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在论及文章写作时谈到:“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意思是,写文章是治国安邦的一项大事业,永不衰朽的兴盛之事。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非常重视文章写作,在他参加和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生涯中,根据实际需要,撰写了一千多篇文章。经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选编,仅收入《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的就有238篇,文章篇目数量之多,内容涉及范围之广,在古今中外的诸多领袖人物中是少见的,堪称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写作大师和语言巨匠。
5 w, H6 c5 W/ D7 C 在毛泽东浩如烟海的文章中,行政公文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的238篇文章中,有行政公文80篇,占三分之一还多,写作时间最早的1927年3月撰写的《湖南运动考察报告》,也是文字最长的一篇公文,计有20725个字;文字最短的是1947年10月10日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仅231个字。这些公文都是一般的行政公文,其他的机关常用公文,诸如在各种会议上的讲话、演讲、报告、结论,以及撰写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等还不包括在内。所写的行政公文的种类涉及到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大系列的11个文种。其中,报告2篇、信函16篇、指示38篇、通知6篇、决议3篇、训令1篇、布告2篇、决定5篇、通报2篇、批示一篇、命令3篇。其内容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这些公文,都是毛泽东亲自起草撰写,并经中共中央或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集体讨论通过的。它既是党政军领导机关和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又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个人所特有的写作风格。 w, [; o7 K9 T% t0 p0 y
以理统篇材料翔实 ; H4 f9 t% S' A
所谓公文,是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处理公共事务、进行公务往来所使用的应用性文体。公文具有明显的指导性。应用性、政策性。所以,在公文写作中要避免就事论事,从现象到现象,只见事不见人,或只见人不见思想的弊病。' j. Z+ ~4 I" q! W$ l
注意增强战斗力、感染力和号召力。毛泽东起草的公文就有这种显著的特征,它在阐述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倾注于鲜明的理论指导,把叙事与明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既了解如何办理某些具体事项,又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办,达到心明眼亮,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增强了公文的战斗性和感染性。例如,《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一文,其主要内容是阐明当时的国际形势、军事形势、蒋管区的人民运动、美蒋的反对政策,以及我党为迎接革命高潮而应该采取的军事行动。土改政策、生产安排等,并列举了一系列的具体材料。毛泽东在列述这些材料过程中,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自始至终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去统帅这些材料。文章一开始就写道:“目前各方面情况显示,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人民大革命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这一论述概括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带有明显的理性认识。通过这一论述,就把各项工作的具体安排提高到顺乎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范畴,预示只要按照这些安排去做,必然能取得胜利,并且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大大激发了人们的信心。同时,为了引导全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在文章的结尾段落,又进一步论述字能够克服困难的必然性。这种理论的阐发就极大地鼓舞了全党的斗志,给人们指出了一条必胜的光辉前途。
5 z: P5 f/ Y ^2 s/ q 在以理统篇方面,毛泽东撰写的公文中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R; I5 e) N! [; t; _/ U: f
(一)在陈述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本质,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例如。《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人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文章一开始,便举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日的种种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上述种种行为”的本质,提到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反奸除霸斗争的理解,激励人们自觉地投入战斗。
4 k" K7 p# r2 h {+ H" ~( T (二)在一定理论观点的指导下,陈述某些具体事物。例如,《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一文,一开始就从理论上阐明了镇压反革命是一场群众性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然后,才列举了我们党对实行群众路线的各种具体要求,这种表现手法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p% f. o6 ?2 F6 J# L
(三)归纳概括,提出原则性意见。毛泽东公文中,有些篇章并没有谈及大具体的事例,而是针对某项工作提出二些原则性的意见。这些意见讲得贴切实际,通俗易懂,很富有哲理性和说服性。例如,《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一文,通篇都是讲述抗美援朝的道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0 I. I! e' t- O# t1 t$ s" J
(四)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体现出一定的理论指导,使读者领悟到某种道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公文,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全篇仅两段200余字。但从第一段话中,读者能够感受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从长期革命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已经“实行多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不断壮大革命队伍,取得斗争的胜利,人们读了这段活,可以领会到“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深刻道理,这也正是毛泽东同志起草这篇公文的指导思想。
2 G- m0 T, E7 C& [分列陈述突出要点' D+ U7 ]* k- M+ U/ _2 h
所谓分列陈述,是指公文在筒章结构上。从始至终,只用几个顺序号排列成若干段落,省却前言和后语。这种写作方式,在毛泽东公文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共有31篇,占他所写公文总数的38%。这种写作方式,在中国公文历史上是极少见的,可以说,分别陈述是毛泽东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他的一种创造。分析这一写作特点,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7 j/ I& g8 | l 一是层次清楚。读者一接触公文,便从顺序号上就能了解到该公文谈了几个问题。无须经过阅读才能理出什么头绪。这样,就节省了阅读分析的时间,提高了公文效率。例如,在《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中,从始至终用(一)、(二)、(三)为序号写了三个段落,全篇仅1350字。第(一)段写当前世界形势,其中分析了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争性质以及对战争的态度》,仅用270字。第(二)段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方针和我们的对策,仅用600余字。第(三)段写抗日统一战线中存在的危险及我们要做的几项工作,仅用500字,这篇决定从标题上看就感到内容含量很广泛,头绪繁多,但文章中仅用三个序号就把方方面面的问题交待得一清二楚,为读者节省了阅读分析的时间。# h3 M+ A k8 c3 F: W
二是篇章干练。这种结构方式,使文章显得支干明确,异常精粹。我国清代的大文豪、诗人郑板桥在谈论文章写作时,形象他说过:“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意思是,文章写得必须精粹,不能写得枝叶繁杂,文理不清,要象秋天落叶的树木那样,让人看得清晰明白,要象二月的鲜花敢于标新立异,清心悦目。毛泽东同志采用分条陈述的写作方式,就是标新立异的杰出创造。例如在《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后的时局》中,全篇用(一)(二)、(三)(四)为序号写了四个段落。一是阐述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被我党击败后,蒋介石采用的暂时的轻微的缓和策略;二是揭露国民党仍固守大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本质;三是号召全党“不要松懈”,一如既往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压迫继续坚持抗议运动;四是要求全党提高警惕,继续打退国民党对我抗日根据地的封锁。这四段文字不枝不蔓,井然有序,使文章篇章显得紧凑干练,给人以美的享受。5 _# {; J/ N% b/ o: U6 ^# x9 C
三是要点突出。毛泽东同志在分析任何一种事物时,总是善于从繁乱的现象中提炼出若干个问题或要点,然后再对这些问题逐条进行剖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让人信服的目的,这充分表现了毛泽东同志惊人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例如,《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一文,全篇只标号写了三个问题。一是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原因;二是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策略;三是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危险和应采取的对策,仅此三点,就把目前复杂的形势和任务讲得清清楚楚。这三点也是目前形势和任务中的主要问题。
" E1 y( b8 r5 l% L1 n全局着眼局部落笔 % k* k' J. Y5 |
任何一篇公文,在整体内容上只能表述一件事情,或者围绕某一件事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表述。这就是所说的一文一事。或一事多角度。在一篇公文中,不能同时说几件互不相干的事情。例如,向上缀写“请示”,一篇请示里只能写一件事,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的几件事。这是公文写作的井同要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毛泽东起草的公文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在一篇公文中,如何写好这一件事,或者围绕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不同的作者就有许多不同的写法。( \" V: p; W( M( L3 g3 L* R
毛泽东公文的写作特点是,他把某一件事情放在与该事相关的整体范围中去处理。站在全局的角度去陈述某一具体事件,简而言之,就是从全局着眼,在局部落笔。、例如。《征询对待富农策略的意见》这篇通知要求南方和西北地区在土改中,要做到“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具体政策。为了使南方和西北地区的领导同志能够理解这一做法,毛泽东便从全国的形势进行分析,讲述执行这一政策的必要性。通过这些分析,就使人们深刻理解到执行“只动地主,不动富农”这十政策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这一政策关系到全国城乡形势的稳定问题,必须严肃对待,又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从题目到内容,都是讲湖南农民运动的情况,但是,他在讲述过程中,是站在全国农民运动的全局去分析湖南农运情况。在这种全局观念的指导下,把湖南农民运动的具体表现写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
( d) h- l! r9 m. K3 X1 j 这种写作特点有什么好处呢?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8 }7 ]* n2 V1 d! q4 T0 { (一)有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公文中某一具体事件的重大意义,提高处理好这一事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例如,人们读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后,不仅对湖南农民运动有了具体了解,而且认识到这是全国农民运动的一个缩影,感受到全国农民运动汹涌澎湃洪流的巨大冲击,从而坚定支持、参加和推动全国农民运动的信心。否则,就要被历史的大浪所淘汰。
( L9 G( W7 @( K* F. G+ x (二)有利于作者在公文中全面分析某一具体事件,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增强公文的说服力。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着,而是与其相关的事物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并且任何一种局部事物都是处于某一全局之中。因此,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全面真切地看清某一具体事物。否则,只能看到局部的一点。毛泽东在公文写作中善于站在某一整体利益上,去分析某一具体事件。例如,毛泽东为中原、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起草的《敦促杜拿明等投降书》中,他站在全国战场的高度,从杜拿明的友军被歼灭、所处地理环境狭小、伤兵和家属都不想打仗、四面八方都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军人力强大,以及我军对杜聿明投降后的宽大政策等6个不同角度,阐明了杜幸明等“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指出只有投降才是唯一的生路。这篇公文高屋建瓴,对杜聿明等的处境分析得淋漓尽致,因此,从政治上对杜幸明的部队起到了巨大的瓦解作用,致使其不少官兵主动到我军阵地投降。
! A0 G+ `6 Y* L" {开门见山主旨明确- Y0 o+ \6 f& I" v7 z7 \8 U
开头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写好文章来说十分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领起全文,引人入胜,它就象唱歌时定的调子一样,关系着文章结构的全局。文章的开头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公式,一万个人写文章。就有一万个开头的样子。但是从总体上讲,文章的开头一般是开门见山,主旨明确,这是对包括公文在内的一切文章写作的共同要求。古今中外,凡是好的和比较好的公文,大都能这样做。毛泽东起草的公文,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3 T5 o$ h5 j4 y- W5 x- D+ C
我们知道,公文都是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而撰制的,是为现实的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实际工作服务的。因此,要求公文写作要快,审核签发公文要快,阅读公文要快,贯彻执行公文也要快,现实生活中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很快,如果用以指导现实工作的公文写作太慢,就往往会耽误时机,所以,公文具有极强的时效性。! S' b; [! z4 l+ |1 V! g8 L B3 ]
' t6 A8 l7 C; d% S
* s4 m. ~; A% N4 a6 H! u' K
+ J" `$ [! p& q8 p o$ s |