一定不是一篇好公文。
! e- h6 R- I4 x2 C3、“提”出美文。简单的说,我跟你讲的123就是提了,你可以自己慢慢体会。但我想说的是,不见得每次都提得如此工整,有时候工整了反而不好。但一定要提,简单的说,就是每段每部分必须提出一条可以前置的中心句。" P4 S; N+ N" O8 K5 \/ z9 Y4 f$ D9 _
3 ^1 I3 f+ i0 k. N* ]几种中心句的模式:! T$ G& i% i$ P
几个强化
7 u) `7 h, t& ?' Q- z几个结合
- ^/ w" t9 g! c# i4 Y) R$ E几个加强4 D3 r. r) g! u- q4 q: c6 M7 y" S
几个抓2 y& C+ R, q, ?) n2 w& ?/ h; g6 q
几个下功夫
! b G- H5 S' u在 上,突出 一个“*”字;在 上,突出一个“*”字9 z& G; @4 J7 i3 T: b' {2 X c: \. R
2 ^1 b _) w! w7 K! c" ~( x1 l# J: r3 {3 |
写好公文要“四知”——知“古、今、中、外”
; } t7 r+ k* y
* n( y, N% n" Q: R6 a一要知“古”,要对本单位的本工作的历史情况了解,掌握历史资料。: N' K! d& z; z9 [: G% M
二要知“今”,对当前的工作要及时了解,有关资料和数据要及时收集、整理,要定期让下属单位报送总结材料和数据。, I- p' q5 B* _: D- n2 ?
三要知“中”,这个中指中央,借指上级精神。要归档整理有关上级文件,认真研读上级有关文件,重要文件、重要句段要能背诵。
: M6 S. ]0 Y* S' z1 B; v. [% S+ N3 @9 h四要知“外”,要多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其它单位的文章,进行归类,多吸引借鉴。加强横向联系,必要时可以拿来主义,节省时间和精力。要进一步总结如一些文章布局谋篇的基本结构、思路,以及每一部分下边的基本内容。* W! f" M* G) r7 J
5 E. S$ L4 r5 z& e8 ]) Z& {0 l 动笔之前,要想一想内容是哪些方面,亮点工作在哪里,一定要先把结构定下来,写好提纲,列出一级和二级标题。
7 j2 W( p0 C( o# V0 u% ]广泛占有资料是写好公文的基础,是提高公文写作质量的前提。占有资料要日积月累。积累资料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工作和生活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另一种是从文件和有关材料中获取“第二手资料”。收集、获取资料,要立足于本部门、本单位,着眼于本行业、本系统,关注社会有关情况,遵循适度、有用原则,广泛采集感性与理性资料、现实与历史资料、直接与间接资料、正面与反面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就是要用好“两把刀、一支笔”。所谓两把刀:一把是“机械剪刀”,剪贴报刊等资料;一把是“电子剪刀”,剪辑网上资料。所谓一支笔:就是采取摘录、提要、心得式的笔记方法,摘录文电资料,记录会议讲话等。积累资料的诀窍:一是多读伟人传。从伟人传中认识伟人、领悟伟人的处事招术,从中得到启迪,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多看上级机关文件。从上级机关的文件中学习公文写作知识,熟悉公文写作规范,提商思维层次。三是多学本职业务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商政策法规水平,熟练掌握有关标准制度。四是注意留心身边素材,参加集中学习、开会,日常工作交流,参与有关活动等,要注意留心听记领导的讲话、同志的发言,善于对比分析和思考归纳。只要能持之以恒做到上述“三多一注意”,久而久之,写作公文时就能达到运用自如、“信手拈来”的熟练程度,制作的公文质量也就可以不断提高了。
3 d" e9 c/ w7 [2 Y6 E w, B- D7 M6 y5 R, K7 M+ A
另外,公文写作也要避免抽象空洞的说教,要学会用生动的故事、典型的案例、鲜活的语言来说话。
, t5 M4 l5 P: U+ a9 P
; \$ Z* s' p' R) H& a一、爱
9 C2 L1 f. U: r L( u! v+ r. @$ I# x$ k7 s, L8 D+ x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没有敬业精神,对工作缺乏热情的人,是成就不了任何事情的。公文写作也不例外,要想写好公文,首先要热爱公文写作,钟情公文写作,要真正了解公文写作的魅力,体会公文写作对一个人素质提高、事业成功的作用和意义。1 o$ d* B, u5 v- j1 L/ W% H( D8 U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公文写作的任务和压力,往往要求从事公文写作的人不断学习新经验,树立新观念,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一工作压力的长期存在,会使人逐渐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阶段性学习到经常性学习的转变,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习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 h4 h# P- w$ S: F& ]. V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常知其利,不知其弊。世上任何事情,如果只是旁观议论,永远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不得真谛不得要领。只有躬身人局,亲自实践,才会乐在其中,精于其道。机关公文种类繁杂,涉及机关工作方方面面,这既增加了公文写作的难度,但也创造并提供了公文写作者熟悉情况、了解问题的条件和机会,锻炼了“爬格子”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使人更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是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也是长期从事公文写作的必然结果。
, s- L. y& _. u: O( K1 } 从事公文写作,有利于增强干部的全局观念和把握形势的能力。与文学写作不同的是,公文写作决不是个人观点、私人情绪的自然流露和倾吐,而是众人智慧和领导意图的科学反映。从某种意义上讲,公文的写作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一件事情、一项工作的决策过程。公文的特点,决定了公文写作者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理思路,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吸取大家的意见和智慧;公文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公文写作者必须站在领导者的角度,定措施、作决策,很好地体现领导集体的看法和思想。如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必定会提高公文写作者的全局意识和决策能力,提高其领导水平和管理素质。
! l' G U! e% X8 _) {. g4 {3 i9 U# W9 M5 [8 o# i
二、巧2 g" ]: r' d. v8 ^' f, W
( o+ {: L, w) Y
仔细琢磨,干部写公文,虽与园丁植树育花工作性质不同,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要想精通公文写作之法,就得很好地借鉴园丁植树育花之道。
$ N7 ^8 W6 Z$ A 1.确立主干 写公文首要的是“立意”,“立意”不准,文不对题,尽管你费尽心机,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往往会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文章“立意”要准,必须掌握好以下几点:
) u t# O4 x7 m% T$ m 首先要确定好文章的种类。公文种类很多,往往因用途不同、目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公文有领导讲话稿、工作总结、决定、决议、通知、经验材料等等。不同类型文章要求不同,写法各异,一定要准确把握。比如说领导讲话稿的起草,相对来讲,可适当地活脱一些,文字更口语化一些;但决定、决议、通知必须严谨,语言也要用书面语言。又如工作总结与经验材料性质相似,但前者要细,后者要精;前者可长,后者可简,等等。% M8 q" U J8 ^* I, Y4 |- Q
其次要准确地判断形势,把握好领导、组织和会议的目的和意图。公文是为党务和政务服务的,所以公文的起草不得不考虑国内外、所辖区域内外以及行业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发展变化的形势和趋向,不能有悖于或落后于形势。公文也是领导与组织体现、表达、宣传其决策、执政、行政意图的重要工具,公文写作者的观念一定要符合领导和组织的观念,公文写作者的思维一定要跟上领导和组织的思维。会议材料要紧扣会议主题,领导讲话稿要充分体现领导的讲话风格。
" I" x8 R4 u" H: M( H I" l/ i 第三要正确分析听众、读者的身份、阅历、文化及知识构成,要因受众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写作方式和写作风格。高层次的公文面向的受众一般文化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强,文章要求严谨,内涵丰富,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基层的公文面对广大群众,文章要生动简洁、观点明确、文字活泼、好懂易记。7 ?; x4 @6 F o8 r% r
第四是文风及文章的特点要因场所、时机的不同而不同,不能硬搬教条,死守一理。比如同一主题,小会上的讲话要有别于大会上的讲话,现场会上的发言不同于室内会议的发言。文章的长短要因场合的不同和发言者身份、职位的不同甚至天气条件、听众兴趣、情绪的不同而科学取舍,该长则长,该短一定要短。文章要适应环境,若不顾环境,一味地根据个人喜好来强行“灌输”,往往会事与愿违。
3 X7 Q( E' i& b# ?* ?3 o 2.设计定型 要使公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段落层次就必须严谨、清晰、富有特色。大的段落之间犹如树木的多个主枝结构,要利用时间先后、空间顺序、因果条件、重要程度等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段落内的各个小点,就像是树木主枝上的分枝,也得相互关联、层次分明,形成一个有机的单元结构。同样的树林,不修剪,就会疯长;同样的素材不整理就是“一团乱麻”。所以,要想写好公文,就必须熟悉材料,认真设计“造型”,理顺文章结构。
8 F3 b3 K3 Z# s# y5 C 3.加叶添绿 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多数公文也是如此。公文的枝就是结构和观点,公文的叶就是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公文既要有“骨头”,也得有“肉”,好的公文一般是既有“骨头”又有“肉”。用来说明观点的事例和数据不在多而在精。无论是历史上的事例和数据,还是现今的事例和数据;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要能充分地说明观点。同类型的事例和数据不要全用,要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为我所用。好的公文不在长,而在于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容纳足够多的观点和信息。
: D& `1 Y( {& A3 a+ ^ 4.锦上添花 万木皆有绿,好树花不同。好的文章必须“锦上添花”。文章的花,就是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在最能体现观点的地方,点缀上具有韵律、富有哲理、精彩易记的句子。写作者可以引用前人名言,可以引用有关领导的精确论述,也可以引用群众的鲜活语言,还可以自己独创发明。文章有了“花”,便会进一步加深读者、听众对文章的接受程度。: P! N$ {+ ^2 J/ l+ N/ @6 m. j% E
' }+ ^ D/ a& e
三、功
* x$ ^& r7 r' s5 c' g i. N, |7 _4 X8 U M! A# V& l( _
熟知公文写作之巧,不等于就能把公文写好。正如懂得驾车理论,不等于你就能开车上路。“要想有收成,需要下功夫”。要想写好公文,除需掌握公文写作要领外,还要从平时做起,从基础做起,养成“勤读、多集、善思、调研、常练”的良好习惯。" s1 ?9 L- Y" A. b+ Y
: P# F' J5 V' ` 1.勤读
: F. L7 E: o; n4 q
) M( @0 ^5 b! l! G/ m 勤读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养成经常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的良好习惯。要会利用时间,懂得“人之差距关键在于业余时间”的道理,学习并发扬雷锋挤时间的“钉子精神”。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还要会读,要拣重要的内容读,要选好的文章读。什么内容重要?这会因人而异。若从工作的需要出发,那么,与你工作有关的就重要,也就是说,你关心的东西对你来讲就是最重要的东西。一般来讲,全国性、全省性的报刊、杂志和会议材料,其文章质量普遍较高,内容观点丰富,写文章的人,一定要作为阅读的首选。会读不仅体现在对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在方法的选择上。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文章要精读、反复读,可以一个“意群”一个“意群”地读,或者隔行读,或者跳跃着一段一段地读。不太重要的文章,可以只看标题,瞧一瞧每段的开头,大概了解文章内容即可。
5 x' b) |; u3 P) {; Q8 c3 K/ o0 o 勤读必须有目的地读,就是要明确读后掌握些什么。首先是看文章的观点,这是读书看报的主要目的;其次了解情况,记住数据,掌握事态的发展动向;第三是研究文章的结构与写法。对那些与自己工作有关的、重要的、好的文章,看见标题后,应先闭书静思,设想如果让自己来写,如何构思取材,如何布局安排,然后再打开来读,这样便能更好地体会“美文”的妙处,更有利于促进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 V" V$ X8 `4 E; W5 S, a6 D, u9 e+ ^2 V: z( J" a& |* ~' |: j
2.多集
( O6 z' e/ y; w4 X5 [* x+ L5 {$ U,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